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看藝術學思考:看得不一樣、想得更靈活的 創意思考技術

看藝術學思考:看得不一樣、想得更靈活的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418479
莊靖
原點
2008年10月03日
93.00  元
HK$ 79.05  







* 叢書系列:Plus-art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21.5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Plus-art


藝術設計 > 設計 > 創意美學 > 創意練習









.哈佛「零計畫」有關多元智能的奠基之作
.「看」得見的思考讓你想得活、想得不一樣
.10分鐘讀畫術,輕鬆掌握感性思考的要訣
.既是有效的思考練習法,也是最簡單的藝術觀賞之道

關鍵不在邏輯,而是藝術!
讓你看得不一樣、想得更靈活

你常常被抱怨想事情囫圇吞棗,思考不夠靈活有創意?
你知道學生對於所學的內容,通常沒花腦子好好思考?

Q:為什麼不是量子力學,而是藝術呢?

  A:任何學科都可以培養出良好的思考力。不過,因為藝術品本來就是讓人觀看的,所以特別容易聚焦,邊看邊想時,會動用我們各式各樣的認知能力,還能連結到人生層面。所以確實比其他學科更適合練習思考。

Q:藝術為何能讓思考從A到A+?

  A:藝術可以自然而然地協助我們思考。觀看藝術就像是一場邀請,一種誘惑,鼓勵我們去全神貫注,專心思考,如此才能發現藝術品所展現的內容,以及想要傳達的訊息,效果遠勝過其他方法。

  本書由美國提倡藝術教育最知名的蓋提美術館規劃出版,作者大衛.柏金斯 (David Perkins) 為美國當代最傑出的藝術教育學家,與另一位台灣熟悉的霍華.嘉德納(Howard Gardner)同為哈佛教育研究所「零計畫」(Project Zero)的負責人。多年來兩人致力於開發個人理性與感性的多樣才華。這一套重視兒童創造力與學習力的教育方式,如今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

  學藝術有什麼好處?邏輯思考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藝術能讓思考從A到A+?「全美教育進步評鑑」發現學生對於學習的內容,通常沒花腦筋好好思考。聰明的人,雖然IQ高,但這僅代表他對於熟悉的情況可能有很好的判斷,當情況改變,超乎經驗之外,思考力往往就遇到瓶頸。作者在書中深入分析原因為何,並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說明如何透過觀看藝術,培養我們敏銳的觀察力,並藉此引發我們清晰的思考力。

  藝術沒有標準答案,觀看藝術時會動用我們理性和感性的所有能量,作者提出「10分鐘讀畫術」,從梵谷的「星夜」到現代藝術,引導讀者透過徹底的觀看,導引出個人的創造力,並佐以日常生活實例說明,將這套思考方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藝術適合練習思考的原因:

  藝術可以讓飄浮的感覺停泊鎖定。在我們思考、談論和學習的時候,有個實質的物體可以聚焦將會很有幫助。而這正是藝術與生俱來的本質,你可以採用原作或複製品。

  藝術可以隨時進入。同樣的,藝術作品的存在,可讓你隨時觀看、凝視、或從另一個角度觀察,藉此檢視各種論點,或探尋新的想法。

  藝術可以讓人專注投入。藝術品的創作目的就是要吸引觀看者的注意力,讓他們久久難忘。這種特質可以讓觀看者反覆思索作品的意義。

  藝術可以培養稟性氛圍。前面已經強調過,我們的目標是培養思考稟性,也就是寬廣的態度、傾向和思考習性。藝術往往會產生一種氛圍,有助於強化我們的思考稟性。

  藝術可以促進廣泛的認知能力。雖然習慣上,我們總以為藝術主要是一種視覺現象,但是以深思熟慮的方式觀看藝術,卻需要動員各式各樣的認知能力──視覺處理、分析思考、提出問題、驗證假設、語言推理等等。

  藝術可以建構多元連結。藝術往往容許豐富的連結性,並鼓勵多元串接,包括社會的論題、哲學的謎團、形式結構的特色、個人的憂慮和洞見,以及歷史的模式等等。

作者簡介

大衛.柏金斯(David Perkins)

  柏金斯於1970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數學和人工智慧博士學位。他是哈佛教育研究所零計畫創辦人。這個計畫最先是以藝術方面的心理學和哲學研究為主,現在則包羅人文和科學領域的認知發展和認知技巧。

  柏金斯自1971年以來,就一直擔任零計畫共同指導人。他主持藝術、科學和日常生活等領域在理解、創造力、解決問題和推理教學等的長期研究和發展計畫,也曾開發教材,協助教師整合配合主題講授的思考教學,並主持同樣主題的電視教學,並在委內瑞拉及美國負責教導思想技巧的課程,還主持建立思考稟性的計畫,以及建立思考稟性,及另一在南美弱勢族群中培養數學理解力的計畫,此外他還主持多個計畫,開發多種題材。

  他對創造力的研究最後成書《大腦的傑作》(1981年),另外他還著有《思考的教學》(1985年與Raymond Nickerson和 Edward Smith合著)、《以知識為設計》(1986年)、《教導思考:議題與方法》(1989年,與Robert Swartz合著),以及《智慧型學校》(1992年)。



導讀
「看」得見的思考 袁汝儀

前言
藝術的價值

第一章未來在等待的思考力
第二章聰明眼睛「看」出你的天才
第三章眼睛看不見的挑戰
第四章智力的陷阱
第五章多花時間看
第六章看得不一樣、想得更靈活
第七章以廣博冒險的方式觀看
第八章看得有條理、有方向
第九章看藝術學思考



導讀 「看」得見的思考 袁汝儀

  原點出版社慧眼挑中了大衛.柏金斯(David Perkins)的《看藝術學思考》(The intelligent eye: Learning to think by looking at art),來推介給台灣的讀者。此書的價值,在我的眼裡,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它傳達的是具有革命性的教育內容;第二,它可以被放在哈佛「零計畫」(Harvard Project Zero,簡稱HPZ)大量有關藝術教育的成果中一起看待。

  這本書的革命性,要從藝術教育的過去說起。一般人看藝術,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解、敬畏、逃避或甚至排斥的態度,針對這樣的問題,一般從事藝術教育的專業工作者,會致力去做的,是教學生如何創作藝術,如何欣賞藝術,如何透過藝術活動來使人身心平衡發展,如何透過藝術來了解不同文化的不同美感等。這類大家熟悉的藝術教育做法,很久以前是被大分為二:本質取向和環境取向。

  所謂本質取向的藝術教育,是那些從藝術出發,為了藝術知能的成長而進行的藝術教育活動,譬如說,學習怎麼畫一幅水彩風景畫,怎樣賞析一首交響樂。所謂環境取向的藝術教育,是那些從藝術出發,透過藝術的活動來發展非藝術知能的藝術教育,譬如說,透過舞蹈活動來幫助身體肌肉的協調發展,或者透過觀賞印度的建築來了解印度文化。很明顯地,這樣的分類,是從本質取向者的觀點出發的,去顯示環境取向者的偏離正統。今天回頭來看,這兩類藝術教育取向,都有其特色以及適合的對象與場域,可是,兩者也有一個共同的困境,在今日的學校教育之中,藝術教育的價值,始終受到質疑。

看見藝術的價值

  再看柏金斯在1994年出版的這本書,內容卻是一個既非本質取向、也非環境取向的新觀點。柏金斯本人並非藝術教育者,他出身麻省理工學院,對藝術教育沒有先入的觀點,憑著對藝術的熱愛以及認知科學的背景,綜合自己看藝術時的內在過程和其他視覺經驗,分析其成果與特徵,提出「看得見的思考」(Visible Thinking)這個概念,認為好的藝術的特殊之處,是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進行深入的思考。這個看法,完全整合了前述藝術教育界的本質與環境取向,一方面重視藝術在藝術教育的中心性,一方面不以藝術知能的增進為目的,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將藝術教育的功能,擴及一個教育上極具核心性的重要能力:思考,連帶也將藝術教育在整體教育上的價值,凸顯出來。

  柏金斯這個想法,我認為至少有兩個先行者,一是魯道夫.安海姆(Rudolf Arnheim)以自己的看畫經驗為基礎,指出藝術具有視覺符號辨認與解讀的可能,而整個藝術史就是一部人類看世界的成長軌跡;一是納爾森.古德曼(Nelson Goodman)將藝術與科學並列並認為兩者都需要動用感情和思考,推翻常識所謂藝術只能以感情關照不能倚賴思考、科學則是理性產物不能感情用事云云。柏金斯的貢獻,在於無形中為藝術教育開啟了一條新的道路。

與哈佛「零計畫」的關連

  這本書與HPZ的關係,也很重要。柏金斯在此書出版時,是HPZ的兩個主任之一,另一位主任,就是開發台灣教育界很熟悉的「多元智能理論」的霍華.嘉德納(Howard Gardner)。兩人及其所領導的大型研究團隊,在認知導向教育之思想、理論與實務上的貢獻,早已名聞遐邇,本書《看藝術學思考》是柏金斯個人的專著,也是HPZ後來一些相關研究的基石。比如說,以本書為出發點,HPZ團隊裡的榮.理察(Ron Richard)與夏麗.提許曼(Shari Tishman),在「看得見的思考」的研究上,各自有所推進,前者稱之為「Cultures of Thinking」,範疇比較大,後者稱之為「Artful Thinking」,比較專注在藝術,讀者可以點閱他們的網站,來做進一步的了解。另外,前面提到影響了柏金斯的古德曼,是HPZ的創建者以及思想導師,他對藝術的獨特見解以及領導能力,激發HPZ成員許多不同的藝術教育發展,譬如,嘉德納對創造力的各項研究、艾倫.溫納(Ellen Winner)對特殊兒童的藝術發展的研究、潔西卡?戴維斯(Jessica Davis)對藝術教育「幽谷現象」的研究、史帝夫.賽戴爾(Steve Seidel)對「藝術做為評鑑」的研究,而柏金斯自己在「科技與教育」及「智慧」上的其他專著,都可看到呼應「看得見的思考」之處,讀者可以由本書開始,走出過去本質取向與環境取向的局限,接觸一個很廣大而且很核心的藝術教育新天地。

  除了上述兩項價值之外,本書還有一個優點。 2008年暑假,柏金斯自己說,當年他為了寫這本書,去看了很多美術館和展覽,親自挑選了全書的插圖,他說他本就熱愛藝術,這回可以看個夠不說,還可以坐下來把一些想法很「簡單、精準、易解又美麗地」(brief,precise,accessible and beautiful)寫下來,真是一個享受。當然,這是相對於柏金斯其他著作的經驗而言的,所不能抹煞的是,由於這樣愉悅的生產過程,以及原出版者蓋提藝術中心對科普出版理念的堅持,我想讀者們就是最大的贏家。對於台灣的讀者,我的建議是:注意!「看得見的思考」不是台灣教育界傳統所謂「聯絡教學」,也不是以低層次的藝術活動來增加各科教學趣味,而是直接開發藝術本身的高階思考價值。如果能保握這一點,就可以很輕易地吸收本書的精義了。謹祝,展卷有得。

  袁汝儀,美國奧勒崗大學藝術教育系博士,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教授,致力於教育民族誌研究、田野研究方法及藝術教育理論方面等研究。




其 他 著 作
1. 這樣玩才盡性!:玩性大發的感官私設計 SEX DESIGN
2. 重複的孩子 Spelling Love with an X
3. 奧黛麗.赫本:一個優雅的靈魂 Audrey Hepburn, An Elegant Spirit: A Son Remembers
4. 被設計淹沒的世界
5. 盲人在夢中看得見嗎?:107個連老師也嚇一跳、信不信由你的科學問題
6. 愛上萊特
7. 性設計.設計性:遊走尺度的頂尖創意,大膽演繹Sex & Love
8. 男士西裝禮儀寶典
9. 血型拼圖
10. 兩支口紅和一個情人
11. 魅惑:從妖婦、情婦到蕩婦的禍水紅顏史
12. 懸案終結者
13. 我不要一個人睡!──1001夜沒有性愛的真實故事
14. 世界名畫圖典The world’s greatest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