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東亞歷史上的天下與中國概念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107593
甘懷真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7年11月01日
167.00 元
HK$ 167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東亞文明研究資料叢刊
* 規格:精裝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東亞文明研究資料叢刊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本書的課題主軸是藉由「天下」與「中國」二概念作為關鍵字,以探究傳統中國的政體,並希望將此課題置於東亞史研究的脈絡中。本書主要是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所屬「東亞歷史上的權力與經典詮釋」研究計畫在二○○四年十一月所舉辦的同名研討會的成果。這個研究計畫的主要構想是試圖從「東亞史」與「詮釋」的兩個角度,重新探討知識與權力的關係。置於具體的歷史課題,則是歷史上東亞的幾個主要王權與儒教的關係。這是一個鉅大的課題,本書諸作者參與了這項實驗性的工作,並各自從不同的觀點與立場立論。本書沒有統一的結論,不同作者有不同的學說。我們希望讀者能與本書各篇的作者的獨特見解進行辯論。不管各自主張的歧異,我們共同相信,重新思考傳統中國的政治的特殊性與普遍性,當是目前史學研究的重點。本書的主要貢獻正是作為未來辯論之資。
本書從「東亞史」與「詮釋」的兩個角度,回到古人自我認識的歷史脈絡中,重新探討歷史上東亞的幾個主要王權與儒教之間知識與權力的關係,觀察這個政治空間如何從中國文化與歷史脈絡中發展出來。「天下」與「中國」,正是作為解明這個問題的二個關鍵詞。
目
錄
導論:重新思考東亞王權與世界觀
──以「天下」與「中國」為關鍵詞 甘懷真 1
壹、戰國時代的天下與
其下的中國、夏等特別領域 平勢隆郎 53
一、前言 53
二、廣域的漢字圈的成立 55
三、漢字圈的變貌 57
四、新石器時代以來的文化區域與天下 61
五、戰國時代的中國與夏(華夏) 64
六、商周時代的省與德(征伐的靈力) 68
七、戰國時代的德 70
八、統一帝國之下的「德」 73
九、外交使節的使命 74
十、戰國時代的歷史認識與領域認識 75
十一、關於禹的治水 79
十二、結語 82
貳、秦漢的「天下」政體:
以郊祀禮改革為中心 甘懷真 93
一、前言 93
二、關於「皇帝制度」研究的幾點省思 95
三、先秦的王權與「天下」 102
四、秦漢的神祠制度所建構的「天下」 108
五、從「國家」到「天下」:
新的君民理論的建構 114
六、郊祀禮的成立與「天下」體制 131
七、結語 145
參、帝國秩序與族群想像:
帝制中國初期的華夏意識 王健文 149
一、前言 149
二、新帝國與始皇帝 153
三、帝國政治秩序的內部流動 159
四、服制與天下秩序 168
五、新的華夏族群想像 173
六、小結 179
肆、星占、分野與疆界:
從「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談起 曾藍瑩 181
一、前言 181
二、星占 182
三、分野 189
四、疆界 198
伍、作為思想史的古輿圖 葛兆光 217
一、邊緣與中央:
歐洲古代世界地圖中的東方想像 219
二、從天下到萬國:
古代中國華夷、輿地、禹跡圖中的觀念世界 228
三、佛教地圖:另類世界的想像 235
四、內諸夏而外諸夷:以明代海防地圖為例 239
五、大「公」無「私」:
從明代方志地圖看當時人的公私觀念 243
六、小結 251
陸、殖民接觸與文化轉譯:一八七四年臺灣
「番地」主權論爭的再思考 張隆志 255
一、前言 255
二、帝國邊陲與殖民接觸:
十九世紀臺灣「番地」問題的歷史背景 257
三、從封禁邊疆到主權領土:
一八七四年臺灣「番地」主權論爭的解讀 259
四、領土主權、國際法與殖民主義:
十九世紀東亞歷史的反思 276
五、結語 282
柒、日本東亞考古學之形成
與中國近現代學術之興起 吉開將人 285
一、引言 285
二、東亞考古學的旗手:濱田耕作和原田淑人 287
三、京都和東京:來自敦煌和殷墟的伏流 292
四、東亞考古學會的成立 306
五、日中考古合作的挫折 314
六、結語 323
捌、論中國經典中「中國」概念的涵義
及其在近世日本與現代臺灣的轉化 黃俊傑 325
一、引言 325
二、「中國」作為中國的「自我形像」:
「文化中國」與「政治中國」的合一 326
三、近世日本世界觀中「中國」概念的重構 328
四、現代臺灣世界觀中的「中國」:
「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的合一與撕裂 333
五、結論 336
各篇作者簡歷 339
人名索引 345
名詞索引 351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