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陳芳明文集07:深山夜讀(新版)

陳芳明文集07:深山夜讀(新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227906
陳芳明
聯合文學
2008年10月06日
107.00  元
HK$ 90.95  







* 叢書系列:聯合文叢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聯合文叢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習於夜讀的作者,總是在夜色降臨後,點一盞孤燈,忘情、忘懷、忘我地遁入書的世界,溶入閱讀之中,體會到書中世界,不再是文學世界,而是個靈異世界。紙背上的油墨字體,是一串串符號、巫術、魔法、密碼,肉體也彷彿受到作祟催眠,潛藏內心的邪靈惡魂被召喚甦醒……。本書收錄作者深山夜讀的成果,不論是為朋友寫序與評,或者單純閱讀所得,都知感兼備,感性抒懷之際有獨到創見與史觀,對楊牧、余光中、林文月……等當代台灣文學重鎮多予獨到闡發與定位,值得文學愛好者細品。

作者簡介

陳芳明

  台灣高雄人,一九四七年生。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從事歷史研究,並致力於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曾任教於靜宜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現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講座教授、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近年編有《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上)(下)。著有政論《和平演變在台灣》等七冊,散文集《風中蘆葦》、《夢的終點》、《時間長巷》及《掌中地圖》,詩評集《詩和現實》等二冊,文學評論集《鞭傷之島》、《典範的追求》、《危樓夜讀》、《深山夜讀》及《孤夜獨書》,學術研究《探索台灣史觀》、《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及《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傳記《謝雪紅評傳》等。目前正在撰寫《台灣新文學史》。



深山夜讀 007

第一輯 為朋友的書寫序與評
啟開幽暗的窗口——序江文瑜《有言有語》 015
苦城顏色——初讀徐世怡 020
蒼老的獸——再讀徐世怡 025
夜讀周芬伶——寫在《妹妹向左轉》之前 030
中年新誕生——閱讀劉黎兒 036
怒河之石——凝視林惺嶽 040
音樂史的想像與建構——讀邱坤良《昨自海上來》 047
當後殖民遇到後現代——誤讀張大春《撒謊的信徒》 050
當大地不再撕裂——為李家同教授《幕永不落下》而寫 059
繼續燃燒的歷史——評楊照的《夢與灰燼》 066
逝水蒼茫——林文義《手記描寫一種情色》讀後 069

第二輯 閱讀的樂趣
從流亡到回歸——我與台灣文學研究 075
左翼文學在台灣 080
張愛玲文學的明與暗——從〈傾城之戀〉到《赤地之戀》 088
追尋張深切 097
召魂式 100
復活的張深切——導讀《張深切全集》 103
釋放囚禁的心靈——評河原功〈作家濱田隼雄?軌跡〉 109
為「台灣文學史的再思考」專輯而寫 112
殖民的傷痕.世紀的回眸——日據時期台灣小說選讀 117
迷人的六○年代小說 122
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 126
文學經典與文學慶典 139
改寫生命與改寫歷史——楊孟瑜著《探險天地間:劉其偉傳奇》 142
改寫輓歌的高手——吳瀛濤的現代主義精神 144
祛除巫魅——〈鬼界〉讀後 150
北島在南國 155
向高行健脫帽致敬 161
情到真處——觀果陀劇場《天龍八部之喬峰》 164
新世代的迎新與懷舊——袁哲生《秀才的手錶》印象記 166

第三輯 閱讀台灣作家
孤獨深邃的浪漫象徵——楊牧的詩與散文 171
撥霧見日是中年的心情 178
讀楊牧 181
在冷戰與後冷戰的年代 184
余光中曾是我的鄉愁——詩集《安石榴》讀後 192
她自己的書房——林文月的散文書寫 198
溫婉而古典——評林文月的《飲膳札記》 207
陳若曦的回歸與再回歸 210
從鹿港到香港 218
英雄與反英雄崇拜——論鄭清文的短篇小說 226
開創散文新可能——評陳大為的〈從鬼〉 232
評彭小妍〈論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 234
老作家的歷史喟嘆——評葉石濤的《從府城到舊城》 238
長巷裡的光影與聲音——戰後初期印象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 242
寫在「女性與國族」專輯之前 245



自序

陳芳明

  深夜校園裡的研究大樓如果還點亮著最後一盞燈,那一定是屬於我的。這五年來,我一直就是捻熄那盞燈的人。燈滅後,我走過長廊,拾階而下,消失在迷濛的黑夜。

  自一九九五年以降,我曾經擁有過三個研究室;每個讀書的窗口,都分別座落在不同的山腰。第一個位在靜宜大學,從樓窗可以看到大肚山下的沙路小鎮,以及遠處蜿蜒在島嶼中部的海岸線。第二個位在暨南大學,研究室朝向有著斜坡的校園,也朝向橫嶺側鋒的中央山脈。第三個位在政治大學,可以聽盡指南山中的蟲聲與水聲,也可以俯望木柵小城的重疊屋簷與曲折街巷。

  不斷的遷徙,並沒有改變我夜讀的脾性。我越來越習慣於把自己囚禁在書房,那種自我封閉,猶似牢牢鎖在孤絕的城堡。關在那樣狹窄的空間,我的生命反而開闊起來。面對四壁架上高低不齊的書脊,我好像是面對遠方起伏不定的山脊。我容許群書包圍著我的魂魄,彷彿是讓群山鐐銬著我的肉體。天地之間,只剩下我與不知名的神祇與精靈相互對視,並且竊竊私語。書中的直行與橫行文字,牽引著我進入另一個世界。

  對於靜宜大學,我至今仍心存感激。畢竟那裡為我回台後提供了一個穩定的書房。那是一個尺幅有限的研究室,全然不能放置我所有的藏書。不過,就是從那裡出發,我進入了一個近乎瘋狂的閱讀時期。抱持旺盛的精力,我瘋狂地閱讀,閱讀,再閱讀。是什麼動力驅使我必須如此專注而全心?這個問題並沒有確切的答案。我頗知自己在政治運動方面所投入的二十年時光,這輩子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追回。但這並不意味無法追回就會使我追悔。我從來不會後悔曾經有過的「革命歲月」,那終究是自己的抉擇。只是到了四十八歲時才回到學界,不免使我產生來日無多的急迫與焦慮。內心不時湧動著的一股遲到感,催促著我必須再出發。就是帶著那樣一絲蒼涼的心情,我把自己押在孤獨的書房裡。

  所謂孤獨,再也不是抽象的字眼,而是有著具體觸覺的存在。夜讀時,我面對著書籍,也面對書中隱藏的靈魂。我終於領悟到,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孤獨。尤其是在深山夜讀的時刻,唯寂靜與我同在。分不清楚是孤獨緊擁著我,還是我緊擁著孤獨,只覺得彼此如膠似漆,間不容髮。夜讀到星稀之際,我才真正體會到孤獨是一種遺忘,一種快感,一種頹廢。

  與孤獨相偕而行,整個充滿噪音的世界便自然消失了,我發現自己是唯一存活下來的人。站在大肚山上的樓頭,看海岸線密佈的燈光,我就是唯一。無邊的夜空下,我孤守著一盞燈,進行著閱讀、構思與書寫。我開始重整自己的文學概念,也開始營造文學史的腹稿,並且也編寫第二天的課堂講義。我是那種可以同時做兩種或三種思考的人,常常輪流撰寫兩篇文章在同一個晚上。一旦投注於讀與寫時,便立即沉溺在遺忘的深淵。忘情、忘懷、忘我,直到全部的心神都溶入閱讀之中。在靜宜時期,我至少完成了四冊書籍與二十餘篇論文,其中還不包括報紙與雜誌上的專欄。這些產物應該都是我旺盛閱讀的見證,當然也是我孤獨身影的鑑照。

  編寫講義,從事研究,撰寫書稿,是我閱讀的三個任務。我的學生都知道,幾乎每堂課都會有講義發給他們。這些講義,包括大綱與參考書目,都是我授課時的根據,也是我日後撰稿的基礎。我的講義每年都必須修改、訂正、補充。現在回首翻閱第一年的各門講義,看來是那樣粗糙而簡陋,真是愧對那些學生。然而,也正是由於他們的寬容,我才能夠在破綻百出的思考中不斷自我糾正。我有許多學術論文都是從講義改寫出來的,現階段正在撰寫的《台灣新文學史》也是以授課時的綱要為張本。縱然在最初幾年的講義有所殘缺,我確信給學生的知識信息應該是可靠的。對我而言,授課也是另一種遺忘。我以忘情忘懷忘我的態度,全心投注在文學的分析與解說。上課的演講,其實就是閱讀的延伸。讓平面文字化為想像的演出,化為情緒的釋放,化為對話的橋梁。

  孤獨是一種快感,那無非是閱讀的昇華。遠離政治以後,我這樣的體會越來越深沉。背對著人間,背對著權力,背對著世事的浮沉,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思索我樂於思索的,書寫我樂於書寫的;在我的靈魂裡,沒有枷鎖,沒有包袱,沒有疆界。從靜宜遷徙到暨大,我更加縱容自己浸淫在孤獨的氣味裡。到埔里的路上,是一段漫長的駕駛。驅車之際,就是我孤獨旅途的延長。在荒蕪而寧靜的山嶺深處,隱藏著一個自由心靈的書房。

  經驗了世紀末的九二一大地震,我對生死、愛恨、聲名看得更為透徹。人情的淡薄與道德的審判,再也綁不住我精神的遨遊。在廢墟裡,一冊一冊撿拾埋在瓦礫中的書籍時,我確信自己正在承受一場生命的洗禮。通過那樣的洗禮,我深深領悟到孤獨是屬於書房的。在崇山峻嶺的空間裡,我重新省視對文學的看法。文學不是服務,也不是附庸,當然更不是討好。對作家與作品的評價,絕對不能密謀,也不能共謀,更不能權謀。當我能夠把自己安放在一個自由開放的位置時,圍繞在作品四周的煙霧自然就消散了。而那樣的位置,最是寂寞而孤絕。恰恰也正是尋找到那個位置,我竟然湧起了莫名的快感。

  山中無事,僅有的波動都是來自閱讀。在暨大時期,我越來越分不清楚何為閱讀何為孤獨。面對著高聳的山脈,我體會到孤獨何其莊嚴,孤獨何其壯闊,孤獨何其森冷。我的閱讀方式發生了奇妙的變化,原來書中的世界,不再是文學的世界,而是一個靈異世界。紙背上印刷的油墨字體,竟然是一串串的符號、巫術、咒語、魔法、密碼。我的肉體彷彿受到作祟與催眠,又好像受到巫師的驅魔,潛藏在內心的邪靈惡魂不期然被召喚甦醒。

  追求學問,原就是在自我挖掘,自我發現,自我探索。因為自己就是殘缺的,就是不完整的,所以才需要去閱讀。設若沒有經過閱讀,沒有辨識書中的玄祕語言,我就不可能知道體內竟然監禁一隻未曾謀識的靈魂。面對那麼多的作者與作品,毋寧是在迎接不同的生命經驗。他們透過書籍傳達了陌生的、遙遠的、隔世的、隔代的信息。這些作者似乎住在另一個星球,在深夜裡拍打著未知的、不可解的密碼給我。從符號的節奏、律動、形狀、意象,我細細推敲著可能的企圖與意涵。從前在閱讀時,我總以為藉助考據與用典,可以追根究柢找到作者的原始動機。如今我始發現,一切的推敲都只是我對閱讀的再閱讀。

  從書中的符號,我創造了淫蕩的慾望,構築了邪惡的圖像,醞釀了憤懣的情緒。這都不是出自作者的設計,而是來自我體內惡靈的反射。閱讀的過程,使我清楚理解到自己心理結構的複雜與奧妙。深山夜讀的時刻,我讓靈魂徹底裸裎,讓想像全然釋放,讓慾望迸發流淌。定義不明的精靈,在書中對我召喚,誘導我,引領我。面對著書中的文字,我也給予試探、捉摸、挑逗。那誠然是一個靈異世界,閱讀是一種虛妄,一種幻象,一種飛翔。然而,那樣的世界於我又是無比的真實,甚至較諸山外的人間還來得真實。閱讀到了這種地步,能夠不說我有多頹廢嗎?

  從暨大遷徙到政大,距離台北都會更加接近,但是我內心仍然鎖在深山之中。我依舊把活動範圍侷限在研究室,依舊讓四壁的書架緊圍著我。更確切一點,我的全部活動不在書房,而是在心房。深夜的長廊,有我腳步聲的回響;然而,最大的聲音則莫過於我的心跳。

  寂靜的大樓如果還亮著一盞最後的燈,那一定是屬於我的。夜讀已經成為我僅有的城堡,我的思考、想像、演說、書寫、研究,都是閱讀的延伸。走過蒼茫的黑夜,拾階而上,穿越長廊,我再次捻亮書房的孤燈。




其 他 著 作
1. 【陳芳明文集09】楓香夜讀
2. 2007/陳芳明 (夢境書)
3. 晚天未晚【陳芳明文集08】
4. 謝雪紅評傳(全新增訂版)
5. 約會
6. 昨夜雪深幾許
7. 陳芳明文集06:掌中地圖(新版)
8. 陳芳明文集05:時間長巷(新版)
9. 陳芳明文集04:夢的終點(新版)
10. 陳芳明文集03:風中蘆葦(新版)
11. 陳芳明文集01:典範的追求(新版)
12. 陳芳明文集02:危樓夜讀(新版)
13. 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
14. 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
15. 飛魚的呼喚
16. 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上)
17. 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下)
18. 穿紅襯衫的男孩
19. 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
20. 孤夜獨書
21. 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
22. 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
23. 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
24. 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