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從馬內到曼哈頓—當代藝術市場的崛起

從馬內到曼哈頓—當代藝術市場的崛起
9789866833069
嚴玲娟
典藏藝術家庭
2007年3月01日
160.00  元
HK$ 144  






* 叢書系列:藝術市場
* 規格:平裝 / 568頁 / 15.6*23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藝術市場


[ 尚未分類 ]









國內書市第一本當代藝術市場投資的經典譯作。

◎全書內容豐富達40 萬字,完整收錄當今重要藝術品的世界紀錄,巨細靡遺細數歷史上重要畫作之真正價值。

◎書末附錄有各重要藝術品過去與現今價值換算指數之珍貴參考資料。

◎本書作者Peter Watson以特有的英式幽默口吻, 觀察入微的偵探精神,將藝術畫作的商業交易,作一深入探索。

◎ 透過本書,讀者看到的將是:商業概念使藝術更美好。商業行為不僅活絡藝術家的畫筆,並扮演裁判大眾品味的角色。

◎作者的筆法帶有娛樂性,打破一般人對現代藝術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呈現拍賣收藏這座深受「全球化」影響的金字塔,瞬息萬變的經濟曲線&善變的拍賣品味,在在左右,並持續影響當代藝術市場的走向。

所有熱愛藝術的人千萬不能過這本書。
這是一本收藏投資達人的最佳入門書。

推薦

謝金河─「今周刊」發行人

  不論是對藝術投資有興趣的新手,還是收藏界的識途老馬,本書輕鬆讓您進入各大拍賣市場,攜手打造「美麗」與「心智」激盪的藝術商業世界。

◎ 藝術收藏達人最佳入門書

作者簡介

彼得.瓦森

  受教於杜倫大學、倫敦大學和羅馬大學,曾是多家報社媒體的編輯和專欄作家。1983年瓦森成為國際的藝術代理商,揭發了走私義大利繪畫至美國的犯罪集團,其深入地追查使四人遭受判決。他的報導〈卡拉瓦喬的叛謀〉(The Caravaggio Conspiracy)被英國BBC改編成劇本並獲艾美獎提名。此後,瓦森陸續出版了四本關於藝術圈的驚悚小說。



作者註
前言:像個商業概念般美好

第一章 出售嘉舍醫生

第一部 1882-1929 前拉斐爾兄弟會以後

第二章  「痛苦的主題——拍賣業的毀滅趨勢」
第三章  奧特羅平、蠟燭拍賣與柯納菲先生的招待會:早年的藝術市場
第四章  黃金時期的巴黎:馬內與現代主義的誕生
第五章  畫作街:拉菲特街與最早的印象派買賣業者
第六章  爆紅的巴比松畫派:百年前的品味與價位
第七章  賓因、馬克斯與他們的東方友人
第八章  遺孀們
第九章  杜.文、杜文、杜維恩
第十章  買賣書籍的匡瑞奇、霍與貝拉
第十一章 佛拉的巴黎,卡西雷的德國
第十二章 蘇富比的第一位老大師
第十三章 「291」與軍械庫畫展
第十四章  1萬英鎊的障礙: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品味與價格
第十五章 戰爭與少校
第十六章 卡恩韋勒事件
第十七章 巴黎王朝
第十八章 對肖像的狂熱:大蕭條前夕的品味與價格

第二部 1930-1956 樹敵的非溫和藝術

第十九章  大蕭條
第二十章  嫌隙
第二十一章 數學家與殺人犯
第二十二章 大枯竭:二次大戰前夕的品味與價格
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元帥
第二十四章 彼得.威爾森向西看
第二十五章 自上海到蘇伊士運河,行經香港

第三部 1957_印象.日出

第二十六章 畢卡索的事業和里歐.卡士德里的出現
第二十七章 蘇富比 vs 佳士得
第二十八章 兩百萬英鎊的門檻
第二十九章 曼哈頓的新繪畫街
第三十章  瓷器與退休金
第三十一章 神化了的彼得.威爾森
第三十二章 蘇富比的衰落與艾弗列德.陶勃曼的發跡
第三十三章 新蘇富比與新收藏家
第三十四章 日本人對「物超所值」的熱情
第三十五章 梵谷公司與「過多的錢」
第三十六章 畢卡索公司與銀座的畫廊
第三十二章 蘇富比的衰落與艾弗列德.陶勃曼的發跡
第三十三章 新蘇富比與新收藏家
第三十四章 日本人對「物超所值」的熱情
第三十五章 梵谷公司與「過多的錢」
第三十六章 畢卡索公司與銀座的畫廊
第三十七章 錯誤的開始?當代藝術市場
第三十八章 令人喜悅的價格:藝術品投資
第三十九章 曼哈頓到瑪黑區:歐洲的復甦
第四十章  高潮:十億美元的狂熱
第四十一章 虎頭蛇尾:「財閥」的藝術

後記「後嘉舍」世界
附錄A藝術品的世界紀錄
附錄B歷史上畫作的真正價值:過去與現今價值換算指數



一場驚心動魄的世界紀錄。作者以詼諧口吻展開……

  1890年7月,梵谷在完成「嘉舍醫生的肖像」後,舉槍自盡,事隔一世紀後的1990年5月,此肖像在紐約佳士得藝術拍場上以7千5百萬美元落槌(加上佣金共8,250萬美元),創下當時令人瞠目的世界紀錄。書一開始,作者即以引人入勝的精彩描述,帶領我們深入這場拍賣事件幕後,察看不為人知的人事角力與商業複雜運作,並見證此一重大藝術拍場歷史事件的絕妙經過。

  書內容架構共三大部分,鉅細呈現1882至1990年代之間,藝品買賣事業的崛起與風潮。作者抽絲剝繭地追索著十九世紀起在巴黎,紐約和倫敦三地所觸發的關鍵事件,並伴隨著大時代局勢顛簸起伏的考驗,不僅促進了當代藝術市場的發展與成熟,也讓這三大城市在今日藝術圈裡引領風騷,至今仍猶。

  此外,作者也探索了現今國際大拍賣公司蘇富比和佳士得的淵源、發展與擴張,以及兩者間長期以來的微妙競爭關係;日本在藝術市場起步雖晚,卻挾帶著雄厚的經濟實力,屢創天價般的成交紀錄;當然,藝術市場上的光鮮亮麗與眾「金」雲集,仍擺脫不了投機炒作的夢魘與政客行賄之污名,令藝術品本身與金錢價值無法劃上等號。到底是藝術品品質決定買賣價位?抑或是以成交價格來衡量藝術品價值?至今都是藝術市場上最大的迷思。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