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我們在此撤離,只留下光

我們在此撤離,只留下光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059802
廖偉棠
大塊文化
2007年4月25日
93.00  元
HK$ 79.05  







* 叢書系列:Catch
* 規格:平裝 / 168頁 / 20.0*20.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Catch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如同溫德斯的《一次》那樣,在生命的旅途中出現的人,事件,以及只有一次機會按下的快門,在回憶的沈澱中會顯現出什麼樣的光影?這是廖偉棠在北京居住五年後,返回香港定居所整理出來的作品。這部廖偉棠個人的北京行路謠,結合了散文隨筆、詩與八十幅攝影的作品,時間凝結在2006年以前的北京,涵括了他所看到的北京藝文界的現象,他生活的細節,將細節放大成一種暗喻,以及那些與他交會的朋友。

本書分成三個主要部分:
1.北京在別處:這是較為宏觀的,作者對於北京文化生態的觀察、理解與評論。涉及的領域包括詩歌、攝影、音樂、文學的流放者、北京的地下文化。
★在第一和第二單元之間,連結的是一個小型的紙上攝影展「從798到神州愛犬樂園」。前者是目前北京最熱門的文化創意園區,後者是京郊已成廢墟的樂園,但在作者的鏡頭中,兩者卻驚人的相似,在這裡樂園與廢墟交錯,作者似乎在暗喻著,正在為奧運而著魔的北京,正在不斷清拆與大興土木的北京,其實更像是一個明日的廢墟。
2.放大北京:靈感來自安東尼奧尼電影「放大」。這是從作者個人生活經驗出發,去描寫那些他所感受到的細節,像是北京四環的夜晚、北京大學裡的老宅、居住在塔後身的詩人、音樂節;他不斷的將北京的「細節」放大,作為一種描述的焦點。
3.波希米亞人物譜:這部分又更具體的將焦點放在個人,顯影的是三十幾位北京藝文界活躍的人物。每一張照片都搭配作者所寫的圖說,這是作者用圖像與文字,為這些即將星散的朋友所留下的記憶。

作者簡介

廖偉棠

  1975年出生於廣東,後移居香港,並曾在北京生活5年。曾任書店店長、編雜誌。現為自由作家、攝影師。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詩組及散文組冠軍,香港中文文學獎散文組冠軍、詩組及小說組季軍,臺灣中國時報文學獎詩組首獎,聯合報文學獎詩組大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小說獎及創世紀詩獎。曾出版詩集《永夜》、《隨著魚們下沉》、《花園的角落,或角落的花園》、《手風琴裡的浪游》、《波希米亞行路謠》、《苦天使》、《少年游》,攝影及雜文集《波希米亞中國》(合著),攝影集《孤獨的中國》、《巴黎無題劇照》,小說集《十八條小巷的戰爭游戲》等。



序006

北京在別處
面朝大海008
北京新攝影:一個異鄉人的私密圖景010
從地下走到世界的導演——賈樟柯012
流放者的歸來014
從溫柔到暴烈: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抒情詩人017
「觀念」革命,尚未成功——從劉錚的觀念攝影說起 022
再造798廠026
北京詩人地圖028
被出賣了的詩歌節032
以SARS的名義058
五道口的安那其 060
只有對社會不滿者才會坐一塊二的車063
北京的火車往哪開066
返京謠070
小九路中巴071
718路公車073
一個中國人對旅遊者說的話──讀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後074
窗前樹
安東尼奧尼,安東尼奧尼!075
故都夜話 076
從798工廠藝術區到神州愛犬樂園077
BLOW UP 北京
世界盡頭與冷酷異境098
街頭窺探者099
寂靜鑼鼓巷100
憤怒好青年101
夜四環之聲102
節日104
BLOW UP北京105
淘舊書記118
欲望城市119
定風波120
塔後身122
寂靜的春節123
失樂園124
偷拍七十年代126
圖解80後 128
沙滾滾但彼此珍重過129
星散131
北京最後一場雨132
北京波希米亞人物譜
阿魯斯(蒙古族攝影師)134
陳冠中(作家)135
陳農(攝影師)136
車前子(詩人)137
崔健(音樂家)138
杜力(詩人)139
高曉濤(詩人)和陳芳(作家)140
何勇(搖滾歌手)141
胡嗎個(民謠歌手)142
黃文(模特兒)143
賈樟柯(電影導演)144
康赫(小說家)145
梁龍(二手玫瑰樂隊主唱)146
老大(流浪歌手)147
劉索拉(小說家/音樂家)148
劉錚(攝影家)149
麥子(藝術家)150
馬驊(詩人)151
牟森(戲劇導演)152
宋雨吉吉(木推瓜樂隊主唱,圖左)李鐵橋(前美好藥店樂隊樂手)153
王凡(實驗音樂家)154
王磊(實驗音樂家)155
王煒(詩人)156
兀鵬輝(藝術評論人)157
吳吞(舌頭樂隊主唱)158
小河(美好藥店樂隊主唱)159
易力(藝術家)160
楊一(民謠歌手)161
尹麗川(詩人,圖左)和阿美(小說家)162
渣巴(畫家)163
張楚(音樂家、作家,圖右)164
祖咒(搖滾音樂家,圖左)和顏峻(樂評人、詩人,音樂家)165



  前奧運時代北京說的不是現在,現在已經是準奧運時代的北京了,四周工地的轟隆隆、樓盤店鋪的日日翻新、環路上加速運轉……這些都只是感性體驗、直覺刺激,更深處是大國意識進一步張揚、美麗新世界每天反覆在我們腦海中綻放她的預覽數碼景象。日日新,苟日新,乃是目前的主旋律,相信2008年到來時,北京會全部脫胎換骨一番。

  我矛盾,是一個懷舊的革命者,不欲對更新者微詞,卻暗自眷戀那個老北京。要說老,也不是多久之前的事。我所懷念的只是1996至2002年。彼時猶見胡同落日圓,晚風或晨光中人們腳步尚算悠閒。而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彼時藝術和文學的地下狀態:藝術尚未完全生意化、詩人尚未開始給房地產商作秀、樹村仍然存在、楊一天天在美術館前賣唱、胡嗎個還在錄那湖北口音的歌謠、我們還有時間和力氣去未名湖打雪仗……

  前奧運時代,一切未見規整,除了發財一切都有可能。準奧運時代,資金來了,給了我們飯吃,同時告訴我們什麼是遊戲、什麼是規則。

  當然,一切都是未知的。後奧運時代的來臨我也一點都不擔心,只要北京沒有被全球化的偽城市美學所同一(被同一的往往是沒有生氣的新城市,而真正的大都市像巴黎、香港、紐約都是混雜和獨特的),也許以後有新的北京之怪、狂、逸、亂,讓十年後、百年後的作者也懷舊眷戀一番,那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