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蚊子幹嘛老叮我?:應大師妙解生活科學

蚊子幹嘛老叮我?:應大師妙解生活科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179077
葉偉文
天下文化
2007年4月25日
83.00  元
HK$ 70.55  







* 規格:平裝 / 249頁 / 20.5*14.8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尚未分類 ]









你有沒有懷疑過,為什麼蚊子特別愛叮你?

是不是羨慕有的人不用設鬧鐘,想要幾點起床,
就能在幾點醒來?

你以為看東西只能用眼睛嗎?
拜託!你可能天生就有聽音辨位的好本領。

你是不是常常疑惑,不小心掉落吐司時,
為什麼老是有塗奶油的那一面貼在地上?

對這些生活上的疑問,生命中的煩惱,
在加拿大Discovery頻道主持科學節目的應大師,
要用大家都聽得懂的方式,把其中的道理解釋得清清楚楚。
應大師不僅讓科學更有人味,也讓我們在緊張的生活中,
有機會靜下來思索一些你從來沒注意到的有趣問題,
張開眼睛看清楚這個繽紛的世界。

名人推薦

  這本書是專為那些想把科學知識,像吃開胃菜一樣輕鬆吞進肚子裡的人寫的。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簡單明瞭且機智風趣……這本書解說科學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跟自己有關的連結。
《紐約時報書評》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應格朗寫的東西都是最實用的,而且他的寫作風格輕鬆自然,讀起來真是享受。但是最令我激賞的,是他選擇的題材之別出心裁。在他的手裡,即使最無聊的資料,也變得生動有趣。
《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

作者簡介

應格朗(Jay Ingram)

  加拿大最知名的科學普及推廣者之一,他主持的科學節目不但有趣、好看、有深度,也讓他獲獎無數。目前他是加拿大Discovery頻道科學節目「每日星球」(Daily Planet)的製作人暨共同主持人。

  應格朗除了主持科學節目以外,也把他感興趣的科學研究,寫成許多本有意思的科普書。他有大師般的神奇能力,可以把枯燥的科學用簡單明瞭且有趣的方式呈現,讓讀者讀得津津有味。

  除了這本《蚊子幹嘛老叮我?》,他的另一本科普書《為什麼一搔癢你就笑?》中文版也將由天下文化出版。

譯者簡介

葉偉文

  1950年生於台北市。國立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系畢業,原子科學研究所碩士(保健物理組)。曾任台灣電力公司核能發電處放射實驗室主任、國家標準起草委員(核子工程類)及中華民國實驗室認證體系的評鑑技術委員(游離輻射領域)。現任台灣電力公司緊急計畫執行委員會執行祕書。

  譯作有《愛麗絲漫遊量子奇境》、《矽晶之火》、《小氣財神的物理夢遊記》、《幹嘛學數學?》、《物理馬戲團I ~ III》、《數學小魔女》、《統計,改變了世界》、《數學是啥玩意?I ~ III》、《葛老爹的推理遊戲 1、2》、《典雅的幾何》、《太陽系的華爾滋》、《一生受用的公式》、《看漫畫,學物理》、《詭論、鋪瓷磚、波羅米歐環》、《迷宮、黃金比、索馬立方體》、《統計你贏的機率》、《蘇老師化學黑白講》、《搞定幾何!—問數學博士就對了》、《別讓統計圖表唬弄你》、《搞笑學物理》、《費曼手札》、《刻卜勒的猜想》、《神奇數學117》《蘇老師化學五四三》、《牛頓物理駕訓班》、《蘇老師化學聊是非》、《相對世界的美麗》、《薛丁格的兔子》、《觀念化學 I》、《靈魂有多重?》等三十多種書(皆為天下文化出版)。並曾翻譯大量專業作品,散見於《台電核能月刊》。



前言:世界上沒有標準答案這回事 6

1. 蚊子幹嘛老叮我? 8
2. 你天生就會算術 21
3. 樹木生死戰 33
4. 生活小事中的神祕物理 42
5. 最甜的物理課 50
6. 吐司掉落時,為什麼總是沾了果醬的那一面朝下? 55
7. 咖啡漬大學問 62
8. 不知不覺,沒有錯覺 69
9. 抱小孩的神祕藝術和科學根據 79
10. 你會用耳朵看東西嗎? 92
11. 你的體內有鬧鐘嗎? 101
12. 觀光客的錯覺 111
13. 自動提款機和大腦 122
14. 加速停止 132
15. 世界真是小小小 141
16. 你認識290個人嗎? 154
17. 幹嘛瞪著我! 163
18. 瞳孔擴大真迷人 175
19. 你知道我在看你嗎? 181
20. 大自然的小小飛行員 192
21. 外野手的接球問題 202
22. 打水漂 214
23. 在冰上轉圈圈 226
24. 為什麼年紀愈大,覺得時間過得愈快? 237
誌謝 248



前言:世界上沒有標準答案這回事

  這本書的大前提就是:「事情一定不只是這樣。」這裡所指的「事情」,是無數個經過你身邊,但沒有引起你特別注意的事情。我們的生活裡充滿了「想當然耳」與「司空見慣」的事情,很多事情我們根本就毫無所覺,完全不知道它的存在,但其實只要我們稍加注意、略為探究,就會發現其實它們是很有趣、很迷人的。這就是日常生活裡的科學。

  當然,「科學」這個字眼在這裡或許並不適當。因為它會讓人認為,接下來的就是相關的解釋或說明。這種錯誤的期待,至少有部分是源自於學校的科學教育。其實,實驗室裡不是真的進行「實驗」,科學課本裡一定會說明「事情的真相」。學校裡所教的科學和真實世界裡的科學,是大不相同的。在真實的世界裡,很多事情都沒有標準的答案。如果你想在本書裡找尋這種答案,我很抱歉可能會令各位失望。但如果你想得到的是對科學神祕面紗的深入瞭解,那就請繼續看下去。

  科學會讓你暫停下來,想想那些你通常會忽略的事情,探究它表面之下的原因。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當然是有好處啦。如果一個人整天匆匆忙忙,像《愛麗絲漫遊奇境》裡那隻兔子一樣,給日常瑣事追得喘不過氣來,忙得無法思考,那日子還有什麼意思呢?如果經常能夠稍微停下來,放鬆心情緩一緩,想些好玩的事,至少有兩個明顯的好處:暫時放下忙碌得可笑的生活,有益身心。其次,你有時會很好笑的發現,自己對眼前的事物居然如此無知。因此,你們可以把這本書看做是「心理勵志」的科學書,裡面有一系列很有趣的小品,讓你釋放生活的壓力,感覺「活在當下」。(但願這本書也能像那些心理勵志的書一樣,賣得那麼好!)

  我選入這本書的主題,主要是依據它們「看起來」的科學性。至少對我而言,這些題目看起來還滿「科學」的。(由於某些原因,大部分是心理學與物理學,其他只占少數。)這些東西只是一些經驗的累積與蒐集,是一些「我已經注意到了」的東西,我對它們已經有足夠的認識,願意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就是這樣而已,沒有什麼更大的學問在裡面(但至少裡面有件事,就是回聲定位,很可能是我們大部分的人從來沒有注意到的事)。它們大部分都不是重大的科學研究題目,既不可能入選《科學》期刊的「年度十大科學」,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但是它們會讓你以後更留心自己生活周遭的事情與現象,只要你願意。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土人123
/ 台灣台北
2008.02.28看土人123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在你的想像裡,科學家都在研究什麼?

相對論?量子力學?熱力學?混沌理論?還是玄之又玄的超弦(超弦 in Wiki)?!……這些固然是極重要且影響深遠的課題,但還有嗎?

或者你以為就像電影裡演的,科學家都是孤僻而瘋狂的傢伙,整天埋在實驗儀器設備裡,這裡燒一下試管,那裡測一下光譜,甚至當起焊接工自行組裝神秘裝置,妄想隻身拯救世界(或征服世界)?

其實,日常瑣事也是科學家嚴肅研究的課題呢。而且,與一般人「想當然耳」的心態相較,科學家反而更充滿高度興趣,不僅會去深究為什麼?更努力以現有的科學理論將它們清楚解釋出來。正如作者 應格朗 (Jay Ingram) 在這本書前言裡開宗明義所說的:「事情一定不只是這樣。」就像福爾摩斯的洞察力,對於司空見慣的小事情,不只是看,還要觀察,更要理解。

本書算是科普書籍中的小品文,書中選出 24 個日常生活的小小疑問,例如(書名)蚊子幹嘛老叮我?(我承認這是引起我興趣的點,因為我老是一群人中第一個被蚊子叮的人!)乾掉的咖啡漬為什麼是一圈環狀,而不是一個實心圓?有時你會感覺到有人在身後盯著你看,這是真有其事還是只是想像力作祟?甚至連打水漂都可以讓科學家們著迷一兩百年,只為了努力參透其運作原理!!

不過,讀者如果以為書中每個問題都像「十萬個為什麼」一樣,提供正確無誤的解答(科學家等級的解答),那可能會有點失望了!事實上,日常生活的環境跟實驗室裡嚴格控制條件的環境大不相同,光是為了說明一個硬幣旋轉最後霎然停止的現象,就得設計出一大堆實驗,耗掉好幾個大黑板來計算,包括摩擦力(不同表面有不同的摩擦力)、硬幣的重量、質地和紋路、旋轉的力量大小……等等,這些複雜的變數往往使得嚴謹的科學計算複雜到難以估計!

但是,這裡也突顯出一個最大的差異,那就是科學家絕不因為「很難解釋」就「便宜行事」,隨便找個看似合理的解答就胡弄過去了。這正是「格物致知」的最佳典範!

本書作者 應格朗 是加拿大 Discovery 頻道的科學節目主持人。在書中,他用平實的文字把艱難的科學鋪陳出來,偶而穿插一些小小的幽默,讓人讀來不僅不會沈悶,反而往往會心一笑,感嘆「原來這世界這麼有趣啊∼!」

而且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出去旅遊總覺得回程比去程還快的原因了!!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