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學設計.名校100

學設計.名校100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960086
La Vie 編輯部
麥浩斯
2006年11月24日
107.00  元
HK$ 90.95  







* 叢書系列:Design Closet
* 規格:平裝 / 176頁 / 23*28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Design Closet


[ 尚未分類 ]









  「學設計.名校100」,設計五大領域:建築、室內、工業、服裝、平面,世界6大城:米蘭、巴黎、倫敦、紐約、柏林、東京 + 全球30個城市 = 出國學設計、生活找體驗!

本書特色

1. 囊括建築、室內、工業、服裝、平面五大設計領域,在美學經濟的時代,贏在終點線前!

2. 世界6大城+ 全球30個城市,包括設計軸心國:日本、德國、義大利與新銳國家,設計力量正在掘起,進入主流,與國際同步!

3. 世界知名100所設計學校,上什麼課?學生是誰?作品怎麼樣?AA評圖像打仗;Parsons與Esmod,英美與法國服裝設計的流派之爭,進入設計學校的世界版圖,100所挑出適合自己的地方!

4. 「我的老師是大師!」你的老師不僅是大師也是校友,教你找出自己的美學觀點,並擁有生產創意的能力!

5. 10位台灣設計界達人校友分享,國外終於學到的設計事;專訪多位品牌總監,誰是他們要找的人?業界秘辛,到底要找左腦比右腦大,還是右腦比左腦大的人?

6. 全球30大城市的生活體會,找出靈感來源的地方。

作者簡介

La Vie 編輯部

  推行設計不遺餘力,設計是時尚、是知識、是生活、是娛樂。第一本設計理想生活的美學實踐誌,《La Vie》從消費者的需求與慾望出發,導引讀者了解、欣賞進而懂得消費彰顯個性的好設計,協助讀者找到美感的體驗、蘊釀自己的品味。



編輯台上 這件事就是這麼值得做的
推薦序 我的老師是老中

米蘭.義大利Milan.Italy
Domus Academy 與大師業界?出跨領域火花
Istituto Marangoni 畢業前就在名牌公司實習的實際課程
Politecnico di Milano Facolta di Architettura 建築與工設的全人教育
NABA Nuova Accademia di Belle Arti 融入文化的在地學習
IED Istituto Europeo di Design 與義大利人一起學設計
Fabrica the Benetton Research Centre n Communication 班尼頓的另類創意學校
Accaedemia Di Brera 在美術館裡念美術
SPD Scoula Politecniac di Design 搶先吸收設計職場經驗
Life In Milan 無處不設計的設計之都-米蘭

倫敦.英國 London.UK
AA Architecture Association 天才創意的終極試鍊
RCA Royal College of Art 現代設計的指標
CSM Central Saint Martin 走在時尚市場的尖端
Chelsea College of Art & Design 英國最佳室內設計學校
LCC 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視界精準的媒體設計
LCF 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 產業最愛的實作人才
Goldsmiths College 批「叛」搞怪的視覺系怪咖雲集
The Barlette School of Architecture,UCL 建築電訊學派的起源
Kingston University London 就業前景看好的特殊課程
ECA Edinburgh College of Art 愛丁堡藝術重鎮
UCE Birmingham Institute of Art & Design 珠寶設計職人的聚集處
MMU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學習綜合平衡性的設計行為
Life In London 嗅到看不見的可能性-倫敦

紐約.美國 New York.The U.S.A
Pratt Institute 成熟內斂的藝術學院
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 決戰時裝伸展台
RISD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打造品味的氣質學校
FIT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服裝設計品牌勢力大本營
SVA School of Visual Arts 勇敢創新與批判
NYU New York University 創造傑出人才的曼哈頓之華
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理工X電子X設計=前衛媒體實驗室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全美學術地位最高學府
Columbia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Planning & Preservation 走在尖端的3D建築教學
Cooper Union 最傳奇性的設計藝術學校
Prince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Architecture 如何顛覆建築的思考
SAIC The School of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最令人嚮往的第一名藝文學院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工業設計大廠的保證班
Cranbrook Academy of Art 自由放牧的學習方式
Life In New York 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設計生命力-紐約

東京.日本 Tokyo.Japan
多摩美術大學 設計大師教授超強基礎技
武藏野美術大學 情報蒐集首屈一指的設計大校
日本大學 知名攝影師的搖籃
東京藝術大學 站上大型美術館舞台
文化學園 裝苑大賞的始作俑者
桑澤設計研究所 設計名人培訓班
值得特別注意的三所學校
筑波大學 設計中的構成專攻
千葉工業大學 設計工業專精
京都造型藝術大學 藝術情報中心
京都市立藝術大學 體會日本文化之美
Life In Tokyo設計發信的最佳舞台-東京

巴黎.法國 Paris.France
ENSAD 史塔克打造的豐沛學園
ENSCI 為你量身訂製的學校
ENSAAMA 跨領域學科的藝術表現
Ecole Estienne 以傳統製書藝術聞名
ESAA- Boulle 巴黎最精巧的高級細木工
ESAA- Duperre 公認的時尚好學校
Coutre Parisienne 傳授高級訂製服的技藝
ESMOD 開設管理課程的服裝設計名校
Les Gobelins 法國動畫大匠
Ecole Photographie 位於法國攝影的重要城市Arles
ESAG Penninghen 堅持手繪的盛名私校
ESA 保羅維希留找回消失的美學
ENSA Paris-Lavillette 在遊戲中學習建築
Life In Paris 打開一個又一個的設計寶箱-巴黎

北歐 Scandinavia
The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Fine Arts 性格、潛力、天份決定你的設計實力
Danmarks Designskole 設計是可以被量產的藝術
School of Design and Crafts,UIAH 自由免費的享用設計資源
Konstfack 學到北歐生活的精神
HDK,Gothenburg University 旅行也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Umea Institute of Design 學習瑞典品牌的精神
Berge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建築融入自然的人性思維
Life in Scandinavia 親近以人為本的地方-北歐

荷蘭The Netherlands
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世界級工業設計搖籃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建築與工設新浪潮
Gerrit Rietveld Academy 藝術型創作設計
Hogeschool voor de Kunsten Utrecht 數位媒體設計新銳
ArtEZ Institute of the Arts 新興時尚舵手
Berlage Institute Postgraduate Laboratory of Architecture 建築與哲學的對話
KABK Royal Academy of Arts 世界知名的字體設計
Life In The Netherlands 發展均衡的設計國家-荷蘭

比利時 Belgium
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 引領風騷的服裝設計系
剛勃視覺藝術高等學院 比利時前衛藝術創意
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 設計結合藝術的濃烈氣息
Life In Antwerpen 藝術時尚的鑽石—安特衛普

澳洲 Australia
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設計與國際接軌
Monash University 競爭激烈的設計學校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設計結合市場社會潮流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藝術設計不分家
QCA,Griffith University 澳洲歷史最悠久的藝術學院
TAFE 開放校風自由創作
Life In Sydney 平易近人的文化,怡人的天堂-雪黎

德國Germany
Staatlihe Akademie der Bildenden Kunste Stuttagrt 菁英主義開發你的腦袋
HFC Offenbach Hochschule fur Gestaltung Offenbach am Main 教你建立自己的設計哲學
Bauhaus-Universitat Weimar 近代設計學派始祖
Fachhochschule Hannover(FHH)IF 獎的常勝軍
Hochschule Anhalt Hochschule fu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 國際建築界矚目之地
Life In Frankfurt 商業與文化的「超好玩」城市-法蘭克福

加拿大Canada
Emily Carr Institute of Art & Design 視覺傳達意識型態
Ontario College of Art & Deseign 擷取都會風采的學校
Ryerson University 超多元化的課程設計
McGill University 堅強理工基礎的建築學院
Life In Canada 影視文化多資源的明日之星

亞洲 Asia
香港理工大學 中西融合教你立足亞洲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實務教學受業界歡迎
廣州美術學院 傳統美學X當代設計,力爭上游的中國學校
杭州美術學院 創意平面屢屢獲獎
Life In Hong Kong 商業繁榮的亞洲設計影響力之都─香港
國立新加坡大學國際性資源與視界兼備
King Mongkut’s 東方歷史與西方創意交融
Life In Thailand 泰式設計狂潮魅力─曼谷

之後的10
10位設計師的求學之路
後記 到現在,都還在仔細推敲著



你的老師是老中?
文/季鐵男

  除了日本之外,以往的四小龍、馬來西亞、泰國與現在的大陸等亞洲新興國家中學藝術、設計或建築的學生,以及一般有興趣的文藝青年,多半對歐洲與北美的先進國家有許多憧憬。想要去那些夢幻之地待上一段時間,甚至拼出個名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在其中一個國家弄到一個學校的入學許可,從作留學生開始。

  在台灣70年代前後,留學不只是個人尋夢之旅,也帶著父母期盼自己出人投地的心願,不少人還肩負著必須在海外落地生根,讓父母與家人脫離生活苦海的重任。隨著亞洲經濟力量的高漲,加上晚近中國的大躍進,整個局面正在發生十分微妙的變化。

  今年六月,歐盟在我兼課的學校所在地挪威柏根市舉辦了一場針對歐洲高等教育競爭力的研討會,開會的主要原因是擔心歐洲高等學校日漸失去魅力,而將來中國或其他亞洲國家可能會搶走他們的留學生。從幾位主持人的背景與會議內容綱要來看,這次會議是英國在主導,也明顯感到英國人特別有這種焦慮。

  實際上,北歐這些小國向來不是留學的熱點,也從來沒有想要爭取外國學生,或透過教育暗地裡搞殖民,企圖擴張勢力與市場版圖。但是,在世界各地的英國大使館或駐外單位往往不遺餘力為英國的學校作宣傳,其中包括不少藝術與設計學校,可說是想盡了辦法打廣告招生。

  以知名的倫敦AA為例,近幾年來充斥著亞洲的留學生,來自英國本地的學生或其他西歐國家的學生並不多,表現優異的學生也大半是亞洲學生,而本國學生少的原因和這所私立學校的高昂收費有關。對AA內部營運十分了解的一位朋友明白告訴我,AA現在是靠亞洲學生在交錢支撐,另一位近期在該校任教的友人提到,新上任的院長承認他們為了吸引亞洲學生,而不得不搞電腦造型設計。

  此外,英國的劍橋大學雖然名聲遠播,赫赫有名的沒話說,但是該校的建築系現在正面臨關門的命運,基本原因是劍橋大學校方認為建築系的各項表現不佳,而成為少數要砍掉的部門。在另一方面,美國的高等教育界也出現轉折。歷史名校麻省理工學院的建築系前年聘了一位從小在大陸土生土長,後來留學美國的建築師做系主任;在美國州立大學名列前茅的南加州大學建築系今年跟進,系主任職缺也準備找大陸建築師。

  以前在我事務所幫過忙的一個在學學生,去年找我寫介紹信,並申請到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碩士班,後來我們透過MSN經常保持著聯繫。上個學期他的設計課指導老師是一位韓裔的老師,這學期是那位大陸來的系主任。從言談中可以感覺到他多少有點失望,家裡花了大把鈔票送來美國鍍金,竟然遇到了老韓與老中。通常一個在台灣長大,眼光很高的年輕人不一定看得上其他亞洲國家的建築水準,由其是台灣與大陸處於競爭角力的態勢,彼此之間自然會有些許矛盾。反之,這位大陸老師想必在心裡面也有一點尷尬,只是不能表現出來而已。

  目前我任教的挪威學校裡也有幾個台灣學生,他們是透過我的介紹得知此校,在來之前已有心裡準備,知道出國仍要聽我扯淡,不過,畢竟是自己人,大約可以接受。我的學生中還有一個「洋雞(Yankee,美國人的俗稱)」,他大概真沒想過老遠跑到北歐來尋找新生活,會碰到一個台灣來的老師。

  最近,義大利米蘭的一所服裝設計學院找我去演講。老實說心裡有些嘀咕,不知道他們怎麼想到要找一個台灣的建築師?介紹我去的是一位泰國的女性建築師,她有一個對她百依百順的義大利建築師男友,也許是因為這層關係,讓他們深入認識到亞洲的獨到之處。

  我想全球化確實已到了新的階段,台灣的青年學子應該要多花時間了解自己的社會與生活環境,不宜再盲目沉醉於異國風情,幻想天邊的世外高人來拯救我們。

編輯的話

這件事就是這麼值得做的。

  一本書的作者多達30位,還不是僅僅邀來寫寫意見而已,或是像馮光遠那樣找50個人來寫「序」這個字。從無到有,窮盡人脈、以及朋友的人脈、以及朋友的朋友的人脈,再賣盡老臉、朋友的老臉、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臉,不恥下問了、下跪了、苦苦哀求了,從學校的專業人士及業界的顧問群那兒,求來一堆學校的名單,再憑良心、專業、觀察、直覺,干冒被人質疑「你選這什麼學校」的危險,突破重重「這算名校還是鳥校」的難關,費盡幾個月執行跟資料彙整,過程中曾經覺得可以轉職去當留學顧問、也很想要留在日本跳機到拉麵店去當台傭(對,製作期間我去了東京設計週採訪,敬請期待再下一本《La Vie》叢書的未知數),不過還是噙著眼淚回來將所有事情完成,這一切要感謝同事的幫忙與支持,所有答應寫稿並如數交出的朋友們,以及提供背景資料的老師們。

而說到觀點,觀點就是主觀的。

  有人問我說,為什麼選擇這些學校,我想了想,選校選系這種事原本就有無法包山包海的風險,因此我選的學校乾脆就以傳統的名校、專門學校與一些另類或最近教學跟研究越來越不錯的學校做為重點,定位這本是「非留學情報」的「觀點情報」書,希望讓以前只能在論壇上或BBS上看到的文字,變成手中的刊物以供閱讀。我不覺得這本書就概括了世界上設計學校的全貌,也不覺得這本提供的觀點就是權威,我只是像個編輯精華區的版主一樣去找很多作者來分享他們的觀察及體會,並提供了我們所知所能查到的資訊情報。而每個地區之後的設計觀光地圖,更提供了國際上正在發生設計事件的地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相信一時半刻的出走,不管是去看、去嗅、去觸摸設計溫度、還是乾脆把設計買回家,在國外居住,都因為出走更貼近當地的文化與生活狀況,全面性提高自己的美學標準,未來可能因為每個人的標準都變高,環境就會跟著美麗而進步。

關於學習的方式,176頁也有話要說。

  Maybe看到這裡,你對學校名單、寫作方式、提供的資料都還是有質疑,而我們也其實想告訴你世界上沒那麼多大師跟名人學長姐-那有可能每個畢業的學生跟在那裡教書的老師都個個身懷絕技,但這裡的重點是,學習不僅是學問還包括了生活,人總是在異鄉才對自己跟自己生長的地方越來越熟悉,離的越遠,看的越深,設計真正改變了我們對生活的觀感與態度嗎?錯了,美好生活是你自己決定你要開始的,設計的功能與意義都是我們付予的,學習雖然可能讓你未來賺更多的錢或做出更好的設計,但這些年的收獲與經驗,未來發酵的時間與地點一定也會讓你自己驚訝與驚喜,不管如何這本書只是一個通道,夢想發生的第一個地方就在你繳納學費的地方。

責任副主編 陳詩晴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