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屈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161074
柯慈
天下文化
2008年3月31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文學人生
* 規格:平裝 / 332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學人生
分
類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英國文學
同
類
書
推
薦
斷線的殺意
替身律師
咆哮山莊(典藏回歸版)
珍愛奧斯汀【午茶套組】
洛克伍德靈異偵探社1 尖叫的階梯(Netflix影集雙書衣版)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白老虎
繼承失落的人
盲眼刺客 (新版)
微物之神
管家
內
容
簡
介
一位大學教授David Lurie與學生發生不正常的關係,因拒絕認錯被迫離開教職,前往女兒Lucy的農場尋求平靜。但在造訪中所發生意外及暴力事件,卻凸顯長期種族隔離政策下,不同文化間無法融合的差異及敵對,也衝擊了這對父女的關係。面對發生在自己及至親上的不幸,David被迫接受異於本身價值觀的現狀,卻也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無比的絕望。但在被迫離職、被搶劫、女兒被侵犯的屈辱之間,David的心情卻漸漸平靜,逐漸歸零,在混亂的糾葛中,彷彿看到一絲希望的曙光。
得獎紀錄
.2003年榮獲10月金石堂書店文學類暢銷書排行榜。
.2000年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
.2000 年誠品Top 100推薦書。
.2000年金石堂年度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書。
.2000年中央閱讀十大好書。
.譯者為孟東籬,並盛讚此書為一藝術品。
.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十餘週。
.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柯慈(J.M. Coetzee)作品精選。
.2000 年「大英國協」最佳書獎。
.1999年紐約時報編輯選書。
.1999年布克獎得獎作品。
作者簡介
柯慈(J. M. Coetzee)
1940年出生於南非開普敦市。父親是南非裔荷蘭人,而非英國人,在學校中,他常因種族、信仰及生活習慣,被同儕孤立。1960年獲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1961年獲得數學學士學位。1963年與菲莉亞?賈伯女士(Philippa Jubber)結婚;婚後育有二個小孩。1969年獲得美國德州大學語言學博士,並在紐約大學水牛城分校擔任助教;1972年重返南非,結束異鄉之漂泊。 1974年出版第一本小說《昏黃之地》(Dusklands),獲得南非默夫洛-波洛墨獎;1977年《在國家心中》,獲得南非文學界最高榮譽--CAN 獎; 1980年《等待野蠻人》,獲得CNA獎、費伯紀念獎、布萊克紀念獎;1983年《麥可.K的生命與時代》,獲得英國布克獎和費米那獎;1986年《仇敵》出版;1987年因為對「獨立個人的自由」貢獻卓著,柯慈榮獲「耶路撒冷獎」,也成為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南非人;評審推崇他「堅定反抗種族隔離及壓制」、「藉著文學創作,挺身為人類的自由及尊嚴奮鬥。」1990年《鐵器時代》出版,獲得英國「星期天郵報」年度好書獎;1997年出版回憶錄《雙面少年》;1999年出版《屈辱》,再度獲得布克獎﹔2003年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黃國華
/ 台灣台北
2009.01.29看黃國華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受到他人的汙辱?體悟後對自己的不齒?還是受到禮儀規範下的反省?
主角南非白人魯睿教授因為與女學生發生性關係,這樣不被社會接受的事情,進而遭到學校的開除,於是魯睿到了好望角東部的鄉下找他女兒露西投靠,沒過多久就發生了慘劇,三個黑人男生闖進露西開的寵物收留所,射殺了六隻狗,把屋內洗劫一空,開走了車,放火燒魯睿,更悲慘了是.....他們輪暴了露西。露西被強暴後懷孕了,他甚至不曉得孩子的父親是誰;準確的說,是三個中的哪一個,不僅僅是要將孩子生下來,到了最後,露西決定為了自己能繼續生存下去,為了要求庇蔭,嫁給了跟主角魯睿差不多年紀的黑人老頭(已經有兩個老婆了)。
魯睿教授沒有配合學校的要求,作表演式的認錯與妥協,露西也沒有因為被強暴懷孕而遠離自己的土地,他們父女雖然都遭到別人的屈辱,但是他們卻用自己的方式去拒絕他人的屈辱。 故事的線條十分尖銳,與十分地簡單易懂,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沉重又不拐彎抹角的故事,才會讓讀者一直被撞擊,讓讀者陪著書中這一對父女直接面對社會階級、父權世界、種族歧視的屈辱,作者沒有透過主角去陳述對與錯。
《屈辱》Disgrace 的確是本值得一再回味的曠世名著。此書暗喻著南非白人政權告一斷段落之後,一些白人無法試應新的環境,以及在偏遠鄉村中不再有被充分保護的生活。
柯慈藉由性來貫穿故事架構,白人喪偶中年男教授原來是靠買春解決性需求(比喻成上一代南非白人對南非的態度與認知),然後他迷戀於年輕女學生的青春身體(解放與改革的新世代),然而他的女兒卻遭三個黑人強暴(暗指白人政權失勢後對黑人的恐懼),而主角為了解決需求,他沒錢買春也沒有權力去引誘女學生,只能和又老又胖的黑女人作愛以解決性慾,最後,他女兒為了孕育被強暴而被迫出生的下一代不得不和老黑人結婚(作者有點不甘又不得不屈辱的暗喻);舊殖民者在失去權力後的屈辱感,與重新取得權力的被殖民者,新舊時代交接所無法擺脫的既有的屈辱感,造成了更大創傷,使得大家都無法獲得重生也找不到新的出口。像早就失去正常的性愛能力,只能用發洩式的強暴�暴力形式取代剝奪式的買春,以為出口。
然而這些對我們遠在台灣的讀者而言,或許沒有對與錯的價值判斷問題,作者大概也不想傳達,柯慈這本諾貝爾獎作品,應該是要藉種種的屈辱感來探討人性在南非被扭曲的嚴重度吧。
評:好看!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