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九十六年散文選

九十六年散文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444786
林文義
九歌
2008年3月01日
127.00  元
HK$ 107.95  







*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 規格:平裝 / 51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九歌文庫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年度散文獎」得主為舒國治〈一個懶人的生活及寫作〉。

  精選全年度最優質的散文作品,有廖玉蕙、隱地、劉克襄、駱以軍、龍應台、周芬伶、李家同、阿盛、鍾文音、舒國治、蔡珠兒、柯裕棻、吳鈞堯、鄭順聰等五十餘位資深作家與新生代名家以動人、豐富、創新的筆法記事抒情。

  書末附錄年度散文紀事,為整年的文學歷史作詳細記錄。

本書特點

★九十六年度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總集結。
★2007年散文舞台,請看王文華、李家同、邱坤良、袁瓊瓊、陳芳明、張曉風、
★廖玉蕙、鍾怡雯、龍應台、簡 媜、劉克襄等赫赫名家以及新人,構築最美麗的文學花園。

編者簡介

林文義

  林文義,民國四十二年出生,臺北市人。以散文、漫畫同時知名於世。他的散文風格獨特而充滿魅力,在現實裡反映他悲憫苦難生命的情懷。漫畫則充滿人間諧趣,畫風拙樸,深富民俗色彩。著有散文集:多雨的海岸、千手觀音、走過豐饒的田野、不是望鄉、大地之子、記憶的河流等。漫畫集:西遊記、三國演義、封神傳、七俠五義、小毛頭等。曾獲一九七九年中國時報文學獎。


林文義 / 延續以及創新 013
阿盛 / 蟋蟀戰國策 021
蔡逸君 / 鞋子濕了 031
駱以軍 / 啊,我記得…… 037
簡媜 / 小徑 041
張清志 / 饕餮紋身 049
范雲 / 那個黃昏,第一次聽到美麗島的歌聲 057
黃寶聯 / 生性歡喜 063
陳育虹 / 魅 067
曾麗華 / 我們都是碎片 079
鍾怡雯 / 位置 087
周芬伶 / 不在者 093
雷驤 / 上海日夜 099
龍應台 / 你是有選擇的 109
李家同 / 蘋果 117
陳銘磻 / 雪落無聲 121
林幸謙 / 知識版圖上的異鄉學人 129
宇文正 / 那房子,那時光 139
劉克襄 / 雪山隧道上的小村 145
隱地 / 舊衣 151
徐國能 / 哭.牆 157
姚宜瑛 / 磺溪之歌 163
韓良憶 / 把顏色灑滿布拉諾 171
鍾文音 / 我恰巧厭倦了旅行 175
林銓居 / 我的里山二坪 181
王盛弘 / 花盆種貓 187
熊秉元 / 光譜的兩端 197
楊錦郁 / 我們 201
王正方 / 國語童年 207
劉靜娟 / 這樣的背巾,哪裡買? 217
曾郁雯 / 京都之心 223
汪其楣 / 完美的和弦 227
邱坤良 / 博多夜船 235
唐諾 / 找尋一間玻璃屋子 247
張曉風 / 誰傾銀漢成孤注 263
王文華 / 我四十歲,我迷惑 271
古蒙仁 / 梵唱 277
舒國治 / 一個懶人的生活及寫作 283
聶華苓 / 郭衣洞和柏楊 295
林永福 / 松尾芭蕉與《奧之細道》 305
李時庸 / 銀河流光 311
林嘉翔 / 火車便當的鄉愁 317
蔡珠兒 / 艾之味 323
李進文 / 笑一個或者其他 329
陳芳明 / 晚濤裡這孤燈 335
李渝 / 交腳菩薩 345
胡淑文 / 婊子們 349
楚戈 / 你為什麼不問我的名字? 355
陳大為 / 細節 361
廖鴻基 / 你們四個 383
黃碧雲 / 假面重生 391
廖玉蕙/ 遠方 397
李黎 / 失色之界 407
傅正明 / 緬甸血祭 417
柯裕棻 / 午安憂鬱 425
吳鈞堯 / 神戲 437
羅智成 / 穿越德雷克海峽 443
許正平 / 中正老街 447
鄭順聰 / 那些雞毛小事 459
附錄:九十六年度散文紀事 / 杜秀卿 463



延續以及創新
林文義

  再編《九十六年散文選》抒感作為一個長年慣於書寫、閱讀的人而言,是我首次於午前醒來,必須勤於尋求各報副刊或在每個月初,翻看幾本文學雜誌;在依然藍、綠惡鬥,政爭紛擾的台灣,進行一種文學心靈審慎地評比,說來,還是單純的讀者立場。

  所謂:讀者立場。正是漫行於文學森林,許是春花燦爛,秋葉翻紅,或者,我僅偏愛岩壁間的無名蕨類,甚至是溪澗旁的姑婆芋……心是純淨而肅然,明白不能只流於私己品味標準,必得各色花葉亦要靜觀細看,深怕忽略實質,輕慢惑於耽美外在。曾經是五年副刊編輯人,亦是三十多年的文學書寫者,熟稔生態卻又是謙卑於文學尊榮。

  記憶回溯到已然湮遠的一九八一年。林錫嘉先生帶領著彼時方剛文學初旅的陳煌和我,開始首冊的《年度散文選》起步;九歌出版社蔡文甫先生賦予慷慨、無私地全然信任及允諾,此一深富歷史意義的散文編選工程,就猶如大河之水,源遠流長地延續至今。這是可敬的文學相惜,亦為四分之一世紀的台灣文學,留下最壯闊、宏觀的散文記載,值得向所有編輯者、入選作家致上最深的敬意。

  何是好的散文?歷年編選人的評比標準又是什麼?身為二○○七年編選人的我,又是以哪種心情面對這一整年數以千計的各式散文,如何抉擇,如何呈現這三百六十五天所能尋之的合宜佳構,並能各家風格皆具,的確是最為艱難的「不可能任務」。只因在這文學出版逐年蕭索的年代,卻見各方散文好手依然殷勤書寫,彷彿是在這美學荒蕪、文字貶值的土地上,兀自開花,

兀自堅持美麗,就是一種悲壯的心靈抵抗!文學不死,只要決絕的相信。
我的編選標準:在於延續以及創新之意志。

  我重視的是作品本身能否呈現一種「理想」及「意志」之展演,名家固然值得敬仰,新手亦無以輕忽;能夠以書寫延續,但若難以「創新」,荒蕪的不是文學意志而已,更無形中傷害、削弱了本心。期盼這本《九十六年散文選》有著美麗的輕緩亦具備雄辯的巨大,呈現各式美質與知性的生命印記,為二○○七年收穫散文的堅實盛果。



  文學是否也有季節、溫度的心靈層次?我所持疑的是二○○七年前半段時間,尤其是春天,各報副刊的散文幾乎佳構不斷,令人目不暇接,過了七月,竟然低緩而沉滯?這究竟是作家或編者的考量或是一種巧合之意外?年初從冬寒到年中夏炙,繁花盛景,而後熱空氣般地荒燥了。

  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副刊》在元月份推出的「二○○七台灣散文選」令人眼目一新,迭有佳作,一連串驚喜的名字:蔡逸君、簡媜、駱以軍、曾麗華……《中時人間》版則有量少質精的林銓居的〈我的里山二坪〉、張清志遺作〈饕餮紋身〉等等。《自由副刊》亦不遑多讓,劉克襄的〈雪山隧道上的小村〉、楊錦郁的〈我們〉、王盛弘的〈花盆種貓〉皆是扎實。可惜一向以文學為主力的《中央副刊》於去年停辦,幸而有《中華副刊》持續理想,可以看見徐國能的〈哭.牆〉以及文學新手李時雍之〈銀河流光〉,尤其是後者,近年來以散文呈現年少卻不俗的可能性,值得注意往後的延續……。

  詩人寫散文,自有另一種特質。陳育虹的長文〈魅〉、隱地的〈舊衣〉、陳大為的〈細節〉、李進文的〈笑一個或者其他〉等;尤其是詩人陳育虹少見的散文〈魅〉,思密情嶲,深邃靈動,如她的詩般耐讀。散文詩形態之呈現,則是李進文驚豔的另類演出。

  學者身分的作家,以撰寫文史人物之長才,首推陳芳明。深厚的歷史涵養襯以小說家東方白稱譽之「散文的第一提琴手」,選入以老革命家史明先生為主題的專文,自是不二之選。難得一見的中央研究院學者范雲,為學運世代才女,以〈那個黃昏,第一次聽到美麗島的歌聲〉則印證曾經「美麗」的理想年代。長居北美大陸的聶華苓女士的〈郭衣洞和柏楊〉,以及李渝女士紀念二○○五年夏逝於紐約的小說家丈夫:郭松棻先生的〈交腳菩薩〉,更是撫今追昔的真情告白。汪其楣以〈完美的和弦〉形容名作詞人慎芝與關華石,猶若近年來,散文質量豐厚的邱坤良以〈博多夜船〉記憶日本演歌國寶美空雲雀。文學作家寫人物,就是有種親炙的貼切與荒涼。

  旅行文學,亦有一番心領神會之靈犀於心的深刻,且看羅智成向以詩之玄祕獨具特質,少見的散文,記載親履「南極」之難能可貴。雷驤及唐諾以地景為題,沉厚如洒,蘊涵幽遠,令人擊掌。當然,龍應台及熊秉元的知性散文更無法忽略。前之人權後之經濟,卻充滿了民胞物與的壯懷。林幸謙〈知識版圖上的異鄉學人〉、林水福〈松尾芭蕉與《奧之細道》〉、傅正明的〈緬甸血祭〉則是第一手告訴台灣作家││我們所陌生的,獨裁軍事統治之下的緬甸,一批秀異的詩人、作家如何以文學控訴不義!紅色的袈裟革命對照二○○六年功敗垂成的「紅衫軍」反貪腐行動,真有天壤之別。

  台灣,除了政治以外,人民似乎看不見:文學。所以粗暴,所以媚俗;但作家啊,切不可懷憂喪志!



  這幾年屢獲文學大獎,以旅行文學及家族小說知名的鍾文音忽而為文宣告:厭倦旅行。而以《戲夢人生││李天祿回憶錄》崛起文壇的曾郁雯,則在暫別八年後重拾文學之筆以攝影與詩文兼美的「京都系列」歸返文學。鍾怡雯與陳大為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文學伴侶,大學執教,文學發聲,此次雙雙入選,在於本就是秀異之筆,已是文壇公認。胡淑雯、黃寶蓮、宇文正、蔡珠兒……各有一方風景,彷彿音樂廳的四重奏,讀者自早諳文路,皆為好手。彷彿千帆過盡,回首已荒寒,楚戈的剖心言愛,其虔誠與真情,令人動容驚豔!資深作家可見有文學加持,生命還是住著青春之初心,選文中有:姚宜瑛、王正方、劉靜娟。其蓬勃健筆,值得致以無上敬意。至於去年榮獲九歌年度散文獎的海洋作家:廖鴻基,在出版新書《領土出航》後,以圖文形式推出新作〈你們四個〉。而在《聯合文學》撰寫散文專欄「小鎮地誌」的許正平,亦不可小覷,亮眼之作頻頻,欣見新生代作家的文學用心。

  文學獎。多年來,忝為各報刊、雜誌、縣市地方之文學獎評審。多麼深切地期盼,獲獎的作者能在被肯定之後,作為一種自我的允諾與鞭策;猶如獎項是進入文學聖堂的入場券,從此奮力書寫,而非僅為了參獎賽局……我必須沉痛地表白:在各類文學獎名次上,一再得知似乎逐漸熟悉卻感到更為陌生的名字。請告訴我,文學書寫是為了得獎領賞或是矢志持續於艱難的文學苦旅?文學獎必要,一種鼓勵的尊榮,卻不是「樂透彩」般地試探與運氣。多麼祈望,得獎者能持續書寫、以投稿試煉對文學終極之誠意,相信你願意自我是永續的星宿,而非一閃而逝之隕石……這般坦直建言,或許得罪,卻是出於肺腑。



  這是一個關於背叛的故事:易先生背叛了他的國家、背叛了救他的女人;王佳芝背叛了自己早先的愛國情懷、背叛了她的同夥;易和王在面對「愛、不愛」時其實都是自欺,在情感上背叛了自己。李安在一個訪問中曾說,他是回應張愛玲的「感召」(calling)而拍這部電影的,然而,在重新創造他的「色?戒」時,李安多少也背叛了張愛玲。

李黎〈失色之戒〉

  二○○七年最「火紅」的文學現象,自然是李安導演改編自張愛玲小說〈色?戒〉之話題。胡蘭成筆下的「民國女子」,已成文學傳奇的張愛玲,如果李安不是華人世界首獲奧斯卡獎之電影大師,各副刊、雜誌斷不會有各式詮釋、爭論之言。其實,文學作品改編為電影、戲劇之後,原著者就算想要求百分之百保持「原著精神」,本就是緣木求魚;文字化為戲劇,導演、編劇的「再創作」亦是必然之舉,但見各家之言,無法求證已是天人永隔的張愛玲,就讓卓越的導演李安以影像去說這充滿反諷的「愛國故事」吧!作家李黎的〈失色之戒〉之選入,在於其深刻剖析的篤定與真摯,亦是對張愛玲的一種致意。

只有張愛玲明白自己何以書寫:〈色?戒〉。
只有李安知道,用什麼角度來詮釋:張愛玲。
感謝李黎,為我們寫下足以印證的堅實佳構。



  學術論文之必得嚴謹求證,自是治學者首具態勢;而以散文形式詮釋論文之歷史軌跡,尤關乎文學真偽、辯證,令人驚豔又允為耐讀之選,莫如:陳大為的〈細節〉。七○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先是風起雲湧,後卻耗損摧折;十年歲月,知識、青春停滯於獨夫毛澤東,藉文革之名,行鬥爭政敵之實,千萬計的知青隨之斷送大好前程。

  若無陳大為這篇長達一萬四千字散文,在台灣的我們,怕不知「郭路生」(食指)其詩人(?)與我們熟諳的流亡詩人北島的「糾葛」關聯。此文值得重視的,詩人個體只是引子,陳大為以壯闊、秀異之筆,力求真相地呈現文革時代的黑暗與艱難,值得特別予以推崇。

  亦請注視另一個同樣是台灣學術界,值得致敬的名字:邱坤良先生。近年來,散文佳構源源不絕的「前文建會主委」,怕此一官方稱銜,想必不是邱坤良生命歷程之重心;「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才是我們所親炙、熟稔的印象。一生戮力於台灣本土戲曲之專研,從《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以降,由教授到散文家之過程,近年來篇篇皆是亦莊亦諧之扛鼎之作。來去宜蘭與台北之間,穿梭台灣布袋戲南北雙雄:黃海岱與李天祿;日本昭和時代演歌國寶:美空雲雀。鄉土在南方澳的漁港囝仔和台北都會嗜飲咖啡的大學教授,毫不衝突;散文大家之名自然而立。

  堅信:台灣文學,委實不須以「鄉土」或「都會」分之,文學所寫││腳踩台灣土地,頭頂島國天空,就是昂首毅然的台灣文學。邱坤良為我們呈現最適宜之典範。



舒國治,當為近年台灣散文界之一景。
文筆猶若宋、明之「枯山水」。舒式風格一奇也。

  自謙「晃蕩」,落筆如秋葉自落,吹雪泛漪,卻是趕風逐雲之壯闊、細微觀巨大,蘊藉萬千,自成一格。從《理想的下午》、《門外漢的京都》、《流浪集》到新著《台北小吃札記》,無人能襲之健筆,允為風潮。

一九八○年初之文學記憶一則:

  第二屆中國時報文學獎,首設散文及詩之獎項。舒國治以〈村人遇難記〉參與「小說類」,卻鬼使神差獲得「散文類」優選獎。〈一個懶人的生活及寫作〉呈現其自求純淨與簡單的生活態度。尋常生活中的電視、報紙、手機、電話對舒國治而言,是寧可割捨、疏離的;但電影、看人、觀景,卻形成作家獨特的文學經驗,讀者可從其出版之書《門外漢的京都》了解,其「舒氏」素雅裝幀、明代木刻字體之編輯風格,成為「京都學」之引領。
二○○七年度散文獎,向這位秀異的作家,期許致意。



編選者之我,一定疏漏了更多好的散文佳構。

  許是篇幅所限,許是個人文學品評之失以偏頗;卻自信已盡力勾勒出二○○七年台灣散文的各種面相。呈現在這政爭不歇、倫常錯亂的島國,一份堅持純淨的獻禮。

最後要向所有入選及未選入的散文作家致上




其 他 著 作
1. 邊境之書
2. 迷走尋路
3. 上好一村:18個充滿Sun與Hope的小鎮故事
4. 旅人與戀人
5. 妳的威尼斯
6. 幸福在他方
7. 流旅
8. 漂鳥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