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性經──圖解性的文化象徵意義

性經──圖解性的文化象徵意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213309
劉達臨,胡宏霞
發達網
2007年5月28日
100.00  元
HK$ 85  







* 叢書系列:文化瑰寶系列
* 規格:平裝 / 224頁 / 20k / 普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化瑰寶系列


[ 尚未分類 ]









  本書有別於《印度性愛慾經(限制級)》,而從文化層面上介紹青樓中畸形的性關係、市妓和私妓、妓業越禁越熱、圖騰崇拜、房中術……等方面,透過數百幀性的珍貴圖片,讓你從此認識性在床第之外對文化所造成的象徵意義。

  性是人類生活中一個重要內容,也是許多領域的文化起源,包括男女交往、性交、生殖、婚禮、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醫學保健等方面,都是除了床第之外性的文化象徵。從人類對性的認識與態度來看,性心理的進化使人類在許多方面異於動物,性文化即是人類性心理發展、變化、昇華的結果,因此,性文化象徵在人們對性的認識過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本書針對遠古人類的生殖崇拜、婚姻制度的產生、女性受到的性禁錮、充滿性象徵意義的器物、語言文字及宗教文化中的性象徵、古代房中術等,藉此了解性象徵的發源、變化及發展過程,揭開性的神祕面紗,從而以自然健康的態度看待性。

作者簡介

劉達臨

  著名的社會學家和性學家。現為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亞洲與大洋洲性學聯會副主席。曾創辦性學刊物《性教育》,出版《性社會學》,創建中華性文化博物館。曾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引導中國走向幸福的21世紀的六個代表人物」之一。

胡宏霞

  醫學博士,現為中華性文化博物館執行館長,1999年開始投入性文化研究與性文物搶救工作。著有《性欲與梵天——中國和印度性文化對比研究》、《人類性文明圖史》等。



序一
序二
緒言
一、人類的性進化
二、「否定之否定」的發展規律

第一章 人對世界的初始認識

一、「萬物有靈」觀
二、自然崇拜
三、祖先崇拜
四、圖騰崇拜
五、性崇拜
六、「天人合一」觀

第二章 神聖的性崇拜

一、生殖崇拜
二、生殖器崇拜
三、性交崇拜
四、原始舞蹈

第三章 婚姻與性

一、洪荒時代的群交之風
二、「一男者當得二女,以象陰陽」
三、暴力和金錢締結的婚姻
四、婚俗中的美好象徵
五、科學與迷信交融的古代媚術

第四章 女子與性

一、從性自由到性禁錮
二、貞節牌坊下靈與肉的煎熬
三、三寸金蓮──男子官能的滿足
四、女教──精神上的又一道枷鎖
五、青樓中畸形的性關係

第五章 充滿象徵意義的性器物

一、「外藏內露」
二、錢幣中的性象徵
三、春宮畫及其他──意蘊深藏的性啟蒙
四、性工具的流行

第六章 語言文字中的性象徵

一、「且」和「也」
二、甲骨文字與性
三、文字反映出社會觀念

第七章 宗教文化中的性象徵

一、佛教的禁欲
二、密宗和「歡喜佛」
三、《易經》和八卦中的性象徵

第八章 中國古代房中術

一、樸素的養生主旨
二、道教和房中術
三、房中術中的哲學意蘊



緒言

  人類性文化和性文明的發展有一個漫長的過程,至今仍不能算是很完善。人類對性的認識有許多曲折、反覆,從歷史長河來看,每一個曲折、反覆也都是一種發展和進步,而性的象徵在人類對性的認識過程中,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一、人類的性進化

  從猿到人,人類的誕生已有三、四百萬年的歷史了,從動物脫胎而出,人類在各個方面都帶有不同於動物的特徵,這些特徵是長期進化的結果。現今的人類學家、歷史學家一致認為,手足分工、直立行走是猿進化到人的決定性一步,它引起了人類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一系列的變化,性的變化也包括在內。

  性的生理進化 最初是性的生理進化。手足分工、直立行走使四足動物的後腿與脊椎骨之間通常的九十度角變成了一百八十度,這就移動了牠腹內的一些器官,使這些器官的位置得到了改造,這明顯地表現在雌猿的生殖器官逐漸縮入了腹內,這是為了保護這個重要部位不受沙石和鹽水的磨蝕;而雄猿的生殖器官卻一直在體外,這是便於在性交時插入,同時也便於使精液在低於體溫的條件下產生與貯存。

  當古猿手足尚未分工時,許多動作都是匍匐進行的,手足分工、直立行走以後,許多動作習慣都改變了,性交也由雄性趴在雌性背上、匍匐進行的「後入位」逐漸改變為「前入位」。經過長期的面對面性交的實踐,在人體正面大大地擴展了性敏感區,如口唇區、生殖器部位、女性的乳房等;特別是女性出現了高度發達的性刺激感受器官──陰蒂,它是女性性喚起和達到性高潮的主要受刺激點。這些敏感區對加強性刺激、激發性興奮、增強性交效果產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雌猿發情期的消失是性生理進化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改變。只有在發情期,雌性才有性欲,雄性也會主動地來和她交配,可是發情期只存在於一年中的某些時間,發情期一結束,一切都過去了,性交就不再發生了,這當然嚴重影響到種的繁衍。可是,人類大腦發育的結果,使女性的發情期逐漸消失了,長期反覆的性交實踐在大腦皮層中卻印下深深的痕跡,久久不能消退,而且一代代地傳下去成為遺傳因素,使人類在任何時候都能發情,都能性交,這對增加女性的受孕機會、擴展人口,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影響人類性生理進化的還有一種稱為「性選擇」或「性競爭」,這也是因為大腦發育了,才能進行更多的「選擇」,被「選擇」者就能在「適者生存」、「優勝劣汰」中取得勝利,同時不斷地延續下去,成為人的一種遺傳因素。例如,達爾文認為,女性的人類遠祖依男性臉部毛髮的樣子有沒有魅力來挑選異性伴侶,因此,男性的鬍鬚就發達起來了。英國劍橋大學的查爾斯?古德哈特教授認為,男性原始人更喜歡無體毛的女性原始人,在進化過程中,體毛少的女性更容易繁殖後代,因此原始人的體毛逐漸消失了。再如,人類的陰莖有很多的優越性,男人陰莖勃起時的平均長度大約是大猩猩的五倍,人類懸垂著的睪丸也比人類遺傳學上的兩個近親──大猩猩和黑猩猩──大許多,這也是性生理進化的結果。在許多萬年以前,陰莖大的男子有較多和異性性交的機會,精子活力強的男子能使女子易於受孕,因此這種遺傳因素就有比較多的機會影響後代,於是人類就逐漸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人類性生理的進化還不能說是一種文化現象,但是性生理的進化促進了人類性生理的形成。例如,由「後入位」改為面對面的性交,可以在性交過程中觀察到對方豐富的面部表情,這種視覺形象會進入大腦而激發性心理。手足的分工使人類在性活動中出現了愛撫行為,能使男女雙方有效地交流性感情,並經由「性前戲」與「性後戲」而大大增強性交效果。由於手足的分工,女性能用手來反抗、抵禦違背自己意志的性交,因而使性交建立在自覺自願的基礎上。由於女性發情期的消失,人類就能有頻繁的、持續不斷的性交活動,這樣便能鞏固兩性之間性的「記憶」,因而為逐漸固定配偶、逐漸脫離雜交狀態建立了基礎。

  這一切都說明了人類性生理的進化為性心理的進化打下了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性心理的進化使人類在許多方面異於動物(當然還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如性別差異、青春期的發育與性欲等等),而性心理的進化更是人類異於動物的一個特徵,人類的性文化正是人類的性心理發展、變化、綜合、昇華的結果。

  性的心理進化 性的心理進化是人類進化的一個重要層面,也是人類異於動物的地方。動物的性,只憑本能,沒有心理活動,沒有思考,也不能預見到行為後果,但人類就完全不同了。

  人類性心理的發展歸根結柢就是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思考和認識,這種思考的內容主要表現為:這是什麼、為什麼是這樣、應該怎樣對待它;也就是說,怎樣做才能對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有利。從最基本的意義上來說,這就是人類文化的起源,它構成了人類文化的本質。

  人類的性生理進化是性心理進化的物質基礎,例如,人類的大腦容量是黑猩猩、大猩猩這些人類近親們的許多倍,所以人類比動物聰明,也才有那麼多的性心理活動。人類的性交體位主要由後入位改為前入位了,兩臉相對、雙目注視才能含情脈脈、交流快樂。男女相愛,情語喃喃,也正基於有大腦思考及喉部、聲帶發育的結果。生理的進化是基礎,心理的進化是提升,只有心理進化後才有文化。

  象徵,是人們心理進化的一種表現,是人們認識事物或表現這種認識的一種方法。象徵,在多數情況下用一種具體事物以表述某種抽象概念,例如用某種圖騰符號以表述對祖先的崇拜,也有用一種具體事物來表述另一種具體事物的,如用花、魚來象徵女陰,用正三角形來象徵男根(男性陰毛一般呈正三角狀),用倒三角形來象徵女陰(女性的陰毛一般呈倒三角狀),用手指戴戒指以象徵性交等。象徵文化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一個進步,它說明了人們對許多事物不僅看到了它們之間的異,而且看到了它們之間的同,看到了一些普遍規律。

  人類的心理活動範圍很廣,情緒、思考、認識、觀念、愛情等等,無不在心理活動的範圍之內。凡此種種心理活動都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例如在原始社會,「萬物有靈」論、「天人合一」觀代表了那時的人們對宇宙萬物以及自身的認識,其中既有樸素的真理,也有許多不科學的地方。史前岩畫《藏民生活百態圖》,反映了人們對自身生活最基本的兩大需要的認識。人類最基本的兩大生活需要,一是物質生活的需要,一是性的需要,這種認識是正確的。

  在原始社會,人們對性的認識集中表現為性崇拜,把性看成是一件十分神聖的事,然後有快樂的性、自由的性、下流的性等許多看法,直到今天,我們仍不能說對性的認識已經很正確、很規範了。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說過:「人啊,要認識你自己!」可是直到21世紀,人類對性的認識還在從謬誤到正確的發展過程中,人類的性心理還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

  性的社會進化 人是社會化的動物,不能離群索居,人類的許多行為都帶有社會性。動物的性,只是個體行為,完全出自本能需要,雄性雌性動物隨便交配,交配以後就各奔東西,不存在負什麼責任的問題,而人類就完全不同了。千千萬萬人生活在一起,和睦相處,否則就會發生無窮無盡的衝撞,整個社會就會鬧得不得安寧。人們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有個規矩,這些規矩表現為道德的、法律的、知識的和習俗的,表現為強制的和不強制的,表現為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在人類性行為方面的規矩也是如此。這些性的規矩的建立、完善,呈現了人類在性方面的社會進化。

  人類在誕生並不斷進化的幾百萬年中,絕大部分時間是群婚雜交,誰想和誰性交就和誰性交,似乎是沒有規矩可言的,但是實際上有一些規矩。例如平時可以亂交,但是氏族或部落有大的狩獵或作戰任務時,則嚴禁男女在這一時期有性交行動,違者將受到嚴厲懲罰,甚至處死,這就被稱為「性禁忌」。禁忌的目的是防止為爭奪異性而發生的爭鬥,因為這種爭鬥會削弱群體的力量,不能完成戰鬥或大規模狩獵的活動,而這對群體的每個人都是性命攸關的。

  後來,婚姻制度逐步建立起來了。制度就是一種固定的、具有完整體系的規矩,它逐漸限制了性交範圍,變無序為有序,對優生、對社會安定都有好處,所以婚姻制度實質上是對人類性交行動規範化的一種規矩。

  可是,規矩並不都是正確的,定得過鬆了不行,過緊了也不行。例如「男女授受不親」也是一種規矩,可是這種規矩太過分,就變成謬誤了。

  性的規矩體現了人類性的進化,在生活的許多方面都體現出這種社會化的痕跡。例如,中國的文字,最早是甲骨文,甲骨文中的「不」字是一個倒三角形下面三條堅線,像水的波浪狀,指月經,它的意思是女人來月經了,就「不」能性交了,這就是規矩。又如,「侖」(倫)字,是指「倫理」,即規矩的意思,甲骨文的「侖」字是上面一個正三角形,象徵男根,下面一個欄杆狀的圖形,指阻擋、規矩,意思是在性方面有欄杆,即有規矩在,男性的陰莖可不能亂來啊!

  性是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人類的生活中,男女交往、性交、生殖、婚禮、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醫學保健等方面,無一沒有文化的象徵;了解這些象徵,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古人對事物的認識,挖掘事物的本質。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常視性為不潔之物而諱言之,可是如果看看千萬年來性的象徵,就可以知道性在生活中是無所不在的,它在許多方面是文化的起源,了解了這種情況,對破除性神祕感,以自然、健康、科學的態度對待性,認識歷史,認識社會,認識自己,實在是大有好處的。

二、「否定之否定」的發展規律

  「否定之否定」是人類歷史和社會發展的一個普遍規律,也是性文化的發展規律。在人類歷史上,開始時是性開放,這種情況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然後是性禁錮,直到近幾十年來,又逐步走向性開放。當然這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從沒有限制的性開放走向健康的性開放,這在中國和外國都是一樣的。

  在原始社會,人類實行群婚雜交,性開放的表現是性混亂,這是當時的經濟發展和人對主觀世界的低下認知所決定的。後來,從史前時代到有史時代,從原始社會到私有制社會,雖然對性有了一些限制,雖然封建禮教有所萌芽,但整體說來,性一直處於開放狀態。但是這種開放和原始社會不同,它是被文化日益包裝、滲透的性開放,它逐漸變成一種文化行為了。

  這種有文化的性開放,到了漢、唐時代達到了一個高峰。特別是唐代,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男女交往比較自由,女子享有一定的地位,女子可以騎馬去郊遊。流傳後世的唐女騎馬俑、敦煌石窟的壁畫《婚禮圖》都說明了這個問題,《婚禮圖》上的男拜女不拜就說明了當時的婦女地位較高。唐代的女子離婚、再嫁,不像宋代以後那樣為社會所不容,而被社會看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整個唐代有二十三位公主都曾離婚再嫁,並不以為恥,說明了當時性開放的社會風氣。這種風氣,這種文化環境,即使在現代中國人看來,也是值得羡慕的。

  可是,到了宋朝中期以後,情況發生了巨變。南宋著名學者朱熹和程頤、程顥等人創立了「程朱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口號。性是「人之大欲」,當然是在消滅之列,性的快樂、性的滿足、性的自由都不能有,否則就是「淫」,而「萬惡淫為首」。儘管人類生活還是離不開性,但是性已單純地成為生兒育女、繁衍後代的手段了。程朱理學的內容非常合乎統治者的口味,因為要「滅人欲」,不要追求人世間的快樂,就會服服帖帖地接受統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不去為爭取自由、幸福而鬥爭。因此,這種性的禁錮主義越演越烈,到了明、清兩代發展到極致。女子守節、「三綱五常」、纏足等等,都充滿著女子的血和淚,不知演出了多少婚姻與愛情的悲劇。這種性禁錮成了近一千年來的性文化主流,一直延續到20 世紀後期。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越是繁榮富強,民眾就越滿意,社會就越安定,統治者就越有信心,民眾在各方面的自由度(包括性自由度)就越大;反之,社會越是衰退,社會就越不穩定,天災人禍,民變蜂起,統治者惶惶不可終日,就越是箝制民眾,於是民眾的自由度(包括性自由度)就越小。這是古今中外一條顛撲不破的社會發展規律。唐代之所以開放,因為它富強;宋代中期以後之所以實行性禁錮,是因為從那時開始中國的封建社會已由盛而衰,走下坡路了。

  在性禁錮的歷史條件下,性的象徵文化又具有了另一種涵義,它除了由表及裡地認識事物的作用以外,又成為在性禁錮條件下的一種掩蓋,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使許多不便明言的事情「盡在不言中」。這種象徵文化在這個歷史階段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舉凡人類都有性文化,但是中國古代性文化比西方的性文化更為含蓄、蘊藉,不那麼直露,而是富有意境,使人低迴不盡,回味無窮。中國有許多日常器皿,都有象徵性的涵義,還有些器皿具有「外藏內露」的特點,即表面上沒有什麼性涵義,而把性涵義藏在裡面。例如「外藏內露」的茶杯、複合扇、「孩兒枕」、「兒拉爹」等,不勝枚舉。

  性是一個多面體,我們要從眾多的角度觀察性,了解性,才能對性有較為科學的看法,才能更促進性文明。象徵文化是這方面的視角之一,而且非常重要,值得我們更深入地研究它。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