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茶壺.樂活知己

茶壺.樂活知己
9789867034830
池宗憲
藝術家
2008年4月10日
93.00  元
HK$ 83.7  






* 叢書系列:茶敘藝術
* 規格:平裝 / 176頁 / 17*24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茶敘藝術


飲食 > 咖啡/茶 >









  壺,樂活知己,賞壺玩壺人人能言之,買壺藏壺人人能述之;想要和壺成為知己,得深情去看待壺的悠遠,從壺鈕或壺嘴去賞析整個壺的幽亭秀麗,不要不知所以而迷壺。

  欣賞壺器之美,需先從形體去感悟其靈魂:壺的靈魂就寓在線條、色調和體積之中。掌握壺的格調後,再求壺的體積之美,壺體精力彌滿,就是一把好壺的必備條件。

  壺體具象,觀者能賞亦能把玩。壺小又如何起波濤呢?
  一把壺具有獨立自主的形象,構成自己的小宇宙,這個小宇宙是圓滿自足的。從水置入之始,壺體的材質起了騷動;溫度的覺醒,容納著各自茶葉的形境,水浸入葉體,染浸釋放單寧的甘美,接著轉韻往來正是茶湯呈現生命的時候,也是準備讓人細品美感的時刻。所以茶湯美感的養成,就在於如何泡出真味?

  茶葉與壺的距離看似又黏又滯,卻又自我表述:捲球狀舒展的舞台,條索狀綻開的節奏,都會讓壺的容量揚起光輝的樂章!茶香和湯味合聲共鳴,都在茶葉與水滋潤間誕生!這就是「汲甘泉.瀹芳銘.兩三寸水起波濤」的樂趣。

  「一杯清茶,可沁詩脾」茶趣融入了泡者的神思!壺是茶人豐富心靈的寫照,「瓦瓶親汲三泉水,紗帽籠頭手自煎」,這是愛茶人親自泡茶的雅趣!壺正在靜默裡,等待茶、水的群動,期待茶湯在味蕾上跳舞的浪漫,正等待茶人妙造自然,泡出好茶的滋味!

  「器墮於地,可能以掇也,言出於口,不可及也,慎之哉」用壺發人深省,壺人一體,卻常面對壺林不知所措!群壺雖參差,適我無非新,一壺清一心,冷冷砂陶,幾經婆娑,始知壺人原可一體。

  在品茗泡茶、茶香四溢時,壺在眼前已十分。等待愛壺者在自己的心、情緒、思維上找到壺之美,經由賞壺心法來觀壺,融合在壺的旋律中,照見了壺裡乾坤,鏡射壺的大千世界!(「茶敘藝術」一套三冊,本文摘於第二冊《茶壺.樂活知己》序。第一冊已出版,為《茶席.曼荼羅》)

作者簡介

池宗憲

學歷
輔仁大學傳播系畢業、銘傳大學EMBA畢業、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
經歷
專業茶書作家,茶人雅興電子報總編輯。曾任自立晚報記者、組長;聯合月刊主編;聯合報專欄組記者:大成報編輯部總編輯;人間福報新聞總監。



序 兩三寸水起波濤

第一部 流金歲月 樂壺賞壺

1章 茶壺:幽逸與樂活
觀壺循六法.賞壺有一套
賞壺必備的三種性質
壺的造形如何欣賞
掌握製壺的形神迫肖
賞壺解碼.一番道理
模件體系審美判斷
小細節.大變化
裝飾紋樣的模件化
反映社會價值觀
器表的文化隱喻作用

2章 造型:實用與意趣
陶瓷譜系的鑑識系統
造形命名感性直觀
理解建構美學基石
紫砂壺流動的形制
「三點金」的表面功夫
注水七吋水不泛花
壺把在壺體上迴轉
複製品的迷思
壺體、壺嘴、壺把均衡配置
方寸之間辨古今
三角形法告別「模糊年代」
是精神,是氣韻,是動
造形與實用意義

3章 材質:配置與況味
窯系概念緊密結合
以材質表現同時性符號
一種任意構成的拼湊
虛實空間.以提樑為例
感性和生命的美
紫泥氣孔發茶性強
合成顏色殺傷力高
收藏的自主性
方鐘壺秀創造力
吸水率高散熱快

4章 裝飾:細琢與蘊含
秦至西漢.壺口似盤
各地窯口百花齊放
自然作意的默契
耀州窯刻畫花意
龍泉魚紋生生不息
紋飾的感官之樂
山石紋化實相為空靈
松樹紋歷代不同
常見的水注紋飾
明青花人物照文人社會
喝口甘美好茶
瓷壺上圖繪的裝飾筆法
清初山水畫皴法見長

5章 容量:精巧與大氣
容量不單是容積量
隱秩序看茶湯
不是約制的量化
壺、水、茶三位一體
唐代煮茶法為主流
發現唐代湯瓶
名牌水注遠近馳名
茶瓶、湯瓶與水注
茶酒用器互為交疊
用杯用盞無定制
「斷脈湯」是大忌
宋代茶瓶「湯提點」
短頸縮口聚熱佳
被視為盛開的牡丹
精巧與大氣

6章 釉色:質樸與揮灑
釉色與音樂共感
眼睛適應青綠色調
反射人類依戀自然的事實
折光率與如玉質感
祕色的魅力
粉青與梅子青
「艾色」的多嬌
阿拉伯人的「海洋綠」
「雪拉同」的妙喻
詩人醉心在素雅
呈色劑激發釉藥本色
宋代單色調好韻

第二部 壺器與茶共譜戀曲

識茶掌握色、香、味
不同種類茶的滋味表現

7章 綠茶:銀器的純真
金銀器的華麗品茗
銀執壺融入草原文化
銀鏈的品味牽引
細膩計算水流弧度
銅質折肩執壺
明人懂得驅壺「冷氣」
壺被賦予「解構的職能」
選壺搭配碧螺春
綠茶生命力有器發掘
鮮綠和著春光流動

8章 白茶:玻璃的閃透
旗槍嫩芽空明浮動
玻璃器閃透歷史幽光
成分不同.朦朧有致
視覺先聲奪人
茶湯的明亮清新
「快聞」捕捉霎那幽香
嫩香清香好白茶
開啟味蕾品淡雅
讓茶湯在舌面滾動
白茶尤為可愛

9 章 黃茶:瓷器的激昂
黃茶現身德化瓷剔透
正色品黃茶
粉嫩嬰兒紅
歐洲瘋中國白
名牌爭相學習
德化瓷滿足生活需求
胎釉渾然一體如玉
君山銀針金槍林立
蒙頂為最佳也
細嫩芽葉製黃茶
黃袍加身尊榮聯想

10章 青茶:紫砂的蘊味
清香甘活武夷茶
青茶帶來味覺遠景
壺小如香櫞
圓體扁腹潮汕壺
磚胎南罐濾出好口感
紫砂與丹寧和鳴
朱泥壺加乘細緻香氣
岩骨舒展釋勁味
帶菌空氣不回流
綠葉紅鑲邊的魅力
台灣茶種注新血

11章 紅茶:手繪的浪漫
為了紅茶訂製茶器
紫砂器作為鎮店寶
歐洲名牌壺的中國精神
豐潤品茗時的視覺饗宴
十八世紀壺柄變大了
內容大於形式的審美感
「清飲法」和「調飲法」
紅茶沖泡法黃金典範
泡茶原則機動調整
正山小種撼動歐洲
祁紅濃郁玫瑰香
全發酵的優雅浪漫

12章 黑茶:陶器的包容
促發黑茶與白水的交融
茶色烏金閃亮亮
緊壓茶便於運輸
揉製緊實的美好
紅印餅茶近沉香之境
神祕渥堆工


與豆芽香
存放首重茶質佳
陶壺修潤熟餅滋味
過濾礦物.去蕪存菁
關鍵字索引

top

汲甘泉.瀹芳銘.兩三寸水起波濤

本書分為兩部:「流金歲月.樂壺賞壺」及「壺器與茶共譜戀曲」。
【第一部:流金歲月.樂壺賞壺】

  一把壺成為聯結茶芬芳和品飲者的交接點,在沸騰水沖泡浸潤之下,砂壺器表出現玉質般的光澤,沉默地記寫著茶湯起落流瀉和品茗帶來的愉悅,對於想和壺成為知己者來說,製壺者的名氣雖足以彰顯人們對壺工藝價值的肯定,但一把壺在時間賦予歲月流金般的氣韻,更挹注了讓人悠然神往的想望,並藉著賞壺、藏壺,對照出壺真正的亙古價值。

  以今人所見砂壺為底,經壺師雕塑技術燒結的壺,或是千年前在瓦石中焠鍊的泥料所製成的水注,是激動在喜愛品茗者眼線和手掌間的權力,其壺造型由「嘴」到「把」展現的美感,是唐人高度精緻文明的證明,在完美的越窯青瓷釉光裡,閉著眼睛,深刻的千峰翠色在瞬間深植人心。陜西耀州窯、浙江龍泉窯的痕跡增添了其引人遐思的元素,她有單色釉的沉斂,有剔花的豪邁,更有印花的細緻,她們共同以壺作為揮灑的畫面。

  一壺一世界的工藝呈現,不僅壺是為茶服務,還要重視陶瓷火煉的身影,釉光集中,在壺體中看到胎土沉睡的沉澱。在造形吐露的訊息中,她是實用出水流暢的路徑,在此等候結壺緣的知己出現,透過置茶注水的交融深談,壺告訴茶水這不只是茶香甘醇美味的關係,並是通往茶人精覺神秀的茶徑。

  壺,等候另闢新徑,以懾人的氣勢迎接不同茶種,有青茶、白茶、黃茶、紅茶、黑茶、綠茶等發酵或不發酵的到來,每把壺都精準策畫用哪一種胎土,燒結溫度多少,加上壺形的變換移位,在浸入水的引誘下,恆久時間裡瞬間濃聚的單寧酸,在烘焙時間遺留下的茶味,是否可恢復土壤所孕育的香、甘、活、甜。

  這是賞壺、買壺、用壺、藏壺者自己對於細節掌握的最佳實證。
  茶人對於壺神祕難解的事物,是否有著巨大同等的勇氣正視剖析?壺,樂活知己?汲汲營營的不僅是溯源自中國唐宋以降的茶文明用壺的經驗,而是抽取了壺那一份,或只是買來把玩審視壺的增值性?或是為了泡好一壺茶將她視為貼身知己?

  透過本書,讓壺的一道光線潛藏在潛意識中,對照壺的靈魂與中國茶文化的深層渴望。

【第二部:壺器與茶共譜戀曲】

  品茗之真味,在於如何將心愛的茶配上對的茶器。真味是色、香、味一體盡情發揮,茶是移動的芬芳,經由「沸騰」來啟動;然,茶壺是啟動的原點,泡茶人可以自我主張,用直觀精選壺器的觀點,憑著自我品味的偏好來選茶種,如是品茗,其實不識茶之真面目,又如何能樂在壺器與茶共譜的戀曲中?

  茶種在色香味變數中,得先釐清製茶的工序與形成,才能解讀茶器對發茶性的量度!因此,將六大茶類因殺青或乾燥的不同製法,以及製成的分類來說明:不同種類的茶,在色、香、味的次第上均有不同表現。依照「茶種色香味變數交換關係圖」的呈現,不同茶種在色、香、味參數上的變異性,品著一把好壺泡出的好滋味,得須由認識茶種入門,才明白何為「正色」?才明白茶的香味要「清」,才知曉茶的滋味要「醇」的要求,不再是未來的夢!而是茶席上茶人與茶客盡歡之地!

不同種類茶的滋味表現

  在味道表現上,以青茶、黑茶最為厚重,紅茶居中,而輕發酵製成的綠茶、白茶、黃茶,少了焙火的醇化作用,居於最淡之列。

  然而,茶滋味的表現必然有「醇」味的演出,醇味的產生則靠茶的後發酵產生,醇味好壞除了茶本身以外,存放好壞是關鍵,因此可說是考驗茶在存放條件優劣測試,在不高於含水量7%的條件下,才能將質佳的茶,存放在不讓空氣滲透的容器中,以便使茶質越發走入佳境。

  茶色表現易使人混淆,以為湯色濃便是陳年茶,其實製茶工序的第一步就已決定茶的顏色,用六種顏色作為分類,可以輕易分辨茶在發酵與不發酵中的表現,茶種的茶色即使有輕重之分,卻不能背離「正」色之準則。

  「正」色受茶的烘焙所影響,以為焙火茶湯色重,味道應較為醇厚。事實上,色「正」指的是茶湯的清亮度與透明度,製茶工序中的單寧若沒有處理好,茶色便會混濁;精製茶時焙火若沒有講究,茶色也會不清不白。因此六大茶種環繞茶色的變數中,統統要「正」!




其 他 著 作
1. 爐銚興味 Tea Stove & Tea Pot
2. 茶裝甘醇
3. 池宗憲的紅茶驚宴
4. 藏茶生金
5. 池宗憲的普洱米其林
6. 池宗憲 de Oolong 茶饞
7. 茶杯.美的開始
8. 杭州.龍井
9. 我的烏龍茶
10. 喫茶趣-如何買壺與品茗(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