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昆蟲的飼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161838
朱耀沂
小天下
2008年8月20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小天下科學館
* 規格:精裝 / 100頁 / 22.7*24.7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小天下科學館
分
類
自然科普
>
動物/植物
>
圖鑑
>
其他動物
同
類
書
推
薦
傳說裏的民俗學:妖怪、精靈與怪奇生物的真面目
台灣珊瑚全圖鑑套書
台灣珊瑚全圖鑑(下):八放珊瑚
變色龍超圖鑑:品種、繁殖、飼育知識一本掌握
揭開金瑞生態面紗:金瑞治水園區生態圖鑑
內
容
簡
介
日本昆蟲攝影名家的養蟲經驗談。本書介紹的都是一些常見昆蟲的飼養方法及生活情形,如何飼養珍稀昆蟲及較難飼養的蟬、蝴蝶、蜻蜓等的成蟲,或者不宜飼養的昆蟲,不在本書的範圍。雖然飼養的是常見昆蟲,但仍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看見讓人興奮的事發生。
作者簡介
新開孝
日本著名昆蟲攝影家
1958年生於日本愛媛縣。
高中生時代迷上蝴蝶,後來進入愛媛大學農學院攻讀昆蟲學,畢業後到東京投入教育影片的製作工作,曾任助理導演等職,目前是專業昆蟲攝影家,以鏡頭深入探討昆蟲多采多姿且奧妙的生態習性,由於拍攝昆蟲的觀點獨特,頗受注意。曾在NHK(日本國家電視台)的自然科學節目「生物的地球紀行」(地球各地的生物)系列中擔任「武藏野台地的四季」的共同製作人,並參與拍攝工作。目前住在東京,
個人網站為www.shinkai.info/
譯者簡介
朱耀沂
1932年出生於台南,由於自小喜愛各種動物,在台大植病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赴日取得農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主要為水稻和果樹害蟲,退休後仍勤於著作,將其一生所閱覽和收集的昆蟲或其他動物的珍貴資料,寫成一本本通俗的動物書籍,期能影響更多莘莘學子喜愛動物、了解動物,甚而願意選擇生物學為一生之職志。
朱教授常謙稱自己是「昆蟲雜貨店」,其實若稱他為「昆蟲博物館」似乎更能貼切表達他對台灣昆蟲界的貢獻與地位。
序
序言
朱耀沂
推薦序
養蟲樂趣多 朱耀沂
這是小天下「科學館」要我譯的第三本新開孝先生的書。第一本是《昆蟲不簡單》,第二本是《昆蟲大變身》,介紹昆蟲奇特的習性和發育過程,是了解昆蟲的熱身書。而《昆蟲的飼養》講的是如何自己動手採集昆蟲,並帶回家飼養,是從純欣賞走向養蟲DIY。本書的兩位作者新開先生和藤丸先生根據親身經驗,提綱挈領介紹飼養昆蟲的方法,讓讀者能在短時間內掌握養蟲祕訣,進而享受看蟲長大的樂趣。但要注意的是,成蟲出現在什麼時候,或從孵化到羽化需要幾天,都是就棲息於日本的昆蟲而言。正如我在《昆蟲大變身》中強調的,台灣的地理和氣候與日本不同,昆蟲出現和發育的時程自然與日本產昆蟲有所出入。台灣素有「昆蟲王國」的美譽,在這面積只有36000平方公里的島上,棲息著各種昆蟲。到底有多少種?目前沒人能講出確切的數字,但正式記載的昆蟲已達二、三萬種,保守估計至少有五、六萬種,上看到十萬種以上。日本的面積約台灣的十倍,昆蟲的種類數則是五、六萬種。兩相對照,台灣的確稱得上是昆蟲天堂。像第19頁提到日本有 74種鍬形蟲,台灣目前已知近60種。第70頁提到日本有九種螳螂,而台灣至少就有18種。又,第54頁講到,飛蝗是日本最大型的蝗蟲,雌蟲體長約五到六公分,但台灣有比飛蝗更粗壯、體長達八到九公分的台灣大蝗(Chondracris rosea)。蟋蟀也一樣,體長2.5公分的閻魔蟋蟀已是日本最大型的蟋蟀(見第60頁),但台灣大蟋蟀(Brachytrupes portentosus)體長可達4.5公分。上面提這些台灣產昆蟲都是常見又容易飼養的,身處於昆蟲王國的我們,不趁著地利之便,自己養養看,觀察牠們的發育過程和習性,不是太可惜了嗎?在索引部分,除了標出昆蟲學名,我也加註了此蟲是否分布於台灣(記號◎表示見於台灣),好讓讀者一眼就掌握哪些是台灣看得到、採集得到的昆蟲。從這些記號的數目來看,日本與台灣昆蟲種類可謂相當接近,但也有人認為兩者相差不小,這見仁見智,難有定論。附帶說明一下,在台灣出版的一些書上提到閻魔蟋蟀、負子蟲、扁鍬形蟲在台灣有分布記錄,不過本書記述的是不同的種類。台灣閻魔蟋蟀的學名是Teleogryllus taiwanemma,牠的身體特徵和日本產的閻魔蟋蟀略有不同,誘惑雌蟲時的鳴聲則完全不同。分布在台灣的台灣負子蟲(Diplonychus rusticus)與本書介紹的負子蟲(D. japonicus)也是不同種。扁鍬形蟲在日本指的是Serrognathus platymelus,台灣所講的是完全不同種的Dorcus titanus。最後我要以自己幾十年的養蟲經驗補充三點。第一,餵飼用的食物要多一些,給牠們至少會吃剩一半的食物,雖然這看來很浪費,但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牠們才能得到適合發育需求的營養。第二,要勤於餵飼、清除食渣和排泄物等工作。許多種昆蟲不用幾個月就從卵發育到成蟲,而我們人單從出生算起,也要近二十年的時間才發育成熟,昆蟲的一天相當於我們的好幾個月,當我們偷懶,一天沒餵牠或怠於清掃時,牠等於和我們挨餓或髒汙了好幾個月那般慘,怎能期望牠們正常發育呢?第三,要注意防蟻工作。使用密閉性較差的容器或忘了加蓋,常會引來螞蟻,導致昆蟲被螞蟻吃掉,改用密閉的塑膠容器較不會有螞蟻入侵,尤其台灣高溫潮溼,螞蟻對昆蟲的威脅遠比日本大,不能忽略。
(本文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名譽教授)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蟑螂博物學
2.
昆蟲不簡單
3.
動物命名的故事
4.
朱耀沂之老鼠博物學
5.
朱耀沂之蜘蛛博物學
6.
蜘蛛博物學
7.
老鼠博物學
8.
昆蟲大奧祕
9.
成語動物學-鳥獸篇
10.
成語動物學一蟲魚傳說動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