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關於科學的100個故事

關於科學的100個故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6596599
霍致平
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08年3月03日
100.00  元
HK$ 85  







* 叢書系列:ELITE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8K / 普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ELITE


自然科普 > 科普叢書









100個故事,帶您進入科學的大廳,用智慧尋找未知的答案!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蘊含深意的話:「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科學所帶給人的最大意義,就是它能夠合理的解釋這個世界。

  科學一詞來自拉丁文的Scire(to know,去認識),認識的結果叫做知識科學(scientia)。但此知識並非一般的知識,而是一種獨特的知識──認知實然的知識,也就是知道認識對象之所以如此的知識。

  天為什麼是藍的?葉為什麼是綠的?空氣有重量嗎?光是什麼顏色?我們都一一獲得了答案。但是,認識的越多,我們就越發現,我們知道的其實太少太少。人類太渺小,世界卻是無垠的;認識的越多,我們就越發現,這個世界的偉大與神秘,確實值得我們跪下來,深深的吻它的腳趾。

小故事:空氣有重量嗎?

地球的周圍被厚厚的空氣包圍著,這些空氣被稱為大氣層。空氣可以像水那樣自由的流動,同時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氣的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個壓強被稱為大氣壓。

  托里拆利是17世紀一位頗負盛名的科學家。他在正當39歲生日之際,突然病倒,與世長辭。可短短的一生中,他取得了多方面傑出的成就,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在托里拆利的時代,關於空氣是否有重量和真空是否存在,爭議很大。一些深受亞里斯多德影響的人認為,「世間萬物之中除了火和空氣以外均有各自的重量。」他們堅持自然界「害怕真空」的說法。而另一些人則以伽利略為代表,他們認為物體有自己的重量,各有重量大小不同和質地疏密之分。

  托里拆利是伽利略的支持者,他進行了大量試驗,不但實現了真空,驗證了空氣有重量,還獲得了新的發現。

  1641年,托里拆利受到一位科學家進行的真空試驗啟發,採用密度較大的水銀進行試驗。在這個試驗中,他將一根長度為1公尺的玻璃管灌滿水銀,然後用手指頂住管口,將其倒插進裝有水銀的水銀槽裡,放開手指後,可見管內部頂上的水銀已下落,留出空間來了,而下面的部分則仍充滿水銀。為了進一步證明管中水銀面上部確實是真空,托里拆利又改進了實驗。他在水銀槽中將其水銀面以上直到缸口注滿清水,然後把玻璃管緩緩地向上提起,當玻璃管管口提高到水銀和水的介面以上時,管中的水銀便很快地瀉出來了,同時水猛然向上竄至管中,直至管頂。由此可見,原先管內水銀柱以上部分確實是空無所有的空間。原先的水銀柱和現在的水柱都不是被什麼真空力所吸引住的,而是被管外水銀面上的空氣重量所產生的壓力托住的。

  這個實驗充分證明了真空的存在,以及空氣有重量的看法。可是在當時,這一發現遭到了很多迷信亞里斯多德的科學家的反對,他們提出玻璃管上端內充有「純淨的空氣」,並非真空。於是,一場激烈的爭論展開了,大家各抒已見,眾說紛紜,持續了很久。直到後來,帕斯卡的實驗成功,證實托里拆利的理論後,關於空氣有沒有重量以及真空問題才逐漸得以統一。

  但在當時,不管爭議如何,托里拆利堅信自己的試驗成果,並且在不斷的實驗中還發現了一個新問題:不管玻璃管長度如何,也不管玻璃管傾斜程度如何,管內水銀柱的垂直高度總是76公分。於是,他提出了可以利用水銀柱高度來測量大氣壓的理論,並與衛維恩尼合作,在1644年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具水銀氣壓計。

  人類離不開空氣,但是對於空氣的瞭解卻不多。在地球周圍,包圍著一層厚厚的空氣,這就是大氣層。空氣就像水一樣,可以自由地流動,這是空氣分子的運動。空氣分子運動與地球重力場兩者之間,互相作用影響產生壓強,叫做大氣壓。空氣分子密度越大,氣壓也越大。反之,氣壓越低。

  在實際科研和生活中,單位面積上承受大氣壓的重量,常用毫巴或水銀柱高度的毫米數表示。一個標準大氣壓力是1013.2毫巴,相當於760毫米高的水銀柱。因離地愈高,氣壓愈低,故可根據氣壓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測算高度。

作者簡介

霍致平

專研物理與演化生物學,目前從事研究工作。
業餘從事科學寫作與翻譯。
學生寒暑假科學營老師。



第一章:科學常識
故事1:空氣有重量嗎
故事2:不被親生父親承認的女兒
故事3:從蒼天處取得閃電
故事4:光的顏色
故事5:從太陽裡獲得金子
故事6:天國裡的月球
故事7:美國頭頂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故事8:達爾文探索的生物鏈
故事9:夢中的環蛇
故事10:小狗的條件反射
故事11:小果蠅中的大奧秘
故事12:腳氣病裡的維生素
故事13:手指溫度計的砷中毒
故事14:關於DNA的萬能復信
故事15:祖沖之的圓周率
故事16:冰核講述的環境變化
故事17:灰色的金子
故事18:放射性元素鐳的光芒
故事19:惰性氣體現形
故事20:鄧稼先滿腦袋的原子核
故事21:不求名利的諾貝爾

第二章:科學發明
故事22:愛迪生的發明
故事 23:臭烘烘的科學研究
故事24:壺蓋衝開的蒸氣機
故事25:法拉第的電動機效益
故事26:飛翔的萊特兄弟
故事27:電腦之父
故事28:比爾?蓋茲加速了網際網路發展
故事29:偷竊激發的人造金剛石
故事30:韋奇伍德的複寫人生
故事31:太空計畫中鉛筆的由來
故事32:卡爾遜的靜電複印技術
故事33:有關電話之父的訴訟
故事34:受嘲笑的半導體冒險
故事 35:貝耶爾的青出於藍
故事36:「黃金的稻米」帶來的轉基因技術
故事37:好心有好報的青黴素
故事38:巴斯德和他的疫苗
故事39:向倫琴郵購X光線
故事40:兒童遊戲帶來的聽診器
故事41:天上立法者的望遠鏡
故事42:眼鏡師發明的顯微鏡
故事43:王水中的諾貝爾金質獎章
故事44:浪子回頭發明的試劑
故事45:摔碗摔出來的肥皂
故事46:遊戲啟發的印刷術

第三章:科學定律及理論
故事47:蘋果砸出的萬有引力定律
故事48:金冠上的阿基米德定律
故事49:小醫生與啤酒匠的能量守恆定律
故事50:比薩斜塔上的自由落體
故事51:愛迪生的槓桿原理自來水
故事52:遊戲中的帕斯卡定律
故事53:比上帝還挑剔的泡利原理
故事54:業餘數學家之王的費馬大定理
故事55:驕傲的彈簧啟發胡可定律
故事56:擺的等時性原理
故事57:三段論推出的演繹推理
故事58: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故事59:弱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恆
故事60:時間簡史揭示的宇宙起源
故事61:病床上發現的大陸漂移說
故事62:逆境中的微分不等式
故事63:無人能懂的化學平衡

第四章:尖端學科
故事64:人工智慧之父
故事65:「鱷魚」導師引領的原子能科學
故事66:竺可楨管天的氣象學
故事67:卡門的航空航太學
故事68:雜交水稻之父的農業科學情結
故事69:愛迪生孵小雞的仿生學
故事70:記不住生日記住了拓撲學
故事71:笨人創造的數學奇蹟
故事72:童魚揭示的細胞遺傳學
故事73:婚姻裡的愛情心理學
故事74:武器專家的軍事科學
故事75:法布林的昆蟲學
故事76:丟鴨子的動力氣象學家
故事77:狗參加的生理學試驗
故事78:考驗學生的診斷學
故事79:免疫學論文不免疫
故事80:受譏諷的立體化學
故事81:愛因斯坦錯誤的宇宙學
故事82:盧嘉錫毛估結構化學
故事83:水旱從人的水利工程學

第五章:科學研究及其他
故事84:數學之王的《算術研究》
故事85:千年前的結核病
故事 86:魏可鎂的催化劑專利
故事87:尿素發現者與女神的故事
故事88:不怕中毒,電解法析出單質氟
故事89:王應睞與胰島素合成
故事90:酒精燈上的食品檢疫
故事91: 遺書裡的健康教育
故事92:李政道給毛澤東演示對稱
故事93:科學之光的認識論
故事94: 總統的占星術與偽科學
故事95:不近人情的科學精神
故事96:嘗尿考驗弟子的觀察力
故事97:王選新技術革命的10個夢想
故事98:人造血液引發的10個軍事生物技術問題
故事99:希爾伯特的23個數學問題
故事100:哪裡有懷疑,哪裡就有自由



科學發現世界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最有深意的話:「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科學所帶給人的最大意義,就是它能夠合理的解釋這個世界。

  也許從第一個仰望星空的人開始,人類就開始探索這個世界了。對「知」的渴求是人類最本真最原始的需要,過去,我們求助於宗教,現在,我們求助於科學。宗教讓我們對世界頂禮膜拜,而科學讓我們以平等自信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宗教讓我們相信神的力量,而科學讓我們相信人的力量。

  西元前六世紀,古希臘的哲學家開始思索世界的本質的問題。他們不再滿足於那虛妄、從未曾出現過的神來掌控頭腦,於是,他們決定動用自己的智慧,來探究世界的未知--到今天,這種探究一直在延續。他們探究世界的形成與運轉,他們追問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他們思索種種自然現象的發生,他們希望揭示所有的流轉背後最本質的規律。第一批從神學的迷霧中醒來的人,開啟了人類歷史上一個嶄新的時代。

  這些人的名字你我都耳熟能詳,人文哲學家蘇格拉底、體系哲學家柏拉圖、天文學家托勒密、數學家歐幾里得、物理學家阿基米德、醫學家希波克拉底,還有橫跨諸領域的亞里斯多德,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現代科學的一個方向、一個起源。從此,人類不再跪拜在自然面前,而是站起身來,平等地直視它。

  文明一旦起源,便如江河傾瀉,奔騰不息。人類總會成長,他們不再滿足於那玄幻神秘的解釋,他們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這個世界。正所謂「奇則察,細察則生疑。疑逐生思。冥思而深究」,人類好奇的天性是世界的推動力,促使著人類動用全部的智慧與精力去追尋未知的解答,世界便在這無盡的探索中前進。

  回顧過往千百年的歲月,你會發現,原來人類發現了這麼多,認識了這麼多,也創造了這麼多。上帝賜予了人類最大的能力--思考,從此,科學的腳步再不曾停歇。

  天為什麼是藍的,葉為什麼是綠的,我們都一一獲得了答案。但是,認識的越多,我們就越發現,我們知道的其實太少太少。人類太渺小,世界卻是無垠的;認識的越多,我們就越發現,這個世界的偉大與神秘,確實值得我們跪下來,深深的吻它的腳趾。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