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

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841217
李長聲
網路與書出版
2008年2月01日
107.00  元
HK$ 90.95  







* 叢書系列:Hermes
* 規格:平裝 / 296頁 / 21.6*14.5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Hermes


商業理財 > 管理與領導 > 各行各業經營









  李長聲有「文化知日者」之譽。

  讀他的散文,就好像跟一位老朋友在居酒屋把酒言歡,聽他把日本文壇和書業一則則的故事娓娓道來,把酒喝完了,盡慶而歸滿肚子都是文壇軼事趣聞。

  李長聲在本書中梳理了日本書業見學八記:作家、出版人、書籍、出版工作者、文學獎與書評、流行、現象與漫畫,一一在他筆下生龍活現:

  《三國志》到了日本後是怎麼被改頭換面?

  大作家的稿酬到底有多高?

  小出版社的薪資有多低?

  「文庫」是指什麼書?是在什麼時候問世?

  患上「編輯病」的人心理狀態是怎麼樣的?……

  正如傅月庵在序言所說:「讓『摸象半世紀』、『哈日哈得要死』的台灣出版人與讀者在輕鬆閱讀中,獲得某種觀看的參考座標,解渴的活水。」本書是觀看日本書業的一面鏡子,除提供了出版業界人士取經之道外,也勾勒出一般讀者較少機會可碰觸到的日本文壇面貌。

  這些隨筆讀來溫潤風趣,但見解卻又如此精闢深入。「既是文人胸懷,更見學者功底,想像二十年東渡,寒窗沽酒文章,寫盡出版興廢事,一山更比一山青。」陳浩先生如此評價李長聲。談及日本書業的歷史與發展,爬梳剔抉;閒話作家們的風流往事,生趣盎然,而文末結語處

  述說其個人觀點,每每讓人讀畢玩味再三。

  這是一本介於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的書,

  也是一本兼顧愛書人興趣與出版人專業的書。

作者簡介

李長聲

  隨筆家、翻譯家。1949年9月出生於長春,曾任吉林人民出版社日本文學雜誌編輯、副主編。1988年移居日本,任職出版教育研究所,專攻日本出版文化史。為北京《讀書》雜誌及上海、廣州、台北等地的報刊撰寫專欄,是東京華文媒體的主要作家。作品以散文、隨筆為主,內容側重於日本的風土文化。著譯有《居酒屋閒話》(遠流),《隱劍孤影抄》(木馬文化)等。







一記 作家
吉川英治與《三國志》3
出久根達郎之路
斬書斬人佐高信
筒井康隆擲筆
村上春樹的體驗5
日本稿酬古今談
版稅之外的救濟法6
對談.鼎談.座談

二記 出版人
一代雜誌王:野間清治
角川春樹的商法 7
家族的天下
小林一博:書的三大罪
見城徹的朋友們 11
四十位老闆作家

三記 書
《文藝春秋》一千號
三買《廣辭苑》
櫻花樹下讀岩波
全集故事多
起死回生文庫本
「新書」的兩種意思
日本的「孔乙己」
小小藏書票
橫排與直排及日本人的二重性
人頭照

四記 工作者
黑衣-編輯
並非出編輯的洋相
編輯的薪水
編輯之癢
自家立傳的編輯
裝幀設計家與他們的抱怨
翻譯是女性的天職
校對的終結
發行部門出社長?
為出版社作嫁的外包工作室
舊書交易會風景

五記 獎與書評
菊池寬與文學獎
電影與電視帶來的影響
書評與書評家
書評三千
可讀的書評
蒙面殺手寫書評
編輯也要寫書評的時候

六記 流行
暢銷書是怎麼回事
飽食時代思健康
殺人百科,叫你周周不得安生
下個世紀書「迷你」?
旅遊及其文學與出版
一億日本盡白癡
柳下泥鰍有幾條

七記 現象
有業無學是出版
小社三千
神奇的報紙頭版廣告
一本不賣也賺錢的雜誌
出版是東京的地方產業
企業與贊助出版
書不二價
高不成低不就的書價
圖書與咖啡之間
教科書出版
條碼與圖書的商品感覺
封底的斑馬線

八記 漫畫
漫畫王國
五百萬有什麼了不得!
漫畫出版三大社
別把漫畫當漫畫
漫畫的編劇
漫畫,出版的巨人與批評的矮子
別了,我青春的《少年騰躍》
日本的「漫動」

附記 日本出版社與書店的交易模式 郝明義

top

推薦序

台灣出版的哈日情懷
傅月庵

  台灣出版「以日為師」,所從來久焉。二次戰後,初期因有大量日文閱讀人口,各種日文書刊當道,自不待言。六○年代,日本翻譯書漸成氣候,多少出版商以翻譯《婦人之友》類家庭生活雜誌所出的編織、洋裁書籍而成家立業;七○年代,當時被稱為「日本武俠小說」的「時代小說+歷史小說熱」掀起另一波翻譯高潮,德川家康、眠狂四郎、柳生宗矩、猿飛佐助、宮本武藏、甚至國定忠治,成了「四、五年級同學」的集體閱讀記憶。不旋踵,日本漫畫大舉入侵,《好小子》、《千面女郎》打得本土創作七零八落,至今尚未張眼甦醒。待到九○年代,村上春樹登「台」,宣告「哈日風」全面吹起。從影視到出版,尤其各種日本雜誌中文版,大到汽車,小至時尚,幾乎無形掌控、鑄造了台灣人1/3強的生活風格與品味——另外1/3來自美國,1/3弱才由本土承擔。

  上個世紀90年代之後,智慧財產權觀念日益生根,台灣出版既然「非日不可」,出版社赴東京取經洽商者更加絡繹不絕於途,且歸來泰半都說「風景這邊獨好」,無論閱讀風氣、出版盛況,乃至經營策略,日本都是「泱泱讀書大國」,說了算!孰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待到「平成不景氣」至極,日本出版社一家家倒,書店你關我也關,二○○一年「目前持續蔓延中,將來也難以避免」的小林一博《出版大崩壞!?》中文版問世,一下子成了台灣「出版大震驚!?」——原來巨人也會倒地不起——台灣出版人乃至台灣讀者,也才總算對日本出版有了比較務實的認知,儘管日本翻譯書還是台灣出版界的最愛之一。

  台灣對於日本出版不切實際的想像,其來有自。原因是出版產業乃是作家→編輯/出版社→書店→讀者的有機構成,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台灣人典型性格卻向來「實事求是」,各取所需,各急其所用,因此,關於日本出版,報章雜誌關心的是作家/文壇動向,出版社要的是搶下暢銷書版權,書店觀摩的是經營商法坪效擺設……。人人各擁一管,各是其所見,自然窺不出一隻完整的豹來。日本有專門的出版學校、多所大學設有出版課程、大小出版社林立,但戰後五十年,長期觀察或赴日短期進修的台灣出版人,可說絕無僅有。要說「哈」所代表的是一種「表面的、有限的、葉公好龍式的喜歡」,那麼,台灣出版人同樣不能倖免於「哈日」之譏。

  李長聲先生出身編輯,以出版為入世之媒,上個世紀八○年代東渡扶桑,掛單出版學校,勤工儉學,二十年壯志不減,寫讀不輟。從北京《讀書》雜誌專欄起,便吸引讀者目光,逐漸形成一群「長粉」(李長聲粉絲),愛其文筆瀟灑、幽默風趣而不失豪情者有之;愛其胸容丘壑,博學多識而莊諧並出者有之,但更多的是愛書人、出版人從其「知日」文章中汲取養分,而逐漸拼湊描摩出一副日本出版的真實面目。一個包括〈筒井康隆擲筆〉、〈吉川英治與《三國志》〉、〈角川春樹的商法〉、〈櫻花樹下讀岩波〉、〈編輯的薪水〉、〈為出版社作嫁的外包工作室〉、〈暢銷書是怎麼回事〉、〈條碼與圖書的商品感覺〉、〈漫畫,出版的巨人與批評的矮子〉、〈一億日本盡白癡〉,從上游到下游完整具足的產業面貌。

  二○○八年,由郝明義先生親自選編的《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日本書業見學八記》出版,讓「摸象半世紀」、「哈日哈得要死」的台灣出版人與讀者在輕鬆閱讀中,獲得某種觀看的參考座標,解渴的活水。儘管時間來得遲了些、文章選得少了些,但我們還是必須說:遲到總比不到的好!這書的誕生,讓台灣從「哈日」到「知日」的旅程,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這,竟是由一位父親曾被滿州國統治,相當程度上,更能瞭解台灣的日本情懷的大陸人所寫成,實不能不說是一件因緣殊勝的奇妙之事啊。

相見恨晚李長聲
陳浩

  初識李長聲,是在南方都市報的讀書網頁上,一個名為「日下散記」的專欄,讀他寫日本文人作家昔日在狹小只有四疊半(四個半榻榻米)的房間內,生活與寫作的情態。讀完那一篇以後,每周一訪此網頁找李長聲的文章讀,就像上了癮一樣,直到某月某日,網頁上竟不再有新稿,悵然若失,又沒處尋,不知此君從何處來,文章又往何處去了。

  念念李君文字,好有一比,習看小橋流水,南方風情,忽見白山黑水,北地衣冠。這說的是中文書寫的文人筆下的日本,數十年來的台灣自有一熟悉的筆路,溫婉綿延,這李長聲的思路另有傳承,描摹筆法,猶有古風,說事語氣,引人入勝,講日本文壇風流舊事,彷彿三十年代周作人那一輩民國文人出土,但對書市今貌新人流風,又如數家珍,這樣一位功底深厚的北派高手,究竟哪兒冒出來的?

  我的悶葫蘆畢竟沒悶得太久,口袋裡的錐子畢竟能冒尖,台灣出版界的能人也就在東京近郊找著了他,李長聲為郭重興策畫的時代小說系列跨刀寫了幾篇膾炙人口的導讀,更親自下海翻譯了藤澤周平的隱劍孤影抄,「讀山本(周五郎)小說要準備落淚。度世維艱,正好用淚水來滋潤我們乾枯的心田。」李長聲的好句子是值得背誦的。

  我當然更愛讀李長聲的隨筆,通古博今,真性情織出的好見識,他微醺時寫就的最好,你更該微醺時讀。二○○七年的出版盛事,便是兩岸三城知名出版人競編李長聲的隨筆三書:台北傅月庵編的《居酒屋閒話》,北京秦嵐編《日邊瞻日本》和上海陸灝編的《浮世物語》。你若問我,哪一本勝出,真不好說,合該讀者是贏家,李長聲坐北聽東南西風,自然更是贏家。

  人紅擋不住,二○○八好年冬。網路與書郝明義走訪東京,挖出了李長聲旅日二十年壓箱底的活兒,話說一九八八年李君從中國東北自費負笈東瀛,專攻日本出版文化,這《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日本書業見學八記》,寫日本作家與書、出版人與事,寫流行現象,文學獎書評漫畫,筆下無虛字,俱是硬裡子。先睹為快,竟讀書稿,比對《四帖半閒話》以來所讀李長聲隨筆結集諸冊佳文,情致都一一尋得出處,既是文人胸懷,更見學者功底,想像二十年東渡,寒窗沽酒文章,寫盡出版興廢事,一山更比一山青。此書當得愛書人一句:相見恨晚李長聲。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黃國華
/ 台灣台北
2009.01.31看黃國華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吉川英治與吉本芭娜娜之間』是一位中國學者後來定居日本成為日本出版社專欄作家李長聲的新作,這樣的背景所描繪出的日本出版(或媒體)界的風貌,讓我這位已經半條腳跨進出版業、另外半條腳依然踩實著投資界的我,產生了無比的興趣,我所閱讀的書籍中,日本翻譯書佔了三分之一,若扣掉專業領域的閱讀(如投資理財等),日本書高居我閱讀的四成以上,其中我所閱讀的小說裡頭高達六成以上是來是日本,加上我每次到日本旅行,並定會去當地的書店去逛上一兩個小時,如東京的荻窪與神田的書局,以及東京護國寺旁的亞洲最大出版集團「講談社」,還有一間間在東京大阪各百貨公司內的大型連鎖書局,構成了自己耕讀生活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以及伴隨著我渡過百貨公司等待老婆的血拼讓我不至於虛渡光陰,這兩年來,對於日本的出版業的點滴也產生了莫大的興趣。

這本書不算是殺時間的娛樂書,當然也不是硬綁綁的「出版實務」,而是李長聲長年累月的日文研究與實際在日本出版業的多年心得隨筆,算是一本「長知識」的書,如果您深信台灣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受日本影響很大這個說法的話,如果你是出版的相關人員,更是要看這本書,裡面有日本出版業的發展軌跡以及一些成功與失敗的歷史陳述,而思考的角度與語言卻是咱們中文,相當有趣。

讀了後我才知道原來日文版的三國志,並非直接翻譯自中國,而是六十年一位日本人吉川英治根據中國的史料而撰寫的,難怪大家玩起電玩的三國志時,總覺得裡面的情節與人物,硬是和真正的中國歷史甚至於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也不盡完全相符。書中也談到作家稿費的問題,很難想像得是日本作家的收入一直到近三十年才大幅提昇,而且是拜大眾媒體的興盛所賜,難怪我這位天天批判媒體的作家一直賺不到錢,書中提到:『名氣不小的水上勉與宮本輝,算是一流作家仍然在那裡齊聲叫窮,某日在避暑勝地看到一張尋貓啟示,賞金之高令人垂涎,一老一少兩位作家投筆去找貓。』

台灣更是如此,我若去當位理專,以我的知名度創造銷售業績,獎金兩、三千萬應該不成問題,如果去代操或收會員,應該也會有千萬的收入,前幾天我的前一家出版社寄來通知,去年下半年的版稅(三本書)一共要給我29萬多,嗯!恐怕還要預扣10%的所得稅呢。
日本的作家還有很多「版稅以外的救濟法」,例如寫書評,如上電視通告,如演講酬勞,也不無小補,然而就我的觀點而言,財經作家真的是種良心與高薪的「零合遊戲」,前一陣子有位日本女作家勝間和代,竟然出書鼓吹一般投資人去玩外匯保證金,這和神風特攻隊的行為真的沒有兩樣,而那本書聽說在全亞洲還大賣,一個沒有當過一天外匯交易員的新聞記者就如此不顧他人死活的,運用文字的魔力去慫恿外匯保證金交易這種槓桿風險比股票融資高上百倍的投資,而台灣的翻譯本上還不乏一些投資大師與管理大師。
當然市場的需求創造書本與語言的誕生,在2008到2009年之間,投資人面對快要輸光一切的絕境下,那種想要將最後一點養老本拿來以一搏百的心理,其實是很容易掌握的,這些財經書的編輯內心想的大概是:「把即將跳河自盡的投資人的口袋中最後的銅板掏光吧!」不然怎麼會推出這樣的書呢。

作家的救窮法還有演講,這就讓我羨慕萬分了,據說某月刊在08年的時後對他的讀者發了幾千份的問券調查:「你們最想聽哪些人財經人士演講?」,李居明、呂宗耀、謝金河、朱成志等這些先進囊括了幾千票,而我只得一票(那一票聽說是我的好友獵豹郭恭克先生投的),演講在台灣的行情也是有高有低,我夯不啷噹在08年只得到一場演講的機會,台大管理學院的邀約,為了充面子,還把那微薄的兩三千塊捐給學會。這本書中提到一句話:『演講令人討厭,其一是主持人和聽眾對內容有某種先入為主的期待,或者會期待自己講拿手的,簡直是叫流行歌手翻來覆去唱相同的歌,不搞拿手的是我的原則』,太帥了,簡直說到我心坎裡,然而,我不接演講的唯一原因是:「沒有邀請!」,我還沒有勇氣學著先賢先烈拿著肥皂箱站在車站的街頭,對著不理不睬的熙攘人群自言自語地講話啊。

這本書還介紹了「文庫版」的始末與現況,我一直認為台灣遲早會有文庫本的風潮,或許就是從2009年的不景氣開始,縮小的文庫版可以大幅降低印刷成本,可以節省讀者與書店的陳列空間,更可以節省網路直銷的配送成本(因為體積減少重量降低),在不景氣的2009年,若文庫版的書可以大幅降低30%的售價,或許這是出版業不得不面對的殘酷商機。

這本書用了許多篇幅談到日本出版社的「編輯」,這個在台灣不受重視且日漸式微的工作,我預估這個角色在未來會比出版業萎縮地更快速,網路發達後第一個衝擊的角色其實應該是編輯,編輯的工作是尋找讀者的喜好,並針對這個喜好去找作家與設定編寫議題,然後將這本書呈現在書店裡,然而網路的興起後,讀者與作家的互相搜尋功能與相遇的橋樑早在書還沒有出版前就已經建立了,而行銷的功能在傳統書店日漸式微的現在,店舖行銷已經變成純然的展示空間而已,讀者買書的管道不再限於書店,甚至於連大型網路書店的時代高峰恐怕也已經來臨,如作家的網路直銷、線上拍賣業者的直銷、出版社透過網路直銷等等,以我的書的銷路而言,過去四本書的行銷透過書店(包刮網路書店)的比率只有五成,且這個比率越來越低,台北金融物語前兩本再書店的銷售量只有全部的三成,收盤後的人生一書一共賣了12000本,而沒有任何一本是透過所謂的書店,所以,與書店經銷商共生的媒體體系,完全不願意替我的書做一絲絲的宣傳,因為有幾萬本書等著這些媒體去做一些垂死前的行銷,或許書店和媒體也完全不曉得這些書市的「寧靜革命」。

我是一位一年買書超過二十萬塊錢以上的重度愛書者,我在傳統的書店的消費金額不到1%,就算是網路書店,這幾個月以來,我也悄悄地降低購書量了,不是我少買了,而是我知道了一些便宜的管道,而我這種大量採購者就是這些管道的鎖定客戶,於是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幾乎也不在網路書店買了,反正一些管道所提供給我的折扣還比網路書店更優惠,當然每次採購量必需很大很大,譬如一次最低購買金額是三萬元不等。
閱讀這本書還可以了解到一些文學獎項的運作如「直木賞」、「芥川賞」、「山本賞」、「三島賞」、「江戶亂步賞」,再對照台灣書市的一些獎,台灣的文學獎根本就和「選美」或「星光大道」一樣,藉由頒獎去綁新作家的出版,不然就是那些出道二十多年的老文痞輪著拿,而台灣的文學一直由純文學與出版兩個領域所霸佔,寫實文學對於那些老派純文學的文痞而言,是件離經叛道的舉動,一如十幾年前的老萬年國會議員,批判性的佳作在台灣的文壇可說是少之又少(除了那幾位用文學包裝濃濃偏頗政治企圖的所謂歐巴桑才女們)

這本書還提到日本書市當年的「價格破壞」的過程,這個過程在台灣也早已經不陌生了,然而,看過日本書市價格破壞的這個緊縮過程的話,恐怕得講一句沒人愛聽的話:「台灣出版業的價格破壞簡直是小兒科」,換句話說,台灣書市的價格破壞還沒開始,因為台灣的出版業還有一個惡瘤還大辣辣地侵蝕著作家與出版社…那就是經銷商。

最後的篇幅大約有四十頁介紹日本的漫畫,這篇對我比較不熟悉就讓讀者自行去閱讀吧。

評:好看!相關的人士與書癡或日本書書迷一定要看,其他的就有空再看吧。





其 他 著 作
1. 四方山閒話
2. 東京灣閒話
3. 風來坊閒話
4. 黃昏清兵衛
5. 居酒屋閒話
6. 隱劍孤影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