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帝王的國度(巨匠神工平裝分冊之二)

帝王的國度(巨匠神工平裝分冊之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62282
李乾朗
遠流
2007年12月28日
133.00  元
HK$ 113.05  







* 叢書系列:觀察家博物誌
* 規格:平裝 / 112頁 / 8k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觀察家博物誌


藝術設計 > 建築 > 各式建築 > 東方建築









  「巨匠神工」這套書為作者二十年來中國古建築之考察心得總結,《帝王的國度》所收錄者,皆在表現幾千年來皇家帝室的體制規模,包括城郭、宮殿、苑囿、祭祀的禮制壇台與陵墓等;共5大類11座經典個案。每一經典個案作者皆以最能彰顯各個古建築特色的透視彩圖,加上實景攝影圖像與特色導覽,引領讀者進入時光隧道,甚至「穿牆破壁」,領略古代匠師高超的工藝技術,體驗每一座古建築令人驚豔的空間美感。

  在經典個案之後,另有同類型其他實例的介紹與比較;而「延伸議題」則以簡練的文字、精細的手繪線圖與大量的攝影圖片,歸納整理中國古建築之基本欣賞知識。最後並附中國古建築常見之術語詞解。

作者簡介

李乾朗

  台灣台北淡水人,1949年生於北市大稻埕,1972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歷任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建築師雜誌主編及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1978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金門民居建築》,此後陸續出版《台灣建築史》、《台灣近代建築》、《十九世紀台灣建築》、《二十世紀台灣建築》、《古蹟入門》、《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等書。 近年以著述、教學及文化資產諮詢、審查工作為主,並推動兩岸建築交流及擔任新加坡古蹟修護顧問。現任教於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系;主授台灣建築史、中國建築史、傳統營造技術等課程。出版著作六十餘種,研究報告五十餘種,建築相關論述一百六十餘篇。

  著作曾獲:巫永福文學評論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鼎獎等。



巨匠神工 總序 4
導論 6

城郭

甘肅長城嘉峪關 12
延伸實例:八達嶺長城敵台  18
江蘇南京城聚寶門 20
延伸議題:城牆與城門 24

宮殿

北京紫禁城三大殿 26
延伸議題:台基與抱鼓石 38
延伸議題:脊飾 40

皇家苑囿

承德避暑山莊金山島 42
北京頤和園 48
延伸議題:建築彩畫 54

禮制建築

登封觀星台 56
延伸實例:韓國慶州瞻星台 59
北京天壇祈年殿 60
延伸議題:藻井 66
延伸議題:牌坊 68
曲阜孔廟奎文閣 70
延伸議題:蟠龍柱 76
北京國子監辟雍 78

陵墓

北京長陵棱恩殿 82
延伸實例:北京定陵地宮 88
湖北顯陵 90
延伸實例:河北裕陵地宮 98
延伸實例: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100
延伸議題:石象生 101

中國建築術語詞解 102
古建築索引 106
主要參考書目 107
後記 108



  中國已知最早的宮室建築為商朝的王城,二十世紀初的河南安陽小屯村附近的考古挖掘,出土遺址可見到矩形平面的宮殿,河南偃師縣二里頭亦可見宮室遺跡。春秋戰國時期,盛行高台建築,秦之離宮分布於渭水流域,著名的阿房宮經近代考古出土,為夯土高台建築。漢代亦繼承高台宮殿,至隋唐時期,宮殿採前朝後寢布局,奠定「三朝五門」之制。為標榜皇權至上,封建時代常使用左祖右社,與《周禮?考工記》所載之「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後市」規制相近。但唐以後的都城中並未遵照實施,例如唐代大明宮設在長安城東北角。明成祖定都北京,乃採歷代宮殿之優點,集大成以「三朝五門」之布局建設紫禁城,其中午門仍保存漢唐雙闕之遺制。

  以宮殿為中心,外圍建造高大城郭,成為宋、元、明、清四朝之典範布局。京師的禮制建築不可偏廢,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祖廟及文武聖賢廟均由官署定時舉行祭典。禮制建築源自先秦,以漢代長安南郊的「明堂」為代表。隋唐時期曾據考證,試圖復建漢以前之明堂,但未有定論。至清代乾隆年間,乃在北京孔廟西畔建造「辟雍」,方亭建在圓形水池之中,或謂泮宮。

  禮制建築深受儒家三綱五常影響,儒家注重美與善的統一,如詩可言志,文以載道,所以禮制建築的形式與布局趨向於對稱性,以求諧和之美。人在建築空間包圍之內受到禮節的規範,建築要表現人倫教化之功,敬天地而重人倫,天地君親師五倫以牌位供奉之。祭天神的天壇,以圓象天,祭社稷之壇為方台,以方象地。周代觀察天象,有觀星台之設,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所建觀星台尚存,天子講學,北京國子監象徵君臣之禮,曲阜孔廟,解州關帝廟皆表達對古聖賢之敬重。

  隨著歷代宮殿之發展,皇家苑囿初為狩獵活動之場地,範圍廣袤且蓄養鳥獸,常築高台以利遠眺,先秦時期盛行高台建築,《詩經》有靈台之記載。秦代阿房宮仿天象星座,以「體天象地」方法設計上林苑。觀察天象指導建築之布局,實為中國古代重要之建築理論。南方閩、粵建築之排水道亦因襲之,常以走七星步來設計排水道,認為可獲天人感應之效果。至清代的頤和園,則轉向佛教祈福,頤和園萬壽山布滿佛寺,甚至連後山亦建造許多喇嘛寺。佛寺或道觀與皇家園林結合,成為規劃之主流。再如承德避暑山莊,在行宮附近引水匯成湖泊,模仿江南名園重現許多勝景,而環繞在山莊的外圍,即為著名的外八廟,企圖以喇嘛佛寺庇護離宮苑囿。

  在佛教傳入中土之前,園林設計多取「一池三山」之布局,源自神仙傳說所謂東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仙島。另外也吸收五行陰陽之說,以北玄武、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作為池島丘壑配置之依據,隋煬帝在洛陽建行宮西苑,在湖中堆石為高台三島即屬此法。明代改建北京城時,將元代太液池改為三海,挖池填山,紫禁城後的景山即為三海之土所堆成,其水系統與皇宮相銜接,構成完整的山水關係,三海中的瓊華島、團城與瀛台象徵三山。清初建造「圓明園」,引水成湖,湖中築堤堆山,形成許多小島。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帝之經營,聘西洋技師融入洋式建築元素,如時稱「大水法」的噴水池,其遺跡迄今仍存。圓明園可謂中國皇家園林集大成之作,繼承歷代設計思想精髓,並吸取世界文化,在十八及十九世紀,曾經影響歐洲的造園藝術。

  厚葬源自靈魂不滅觀念,原始社會即出現「慎終追遠」的墓葬,對先人厚葬,被認為可以庇護後代。事死如事生,為逝去的人建造如同現實世界的宮室,陪葬寶物,使其仍可享受榮華富貴,即成為中國古代墓葬建築設計之依據,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匹夫小民皆崇信葬先人於風水寶地,可為後人帶來福祉。河南安陽商代王墓,深入地下,四出羨道,以活人殉葬。先秦時期盛行封土,人工堆山為「方上」,以秦始皇陵為最高典範,唐代轉為利用自然地形,因山為陵。地下墓道多用彩畫裝飾。明清時期綜合歷代陵墓形式,在前朝後寢布局思想下,逐漸塑造出前方後圓平面,依序排列牌坊、神道、石象生、翁仲、享殿、方城明樓及寶頂,而寶頂之下深埋地宮,地宮即地下宮殿,模仿三殿之制,為了防水永存,地宮以石?構造為主,建造門樓與?道。

  明十三陵與清東陵、西陵的設計反映了近五百年來帝陵之形制趨於成熟,地宮之祕密則因近代定陵之發掘而解開。地宮內的前朝擺出皇帝坐的漢白玉石雕成的寶座,後寢則放置帝后棺木,旁邊陪葬金銀珠寶。明成祖永樂帝之長陵以天壽山為屏,三面環抱,左右兩山拱衛,並有蜿蜒曲水盤繞。十三陵共用石牌坊、大紅門、碑亭、石象生及櫺星門,共有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及許多嬪妃、皇子、宮女等長眠山巒下。長陵裬恩殿所用巨大楠木樑柱空前絕後,為中國現存最巨大木構建築之一。

  清代帝陵形制因襲自明陵,清初三陵在瀋陽,東陵在河北遵化縣,西陵在河北易縣,皆採背山面水之形勢而建。乾隆帝葬在東陵,慈禧太后陵也在東陵,近代曾被盜,地宮遭破門而入,寶物蒙受極嚴重損失。乾隆裕陵的石雕布滿佛教題材,似乎體現一處西方極樂世界。而慈禧陵寢的隆恩殿以花梨木建造,外貼金箔,達到金碧輝煌境界,藝術價值極高。




其 他 著 作
1. 臺灣建築史
2. 臺灣建築史
3. 巨匠神工:透視中國經典古建築(精裝)
4. 神靈的殿堂(巨匠神工平裝分冊之一)
5. 眾生的居所(巨匠神工平裝分冊之三)
6. 海峽兩岸古建築十六講
7. 台灣古建築鑑賞二十講
8. 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9. 傳統建築入門
10. 古蹟入門
11. 台北近代建築
12. 臺灣傳統建築(精裝)
13. 臺灣傳統建築(平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