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沈從文自傳(精裝典藏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226145
沈從文
聯合文學
2006年11月10日
250.00 元
HK$ 200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聯合文叢
* 規格:軟皮精裝 / 256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聯合文叢
分
類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文學史
同
類
書
推
薦
從香港想像中國:中國現代作家的香港書寫與現代文學的轉折
補白,異彩紛呈之宋前小說史:先秦古韻、魏晉幽彩、盛唐風華……文學空缺的拼圖,傳奇於歷史之外的獨步
槍桿與筆桿下的眷村文學
晚明風雅
空間與視野(全套):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的新進境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兒子的大玩偶(黃春明作品集2)
神話與意義 Myth and Meaning
菁英的反叛
低IQ時代
暗示
(二手書) 複眼的映像︰我與黑澤明
內
容
簡
介
沈從文作品意涵淡遠,抒情典雅,返璞歸真之情溢於言表,意境雋永深邃。
他融合成長經歷、不隨俗的人生觀與文學堅持,描繪鄉土,筆調直率,野趣橫生,粗礫中散發著美感,為中國現代文學開創出獨樹一格的鄉土抒情流派。
<沈從文自傳>合<邊城>與<從文自傳>於一帙,誠為典範佳構。<邊城>係沈從文之代表作,描述湘西風情細細如繪,流露田園詩般的美,而又注入年輕生命的血與夢想,足引人深思。<從文自傳>展現田園大地的無窮生機,從而激起人們面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
本書特色
如果不是沈從文突然過世的意外,瑞典學院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謝爾以馬悅然於高行健獲獎後在<明報月刊>披露,小說家沈從文在1987、1988年進入最後的候選人名單中,馬悅然確信若不是1988年五月十日沈從文過世,他很可能獲獎。
作者簡介
沈從文
本名沈岳煥,湖南省鳳凰縣人,1902年12月28日生,1988年5月10日逝世。
沈從文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少年時即入伍受初期軍事教育,二十歲赴北京,於一印刷工人處讀得報刊雜誌而始試筆寫作,早期作品刊登於<晨報副刊>;隨後結識徐志摩、胡適、葉公超等,而為「京派文人」之一員。抗戰前後任<大公報>與<益世報>副刊編輯;1949年後,文學創作斲斷,然仍於任職歷史博物館導遊與貼標籤雜役之餘,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卓然有成。
沈從文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多產的作家之一,一生創作的結集約有八十多部。主要作品有小說集<龍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如蕤集>等,中長篇小說<邊城>、<舊夢>、<長河>,散文集<從文自傳>、<記丁玲>、<湘行散記>、<湘西>,論文集<廢郵存底>、<雲南看雲集>,學術著作<唐宋銅鏡>、<龍鳳藝術>、<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
序
給下一個世紀 的城市鄉巴佬──重讀<沈從文自傳> 范銘如
在喧囂蒸騰的時代,沈從文的作品是一帖能讓人鎮靜舒緩下來的良方。時空
雖然有些遼隔,湘西的奇山麗水、笑語俚俗,總能不知不覺中留客盤桓悠遊,辭別後心裡滿足閑適,又有些淡淡的悵然,好像有什麼東西還遺落在那裡。
這樣的文學影響應該是辭別故鄉時的沈從文始料不及的成就。從小翹課逃學、十四歲就去當兵的他,二十歲的時候憑著一般模糊的求知慾離開軍隊、隻身前往北京,「進到一個使我永遠無從畢業的學校,來學那課永遠學不盡的人生。」本來到北京大學旁聽課程,嘗試寫作以後得到許多文壇前輩的賞識提攜,後來更擔任<大公報>、<益世報>副刊主編以及北大教授。棄武從文的抉擇,他顯然是選對了。儘管周旋在京華冠蓋名士之間,家鄉的景致生活始終是沈從文創作的源泉,不只讓他寫出風格清靈雋永的沈氏文體,更開創出現代小說裡鄉土抒情的支流,影響著日後的汪曾祺、曹乃謙。這一切的起點,都要推回那片邊疆僻地。
<沈從文自傳>發表於一九三二年,距他離開家鄉已有十多年了。沈從文自云,「直到現在為止,那城門我還不再進去過。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現在還有許多人生活在那個城市裡,我卻常常生活在那個小城給過我的印象裡。」因為這縈繞不去的記憶,沈從文寫下他到北京之前的見聞,有故鄉小城的,也有從軍時期停駐的村鎮。不知道是否因為這一趟自我爬梳,兩年後沈從文發表了他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邊城>。< 沈從文自傳>雖然較少為人談及,與<邊城>堪為參照,包括作家自己的人生觀、文化養成,以及創作題材的偏好,皆可從中尋得線頭。儘管是回憶少年時代種種無聊可笑的經歷,鄉土原野的抒情意境躍然紙上,素樸淳真的生命力就那麼恣意而亮眼地湧流躍動。即使是殘忍的事情,似乎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智慧或趣味。
例如寫到辛亥革命前「造反」失敗引來的大規模清鄉殺戮。官兵隨隨便便從鄉下找人,問一兩句話、抓來的人還糊裡糊塗地、「衣也不剝,繩子也不綑縛。就那麼跟著趕去的。」原可以寫成像魯迅(藥)裡對封建制度及國民性的控訴,但沈從文筆鋒一轉,「常常聽說有被殺的站得稍遠一點,兵士以為是看熱鬧的人就忘掉走去」,讓政治性裡平添些許庶民文化的幽默。但這可笑裡又盡是可悲,後來抓來殺頭的人數過多,士紳們跟官府乾脆商量出用廟前擲筊的方式讓神明決定犯人的清白。雙覆的陰筊,殺頭,順筊及陽筊,開釋。「一個人在一分賭博上既佔去便宜三分之二,因此應死的誰也不說話,就低下頭走去。」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凡夫俗子對命運的安排雖然坦然,「那份頹喪,那分對神埋怨的神情」反而比直接的抗議,更令人難忘。
沈從文寫的鄉土,直率、野趣,粗礫中散發著一份美感。<邊城>裡翠翠的三角戀情,素樸而有韻致,寧靜裡自有小漣漪綿綿擴散開來,最為讀者熟知。然而沈從文對於性愛的坦然與開放,也是同時代作家中少見的,(丈夫)、(蕭蕭)、(媚金、豹子,與那羊)都著墨於超乎婚配倫常的兩性關係;(三個男子和一個女子)與 (夜)甚至描寫戀屍癖。沈從文對這些殊異主題的喜好,部分是來自於湘西漢族、苗族混雜下多元文化的啟發,<自傳>裡記下的真人真事讓小說裡人物的原型曝光,幫讀者釋疑不少。沈從文坦言,不欣賞倫理的美、道德君子和感情。反之,「一切粗俗的話語,在一個直爽的人口中說來,卻常常是嫵媚的。」
讀者慣常以沈從文的成長背景直接扣合上他的鄉土抒情風格,連沈氏本人也不斷強調自己的土味,即使混跡於京味兒文藝圈裡。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了沈從文本身也是文學評論家的重要事實,他的文學實踐相當程度地反應著他的文藝觀。沈從文早期深受周作人文學理念的影響,推崇藝術的自主性與審美功能,也欣賞平淡閑散間品味人生興味的文風。一九三一年他開始反思人生文學的流弊,注意到趣味一旦惡化,將淪為瑣碎討巧,使文學不夠端重嚴肅。一九三三年沈從文發表(文學者的態度)批判上海文學商品化的趨勢,引來海派文人對北京文壇的強力反擊,連帶引發著名的「京派」「海派」論戰。「京派文學」的意見領袖沈從文不但勇於應戰,直到三七年都持續地評論藝文潮流。沈氏反對文學商品化,反對政治性濃厚的革命文學霸權,對於文學如何在莊、諧之間再現人生也有獨特的看法。<沈從文自傳>與<邊城>寫作的時間,正是沈從文積極建構文學範式的年代,多少是他自己批評信念的踐履,單純的「自傳說」或「懷舊說」未免小看了作家的企圖。
沈從文融合成長經歷、不隨俗的人生觀與文學堅持,為中國現代小說開創出獨樹一格的鄉土抒情流派。他從闡發人生的美學立場出發,沖淡甚或漠然的筆觸、超脫時代議題的素材,似乎跟中國現代小說裡感時憂國的傳統相悖,字裡行間對底層百姓們的關愛與同情實則有如綿裡針,刺向那些導致他們悲苦遭遇的權勢與環境。他行文從容舒緩,情節鋪陳轉折不求迭宕曲奇,恬淡中自有一種雍容的節奏和韻律。詩意中既蘊含渾然天成的庶民喜感,又掩不住一些難言的憂鬱和悲傷。<沈從文自傳>召喚這個世紀的城市鄉巴佬,到那個文學原鄉沉澱塵慮,再回想所來蕭瑟之處。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邊城
2.
從文自傳
3.
沈從文的湘西
4.
邊城及其他 (三聯文庫 #61)
5.
邊城及其他
6.
我所生長的地方
7.
我所生長的地方 (三聯文庫 #50)
8.
邊城
9.
邊城
10.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增訂本˙附索引˙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