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為什麼一搔癢你就笑?應大師妙解生活科學2.0

為什麼一搔癢你就笑?應大師妙解生活科學2.0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179060
蔡承志
天下文化
2007年5月19日
100.00  元
HK$ 85  







* 叢書系列:科學天地
* 規格:平裝 / 302頁 / 14.8*20.5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科學天地


[ 尚未分類 ]









為什麼我一搔你癢,你就笑?
我搔自己的癢,卻笑不出來?

如果記憶力可以像端酒的女服務生一樣強,
一次記得客人點的 15種飲料,那該有多好!

心理學家讓正常人假扮精神病患,
他們很容易就混進精神病院,可是想出院時該怎麼辦?

我們是否可以設計出從無中生有、變出能源的機器,
從此再也不必擔心能源危機?

科學可不只是對那種會得諾貝爾獎的問題有興趣,
對於我們每天會做的事情、會看到的現象、會聽到的想法,
也有很多科學家在研究。
在加拿大Discovery頻道主持科學節目的應大師,
把這些稱為非主流科學,而且他用生動的故事來解說,
讓我們在恍然大悟之餘,獲得更多的驚奇。

名人推薦

  應格朗是個魔法家,自然界與物理學中原本錯綜複雜的奇事,經過他巧手一變,成了有趣的故事。《艾德蒙吞太陽報》(The Edmonton Sun)

  如果科學教師都用《為什麼一搔癢你就笑?》當教科書,我們就會培養出更好的科學家來。《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

  應格朗搖身變為鍊金術士,他把像鉛一樣的科學行話,轉化成黃金般的文字。《卡加立先鋒報》(Calgary Herald)

作者簡介

應格朗(Jay Ingram)

  加拿大最知名的科學普及推廣者之一,他主持的科學節目不但有趣、好看、有深度,也讓他獲獎無數。目前他是加拿大Discovery頻道科學節目「每日星球」(Daily Planet)的製作人暨共同主持人。

  應格朗除了主持科學節目以外,也把他感興趣的科學研究,寫成許多本有意思的科普書。他有大師般的神奇能力,可以把枯燥的科學用簡單明瞭且有趣的方式呈現,讓讀者讀得津津有味。而且他還以《為什麼一搔癢你就笑?》獲得加拿大科學作家協會「社會中的科學新聞」書籍獎。

  他寫的科普書有《蚊子幹嘛老叮我?》、《為什麼一搔癢你就笑?》,中文版都由天下文化出版。

譯者簡介

蔡承志

  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曾任Discovery頻道字幕翻譯,尤擅長動物、生物、生理、心理、科學新知等類型節目。

  1999年起致力於英文書籍中譯,以自然科學、管理行銷類書籍為主。嗜好閱讀科幻書籍和觀賞科幻影視作品,對恐龍學研究略有心得,並曾擔任恐龍相關光碟審訂。現為專職譯者。

  譯作有《元素—奇幻的原子世界》、《胚騰—無所不在的模式》、《美麗新視界》、《為什麼一搔癢你就笑?》(以上為天下文化出版)、《為什麼公車一次來三班?》、《一條線有多長?》、《如何幫地球量體重》、《無限大的祕密》、《宇宙的孤寂心靈》、《恐龍與史前動物圖鑑》、《愛因斯坦輕鬆說》、《發現鴨嘴獸》、《讓大腦變年輕》、《數字的異想世界》、《我們都是機器人》、《鳥類的祕密生活》、《恐龍與史前生物百科全書》、《你要不要被複製?》、《始祖鳥、羽毛與鳥類進化之謎》、《螞蟻.螞蟻》、《約翰惠勒自傳》等二十餘本。



序 這真是太驚奇了

第1部 都是腦子做的好事

1. 我實在忍不住想笑
2. 假扮精神病患
3. 端酒女郎的腦中乾坤
4. 眼見為憑?

第2部 這些生物真奇怪

5. 哪隻鳥兒先開始偷喝牛奶?
6. 飛蛾為什麼撲火?
7. 蟲吃蟲,長記憶?
8. 我們的祖先是水猿嗎?
9. 團團轉的植物

第3部 正在自然界上演的戰爭

10. 蟻獅王傳奇
11. 讓別的鳥兒來孵蛋
12. 吃細菌的病毒
13. 基因與疾病的交易

第4部 那些東西行不行?

14. 皇家研究院的高爾夫時間
15. 永動機之夢
16. 電梯向上到太空

第5部 科學為歷史翻案

17. 阿基米德的火鏡燒船傳說
18. 聖女貞德的大腦究竟怎麼了?
19. 比哥倫布更早發現美洲的文蘭地圖
20. 她們中了巫術,還是迷幻藥發作?
21. 見到月球裂開的修道士

誌謝
延伸閱讀



這真是太驚奇了

  本書內容選自我特別喜愛的科學故事。有些已經在我的檔案中保存多年,等著看有沒有機會發揮用途。另一些則是新的。所選的文章類別繁多,不過裡面也有若干貫穿前後的思緒。

  其中一項是,這些故事都大幅偏離科學的主流;投入這類課題的科學家,不大可能前往斯德哥爾摩去領取諾貝爾獎。這可不表示內容就是在講述「壞科學」──不是的。這些主題也不屬於幽浮、大腳雪人一類的邊緣科學,那是偏執觀點和意識型態踐踏理智的領域。我選出的這些故事,多半是取材自科學的「邊陲」,屬於研究人員不熟悉的範疇,也是實務科學提出嚴苛挑戰的領域。深入邊陲的研究人員並不分離基因;他們設法瞭解為什麼有這些基因。他們努力解讀很久以前的想法和行為。他們偶爾還設法解答主流科學毫不重視的最簡單的問題,好比蛾類為什麼會受光吸引。

  決心投入這類研究的科學家,通常都能揭穿更多科學研究主觀的一面,遠超過我們一般所見。想像力跳躍、嚴重偏見、排斥異議、嚴苛批判──全都是科學的一部分,不過,在我挑選的故事當中,這些卻都帶了鮮明色彩,一點也不晦暗。

  這些故事還有第二項共通主題,那就是結局始終沒有完成。要想解釋世上的古怪、奇妙現象,就是一種無止境的過程:每次重新仔細端詳,都會帶來驚奇。就是如此,這些情節才趣味十足,也因此才特別讓我喜愛。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