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濕地因為自然和人文干擾的影響,逐漸在消失中。政府目前考量到濕地的重要,開始加強濕地營造與復育。重點是,要如何營造?又要如何復育?一般大眾如何參與濕地的營造?濕地營造又有什麼具體可行的理論基礎?這本書在台灣「濕地營造」實際上的需求下而誕生。本書的特色是特別強調「城市濕地」的重要,並以最新的「濕地生態廊道」理論為中心思想,運用範例解釋如何透過「水」和「綠」的環境元素,探討如何將各個濕地串連起來,改善濕地野生動植物遷移和棲息的「生活品質」。前3篇介紹全世界的濕地環境、台灣的濕地環境,以及高雄市濕地廊道的營建歷程,編寫方式簡化了許多濕地瑣碎的專有名詞,希望帶給讀者視覺清新和諧的感覺。在景觀尺度上來說,依照「全世界—全台灣—全高雄」的圖像概念,納入濕地歷史和地理的縱深。此外,第4篇特別介紹國外著名案例,作為國內濕地的參考;第5篇介紹濕地觀察和營造的簡要方法,在書中描述哈佛大學「景觀生態學之父」理查.佛爾曼博士(Dr. Richard Forman)的生態廊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