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二十世紀臺灣新詩史

二十世紀臺灣新詩史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571143910
張雙英
五南
2006年8月17日
183.00  元
HK$ 173.85  







* 規格:平裝 / 464頁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迄今為止,臺灣的新詩雖然只有八十年之久,但臺灣的新詩作品一直擁有和時代環境息息相關的根本特質,使讀者在閱讀臺灣歷來的新詩作品時,不但經常會被引發出對該新詩反覆吟誦的興味,而且也常會被吸引到想深入去體會詩人們在其詩歌中所隱藏的意蘊,例如:「追求進步」、「保存民族文化」、「反映民心」、「諷喻政治」、「抒發鬱悶」、「舒放心靈」,以及「自我定位」等。換言之,「二十世紀臺灣新詩史」實可視為在這一時間範圍中,臺灣詩人們心中對外在世界的種種情況所做的敏銳回應成果。

  「詩歌」的兩大基本特色係在文字的精練和形式的靈活上,因此,本書的析論重心之一,是放在臺灣新詩作品的形式和文字的表現上,並依照時間的先後論述,藉著討論它們的表現技巧與動人之處,讓讀者對臺灣新詩大致的面貌和意涵,獲得全盤性的了解,進而欣賞它們。

作者簡介

張雙英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專任教授
學歷:美國亞利桑納大學東方研究學系博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
經歷: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客座教授
   美國密西根大山谷大學交換副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兼任主任秘書、學務長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秘書長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評審委員
   文建會國家文藝獎評審委員
榮譽:民國84年列名《中華民國名人錄》
   民國80年獲中興文藝獎文學理論類獎
代表論文:
   〈世紀之選?——略評《新詩三百首》〉
   〈高雅的獨白——談現代詩未能普及的原因〉
   〈「新詩」的新與舊〉
   〈談台灣「當代文學」研究的四個傾向〉
   〈民國八十五年古典文學研究之概況與特色〉
   〈戰後臺灣文學界的第一波西方文學思潮——現代主義與新批評〉
   〈入世與創意的交融——70年代台灣新詩論述的流變〉
代表著作:
   《蓮花千瓣——小說寫作的奧祕》(合森文化)
   《中國文學批評的理論與實踐》(國文天地)
   《當代文學理論》(編譯)(合森文化)
   《中國歷代詩歌大要及作品選析》上、下冊(新文豐)
   《臺灣當代文學研究之探討——1988-1996》(與羅宗濤合著) (萬卷樓)  
   《文學概論》(文史哲)



壹、臺灣新詩的名義與源起
  一、「新詩」與「現代詩」一詞中「詩」的名稱與意義
  二、「新詩」與「現代詩」的名義
  三、臺灣古典詩歌略說
  四、臺灣的白話文運動

貳、創新、寫實與超現實(1923-1945)
  一、張我軍??臺灣新詩的奠基者
  二、賴和
  三、楊守愚
  四、楊華
  五、王白淵
  六、風車詩社及其代表詩人
  七、楊雲萍
  八、鹽分地帶詩人群
  九、銀鈴會及其困境
  十、巫永福

參、回歸、失落、奮鬥(1945-1954)
  一、語文政策的改變與影響
  二、文化溝通的期待、挫折與努力
  三、新詩的唯一社團??銀鈴會
  四、從1945年到1951年之間的主要文學活動鳥瞰

肆、政治壓抑與西化解脫(五、六○年代)
  一、配合政策的主流詩歌:反共詩與戰鬥詩
  二、懷鄉詩與寫實詩
  三、新詩的新變:西化與掙脫
  四、鼎足而立的三個詩社

伍、百家爭鳴(六○、七○年代)
  一、六○、七○年代臺灣新詩的背景
  二、六○、七○年代臺灣新詩壇的概況
  三、《葡萄園》詩社
  四、笠詩社
  五、龍族詩社
  六、大地詩社
  七、草根詩社
  八、詩潮詩社
  九、陽光小集詩社
  十、其他詩人

陸、八○年代:多元現象
  一、八○年代詩壇的實況
  二、八○年代詩壇的背景
  三、八○年代新詩的特色與成果

柒、九○年代:詩人自我定位的努力
  一、新詩獲得學院的正視
  二、臺灣「新詩」的名實關係
  三、新詩的自我定位
  四、新詩人的自覺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