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次貸風暴:撼動世界經濟的金融危機,剖析次貸風暴的前因後果

次貸風暴:撼動世界經濟的金融危機,剖析次貸風暴的前因後果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394483
辛喬利、孫兆東
梅霖文化
2008年8月08日
100.00  元
HK$ 85  







* 叢書系列:FINANCE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FINANCE


[ 尚未分類 ]









專文推薦: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wC)所長薛明玲
政治大學財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陳松男博士
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建國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 趙曉徵博士

導讀:上海財經大學MBA學院客座教授 張漢傑博士

有人說,次貸風暴是美國經濟得了一次感冒
有人說,美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災難
也有人說,全球經濟正遭逢百年來最嚴重的風暴

面對次貸風暴我們能領悟到什麼?

  一場原本只涉及單一地區、單一金融產品的危機已經透過蝴蝶效應,演變成一場波及全球金融市場的颶風。各國央行及金融機構投資美國次級債產品與房利美、房地美產品高達數兆美元,巨大的衝擊,牽動著全球未來的經濟走向。

  次貸風暴是目前全球最熱門的話題,本書讓你即時掌握世界經濟變動。

  貪婪的金融賭局撼動了全球經濟,美國的“次級房貸”事件造成“次級債”危機,進而形成次貸風暴。次貸風暴的影響擴及全球,產生的效應包括世界主要金融機構花旗、美林、瑞銀、貝爾斯登、AIG等巨額虧損,撤換執行長;同一時間,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各國經濟衰退,造成投資人前所未有的恐慌。次貸風暴到現在還未停止,據估計,全球金融機構在次貸風暴的損失可能高達1.6兆美元。身處地球村的我們也受到次貸風暴的重大衝擊,你我都應該對此一事件進行更深入的了解。

  本書由市值排名全球第二大銀行的中國建設銀行研究團隊,歷時一年的調查研究,作者以淺顯的筆觸帶領我們認識次貸危機的成因、發展與後續效應,讓讀者對全球金融體系與經濟環境有深刻的了解。認識危機,分析成因,研究對策,才能讓我們防範於未然。

作者簡介

辛喬利

  獲美國紐約大學史坦商學院(New York University,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MBA學位,在駐美金融機構任職8年,任中國建設銀行紐約代表處首席代表;廣泛涉足美國主要金融機構及財星500大企業;參與私募基金設計、談判以及銀行團貸款;組織國有銀行高階主管培訓。目前主要從事中國建設銀行的經營管理工作。

  按資產計,中國建設銀行是中國第二大銀行,根據波士頓顧問集團最新發布的《世界銀行實力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07年底,中國建設銀行排名全球第二大銀行。

孫兆東

  高級經濟師,獲中國期貨執業資格,目前任職於中國建設銀行。曾專赴華爾街,與國際知名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進行專案合作。多年從事投資銀行及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參與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全球債券發行、資?證券化、短期融資券、抵押債資?監管及帳戶管理等專案。目前主要從事股本及債務融資、併購重整、金融運行與貨幣政策等方面的實務操作和理論研究。



序一次級房貸危機的解讀與警訓
序二 解讀危機 未雨綢繆
序三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引爆
序四 讓次貸「危機」成為金融改革的「契機」
導讀 金融危機總是來有影去留痕
前言 關注鄰人就是關心自己

緒論 金融危機總是在最薄弱環節爆發

第一篇 次貸危機爆發

第一章 大西洋彼岸的金融颶風
1.新世紀金融公司埋了什麼樣的“雷”
2.找錯支點的貝爾斯登基金
3.“警報器”失靈的美林
4.擱淺的“航空母艦”花旗

第二章 風暴摧垮的金融家
1.看走了眼押錯了寶—孤獨的領導者歐尼爾
2.外行到底能不能領導內行?—解不開煩惱的普林斯
3.遭淘汰的不一定是弱者—為了瑞銀榮譽的胡皓華

第二篇 次貸危機聚焦

第三章 聚焦美國聯準會
1.葛林斯潘斯人已去,遺害猶在?
2.伯南克真的改弦更張了嗎

第四章 聚焦大贏家
1.未卜先知 方能穩操勝券—預知次貸危機的保爾森
2.大浪淘沙靠的不僅是運氣—笑著數錢的貝蘭克梵

第三篇 次貸危機揭秘

第五章 揭秘次級貸款
1.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
2.次級抵押貸款的危機

第六章 揭秘次級債
1.美國的次級債
2.次級債的危機探因

第七章 揭秘從次級貸到次級債的危機
1.金融產品的關聯與風險傳導
2.多米諾效應與次級債危機
名詞解釋索引

參考文獻
跋 大數法則為什麼會失靈—現代金融系統對風險管理的挑戰
編後語



前言

關注鄰人就是關心自己

  有人說如今的地球越來越像個大村子。地球上的所有國家都是一個村子的鄰居,誰家要是發生了點什麼事,可能是同時,也可能是晚幾個小時,最遲也就是當天晚上,就會讓地球人都知道了。地球那邊發生的事也可能離我們很遙遠,也可能與我們沒什麼直接的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有些事不值得我們去關注。曾經有一位哲人說過: “關注鄰人就是關心自己。”別人家發生的事情,即使不可能在我們這裡發生,但總會給我們一些有用的借鏡和提醒。

  當今世界,全球化在經濟領域已經充分實現,然而,做為經濟核心的現代金融,更把全球化的精髓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貨幣政策傳導效應”這個現代金融核心的代表者,伴隨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其作用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經驗證明,更好地學習和借鏡發達國家在經濟,特別是金融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或許是我們做好經濟和金融工作的有效途徑。

  始於2007年初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事件,事態的發展已持續一年之久,並演變成美國的次級債危機,不斷引爆數家國際知名的貸款機構、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因為資金鏈受到巨大損傷,面臨危機甚至倒閉。事件的發展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深,不僅導致股市的劇烈波動,甚至損傷到整個經濟層面。同時,相關國家的中央銀行也不得不伸出援手,評估並對沖由於美國次級貸款危機產生的影響。

  “次貸危機事件”也受到全球金融界、經濟界乃至社會各界的關注。美國次級抵押貸款事件發生之初,我們就對其進行了高度關注,伴隨著事態的不斷發展,我們邊研究邊解讀,力圖發現根源,瞭解真相,記錄下這一歷史事件,同時我們也想用各種角度,觀察美國從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到次級債危機的演變,並試圖用人們讀得懂的語言,展現出這一事件的全部過程,預測其未來的走向。

  我們立足追溯事件的真相,解讀“美國次貸危機到次債危機”的來龍去脈,編寫了此書。本書呈現給大家的,不僅是金融時事的追蹤報導,也是比較深入的金融案例之剖析解讀,以饗讀者。


導讀

上海財經大學MBA學院客座教授 張漢傑 博士

危機始終來自於人性

  今年六月到上海財經大學授課,曾經和EMBA同學們討論美國次級房貸(Subprime Loan)的相關問題,這些同學中有上市公司老總、銀行行長與專業經理人等,他們普遍的意見認為次貸風暴是資本市場成熟化後競爭過度加上貪婪的結果,而且是宏觀調控下信用擴張受到強制壓抑的代價,同學還說大陸肯定不會出現類似美國次級房貸的危機問題,因為大陸的銀行貸放機制還非常傳統,政府也不可能讓銀行放任玩金融創新遊戲。

  的確同學們的意見點出了本書的思考重點,第一是金融工具的創新是否要像高新產業的技術不斷研究開發,然後卻成為金融商品的投機護航者? 第二是從政府到各級監管及信評機構如何做好有為有守的控管措施? 第三是投資人如何預防信用擴張的槓桿惡果和流動性停滯的危機後果?

掌聲響起卻是落寞收場

  本書將次貸風暴的來龍去脈詳細交待,不僅對全球各知名金融機構和重點決策人物,在危機爆發前後的績效變化與人事動態作了深度描述,例如因次級債出現巨額虧損的前三名金融機構花旗、美林與瑞士銀行(UBS),合計虧損高達456億美元,其執行長紛紛異動,而對美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所謂斯人已去遺害猶存的寫實也絲絲如扣;另外對於次貸風暴的各項造因也鉅細靡遺的充分揭露,尤其對於金融創新主要產品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的設計及功過作了完整說明,仔細閱讀宛如身歷其境,讓人興奮又讓人憂。兩位中國建設銀行的研究專員確實將次貸風暴作了完整和完美的全紀錄,值得讓台灣讀者好好品嚐。

  其實次貸風暴與過往全球各地發生的金融危機,如1990年日本的經濟泡沫,1997年東南亞國家的金融泡沫,2000年美國的網路泡沫,本質上都是物與類聚,即標的資產(Underlying Assets)的市場價格高逾資產價值至不合理程度,一旦領頭羊戳破了價格泡沫,水銀瀉地賣壓隨即湧現。美國次級房貸的金融危機亦復如此,不過在流程上較前述各項危機泡沫更為複雜,除了它融合房地產與金融市場的泡沫外,另外很重要原因是金融創新充分運用在次級房貸中,投資銀行將這些品質較差的房貸透過金融工具的包裝(資產證券化),衍生再衍生(例如從MBS到CDO或CLO),這些金融商品隨即由灰姑娘變成白雪公主,不過最後卻讓投資者飽嚐先甘後苦的滋味。

金融創新不敵標的資產變質

  基本上,任何金融危機的成形都有它的軌跡可循,次級抵押房貸也不例外。從2001年貨幣政策製造寬鬆環境開始,在房屋中介商花言巧語唯利是圖鼓動下,一般信用等級較差且償債能力不佳但又相信未來房價上漲幅度會超過房貸負擔能力的購屋人,於是隨波逐流加入購屋陣營。如果僅是次級抵押房貸的大幅增長(從2001年的1,200億美元到2005年最高的6,250億美元),應該還不致發生大規模的次貸風暴(逾放虧損僅止於貸放銀行),真正讓次級抵押貸款產生致命吸引力的魔法工具是金融創新的技術。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華爾街的菁英能夠透過金融工具點石成金,讓全球各大投資機構食髓知味,不過好景不常,終究在美國利率大幅調高(聯邦利率2004-2006連續17次調高),導致次級房貸違約連連而一敗塗地。

  在這必須對金融創新工具的角色作補充說明,為何它能在次貸風暴中化腐朽為神奇?一般來說,如台灣或大陸各銀行的房地產貸放金額都是很規矩的放在帳上按期收本息,雖然台灣已有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金融機構可以將貸放資產證券化(第一金控曾發行過),不過金融創新的技術與市場規模遠不如歐美成熟化市場熱絡,所以銀行為活化資產而證券化的創新活動並不活絡。嚴謹的看,金融創新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歐美市場確實發揮了化妝師的行銷功能,這就好像台灣石門水庫的活魚,能夠搞出一魚九吃或更多的口味創新,大作廣告的效果讓遊客不吃不走,不過哪天活魚品質若有問題,不管有多少種吃法都無法再吸引顧客。金融創新也是如此,投資銀行為行銷債務抵押債券(CDO),將原證券化產品MBS(不動產抵押擔保證券,包括住宅RMBS與商業CMBS)予以再證券化,衍生成如CDO的固定收益型債券商品,並且打著風險分散與高收益報酬旗幟,加上信評機構的助紂為虐,於是次級房貸就被魚目混珠的熱銷出去。簡單的說,金融創新就是為促銷金融商品的研究設計,商品的收益不確定性或風險性愈高,它的創新技術愈是精良高明,說它是次貸風暴的幫兇並不為過。

道德風險衝擊槓桿效果

  事實上,凡是金融危機都與高槓桿運作與流動性不佳有密切關係,這點與筆者研究台灣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的成因不謀而合,例如商品流動性不佳會積壓資金,不僅增加資金成本亦衝擊正常獲利與現金流入,當流動性缺口無法以出售優質資產或舉債方式填補時,財務危機即會出現。按理分析,高財務槓桿操作必須配合高流動性或有豐富現金流入才能降低持有風險,如本書所述,次級債的標的資產質量本來就不佳,其流動性亦不好(多屬法人間櫃檯交易),因此本質上是屬於高風險金融商品(美林證券持有的次級債甚至高逾該公司淨值),並不適合作槓桿操作。如果全球各大金融機構在承銷或操作CDO商品時能夠減少槓桿運作,不要以債養債或以短支長,例如成立結構性投資工具(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發行短天期商業本票進行長天期CDO操作賺利差,那麼蝴蝶效應的虧損幅度自然受到控制。

  為何市場會風起雲湧不顧風險的投入,很重要的原因是經理人完全漠視道德風險。當大家都在做,而且大家都在賺,此時高級經理人在豐厚獎金的刺激下便會勇往直前,這種旅鼠效應讓舉債經營變成當然。利益薰心的結果往往讓經理人忘了退場機制的重要性,由於次級債商品缺乏流動性,一旦標的資產違約不斷與利率持續攀升,資產價值即會減損,嚴重負面預期心理加上贖回壓力,導致債券價格出現跳水沒有接手買盤,最終骨牌效應的崩跌傳導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從本書中我們發現有些金融機構早在2006年即發現次級債的嚴重問題,不過還是無力阻擋,問題就在流動性停滯與經理人的貪婪。

  次貸風暴結束了沒?截至目前肯定沒有人敢正面回應說 Yes,因為從去年九月十八日到今年三月十八日整整半年期間,美國聯準會為能控制金融市場正常流動性,將聯邦基金利率從5.25%大幅調降至2.25%,雖然資金活水不斷湧入,不過到七月中旬美國兩大抵押貸款銀行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還是出現嚴重虧損與流動性風險,其對房市與股市的衝擊似乎還沒停止。另一方面,美國貨幣政策在短時間內大幅放鬆導致美元走弱與資金成本下降,讓油價投機飆漲得到了安全掩護,同時各國政府也為控制通膨而忙的焦頭爛額,由此可以想像次貸風暴的後續效應仍是此起彼落。在這我們期待美國政府能夠有為有守,讓傷害不要蔓延擴大。

  歷史總是出現驚人的相似,危機總是在最薄弱環節爆發。一本書一份心得,也是一份智慧,本書的經驗與教訓確實值得我們探索和學習。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