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界這檔展出的英文展名為Altered States,它並不是由中文展名直接翻譯而來。“Altered States”挪用自於心理學名詞:Alter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意即意識的轉換和變異狀態—意識上的異境。以「異境」作為英文名稱,其與中文展名「疆界」的交互辯證,在意涵上形成一種相互拓展的關係,它們指涉物理空間和現實世界,同時也是關於內在意識的語境。跨越「疆界」、置身或進入那改變的狀態──異境,經由可知進而探索「可知之外」,以揭開新的或未曾察覺的現實,甚至,從當下喚起過去的記憶;這如同旅人的冒險旅程,總潛藏著掙脫現況的潛在慾望。在探索內在/外在、自我/他者、此處/彼處的游移和擺盪過程中,我們也因而瞥見匱乏和得到更寬廣的視野。這關乎身體的、意識的,由感知和認知所交織和不斷延伸的旅程,即「疆界/Altered States」這檔展覽所試圖探索的內容。然而「疆界」並非是固定不變動的,在此或可延續法國哲學家德希達(Jacques Derrida)所說的,透過理解存於事物意義之中「構成的外在」(constitutive outside)──非絕對的相對外在,以察覺事物得以被彰顯的相對關係和意義。
作者簡介
鄭慧華專輯主編
藝術評論者及獨立策展人,工作和生活於台灣台北和加拿大溫哥華兩地。自1995年開始撰寫藝術評論及相關文章,95年至2000年任時報周刊特約作者、 97年至99年任輔仁大學夜間部英文系兼任講師,並為《藝術新聞》雜誌特約作者;2000年開始任《典藏今藝術》溫哥華特約作者,現為該雜誌特約主筆。近年藝術評論文章散見於:《今藝術》、《現代美術》(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YiShu: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等期刊。鄭慧華策劃過的展覽包括:「看不見的城市」(溫哥華亞洲當代藝術國際中心 2003),「穿越-廢墟與文明」(台北誠品藝文空間2004)、與比利時策展人范黛琳(Barbara Vanderlinden)共同策劃2004台北國際雙年展「在乎現實嗎?」(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4),以及「疆界」(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6)。
「疆界」展巧妙地運用當代藝術的多層次意涵,啟動觀眾與生活現象的對話。美術館希望藉由本展國際性與議題性的開放特質,為藝壇引介當代視覺藝術的張力與能量。展覽得以順利展出,在此要特別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加拿大藝術評議會(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廣達文教基金會提供贊助,謝謝策劃執行正導製作公司、協力單位智邦生活館、北台灣麥酒、這牆音樂藝文展演空間慷慨提供人力、物力支援,以及典藏藝術家庭鼎力支持本展畫冊出版,特別致上誠摰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