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劉邦稱帝了還是流氓

劉邦稱帝了還是流氓
9789867011596
冷成金
海鴿
2007年1月01日
83.00  元
HK$ 70.55  






* 叢書系列:品歷史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品歷史


[ 尚未分類 ]









什麼樣的人才算英雄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有萬夫不擋之勇者並不一定是英雄,一怒而使流血遍地的人也不一定是英雄,英雄是那些善於辨識時事、順應時事乃至創造時事的人。
劉邦與項羽的楚漢爭霸,是一場既機智、壯烈、以及迷漾的戰爭。

  將才、帥才、王霸之才。何謂將才?將才可以率領戰士衝鋒陷陣,進則能勝,退則有序,謀則有道;何謂帥才?帥才可以統馭眾將,指揮群雄,胸懷全局,深謀遠慮,國家有難則可獨當一面;所謂王霸之才,可以通觀時事,洞察未來,既善於與世推移,又獨具慧眼,還要剛毅堅韌而又知人善任。

  楚河漢界的爭霸,劉邦贏了,贏在能知人善任、贏在能採納忠言;項羽輸了,輸給了時勢、輸在自大。劉邦說:運籌帷幄他不如張良,調兵遣將不及韓信,後勤補給全賴蕭何,才在楚漢相爭裡,戰勝項羽,最後讓項羽兵敗垓下,烏江自刎。項羽有機會贏的,如果他不那麼婦人之仁、不那麼有英雄原則、不給劉邦以喘息的機會,他將是楚漢爭霸的王者。

  在楚漢戰爭之初,項羽佔了優勢。劉邦文不能提筆,武不能上陣,而項羽勇冠三軍,力能拔山舉鼎;從兵力上說,楚漢相爭開始時劉邦僅有十萬人馬,而項羽擁四十萬雄兵其勢已然確立。後來劉邦鞏固了關中,接受蕭何、張良等人的獻策,發展農業,安撫百姓,訓練兵士,招降納叛,凡有投靠者立即重用,授以高官厚祿,使項羽手下將士逐漸離心,紛紛轉投到劉邦帳下,劉邦進一步採用張良、陳平等人的計謀,離間項羽的手下,讓項羽把忠心耿耿的謀士范增趕走,使其他人望而卻步。又極力籠絡諸方力量,進而成為楚漢爭霸的贏家。

  綜觀楚漢相爭劉邦做的總結相當精闢,劉邦置酒雒陽南宮,向群臣發問: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都武侯高起、信平侯王陵答道: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但是劉邦卻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項羽說過一番壯烈的話:「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民之父子為也。」項羽的失敗其實是道德的悲劇,「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項羽此話並不荒謬。他之所以讓後人感嘆虛欠欷、追思懷念,多半在於其道德力量和人格特質,項羽畢竟是項羽,在生死關頭之際,他沒有選擇逃亡,而選擇了死亡。他對江東父老有情,對虞美人有情,對戰馬也充滿了深情。最後他說: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李清照的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一生雖然做了坑殺秦軍二十萬降卒、殺秦王子嬰,火燒阿房宮等許多不道德的事,但他最後卻死得非常道德,為自己畫了一個完美的人生句點。後世人們把他看做失敗的英雄,崇敬而惋惜,就是因為這一點。

作者簡介

冷成金

  男,1962年生,文學博士,大學中文系教授。1999年2月至2001年2月期間任韓國韓瑞大學客座教授。李清照辛棄疾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學和傳統文化研究。

  主要著作有:《蘇軾的哲學觀與文藝觀》、《中國文學的歷史與審美》、《文學與文化的張力》、《中國古代文學史(唐宋部分)》、《隱士與解脫》、《古道酣歌》……等。

  主要論文有:《從〈東坡易傳〉看蘇軾文藝思想的基本特徵——兼與朱熹文藝思想相比較》、《唐宋意識形態的嬗變與宋詞繁榮的文化動因》、《中國文學的文化思考》、《試論唐、宋古文運動的成因及特質》、《中國古代散文中「文」、「道」觀念演變之考辨》、《論原始儒家的倫理思想對於建構普世倫理的意義》、《試論「三蘇」蜀學的思想特徵》、《蘇軾的山水詩與自然詩化的走向》、《走出自然——從蘇軾的山水詩看自然詩化的走向及其意義》、《對傳統士大夫人格的超越——論蘇軾黃州時期的思想與實踐》、《論蘇軾嶺海時期的思想與實踐》……等。



前言:不以成敗論英雄

序幕:亂世與治世

將兵為帥,將將為王
將才、帥才、王霸之才,是三種性質不同的才。何謂將才?將才可以率領戰士衝鋒陷陣,進則能勝,退則有序,謀則有道;何謂帥才?帥才可以統馭眾將……

女人如何成帝王?
說來也怪,中國人似乎人人生來就能成為權謀家甚至政治家,一個出身低微並無特殊之處的女人,當了皇后之後,也能智謀百出,凌駕群臣……

韓信為何不成王?
在中國歷史上,韓信的名字實在是太著名了,就是漢高祖劉邦,與他相比,恐怕都要遜色三分。為什麼呢?主要的原因有三:一是韓信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起自布衣,早年窮困潦倒,鬱鬱不得志,差點被斬首,後來時來運轉,遇到了蕭何……

只知謀國,不知謀身
所謂雷霆易怒,天威難測。奉事君主實在是一門極其高深的藝術,任何官場上的成功者,是不是一個政治家,姑且不論,但說他是一個玩弄權術的藝術家,那是絕對錯不了的。因為稍一不慎,或是稍稍失策,那就會被同行排擠掉。

時勢與英雄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但這句話也要辯證地看,如果一味地「識時務」,沒有原則,甚至寡廉鮮恥,這樣的人還算俊傑嗎?因此,如何辨別時勢與英雄的關係,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這的確是歷代統治者的經驗總結,也是封建官場的根本特徵之一。實際上也並非完全如此,如果你善於官場經營,也許可以歷仕多朝,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並不鮮見。

當斷則斷
在楚漢相爭時期,劉邦的大將韓信的勢力越來越大。當時的情況是,韓信幫劉邦,則劉邦勝;韓信幫項羽,則項羽勝;韓信自立,則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因此,當時的許多有志之士都想趁此機會分天下一杯羹。

重大節,輕小過
《史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意思是說,做大事不要考慮細小的得失,行大義不要害怕小的責備。這的確是千古以來的至理名言。如果處處斤斤計較,處處想做好人,結果只能是婦人之仁,與大事無緣。

隨機應變是大智慧
現在的鬧市之中到處都擺著《易經》算命的大攤小攤,孰不知,《易經》所反對的就是「命」,一部《易經》的宗旨,若從預測學的角度講,也就是教人四個字:趨吉避凶。吉既可趨,凶既可避,人力既可為,何「命」之有?

獨具慧眼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可謂婦孺皆知,司馬相如以辭賦流傳千古,卓文君也以大膽追求個人的愛情而名垂後世。

為臣「三忌」
國家天下是皇帝家的,大臣將軍也無非是皇帝家的管家和護院的兵丁。如果你的功勞太大,以至於皇帝無法酬謝你的時候,那可就十分危險了,因為皇帝總不能把自己的家讓給你。功高震主、權大壓主、才大欺主是為人臣的「三大忌」。

外戚與宦官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這句話是戰國末期的吳王夫差和越國大夫文種最早說出的,沒想到在其後的數千年裡,竟然屢試不爽,似乎成了一條鐵定的「歷史規律」。

桃李不言
李廣是抗擊匈奴的「飛將軍」,但直至白首未得封侯,最後自殺而死,真如有人所說的是「李廣與功勳無緣」嗎?實在不是他的命運不好,而是因為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使然。

願娶不嫁之婦
貞婦烈士是為人們所讚揚的,人才也好比貞婦烈士一樣,只有具備了這種品格,才可堪信任。但是,要想識別貞婦烈士一樣的人才,卻需要有超常的見識和寬廣的胸襟,否則,即使有真正的人才,也不會為你所用。

偏私不偏袒
人非聖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這本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問題是有些人因自己的愛好而因私廢公,就不可取了。漢文帝能夠做到偏私不偏袒,也算是賢明的君主了。

不重生男重生女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裡這樣寫道:「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這是說楊家姐妹得寵,皆列士分封,光耀門戶。這是對當時皇帝昏庸、政治腐敗的諷刺,但我們可以藉白居易的話來看看中國女子的作用,他們有時並不比男人遜色。

晚年漢武帝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在如雲煙過客般的芸芸帝王中,唯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幾個封建皇帝還常常被後人提起。這四位皇帝,文治武功,各有所長,往往被看作封建帝王的代表。

謀國與謀家
忠與奸,是涇渭分明的兩個概念,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易混淆的,但有的時候卻很難區分。說他奸,他卻是全心全意地為國家社稷著想,乃至為某一姓一族效力,不論從哪一層意義上講,都應當算作忠臣……

以柔治國的明君
以柔克剛是中國人處世治國的夢想,但由於現實的原因,往往以剛克柔者多,以柔克剛者少,剛者多勝,柔者多敗。然而,「柔道」的妙處也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

以「禮」治天下?
孔子以仁釋禮,認為禮儀是仁義道德的具體表現形式,再以禮教人,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到了劉邦之禮卻是束縛人的封建等級秩序,其禮越多,對人的束縛和摧殘也就越嚴重。

馬上得天下,馬上治天下?
秦朝一統天下,又短命而亡,原因何在?消滅文化,消滅思想,在社會上只能引起暴力反抗,在宮廷內部,則只能導致絕對的專權,使封建統治集團內部聽取別人意見的所謂「民主生活」也完全喪失了。

蕭規曹隨
現代漢語中有一個由歷史故事而來的成語,叫做蕭規曹隨。現在,這個詞的一般含義是陳陳相因,無所創建,並不是一個褒義詞。但這個成語的來歷,卻有很豐富的文化含義。

宦官是什麼?
俗語說:「官場如戰場,伴君如伴虎」。人在仕途,雖然兇險,只要深得其道,也能遊刃有餘。尤其是對待君主,在大多數情況下,其危險性是不大的,只要你別去摸老虎的尾巴,只順著老虎的毛去撫摸,細心揣摸,投其所好…

狼與小羊
狼與小羊的寓言我們都不陌生,這個故事之所以讓我們十分容易地接受,是因為我們古代的政治中充滿了這類故事。

宮廷與妓院
世界上有兩個最不講道德的地方,一是妓院,一是宮廷。妓院在社會的最下層,唯錢是圖,連皮肉都出賣了,還有什麼道理可講;宮廷在社會的最上層,唯權是從,連靈魂都不要了,還有什麼道德信義可講?

曲線救人與曲線救國
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上無非就是義、利二字,不要小看了這兩個字,如果將這兩個字揣摩透了,那可真的就是無往而不勝了。

千秋功罪,任人評說
對歷史上將相功臣的功過得失,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更兼時代不同,情勢不同,評價不僅大相徑庭,甚至截然相反。

一言相救
有時候,長篇大論不一定能產生作用,片言隻語卻能起死回生,問題就要看你用得是否得當,時機掌握得是否恰到好處了。

此一時,彼一時
據說分析實際情況是某種主義活的靈魂,其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這種思想已經十分豐富,也非常成熟,像此一時,彼一時等成語,就反映了這種思想。

智愚之間
西元一○八三年(元豐六年)九月二七日,蘇軾第四子遁生,蘇軾於其滿月時作了一首《洗兒戲作》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固然表達了對當時現狀的不滿,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卻又發人深思。

取上得中,取中得下
中國有句古語,叫作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取法乎中,而得乎下。意思是說,目標定在上等,僅能取得中等的成績,目標定在中等,僅能取得下等的成績。這的確是古人科學經驗的總結。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孔子說:「君子講大信,卻不講小信。」孔子還說:「遵從的諾言若是符合道義,就可以履行。」孟子也講,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意思是說為了成就大的事業,一些小的方面可以不必計較。

功高震主與權大壓主
在封建官場上,衝鋒陷陣,建功立業似乎都不是最難的事,最難的事是那些在戰場上能夠衝鋒陷陣的將軍,在治理國家上建功立業的人如何自保。

治國無法,與時為法
用什麼樣的方法治理國家,原是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的,沒有一定之規,如果拘泥於成法,那就會削足適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王猛提出了用嚴刑峻法來治理亂世,用道德禮儀來治理治世的思想,應該是有相當的道理的。

自大與自卑
我們經常以防止驕傲自大來自戒戒人。看來,驕傲自大是人人都容易犯的錯誤。由於受環境和視野的限制,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但人們又總是喜歡強不知為知,做那些超出自己認識能力的事,所以說,自大是人的本性。

歷代帝王的擇都之謎
在中國歷史上,長安、洛陽、南京、北京大概是最著名的古都城市,但這幾個城市又有區別,在長安、洛陽、北京這幾個城市建都的朝代大都統一了全國,或者具有向南統一全國的意圖,而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在南京建都的多數朝代偏安江南一隅,最終為北方的王朝所吞併。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