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拉丁文帝國

拉丁文帝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001801
瓦克
貓頭鷹
2007年10月27日
133.00  元
HK$ 113.05  







* 叢書系列:貓頭鷹書房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貓頭鷹書房


語言學習 > 外語學習 > 西班牙















  兩千年前的羅馬帝國官方語言拉丁文,為何至今它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拉丁文對西方世界有什麼深厚的影響?拉丁文漸漸沒落,在西方宗教界、學術界仍處處出現拉丁文,這又是為什麼?拉丁文為現代社會提供了一幅怎樣的想像願景?

  隨著羅馬帝國打遍天下的拉丁文,曾是西方文明和知識的重要源頭。雖然羅馬帝國瓦解於五世紀,拉丁文深厚的文化和知識寶庫依然讓這種語文流傳近兩千年的歷史。拉丁文曾經孕育了許多文明的種子,它的文字深深影響了西方世界各種語文,至今,所有生物物種的學名以拉丁文命名。

  文藝復興運動後,拉丁文在十六世紀獲得史無前例的重視。天主教教會決定以拉丁文作為禮儀語言,學校也以教育拉丁文為主,西方世界沉浸在拉丁文的世界中。雖然當時各地方言日益抬頭,拉丁文仍以其優異的文化傳統屹立不搖。拉丁文是各種方言詞彙之母,是學習語言所無法規避的必經之路。

  然而隨著講求效益、實用的近代社會出現,西方世界正面臨了一場語文的大革命。拉丁文面臨了經濟效益和實用性的大考驗。雖然各界領袖極力擁護拉丁文,聲稱拉丁文是人文主義教育的根源,仍然不敵實用性的挑戰。《拉丁文帝國》作者瓦克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主任和文化史專家,精彩且詳細描繪了西方世界這一段的語文陣痛期,並分析了為何在教會、教育界和貴族的支持下,為何最終還是走向衰弱一途。

  二十世紀,拉丁文不再獨占教會禮儀,學校也不再強制學習拉丁文,但仍有些許學生投入拉丁文的懷抱,緬懷那份文明源頭的歷史。想要理解拉丁文的命運,以及它之所以曾為西方世界文明的搖籃,這本歷史資料豐富、分析透澈的《拉丁文帝國》將你走一回拉丁文及西方文化的近代史。

作者簡介

瓦克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撰寫多本歐洲文化史的專著,包括《王朝復辟時期或舊制度重現下的皇室節慶》、《法國模式與博學的義大利。文學界的自我意識與對他人的感知,一六六○至一七五○年》、《文壇朝聖者葛羅諾維斯:探討十七世紀的學術之旅》、《文學界》等。

譯者簡介

陳綺文

  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畢業,曾任台北利氏學社《利氏漢法大字典》編譯,現為專職譯者。譯有《最好的朋友》、《抓住彩虹:性虐待倖存者的進階治療》、《做傷心人的好朋友:關懷者實用錦囊》等書。



推薦序 一部拉丁文的文化史 李若庸
導論  為什麼拉丁文能存活如此長的時間?

第一部 歐洲的符號
第一章 拉丁文的搖籃:學校

  拉丁文是以主人的姿態獨占中學的統治地位。它在這裡是口語,是老師授課、評論文章、講解時使用的語言,也是學生在課堂上、課間休息時的語言;此外,還有「間諜」專門負責檢舉任何違規的行為

第二章 拉丁文的堡壘:教會

  如果他們聽不懂拉丁文字句,那就太好了。因為對神的崇敬加深,神學知識也絲毫未減。什麼都不懂的人,比理解錯誤的人懂更多

第三章 拉丁文的學術成就

  天主教會和基督教國家所有學校的語言都是拉丁文,它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無論對哲學、神學,還是對法學、醫學而言;正因如此,它是歐洲所有學者的共同語言

第四章 熟悉的世界

  有人用漫畫手法,把拉丁文極為複雜難學的動詞變格描繪成一個外來物,神色驚慌地「攻擊溫和的代名詞」。學童也用自己的方式,象徵性地做了同樣的動作,「俘虜了」學校教的拉丁文,改造它,使它變得比較較不可怕

第二部 能力與表現

引言

第五章 書面語

  英國詞典編纂家約翰遜還記得自己在鞭子和責打的威脅下,學拉丁文動詞變位時的焦慮不安:「眼淚靜悄悄地」流了下來。吉朋在「付出很多淚水和一點點血的代價」後,才熟練拉丁文句法。拉丁文和體罰在孩子的想像中是同一件事

第六章 口語

  一個鄉下人團體,其中有不列塔尼人、巴斯克人、蘇格蘭人。他們因不認識彼此的語言,而無法互相了解。但如果他們是文人,而且都講自己在宗教生活中使用的文化語言,那麼他們各人就會聽懂彼此的言論。由此看來,文人比勞工強多了!

第三部 拉丁文的寓意

引言

第七章 培育全人

  拉丁文使年輕學子服從翻譯和解釋古代著作的需要;因此,它以古代最好的作品中所含有的一切思想觀點,充實他們的頭腦

第八章 階級畫分

  拉丁文的「社會作用」:讓出身低微或來自外國的孩子有更靈活豐富的表達能力,以便與社會文化背景不同的同學相比時,可以及早脫離不利的地位

第九章 說和掩蓋的權力

  當他們想把一個沒念過書的窮小子弄糊塗,當他們察覺對方開始識破他們的詭計時,啪啦啪啦!這會兒他們又在談話中硬塞幾個拉丁詞,好叫他思路中斷、頭腦一片混亂

第十章 萬國的懷古幽情

  我們已經失去羅馬……事實上,羅馬的語言在哪裡盛行,哪裡就是羅馬帝國

結論



推薦序
一部拉丁文的文化史
台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李若庸

  本書可被視為拉丁文文化史的第二部。它採取的時間斷限是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以降,到一九六○年代法國廢止拉丁文在學校與教會中的使用為止。如果將拉丁文在羅馬帝國時代興起,到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時期面臨挑戰,視為拉丁文發展史的第一階段,那麼作者瓦克所討論的便是,十六到二十世紀,這個拉丁文發展的第二階段的盛衰興廢。瓦克處理的是這個命題:拉丁文在十七世紀中葉以後,已經是「死亡」的語言;人們不再使用它來溝通,也不透過它來理解古典作品,它只是少數學者的專利。這樣一個不具實用功能的語言,為何仍在西方社會享有的崇高地位?

  瓦克的回答是:拉丁文或許不再實用,但它仍具有高度的教育價值;它被認為是博雅教育、人文教育、心智教育、思維教育,乃至於品格教育的基礎。而這些功能,便是拉丁文能在西方的教育與教會系統中,繼續生存的原因。瓦克告訴我們,拉丁文在二十世紀走入歷史,從它最後的據點──學校與教會──撤退下來。不過這不是因為拉丁文喪失了上述的功能,而是因為它與二十世紀的時代潮流相悖逆:拉丁文自始至終便是一種「菁英的語言」,只有少數的菁英階級才能夠使用。它的「菁英特質」,讓它淹沒在二十世紀這個強調民主化與普羅社會的時代潮流之中。

  本書的最大貢獻在於告訴讀者,拉丁文於十六世紀以後的命運。方言(文學)的興起,取代了拉丁文原本的獨尊地位。這個西方社會重要的文化變遷,一直得到學界深刻的關注。但在此之後拉丁文的命運如何?人們甚少提及。所謂的「拉丁文問題」,彷彿已在方言(文學)興起之後,獲得「完全的解決」。作者告訴我們,拉丁文並沒有消失,甚至,它一直在西方社會享有一席之地!

  此外,瓦克的這本書還證明:語言的存在與傳布與否,並非取決於語言本身的優雅粗俗,而是受制於它所身處的時代。拉丁文的普及,歸功於羅馬帝國的強盛。羅馬帝國衰亡後,拉丁文因為是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而延續其重要性。宗教改革後,基督教世界分裂為數個勢力,拉丁文面臨方言文化的挑戰。不過,拉丁文憑藉其優越的教育功能,持續在西方社會發揮深刻的影響。

  拉丁文雖然是種古老的語言,但拉丁文的文化史卻與今日的世界息息相關,因為語言從來就不只是溝通工具,它亦是國家實力的展現。一種語言得以成為所謂的「國際語言」,是因為它的使用者擁有不容忽視的國際影響力。拉丁文曾是西方世界最為普及的語言,因為它是羅馬帝國的建立者──羅馬人──的語言,是帝國境內唯一的「普通話」。英語之所以成為今日人人熱衷學習的國際語言,因為它是十九世紀創造大英帝國的不列顛民族的語言,也是二十世紀美利堅帝國的官方語言。近年來,中文熱風潮湧現,這也與中國在本世紀的崛起息息相關。語言與時代密不可分。任何一種語言的興衰,都反映著大環境的變遷;國際語言尤其如此。優美的語言,不必然長存,但優勢的語言,必定廣布。這便是語言的特色,也是這本《拉丁文帝國》所能提供給我們最大的啟發。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