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二○○一:洄游之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108708
張復
印刻
2006年9月06日
80.00 元
HK$ 68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印刻文學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印刻文學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同
類
書
推
薦
不羈的晚霞:忘情墨爾本
一夫一妻:曹明霞中短篇小說集
浮世百願:昔日心願(豪華特裝版)
聊齋本紀
疫情蔓漫徬徨時
內
容
簡
介
共十二篇短篇小說
站在同樣的地點,每個人卻會因著回想起特別的人事,產生異樣的情愫。作者在去國多年之後,回到舊時遊蕩的地方,記憶翻湧而來,從前的景貌,曾一起同遊或占據心底的友伴,音聲形影浮上心頭。那許多只存腦海的回憶,終究只能由自己反覆回味……
如果張復的第一本小說集《高塔》寫的是急遽變化的台灣,他的第二本集子《自由之家》寫的則是邁入中年的台灣。
張復筆下的人物,在舊曆年假期陪爸爸出門,突然發現自己的父親老了;在二十世紀即將消逝的前夕,與女兒走在九份街頭,看到自己消磨了半世紀的生命;一位女性意外獲得晉升的機會,卻找不到朋友可以分享喜訊;一個男子,在國外邂逅異國女子,也看到自己的激情不再;回國度假的男人,巧遇舊時的女友……;另一個男子在記憶中追尋童年的伴侶……
尋找失去的快樂是這些故事共同的主題,儘管在過程中也充滿了疑慮與感傷。如果一個人不停地向前看,他所看到的必然只是別人。張復的故事讓人有機會看到自己,發現自己。
作者簡介
張復
任職於中央研究院資訊研究所。著有短篇小說集《高塔》(九歌,2000)。短篇、散文、英譯選錄於《中華現代文學大系(二),小說卷》(九歌,余光中總編,2003),《台灣當代旅行文選》(二魚,胡錦媛主編,2004),《傾聽語文──大學國文新教室》(里仁,謝大寧主編,2005),The Chinese Pen Quarterly。現在受邀在中時電子報開闢了一個作家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fchang/
目
錄
胡錦媛序 移動在想念蔓延時
自由之家/機場/二○○一/阿桃,我的童年伴侶/理髮/一段不牢靠的回憶/鐘聲/菜寮/
走上土堤/天涼好個秋/異國的旅程/越過田野去
序
移動在想念蔓延時(摘錄)
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同存變化,最奇妙動人的莫過於〈阿桃,我的童年伴侶〉。一張童年時與伴侶阿桃的合照一直維繫著「我」對阿桃的記憶,到幾十年後的「現在」,「媽媽」才釐清照片中的女孩並非阿桃。那麼,從「現在」開始,「我」要如何修改自己對阿桃的記憶?「我」說:「現在我解脫了,我擁有充分的自由來想像阿桃本人的模樣」,而某次在廟會前,「我」於是把一位偶遇的女性「想像」為阿桃。但是,阿桃的真正相貌究竟如何?像歲月的容顏一樣熟稔又陌生?「我」終究無法告訴我們。做為「記憶載體」,相片只是「真相」(真實人物)的替代,與想像投射並無二致,都只是「最初現場」(the primal scene) 的隱喻 (metaphor) 或轉喻 (metonymy) 。張復以烘「雲」(記憶)托「月」(真相)的筆法,告訴讀者一個關於記憶的美麗故事。讀者的領悟最後終結於自願的降服:阿桃的真正相貌如何已經不重要。
除了「過去/現在同存」的記憶主題以外,張復的作品所持續關注的是「移動」。「記憶」與「移動」結合成為張復作品的一個主要基調。「記憶」選擇與「移動」結伴同行是必然的:記憶不純是心靈自發的迴響,而是與引發記憶的外界事物互動的結果;移動時的主體離開了原所熟悉的環境,處於相對無所依靠的空乏狀態,必須召喚記憶,與其互動,安置自我。
張復筆下的主角是個移動主體,從鄉下遷移到台北,從台北遷移到美國,再從美國回到台北,從台北到世界各地,從台北回到鄉下。在〈菜寮〉中,「我」回到小學時歡鬧嬉戲的菜寮,不但拜訪小學玩伴未遇,而且還發現四周自然環境已經巨變:「我問她這個地方以前是不是叫菜寮,她沉思了一會兒,說她不知道。……我沒有找到一塘池水,沒有聞到艾草的味道,也沒有聽到沙沙的聲響」。這樣的發現宣告了失樂園的來臨:「我知道,菜寮早已消失得無蹤無影」。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台灣的鹽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