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多桑的櫻花

多桑的櫻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665141
潘扶雄
繆思
2008年11月05日
93.00  元
HK$ 79.05  







* 叢書系列:繆思選書
* 規格:平裝 / 254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繆思選書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日本文學









如果至少問我一句:爺爺是怎樣的一個人?

  那我可以告訴妳太多太多的話。祖父、曾祖父有多麼了不起,祖母又是如何優雅而美麗的人。我有太多想告訴妳的話。

  在日治時代接受日本教育的人,喚作「日本語族」,也叫「多桑」。他們在梅花移到台灣島上之前,取了日本名,領受「教育敕語」,日本的價值觀深透他們的心。戰後國民黨到了台灣,帶來了梅花,帶來另一種文化,卻也帶來多桑和下一代的代溝,某種程度上,也帶來多桑與社會的格格不入。

於是多桑以自己的方式,默默懷想當年紅燦燦的櫻花……

他們何以仍執著於戰前的日本乃至日本話呢?
現在的日本人,對他們而言,是怎樣的存在呢?
他們所想傳遞的歷史,究竟包含有怎樣的真實呢?
他們的聲音早晚會消逝,我們何曾以親人之身而駐足傾聽呢?

  趁多桑的心聲還未從這人世間消逝之前,想聆聽他們在日治時代曾有怎樣的自豪乃至悲哀,以及在變化激烈的戰後社會裡所體驗到的自我認同的混亂。想明白他們對目前日本所抱持之無奈焦慮的真相,也想理解他們想向未來交代歷史的強韌意志究竟來自何處。

  由此展開的故事,是在臺灣漸漸凋零的「日本」,想由過往傳向未來的訊息。

作者簡介

平野久美子

  報導文學作家。東京都出身,1973年學習院大學法文系畢業,任職於出版社後開始寫作,專注報導東亞、東南亞之歷史文化及其與日本的關係。2000年以《淡淡有情,難忘日本人的故事》獲小學館報導文學大獎。主要著作:《鄧麗君之夢》、《食物吐露的香港史》、《中國茶與茶館之旅》《中國茶風雅的深層》、《台灣好吃大全》等,精通亞洲飲食文化,尤其是台灣茶及中國茶。

譯者簡介

潘扶雄

  1945年四月入學台北二中。1955年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畢。曾任台北市立大同中學高中部國文科教師、外貿協會貿易人才養成班日文講師,為省政府文獻委員會翻譯台灣總督府公文檔案。目前擔任中央廣播電台日語節目特約主持人暨記者,並從事台北故宮導覽工作。著有《古代青銅器》(日文)。



序章 思念著日本的多桑 「櫻花」堪依戀 被喚作「多桑」的人
中文版


@章 繼續種植櫻花 異域的櫻花
「櫻花」堪依戀
臺灣的開花爺爺
祕境.霧社之旅
活在最底層的少年
想上學而流下的淚
公學校的教育與教師的關照
當日本人吧
對恩師的繫念
日本還有武士嗎?
多桑是滅絕的危機種
在海軍初次所學到的
命運的櫻花

第二章 活過兩個時代 從「櫻」到「梅」
狗去豬來
叫「梅花」的流行老歌
來自「梅花」之國的老兵
芋仔蕃薯的女兒
從日本到祖國。某多桑之還鄉
一九四六年的內地遊記
喂!偷牛賊
霧社事件的回響
臺灣發出呻吟的巨變時代
獨裁者的低喃
在社會造成的巨大分裂
時機已成熟。多桑的決心
懷疑是為了賺錢,村人的疑問
深入山中的日本學者

第三章 多桑的心情 尋覓「櫻花」之教誨
某資深教員
心靈教育如何改變
在親子間見到的語言衝突
日本人所傳付諸流水之心
思念日本話和妻子的心
原日本人之愛國心
「櫻花」堪依戀,孤島之櫻花

第四章 愛好平和之心 由「梅花」到「百合」
回娘家綠島
然後無間地獄開始了
有多少母親
遇到野外的「百合」的紀念館
多桑的覺悟。跟時間的鬥爭
反骨多桑的「戰爭與和平」
內含在櫻花的希望
成為政治難民的多桑
叫我不要輸陣的母親
武士哭在肚子裡
接枝的成果

終章 開在未來的花 再次的櫻花
櫻花開呀,向未來
淨土之花
後語
提問.多桑之遺言
臺灣年表
參考資料一覽

top

序章

思念著日本的多桑 櫻花堪依戀

被喚作「多桑」的人

  曾被納入「大日本帝國」版圖的各國裡,仍然有一些老人家了解日本話,對日本懷著刻骨銘心的愛憎。我自二十多歲起環遊亞洲各國,認識一些生活在帝國落日餘暉中的人們,不知不覺受一股無形的力量給牽引到臺灣。

  在臺灣,中國話被定為國語(這裡所指的中國話,略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話,許多多桑世代的人稱之為北京話,而次一代的年輕人則稱為國語。本書稱為北京話),然而不少人對日治時代(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年)所學習的日本話存有懷念之情,至今仍能流暢使用。即使他們平素不使用日本語,然而若遇見日本觀光客則會熱情寒暄。恐有多人有此經驗吧,走在路上,遇到認為自己是原日本人的老人家走過來親切交談。

  大致說來,至一九四五年為止,年逾七十六且至少曾接受日本中等教育的人,幾乎都記得日本話,享受日本NHK衛星電視節目,訂購日本的雜誌、書籍且有能力閱讀。

  某位老人家(八十三歲)這樣說明日本跟自己的距離感:

  「一旦到了日本,就成了日本人,卻忘了自己是臺灣人,這又是怎麼回事?自己也感到奇怪。」

  這樣的人,在臺灣被喚作「日本語族」,也叫做「多桑」。「多桑」原是日語「父親」的音譯漢字。當一逕地發音「多」,而輕念餘韻的「桑」字,則不知為何,聽到了總感到有椎心之痛。吳念真一九九四年執導拍攝的一部電影,也以此一名詞為片名。

  片中主角以吳導演的父親為原型,是名微不足道的煤坑礦夫。在戰後接受國民黨教育的兒子眼中,父親的崇日情結,再怎麼看也是「漢奸」。但多桑毫不在乎。不僅如此,他無法容忍孫子只會講北京話,對媳婦咆哮道:「臺灣人怎麼生了個中國人?」多桑不得意於職場及家人,為排遣憂愁走向酒肆,深陷於往日回憶中。

  多桑唯一的願望,就是哪一天能夠前往內心的祖國日本,遙拜富士靈峰及皇宮,然而,在礦坑工作時罹患了肺疾,病情惡化後不得不住院,結果多年來的企盼終成泡影。多桑的病情日益惡化,不想長久拖累家人,有一天自病房跳樓自盡,結束了一生。

  主人翁無法適應戰後的臺灣社會,其生活方式亦表現在英語片名A Borrowed Life(苟且人生)上。可能有不少觀眾透過片中主角看見自己的父親或自己的影子。這一部影片曾獲一九九四年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從此臺語中的「多桑」就成了那個年齡層的代名詞,就是指那些曾受日本教育所影響,至今仍使用日語的人。

  我雖非臺灣人,不知何故,竟透過片中主角看見自己父親的影子。

  父親年屆八十五,已放下喜愛的高爾夫球,每天孤寂度日。一九四三年,父親於就讀早稻田大學二年級時赴戰場,被送到中國武漢附近的駐地擔任陸軍少尉,負責新兵教育。看到他出征時所拍的紀念照片,那身陸軍軍裝雖與稚顏不搭調,然仍能感受到青年的意氣昂揚,堅毅不撓。

  軍中生活雖未滿三年,然父親對於嚴守時間、整理整頓之類的事極其在意,近乎固執,且不斷向孩子灌輸犧牲奉獻的精神。我在那樣的父親身上感受到軍國主義的遺毒,自懂事以來就疏遠他。父親心情好時,偶而會哼哼〈愛國進行曲〉或〈同期的櫻花〉之類軍歌,然而對於在軍隊中目睹到些什麼,或有何感觸,則絕口不提,總說:「就是說了,你們也不懂。」在家裡,說話的總是母親。提起戰爭,我腦海裡深刻不忘的是東京大轟炸的恐怖,及疏散時不自由的生活。對戰場以及軍中實況之所知,想來似乎都是來自讀過的文學作品乃至紀錄報導。

  父親將戰爭中培養的團隊意識以及無私奉公的精神,全數傾注在公司四十餘年。原是企業界戰士的父親,把在戰後社會中所感受到的種種矛盾、與接受新式教育的女兒間的隔閡感,以及支撐了高度經濟成長的自負,這些種種放入心中,步向漫長的人生旅程。父女之間來不及剖心交談,歲月已虛耗蹉跎了。

  每遇臺灣的多桑,那些事特別令我耿耿於懷。難以言喻的感情,令我不自覺走向臺灣。

  一九九四年,我赴臺灣採訪養生法,因此有機會認識許多多桑。採訪時,原以為他們的健康要素乃是基於醫食同源的飲食生活、太極拳乃至散步習慣,然得到的答案卻有大半出乎預料。多桑舉出日本統治時代養成的衛生習慣,以及在軍中鍛鍊得來的精神力量,不提養生法,卻大談自己的人生。戰前他們受到二等國民的差別待遇,被抓去參戰,然而一談到青春時代,卻都熱情洋溢,頻出「教育敕語」、「大東亞戰爭」等詞,顯露出對當時之懷念。也有多桑突然唱起兒時的童謠、軍歌。

  戰後雖已過了六十多年,臺灣老人家卻變成日本人的代言人,比起在其他亞洲各國所遇見的原日本人,他們對日本抱有超越常理的感情,似乎拚命想對我們傳達些什麼。

  他們何以仍執著於戰前的日本乃至日本話呢?

  現在的日本人,對他們而言,是怎樣的存在呢?

  他們所想傳遞的歷史,究竟包含有怎樣的真實呢?

  他們的聲音早晚會消逝,我們何曾以親人之身而駐足傾聽呢?

  趁多桑的心聲還未從這人世間消逝之前,想聆聽他們在日治時代曾有怎樣的自豪乃至悲哀,以及在變化激烈的戰後社會裡所體驗到的自我認同混淆。想明白他們對目前日本所抱持之無奈焦慮的真相,也想理解他們想向未來交代歷史的強韌意志究竟來自何處。累積綜合這些想法,我為了尋求解答,自二○○四年夏季起暫住臺北市。

  由此展開的故事,是在臺灣漸漸凋零的「日本」想由過往傳向未來的訊息。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