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群(皮革精裝/10萬冊奇蹟紀念版)

群(皮革精裝/10萬冊奇蹟紀念版)
9789866807213
朱劉華、顏徽玲
野人
2008年3月25日
333.00  元
HK$ 266.4  






* 叢書系列:故事盒子
* 規格:精裝 / 904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故事盒子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德國文學









《群》創下台灣出版史上最厚小說的最暢銷奇蹟,
蟬連30週排行榜高居不下,從青少年到銀髮族都愛不釋手!
紀念在台狂銷10萬冊《群》皮革精裝典藏本(限量發行,售完為止)
2008年4月同步推出姊妹作《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當大海有了智慧,第一個念頭竟是殺人……
在秘魯,一名漁夫從海上消失。

  法國頂級餐廳「三個胖子」的廚房裡,鮮美的龍蝦用牠黑色的眼睛盯住大廚,然後,自己爆炸了。來自海底的訊息,從都市下水道流瀉蔓延??

  加拿大沿海的鯨群遲到了好幾個星期,受到賞鯨民眾歡喜相迎時,竟反常地聯手展開攻擊。

蚌類開始擁有導航的本領,甚至和鯨魚商量好合作戰略?
一群群劇毒的水母聚集岸邊,威脅著澳洲和印尼。

  交織在深海中的電纜被扯斷了,大西洋兩岸完全失去連繫,電話、網路頓時成了廢物;直布羅陀海峽、麻六甲海峽和英吉利海峽,地球上最重要的貿易命脈一一癱瘓。

海的世界裡,似乎有了什麼聯盟。策略。有計畫和智慧。

  但,究竟是什麼樣的計畫?又是「什麼」導演了這一切?科學家們不得不承認,人類對這顆自以為統治千萬年的星球,了解的程度並不比太空多。

  而當人類共同面對這樣驚懼滅絕的末日時,卻連對手是什麼?甚至,有沒有對手?都一無所知。於是,石油業者和狂熱環保份子、激進愛國軍人攜手合作,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天文學家共同切磋,一起面對完全未知的敵人,同時演出一場無知、貪婪、敬畏、謙遜、慈悲、掠奪,摻和所有人性聖潔和卑劣面貌的大時代劇場。

得獎紀錄

  .2004年,《群》獲頒國際柯林書獎文學類 Buchpreis Corine in der Sparte Belletristik

  .2005年,《群》獲頒Kurd-La?witz獎(相當於美國的星雲獎),年度最佳科幻小說

  .2005年,《群》獲頒德國科幻小說獎 Deutscher Science Fiction Preis

  .2005年,《群》獲頒德國出版界金羽獎 Goldene Feder

  .2005年,《群》獲頒德國犯罪小說獎 Deutscher Krimi Preis

  .2006年,烏瑪舒曼買下電影改編版權。製作人是《人魔崛起》等一系列驚悚片的名操盤手Martha De Laurentiis,編劇為《沉默的羔羊》獲頒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Ted Tally。至於,這票人要怎麼將這樣一本「以好萊塢之道,諷刺好萊塢電影」的小說,拍成好萊塢電影,已有千萬書迷引頸期待中!

  .至今售出25國版權

作者簡介

法蘭克.薛慶(Frank Schatzing)

1957年出生,歷任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作曲家、音樂製作人,也是業餘廚師和受過訓練的潛水員。1995年,首部小說《死神和魔鬼》即讓他成為暢銷作家,2000年的政治驚悚小說《悄無聲息》則被媒體譽為「對這即將結束的世紀,所捕捉到的精采瞬間」。2002年獲頒科隆文學獎。

   2004年,《群》的大放異彩,讓薛慶與麥克克萊頓、丹布朗等國際作家平起平坐,也讓德國人首度學會了「海嘯」這個字眼。無巧不成書,《群》出版後九個月,震驚世界的南亞海嘯發生,世人紛紛追問他如何能「預測」此事。

  薛慶為了寫《群》,費時三年蒐集相關資料、採訪了31位科學家後,又花了兩年時間,才寫出這本近千頁的巨著;儘管如此,仍有超過80%的資料沒用上!於是,某天深夜,在一個小酒吧裡,薛慶在編輯的鼓勵下,做出「男人的承諾」,答應善用所有資料寫成一本跟海洋有關的「150頁,方便攜帶的一本小書」。然而,在伏特加的催化下,餐巾紙上的目錄也愈排愈長,凌晨四點,編輯和薛慶乾下當天的最後一杯酒時,《海》已注定了篇幅比預計厚上四倍的命運。

  2007年薛慶又因《群》和《海》,獲邀擔任德國電視台ZDF未來紀錄片《2057》節目主持人。同年獲頒德國地理學會「Stein im Brett地理知識推廣貢獻獎」。

   薛慶目前在閉關寫他的下一本書,無論是什麼題材,總之內容一定驚悚。

譯者簡介

朱劉華

  1966年生於江蘇如皋,南京大學外文系畢,專攻德國語言文學,現專事翻譯和旅遊工作,譯著甚豐, 如《誰能破解達文西密碼》、《劍橋──劍河裡的牛津倒影》、《胡狼頭神》等。

顏徽玲

  輔大德語系畢,德國Bielefeld大學語言學博士,譯有《雅帝奇蹟--德國ALDI超商的簡單經營哲學》。




@★情節佈局緊張懸疑、敘事生動、結構緊密,長久以來難得一見的小說傑作……歷經了令人屏息的一千頁之後,你會以不同的眼光看待這片海洋—德國焦點週刊Focus

  ★這部集大成的夏日小說,將史蒂芬?金和麥克?克萊頓做了完美的結合— 加州海岸報Contra Costa Times

  ★投映到讀者腦中的電影。同時讓讀者享受到知識的快感並沉醉其中,這部小說在每個環節都銳不可擋—科隆城市報K?lner Stadt-Anzeiger

  ★本書充滿了刺激和懸疑,主題是這麼的富有原創性和挑釁意味,但其中夾雜的科學資料又紮實無比。堪稱是杯由事實、驚悚和科幻特調出來的雞尾酒。—德國新書報 New Books in German

  閱讀《群》這部小說,適逢柯羅莎颱風過境,我整整兩天足不出戶,九百多頁的小說,畢其功於一役。讀畢百萬字的小說,絲毫不覺疲累,反而隨著小說情節推移,感受到強大的故事張力,跟窗外的強風豪雨同樣有驚人的威力,不禁大呼過癮。…… 小說情節雖然驚悚,卻有科學背景支持,讀來並不覺虛幻不實。且在解決科學問題時,《群》亦涉及人性、政治、族群、商業利益與開發自然的討論,這樣既有知識背景的鋪墊,又有人文的訴求,使得《群》不僅是引人入勝好看的小說,也是內涵豐富、發人深省的好小說。

  讀完《群》,我深覺老祖宗的智慧十分可貴。中國人一向敬畏天地,所謂「天地君親師」,對「天地」的敬畏凌駕於「人」之上;孔子主張取物有節,他「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因敬畏大自然,不過度開發,不竭澤而漁,才能與自然和平共存。所謂「人定勝天」的觀念,應該用在挑戰自我,超越命限,而非用在挑戰大自然的極限。──林月貞,北一女中國文科老師

  充滿知識、疑惑和驚悚:刺激!充滿知識、充滿疑惑,再加上刺激驚悚就大功告成啦!沉浸在知識的懷抱中,思索著問題的答案,突然一個轉折!來個刺激的畫面,使整個情緒達到最高點,哇啊,好趣味啊,這種段落還真讓人回味無窮。──陳重達,建中學生

  忍不住的沉迷:基於會殺死貓的好奇心,和對推理小說長期以來的支持,跟老師登記了要試讀,一讀之下,不得了,欲罷不能,看著看著,錯過了幾場我愛看的溫布頓網球大賽的轉播。 ──黃富榆,台中女中學生

  為了虛構人物的死而傷心:花了整整四天的時間,總算看完了這一本厚厚的《群》,雖然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雙眼浮腫、精神衰落、腦細胞壯烈犧牲),我仍覺得值回票價。這本著作帶給我的不僅只是文學筆法的欣賞,還是一次精神上的徹底洗禮!…… 每一個人物都是那麼的真實,就好像是你現實生活中不斷接觸的朋友,所以當其中的某些人死去的時候,我傷心得幾乎看不下去了,腦袋裡一直重複播放著他們生前的每一個怪癖、說過的每一句好笑的話,還有他們最深的執著……。──謝宜庭,中山女高學生

  緊張到扼住喉嚨:第一次閱讀時,吸引我的是小說中的驚悚和懸疑;看第二次時,我注意的是書中劇情的連貫性和科學層次的合理性;第三次時,我轉而思考作者的哲學觀和看待自然的方式。最後我闔上書,重新讓目光聚焦於書本之外,我發現自己正以新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王若帆,台中女中學生。第62屆台中女中編輯社主編、2006中一中中女中聯合文學獎散文組首獎得主、第一屆全國U19科幻小說獎第二名得主

  後悔在夏天看這本書:我實在不後悔讀這本小說(雖然仍有點後悔在夏天看它),也強力推薦我的家人讀。正因為它加入了真正的知識,時間點也並非設定在「遙遠的未來」,這本書更能引人入勝,而且讓我隨時覺得家裡的孔雀魚會爆炸。 而且說真的,不看到最後一頁,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下一秒又會有哪一個犧牲者,這群科學家又會蹦發出什麼新的觀點與解決方案。……雖然你仍想去海邊玩,雖然你仍想吃龍蝦大餐,雖然你仍愛去賞鯨,我還是推薦你讀讀這本小說,絕對能幫你省下這些花費。──周謙,台中女中學生
詳細資料
top

* 叢書系列:故事盒子
* 規格:精裝 / 904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特惠贈品
top

*
*
《地圖男》獨家試讀本
* 贈送方式:

購買本書,即贈博客來嚴選【《地圖男》獨家試讀本】!
* 注意事項:

單筆訂單不累送
*

限量20000個,剩餘數量
* 寄送地區限制:

不限地區
*


top

看完就是博士,巫婆湯似的深廣魔力
◎方力行(海生館前館長,現任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看完「群」這本書的第一個感想是:「博士未必能看完這本書,看完這本書的人卻實在稱得上博士」。

一鍋巫婆湯,挑戰小說的廣度和深度

  當野人出版社總編輯張瑩瑩小姐抱著對這本書無限崇敬的心,將厚厚的一疊初稿交給我審議時,心中想的是如看《達文西密碼》般,兩三個晚上就可以搞定了,結果從頭到尾,花了兩個月二十又三天才把這本書放下來,同樣抱著無限崇敬的心,回信給張總編,推薦她另找五位教授,幫忙審定,不過這數目,尚不及原作者寫這本書時,「列名」訪談學者的六分之一。

  但更有趣的是,看書的過程,毫不艱澀,而是如行山陰道上,繁花複葉,目不暇給;心情隨著章節的起伏,時而覺得自己的學問渺小無知,時而覺得海洋的內涵精深博大,時而覺得環污的災難即將臨頭,時而覺得人性的複雜令人心冷……好像這本書是用最新的現代科學知識,掙扎出頭的環保觀念,和著人類對大自然的無知、貪婪、敬畏、自大、糟蹋、掠奪與疑懼,所共同調製的「巫婆湯」,一嘗之下就迷惑的想把它喝完,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變化?但是最後它卻沒有將答案告訴你!或許這個變化,早已在每一個讀完它的人心中發酵了。

  海洋物理、化學、生物、地質、電訊、航運、環境、能源、採礦、DNA、神經網路、演化、遙測……

  當翻開故事的第一頁讀下去時,一顆期待的心,就不自覺的隨著在祕魯溫暖海洋中盪漾的草船溶化了,那是自己如此熟悉愛戀的海洋景色,甚至連烏卡南潛下去所見到海底山脈頂端附近游動魚類的描敘,都是正確而信實的,然後我看到了甲烷冰,這是人類面臨石油枯竭前,像瀕臨渴死的人看到一座水庫那樣的新能源,它的估計含量比世界上所有的煤和石油加起來還要多一倍,但是將它釋放入空氣中後,每一個分子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要強三十倍,若把它自蘊藏的海床上釋放出來後會發生什麼事?會不會像現在開採石油一樣,帶來無解的污染和環境變化?只追求眼前利益,一意只想到開發的人類在現實和故事中,都同樣的不在意;可是「智慧的海洋」知道!藏在海洋深處,具有集體智慧的Yrr(作者虛構),一直忍受著人類污染、破壞的神祕單細胞生物,使用了最現代化的海洋物理、化學、生物、地質知識,讓冰蟲帶著太古化學菌進入甲烷冰層中,引發陸棚崩塌,造成巨大的海嘯,毀滅人類的文明。作者也用了最新的生物知識,費洛蒙、化學分子溝通、細胞膜特殊受體,離子管道,DNA植入、網路神經原,甚至細胞凋亡現象,來描繪這些單細胞生物的的所做所為,如控制其他生物的思想行為,結合或分散自己的形體,集體記憶和思想複製,是完全可行的。

  書中也講述了許多要非常聰明的專業學者才能想得出來的類比理論推導,如Yrr用數層細胞膜形成巨大的管子引導火山附近的暖水去擾亂海洋中的溫鹽梯度,藉此停止墨西哥灣流,截斷地球熱平衡的輸送,以造成氣候的改變。利用公共衛生的觀念設計帶毒藻素的螃蟹進入城市下水道系統中,造成無法控制的瘟疫恐慌。用簡單的水母堵塞引擎冷卻系統,讓配備高科技衛星、聲納設備的先進船舶,變成海上漂浮的木頭,以及分析座頭鯨等吃浮游生物的鯨類,不會如吃大型魚類的虎鯨般,因為前者不在食物金字塔的頂端,所以不易造成PCB等生物累積效應而神經中毒,故其發狂應有其他原因……等,都是令人驚艷的科學智慧運用,在一本科幻小說中如此頻繁的出現,真是耳目一新的新成就。

  書中另外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閱讀經驗,就是大量詳實而精確的數據,不論在產業上,在能源上,在科學的度量和推算上,作者都讓他虛構的故事,架構在準確的事實和科學基礎上,尤其這些知識大部份都是近幾年來才最新發現的,譬如智人(Homo spp.)出現的多種族演化觀點,帕爾馬島崩塌所將造成的海嘯對大西洋城市潛在威脅的估算等,都使得《群》所表達的內容,與一些遙遠的、外太空的,或遠古的、不可回溯的,只沾一點點科學,其餘百分之九十都是幻想情節的科幻讀物完全不同;打個比方講,就算抽離掉書中虛構的故事,《群》仍然是一本擲地有聲,紮實而可增長知識的現代科學讀物。

充滿人文素養的關懷與反省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除了處處在情節上有柳暗花明,知識上有如獲至寶的感覺之外,還有一種在其他許多故事書上所沒有的感覺,那就是「對人性一針見血,見之如醍醐灌頂的?砭與剖析」,這與一般小說中所鋪陳的人物野心、嫉妒、虛榮、奸詐、機巧不同,而是對人類整個物種「集合個性」的反省,譬如我們對非吾族類生物的恐懼,如文中所言「對人類的傷害,汽車、槍枝、電纜,都比蛇和多腿生物可怕」,但是我們卻怕死了蛇和多腿生物,「海洋裡滿是怪物」,但是人類卻從海洋中獲得最多的蛋白質供應,以及「如果人類看到?在我們皮膚毛細孔上吃油脂,腸道細菌在身體中生活的情形,必定會大驚失色」,但牠們早已與我們共生了千百年,這些敘述,都充分反應了人類之所以會對周遭的生命及環境不友善,全在於以自我為中心的自大和對其他生命的無知與漠視,並且以主觀的美醜好惡描繪,甚至塑造周遭的世界,終而掛一漏萬,破壞了億萬年來原本存在自然界的和諧和永續。

  書中也以特別的篇章描述了安納瓦克回歸到他北極族人中的純真時光,以及和原始的土地、自然、生物相處時所體會的寧靜和平,不過對環境類似的感情也曾出現在許多其他的原野文學中,我反而對書中另外一些鞭辟入?的短句,吉光片羽,感受深刻,譬如「我們不獨享道德」,「人類必需讓位置給我們不理解的東西」,「經歷的複製,而不是抽象的知識」(所以可以有不同的詮釋而成為個別Yrr進化的基礎),「死去能讓人傳說、誤解、偽造、引爆意識的雪崩」(現今每一個沒有自信和能力的政權不都是在對歷史做同樣的事?),甚至「當新的事物出現時,學者一開始持保留態度,漸漸擺出搶手明星姿態,充分利用這股被喚醒的興趣……」

  (嗚呼!除了廣告公司、作曲家、業餘廚師和潛水員外,難道作者也做過學者?)

  如果你願意打開天眼,俯視自己本性的話,看這本書,會讓你比看到「皮膚上爬滿了?在啃自己油脂」的景象,更驚嚇的冷汗淋漓。

尾聲

  這是我有始以來寫序和導讀最辛苦的一次,期望盡量經由自己的努力,可以讓更多人願意接受並順暢的進入書中艱深卻迷人的核心價值,因為我知道這麼特殊,這麼有科學廣度,這麼有人文深度,這麼有「厚度」的科幻小說,也只能在有科學、有文化、有深度的國家,譬如它首賣的國度,德國,創下出售300萬本,連續拿下兩年銷售排行榜冠軍的記錄,我喜歡,也希望自己的家鄉就是這樣的地方:有科學、有文化、有環境關懷,更有深切的反省與檢討,或許這本書,正是引領我們走上這條路的起點吧!

無國界小說
◎郝譽翔(作家、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看到《群》,許多讀者可能會被它的厚度嚇一大跳,望而卻步。但是,如果打開第一頁,閱讀下去,便會很快地,不由自主地被作者精彩的敘事手法給吸引住了,而想要一章接著一章讀下去。那種感覺,就彷彿是在經歷一趟又一趟壯闊又迷人的海洋之旅,而法蘭克?薛慶實在是一個最佳的舵手,或是導遊,他從海洋的角度,將地球切割、重組,而在讀者的面前,攤開了一張無比繁複、卻又令人驚歎不已的世界地圖。

  閱讀《群》,我才知道所謂「無國界」的小說,應該是什麼模樣。除了亞洲以外,《群》所跨越的版圖,幾乎是涵蓋了歐、美、非三大州,故事的「序章」從秘魯環嘉可的一位漁夫開始,然後場景逐漸轉移,到挪威、加拿大溫哥華、法國里昂,德國基爾、美國紐約、加納利群島……,從極地、格陵蘭海、阿拉伯海、格里夸灣到西非沿海……,從賞鯨船、實驗室、獨立號到飛行甲板,從海面、大陸棚、海溝到海底……,全書宛如是萬花筒一般,不斷地變化出嶄新的場景,而將一切國度或是自然的疆界,全都消弭於無形。所以閱讀起來,實在不禁要讓人大呼過癮。而且在我有限的記憶之中,應該是沒有哪一本小說,比起《群》要來得更加包羅萬象,更加全球化了吧。這些看似生硬的海洋生物、地質或科技等知識,更被法蘭克?薛慶用流暢且有趣的筆法,經過消化和重組,成了一則懸疑的冒險故事、驚悚的推理小說,或是科幻傳奇,而讀者更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了許多海洋和環保的新知,甚至被小說結尾處,一段語重心長的的宗教省思所感悟。

  和法蘭克.薛慶一樣,我也是熱愛海洋,熱愛潛水的人,然而,我不得不佩服他為了寫作《群》所下的苦功,以及他淵博的知識和考證資料的用心,實在大幅超過了絕大多數的海洋文學作家,令人嘖嘖稱奇。而《群》也讓我從此對於海洋,有了豁然開朗的視野——祂再也不只是一個抒情的審美對象了,而是一個值得去潛心探索,甚至解讀其中密碼的巨大生物。而祂所能訴說的故事,可能遠比我們所能想像的更加神奇、浩瀚、無邊、和迷人。

  近幾年來,台灣頗流行環遊世界之旅,但與其花大錢,走馬看花式的到此一遊,那還不如打開《群》這本小說吧,不必一口氣讀完,只要每日逐一閱讀,便會對於全球化的版圖和環保議題,有了更完整的認識。在閱讀《群》的過程中,我經常會聯想到觀賞DISCOVERY影片時的感覺,然而,文字有時還要勝過攝影機的鏡頭,因為文字更能創造出想像的空間,而在讀者的眼前,展開了比影像更具有說服力,甚至更具有魅力的畫面。也因此鍾愛海洋的人,一定不可錯這本小說;而未來得及去親近海洋的人,更要讀這本小說,必定會由此認識到海洋的迷人之處,絕對不只是搭乘香蕉船出海,或是穿比基尼拍照而已。海洋就在我們的周圍,環繞著我們,但諷刺的是,我們對於祂的瞭解還不如對於外太空。祂到底有多深?多廣?在那見不到光的深處,到底有沒有潛藏著一種生物,將對人類的世界發出反撲呢?或許《群》不能給我們解答,但它已對那神秘莫測的黑暗,投射下一束耀眼的光。
讀者書評
top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漫說蝶舞
/ 台灣彰化
2008.03.31看漫說蝶舞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這本書我一定會努力看完的~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