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實用基本護理學(下冊)(五版)

實用基本護理學(下冊)(五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940113
蘇麗智等
華杏
2007年5月15日
240.00  元
HK$ 228  







* 規格:平裝 / 590頁 / 16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尚未分類 ]









第11章 冷熱療法的護理

  冷熱的運用是相當普遍的臨床運用技術,護理人員依不同情境運用適當的冷熱療法,以達到治療的目的。但許多因素會影響病患對於冷熱的耐受性及效果,例如:年齡、身體狀況、使用的部位、溫度的高低等。而不當的使用也會造成身體的傷害。因此,唯有護理人員具備專業的知識,熟練且正確的技術,適當的運用冷熱治療,以確保病患得到安全的療效。

第一節 用冷用熱的生理變化

壹.生理機轉

一. 能量的轉移

  冷熱的應用主要藉著能量的轉移達到治療的目的。熱的使用是將能量轉移至組織內,而冷的使用則是使能量由組織喪失的過程。能量轉移的方式見表11-1。

二 溫度訊息的神經傳遞

1.冷熱應用需有完整的皮膚及正常的體溫調節中樞,當皮膚低於或超過34 ℃會刺激人體溫度接受器。

2.溫度接受器包括冷接受器(Cold Receptor)、熱接受器(Warm Receptor)及疼痛接受器(Pain Receptor)。

3.冷接受器分布於真皮上層(乳頭狀層),熱接受器分布於真皮下層(網狀層),冷接受器較接近皮膚表面且集中分布於上半身及四肢,且數目為熱接受器的8?10倍,因此對刺激的反應較為敏感。

4.皮膚可忍受的溫度範圍為15?45 ℃(59?113 ℉),超出此範圍則刺激疼痛接受器,引起疼痛。

5.當溫度接受器受到冷熱刺激時,溫度的衝動會沿著神經纖維傳送,經外側脊髓視丘路徑(Lateral Spinothalamic Tract)傳至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Hypothalamus),在此經闡釋後,再由運動神經元傳回皮膚並引起反應,時間大約僅需0.01秒。

6. 當個體接觸極度冷熱刺激時,人體則自動產生保護性機轉,稱為脊髓反射作用(Spinal Cord Reflex)。使溫度的衝動沿感覺神經纖維傳到脊髓後,不必經由腦部闡釋再傳出,以減少強冷、強熱造成的傷害。

7.皮膚在接觸冷熱之初,會強烈刺激溫度接受器,但在數秒內,溫度接受器會適應新的溫度,對溫度的感受會逐漸消退,稱為溫度接受器的適應(Thermal Receptor Adaptation),所以病患在使用冷熱治療時,護理人員應特別注意此現象,以免病患因不當的溫度使用或對溫度感覺的降低而造成組織傷害。

貳. 生理反應

一.原發性反應

用熱

1.會引起血管擴張,導致皮膚變紅,並增加熱能的散失。

2.熱可使組織溫度上升、促進細胞的代謝作用及體液的滲透轉移作用,減低血液黏滯性,增加血液、淋巴的流動及白血球的機動性,因此用熱會增加發炎、化膿反應。

用冷

1.使血管收縮,皮膚呈現淡灰藍色。

2.冷會降低組織的溫度及細胞的代謝作用,增加血液黏滯性,並減低血液、淋巴的流動及白血球的機動性,而減少發炎及化膿的反應。有關冷熱所引起的生理反應,詳見表11-2。

二.繼發性反應

交感性反應

1. 冷熱應用於身體某處,除了該部位產生血管收縮或擴張的反應外,身體其他部位亦產生同樣效應,此現象稱為交感性反應(Con-sensual Response)。例如:右手用熱時,左右手均產生血管擴張現象(表11-3)。

2.交感性反應不像直接反應那麼強烈或快速,且持續時間也較短。

反彈現象

1.當冷熱應用達到最大治療效應後,便會開始產生相反的反應,此現象又稱之為反彈現象(Rebound Phenomenon)。例如:熱使用20?30分鐘時,血管可達最大擴張程度,使用超過30?45分鐘,則會引起組織充血及血管收縮;若繼續使用則可能因血管收縮而無法充分散熱,造成燙傷的危險。而用冷時,皮膚溫度在15 ℃時,血管可達到最大收縮程度,當溫度低於15 ℃且時間超過1小時,則血管開始擴張。

2.繼發性反應的反彈現象也可以達到治療目的,例如:將雙腳浸泡於溫水中,可因足部血流的增加,使腹部器官血液供應減少,因而改善腹部的充血狀況。

全身性反應

1.大範圍使用熱時,由於周邊血管的擴張,使深部器官血液供應量大量轉移到周邊,造成深部器官血液供應量下降,因此病患可能產生昏厥,特別是心肺疾病或循環障礙(如動脈硬化)病患影響更大。

2.當大範圍使用冷時,由於皮膚血管收縮,血液供應由皮膚轉移到深部血管,因此深部器官的血液供應量會升高,這是身體在遇冷時,嘗試維持身體核心溫度的一種保護性反應(Protective Response)。

作者簡介

蘇麗智、簡淑真、劉波兒、蘇惠珍、林靜娟、呂麗卿、 陳明莉、羅筱芬、李淑琍、林淑燕、賴秋絨、邱淑玲、陳淑齡、謝珮琳、林玉惠、黃月芳、葉秀珍



下冊

第11章 冷熱療法的護理

第一節 用冷用熱的生理變化
第二節 冷熱應用
    影響冷熱效用的因素
    冷熱應用之目的及適應症
    冷熱應用之禁忌症
    冷熱應用之合併症
    冷熱應用之注意事項
第三節 冷熱療法的護理過程
    冰枕、冰袋、冰領
    冰寶
    低溫毯
    溫水拭浴或酒精拭浴
    溼冷敷
    冰敷
    冷水浸泡
    熱水袋
    電熱墊
    紅外線及烤燈
    熱護架
    可丟棄式的化學劑加熱包
    熱敷墊
    透熱法
    溼熱敷或熱溼布裹法
    溫水浸泡
    坐浴
    石蠟浴

第12章 營養的需要

第一節 人體對營養的需求
第二節 飲食治療
第三節 滿足個體營養需要的護理過程
    行為評估
    影響營養狀況的因素
    協助病人接受並持續攝取治療性飲食
    促進食慾
    噁心、嘔吐病人的護理
    教導病人獲得舒適營養的方法
    協助自我進食障礙的病人獲得營養

第13章 給藥法

第一節 給藥概述
    給藥目的
    給藥動力學
    藥物作用
    藥物常識
    給藥系統
    藥物及藥櫃的管理
    給藥者的角色與職責
    預防給錯藥
第二節 給藥的護理過程
    口服法
    注射法
    各種常用的注射法
    吸入法
    栓塞法
    滴入法
    皮膚塗擦法
    舌下含服法
    經由鼻胃管給藥法

第 14章 體液供給

第一節 電解質
第二節 酸鹼平衡的意義與調節機轉
第三節 體液
    體液和電解質輸送的方法
    體液和電解質平衡的協調機轉
    體液和電解質不平衡的常見問題
第四節 體液供給的護理過程
    護理原則
    灌注液的種類
    影響灌注液吸收的因素
    常用灌注溶液
    灌注法的種類

第 15章 排泄需要

第一節 排泄的定義及途徑
第二節 腸道的解剖生理
第三節 腸道排泄需要的護理過程
    便祕的護理
    腹瀉的護理
    排便失禁的護理
    特殊護理
第四節 泌尿道的解剖生理
第五節 泌尿道排泄需要的護理過程
    維持正常泌尿道功能的護理
    泌尿道排泄障礙的護理
    特殊護理

第 16章 繃帶束帶的運用

第一節 繃帶的運用
    繃帶的定義及目的
    繃帶的種類
    繃帶包紮的一般原則
第二節 束帶的應用
第三節 繃帶、束帶包紮的護理過程應用

第17章 臨終病人的護理

第一節 死亡與臨終的定義
第二節 臨終病人的生理及心理變化
第三節 臨終病人的護理
    護理過程
    安寧與緩和療護
第四節 護理人員本身對死亡的反應
    護理人員的壓力源
    可提供給護理人員的協助
第五節 屍體護理
    死亡後屍體的變化
    屍體護理

第18章 出入院病人護理

第一節 入院病人護理
    入院方式
    入院程


  病人入院時的心理狀況
    病房護理人員的職責
第二節 轉出
第三節 出院病人護理
    出院方式
    病人出院時的情緒反應
    出院計畫
    病房護理人員的職責
第四節 入院之常規檢體收集
    尿液檢查
    糞便檢查
    痰液檢查
    血液檢查

第19章 傷口護理

第一節 傷口的分類
    依皮膚黏膜完整性分類
    依傷口形成原因分類
    依是否受微生物感染分類
    依傷及之皮膚組織的深淺分類
第二節 傷口的癒合
    傷口癒合的方法
    傷口癒合的類型
    傷口癒合的過程
    特定的癒合型態
第三節 傷口癒合的護理過程
    傷口評估
    影響傷口癒合的因素
    病人的心理評估
    影響病人心理狀況的因素
    初步處理
    傷口灌洗及清潔
    傷口的閉合
    傷口引流系統
    傷口敷料

技術目錄

技術11-1 冰枕(冰袋、冰領)的使用
技術 11-2 溼冷敷法
技術11-3 溫水拭浴(酒精拭浴)
技術11-4 熱水袋的使用
技術11-5 溼熱敷法
技術 11-6 熱水坐浴
技術11-7 熱水足浴
技術11-8 蒸氣吸入法
技術12-1 插鼻胃管法
技術12-2 鼻胃管灌食法
技術12-3 鼻胃管的拔除法
技術13-1 口服給藥法
技術13-2 肌肉注射法
技術13-3 皮下注射法
技術13-4 皮內注射法
技術13-5 栓塞法
技術13-6 滴入法
技術13-7 塗擦法
技術14-1 靜脈灌注法
技術14-2 靜脈給液加藥法
技術14-3 靜脈注射帽之使用
技術14-4 靜脈輸液相關問題之護理
技術14-5 輸血
技術15-1 大量灌腸法
技術15-2 小量灌腸法
技術15-3 結腸灌洗法
技術15-4 單次導尿法(間歇導尿法)
技術 15-5 存留導尿法與其護理
技術15-6 連續性膀胱灌洗法
技術16-1 繃帶包紮法
技術16-2 三角巾包紮法
技術 16-3 束帶包紮法
技術17-1 屍體護理
技術18-1 尿液檢體收集法
技術18-2 24小時尿液檢體收集法
技術18-3 尿液培養檢體收集法
技術18-4 糞便檢體收集法
技術18-5 痰液檢體收集法
技術18-6 靜脈血液檢體收集法
技術19-1 覆蓋無菌乾敷料
技術19-2 覆蓋無菌溼敷料
技術19-3 膠布固定法

top

  護理是一門助人的專業,在滿足人類的基本需要。基本護理學在教導學習者了解如何與他人溝通,學習基本護理知識及技術以照顧護理對象。

  本書係依照教育部訂定的課程標準編定,由數位擔任基本護理學多年經驗的教師參閱國內、外最新資料及融入個人教學經驗編纂而成。全書分上、下冊,共計十九章。包括:緒論、護理技術概念與醫療環境之簡介、觀察與溝通、記錄、感染控制、護理過程、舒適的需要、活動及運動的需要、休息與睡眠的需要、生命徵象、冷熱療法的護理、營養的需要、給藥法、體液供給、排泄需要、繃帶束帶的運用、臨終病人的護理、出入院病人的護理以及傷口護理等。

本書最大特點:

  依照護理過程模式編寫人類基本需要的照顧,使學生對護理過程之概念耳熟能詳,將來在臨床實習時能駕輕就熟,運用於護理對象之照顧。

  將護理技術步驟公式化,協助初學者於操作技術之過程易於聯想及記憶,不致於執行步驟時顛三倒四。

其他特點尚包括:

容扼要、深入淺出。
以條列式書寫原理及技術步驟。
重點詞句以黑體文字標示,提醒學習者注意。
每一項步驟加註要點及說明,使學生了解運用步驟之原理。
每一章之首末皆列出「學習指引」及「課後Q & A」,使學習者更了解每一章節之重點。
文中附上圖解與說明,加強學習者之了解。
所舉實例力求本土化。

  本書之完成,非常感謝所有作者在百忙之餘,盡心奉獻,以及華杏出版機構編輯部人員的精心設計;希冀本書能使學習者獲益良多。

本書編寫內容尚有不足之處,敬請讀者賜教指正。

蘇麗智 謹識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