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原鄉視界鏡頭中的人文風情

原鄉視界鏡頭中的人文風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716423
鐘永和
三采
2008年3月04日
93.00  元
HK$ 79.05  







* 叢書系列:美麗台灣進行式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5*21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美麗台灣進行式


[ 尚未分類 ]









第一本從攝影工作者的鏡頭,發現台灣的人文映象,以及真情的馬英九。

  從人文攝影工作者的朋友-馬英九開始,向外延伸至台灣人文風情與風景、兩岸文化、地球村風光,作者邀集藝文各界好友共同開啟鏡頭的不同視角,以「留住過去、敘述現在、展望未來」的概念。留下難能可貴的人文紀錄與思維。

本書特色

  1.作者本身長期關注人文議題,以鏡頭記錄台灣鄉鎮、都會的風貌,反應常民生活。此次擔任馬英九先生「愛鄉向前行Long stay」計劃之隨行攝影紀錄,作者更是深刻的感受到台灣最真實的土地與生活。也因此希望將這份感動出版成人文影像書。

  2.本書將以地球村為概念,藉由攝影圖像與文字,營造人文生活對話,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生長的土地。並以宏觀的視野、寬厚的態度,發現鏡頭裡不同人的文映象。

作者簡介

鐘永和

前《光華雜誌》資深攝影人。
作品為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
曾任各類攝影比賽評審、第三屆台北國際攝影節活動執行長、中華攝影文化協進會理事長。
目前為永禾工作室圖像總監、策展人。



楔子 鐘永和

  視覺語言時代來臨,影像視界無遠弗屆,開啟不一樣的人文視野,以地球村人文互動概念,心的人文生活視野觸角,接觸數位日新月異的科技,生活週遭無時無刻衝斥著資訊,簡訊、網路、視訊,成為現代人最頻繁的數位訊息吸收來源。拜數位科技精進,打開了人們自由落體的影像視界,DV攝影機、數位相機、手機照相等,即看、即拍、即現,完全顛覆過去傳統攝影介面。

  藉數位科技的先進技術,即時影像傳播,鄉城人文行腳,可以營造與大眾貼近的視覺感動,和無止境的人文生活對話。 紀錄台灣鄉鎮、城市、都會風貌,人、事、物、景動靜,藉攝影紀實特性;留住過去、敘述現在、展望未來,影像無止境的訊息觸角。除此之外那真實又豐富性的社會影像,其中所涵蓋之人文更有意義,時間、空間、瞬間,正是攝影呈現歷史、地理、思維交界,且留下珍貴人文紀錄。

  藝文工作者的意念很清楚,朋友相近的觀念碰觸在一塊、闡述共同人文藝術思維,因為氣息相投,邀集莊靈、林日楊、林文義、張蒼松、楊樹清等好友,為「鏡頭視角」書出版的抒寫,沒有特別用意,就是為生活人文留點紀錄。馬英九先生雖是一個從政人物,卻是和一些政治人有不同的氣味,我想的是鏡頭中人文視野、文學的真理,與受邀的好友一起創作,出一本不一樣的人文影像書:鏡頭中的人文風情,直觀站在生命哲學磁場,生活美學劇場,這本書是人文意念的發聲,台灣熱誠、幸福人生啟意,凡事都有因緣際會,每一個人皆有其不同的人生歷練。

  台灣是多元開放的民主社會,一個自由度極高的國家,希望生長在這一塊、這麼有寬容度的土地,大家以平常心、關心,去面對所有讓你遇到的事,那麼再有什麼不可思議的人事,通通得以化解,因為我們看見鏡頭中的人文視野,文學內涵的真理。看事以宏觀視野、明是非態度,則能產生理想的抱負、寬厚的信任度,伸出至遠的長度,深刻的感受度。

  宏觀台灣人文風情、兩岸文化相成、地球村風光,呈現鏡頭中的人文風情,是從個人近三十年攝影工作,累積約二十萬張幻燈片中挑選,為這本書內容加寬視野,也看到和我們一樣成長在這塊土地的從政朋友,關注台灣常民生活人文映像,讓大眾貼近地認識、閱讀有所為的政治人。

推薦序
人情深濃的真實台灣 馬英九

  從五月「青春鐵馬向前行」開始,接下來是「愛鄉向前行」的下鄉長住計劃,這幾個月的時間,從鄉村到城市,我幾乎是走遍了台灣大地。包含外島在內的三一九鄉鎮,我走了二百八十幾個,目前還在增加之中。許多人問我,你這樣辛不辛苦?幾個月居住在外,行程一個一個的趕,身體負荷得了嗎?

  坦白說,起初我有一點擔心,因為我不知道為了了解人民的真實生活,我居住在別人家裡,會不會有一些打擾,為別人增添不便。有一次,我住在台中石岡一戶果農的家裡,為了我的到來,他們還特地通知外地工作的孩子回來見面,而一些左鄰右舍也都來聊天。等到外人都走了,我們坐下來聊天,才知道他們在九二一大地震之中,是嚴重的受災戶,客家老房子倒了,老人家過世了。地震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她整個心神恍恍惚惚,無法復原,直到有一個民眾劇團來這裡協助他們作心理重建,這位中年媽媽開始談起自己初嫁到這個客家聚落的故事,整個人竟無法自己的哭起來。許多人都跟她一樣,邊說邊哭。

  哭完了,回家的路上走了一半,她才終於想起一個朋友家裡的電話號碼。有那麼長的一段時間,她麻木得什麼都想不起來,彷彿行尸走肉,現在竟然回想起來了。她彷彿重新活過來似的,喜悅的看著天空,再去想另一個朋友的電話,居然,也想到了。她安靜的流下眼淚,知道自己「活下來」了。

  這樣內心的世界,如果不是真正進入生活,安靜的一起談天,是無法了解的。

  在一些農村,我也體驗到未曾被報導的疾苦。像颱風過後,菜價狂漲,都會居民非常生氣。但我農村所見的卻更慘。一些看起來綠油油的菜園子,其實菜都已經壞了,無法在市場賣掉,得犁掉重新播種,但因為來不及處理,只能讓它在菜園子裡自然腐爛。農民非常難過的說,「菜金菜土」,有時好價,是金,但這種時候太少了,大部份是賤賣如土。

  在台灣各地「行腳」,我是用自己的「感官」去體驗真實的土地與生活。像腳踩在農田裡的柔軟觸感,以及它緊緊與土地結合的「黏性」的感覺,讓人更了解農民對土地的感情,是他們一生都用雙腳踏在土地上所培養出來的。那是雙腳與土地的「對話」,農民與土地的一生的「對話」。這絕對不是空口說「愛土地」就夠了。

  在漁村,我也曾用自己的雙手去學習捕魚,時間非常短,但我所付出的力氣倍於以往,那時我才明白,漁民的雙手上有厚厚的繭,是長年和海水、繩索、勞動一起培養出來的,那厚厚的繭,是勞動者最光榮的標誌。

  即使是味覺,我們都可以體驗台灣。像我騎著鐵馬,從恆春走到東北角,九百多公里,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味道。恆春有海洋的氣息,帶著南方的浪漫海風。台南的農村道路,有一種熱帶水果的味道,那是芒果成熟的季節。雲林的農田邊,陽光會讓土地蒸發出一種泥土的氣息,與汗水結合出粗曠的男子漢的氣味。台中的道路,有一種安靜和閒適,彷彿古老的文化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苗栗、新竹、桃園的客家聚落,人情味和擂茶一樣濃郁芳香……。

  這些「感官」所了解的台灣,是唯有用雙腳去行走,用雙手去觸摸,用生命去體會,才能有深刻感覺的。那是人文的深層台灣,它有一種動人的生命力。我深深喜歡,而且樂此不疲。英文的「enjoy」,正好足以形容我的感受。我甚至認為,這個國家的政府部門的領導者,都應該深入民間,施政才會更符合實際需要,更符合人民的期待。

  這些實際的體會,讓我更了解人民的心聲,更堅定我要好好從政,為人民做事的意志。通過台灣基層的行腳,我對政治的一切打擊與無謂的口水,更無所畏懼,因為我相信自己代表著底層人民的心聲,我是為人民作喉舌,為人民做事的,我們一無所懼。

  鍾永和先生在我下鄉的行程中,曾擔任拍照的工作,如今他把這些照片結集,成為他即將出版的新書的一部份,我既欣喜他的工作成果,可以讓我們更了解台灣的城鄉人文風貌;也更願意和大家分享我在台灣各地所感受的美好。

  真心希望你也撥空,自己也好,和家人孩子更好,一起到台灣的農村城鎮去走走,你會看見另一個台灣。沒有政治口水,沒有廢話攻擊,而是真實勤奮,包容自在,厚道而人情深濃的台灣。屬於人民和土地的真實台灣!

服膺本質是謂不凡 張蒼松

  年輕世代在創意產業未崛起之前,同儕間已捲起KUSO浪潮,搶先印證了創作的無限可能,這一波影像創作革命持續發酵中,是否撞擊傳統攝影的發展走向,仍是未定之天,但可以明確地指摘的是:長此以往,國內未見建置的攝影教育體制,從此跌至谷底,要怎樣看待以數位相機入門的趨勢?攝影人紛紛繳械向數位靠攏,得利的是資本家,但創作質感到底豐實了多少?!

  七○年代中期開始,由於《光華雜誌》、《漢聲雜誌中文版》、《人間雜誌》等採編、印刷嚴謹的優質雜誌相繼問世,以及由攝影人創辦的攝影學園,不啻提供了拓展嶄新視野及培植人材的沃土,台灣的攝影界這才壯碩起來。

  鐘永和出身《光華雜誌》的資深攝影人,背負沈重的器材及雜誌攝影先行者的使命(繼楊基炘、鄭桑溪等前輩之後),天涯海角行腳,萃取龐大的時代光影,骨刺這纏人的職業病也找上他,術後又是好漢一條,懷抱鍾愛鄉土的心志,踩著硬朗的步伐,三十餘年如一日,為台灣留影造像。

  除了鐘永和延續綜合雜誌般地視野為母土長期投入紀實工作之外,還有莊明景的玉山、張武俊的台南孔廟、陳炳元的中央山脈、陳敏明和齊柏林的「空中看台灣」、黃丁盛的民俗廟會等等自成一家的專題攝影,創設了個人「影像銀行」,這些經典風景攝影,或許無緣打進威尼斯雙年展,但卻擁有無可替代的視覺傳播能量,刻劃人文風土、禮讚濃烈民情的千千萬萬張照片,維繫攝影本質的永恆價值,必然是重新認識台灣的最佳媒介。

  遺憾的是,從國際機場、高鐵車站到捷運和台鐵月台,裝置的透明燈箱及海報,絕少出現足以充分呈現台灣魅力的風景照片,與當局宣稱發展觀光產業的重點施政形成極大落差,不僅錯失借重照片佈達「四季遞嬗、山水韻致」的動人吸引力,並白白喪失用以觸動旅人伺機啟程的傳播力道,看來以照片妝點門面的美學素養更付諸闕如。

  被死忠好友喚作「達摩」的鐘永和,也有纖細的心思,這分藝文工作不可或缺的特質,寄情於捏塑茶壺,又稱一絕。汐止自宅堆滿藏書,書香、樂聲中,與好友促膝品茗,自是行過百里塵囂後的「心靈充電」。俠骨也有柔情,對鄉土的摯愛,新作的付梓,純粹與不渝盡在其中。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