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認識你自己-88人自畫像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482302
施啟元
開啟文化
2008年12月04日
100.00 元
HK$ 8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心靈成長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心靈成長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我的生命像是一根萬花筒,而我是那欣賞萬花筒的小孩。萬花筒裡的世界五花八門,色彩絢麗卻十分不穩定。我深深被這虛假浮華的景象所吸引,不願放手……當我重新注視裡面的內容,反而看到的是,無邊無際的湛藍天空,與那充滿希望的陽光。那個最真實也最美麗的景象。」
88人自畫像,裡面包含86個被採訪的人,用自畫像回顧自己的一生;第87人是指作者本身,而你,身為讀者的你,則是第88人。
每個人這一生都不斷地在尋找自我,到底什麼是真正的自己?你又該如何了解自己?看完這本書,請放下所有的成見,回頭探索自己,找回自己……闔上書後,一切並沒有劃上句點,只要你更用心貼近自己,繼續尋找自我,不要忘了你是誰……這本書就不會有終點。
作者簡介
施啟元
復興商工畢業,現就讀實踐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曾負責大塊文化《羊肉爐不是故意的》插畫,著作聯經文化《棒棒堂》圖文書,上奇科技《IllustratorCG創意聯想》工具書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以及一些插畫經驗,同時也愛嘗試不同的風格和形式來表現,讓作品更加多元。
作品:《咪咪不是故意要離開》東觀文化出版。
目
錄
推薦序一 曲家瑞
推薦序二 謝大立
自序施啟元 2
引言 3
我的故事 6
他們的自畫象 12
青年未滿-青年世界1:學生 78
青年世界2:面對社會 122
社會群象 145
洗盡鉛華 158
我的自畫像 224
結論 239
序
設計不只是一種理性與思考之下的產物--謝大立
當第一眼看到這學生,留著小鬍子的他,身上帶著一種難以親近的感覺,就像是三國演義中的又高又壯的張翼德,但他卻不高而全身帶刺,這是他給我的第一印象。
他曾經因為身體不適,以及求學的困擾來請教我,我這樣回答︰「繼續創作與沉澱,在這過程之中一定能改善。」
接下來,我就看到了這項令人驚奇的創作。
讓我看到作者靠著毅力,藉著他人的結構和線條,不但重新讓自己的生命更完整,也重新改變了自己。
最令我感到好奇的部份,這位看起來帶刺的青年,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完成本書,有什麼辦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這些受訪者,並讓他們每一個人都願意停下來聽他說話,又如何打動他人的心,與他共同完成這一項創作。
接受訪問的人或許不多,但這份動機和心意,使得這本書讓更多人去體會自我,找回每個人的心靈裝置。
這位青年作者,用他的創作串起更多人的世界,幫所有讀者透過簡單的方式,一起找回心中的自我。
人性從來不曾改變過 李天鐸
看完這本書的原稿之後,心中湧出許多思緒,除了當下的感覺之外,我人生中每個階段的回憶,也瞬間攤開。
書裡面每一位受訪對象,年紀都大不相同,思想應對在不同時期中,卻有著類似的方向,像年輕人普遍對未來以及自我沒有方向,不論在什麼領域,以我們大人來看,都有種不成氣候的感覺。
我也開始想起當年的自己,一樣是個想玩遍各種社團、追女朋友的小伙子,回視過去,每個階段的當下,我是否懂得觀照?
我真的知道自己當下在作什麼,想什麼嗎?
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這些問題,同時也讓我再度肯定一件事︰
歷經數世紀,人性在每個不同的階段都不曾改變過。
我一直喜歡忠實作自己--曲家瑞
不管是引導學生創作,或面對自己說話。
課堂上,學生在創作時,我都希望他們能跟著感覺,把心中最複雜纖細的情感,用最簡單的線條去表現出來,讓他們從中懂得發現自己,這課程不只是學設計的學生可以作,而是人人都可以嘗試體驗的一種遊戲。
作者也是我的學生,他用了理性的作法,去找出許多形形色色的人,請他們畫出這麼多真實的故事,和充滿生命力的自畫像,即使有些朋友不常拿筆畫圖,但每一張都好想為他們拍手喝采!
加上黑白底片的特殊質感,彷彿照片中的每一個人都在跟你說話。
衷心推薦,本書能讓其他人懂得走出獨一無二的路,也讓人體會,為什麼需要愛自己,為什麼會喜歡作自己。
序前序
這份創作能完成,對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從構思到交稿,總共花了一年的時間,這一年過的很快,卻很充實。
因為這不像過往,自己窩在家裡創作,而是與很多不同環境、年紀的朋友或長輩一起完成的,這邊先要感謝他們,願意與我一起奮戰。
認識自己,是個很抽象的感覺,尤其在這個社會中,很多情況都不得不讓我們放下自我,或作出過多的調整,尤其與我同年的朋友們,有不少人對於未來還是一片迷惘,甚至自己作了什麼,都不知道。
過去我也是如此,最後在這樣的情況下忘了怎麼愛自己,躺到了加護病房,在死亡這道門前繞了一圈,才發現我忘了很多重要的事,尤其是自我的部分。
這本書的誕生,希望能讓看到的每一個人,刺激他們去想幾個問題:
我好像從來沒想過自己要什麼?
我記得自己是誰嗎?
我真的愛自己嗎?
光這樣就夠了,探尋自我,保持在那個當下,是一條走不完的路,但只要你踏進去,就意味著你的人生、思考將會有所改變。
當我們去看他們的故事,以及他們的自畫像時,或許就可以得到刺激。
然而這段過程中也讓我學習了不少,短短的一年內去接觸了上百位朋友,讓我有著莫大的刺激,這部分我也希望能分享給大家。
感謝我的父母,支持我這項創作,還有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的老師們,以及所有幫助過我的朋友,這本書在找尋對象,一直是最大的困擾,有人以不會畫圖拒絕,或黑白照片不能讓她美美的抗拒,甚至連被別人當作搭訕的狀況都有。
因此我很感謝參與的每一位朋友,願意與我聊天和分享自己的大作,還有那些幫我牽線的朋友,也讓我十分感動,這或許已經不是我一個人的創作,而是大家的作品。
自序
還記得你是誰嗎?
這問題實在很可笑,也很奇怪,哪有人不記得自己?
但事實就是如此,一半以上,甚至八成,我們已經不再認識自己。現在的社會環境,還有諸多的生活瑣事,已經是台灣人、甚至全世界的生活重心,由於壓力和挫折越來越多,痛苦的事也越來越多,即使休息片刻,有些人必須得透過網路遊戲、泡夜店、逛街、購物、感情生活、金錢遊戲,來幫自己減壓,要不然就是睡一大覺,看個八點檔,然後再睡一覺。
其實這也不是壞事,至少,大多數的人還不會選擇嫖、賭、酒精和毒品。
但是,當一天甚至一年的時間,都是這樣無限循環,你真的還記得自己嗎?
試著在腦海建構一個自己,全身的細節都不要放過,這很難嗎?看起來很簡單,當面對自己的本性、心性,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能誠懇且真實的表現出來,能肯定自己就是這樣,這就是我;能把你當下的感覺毫無修飾,沒有第二念,想起來自己的形象嗎?
太多人無法去選擇保留自己。
到底人們還記得多少?還剩下哪些部分是真的?從這個理念,我開始進行了這項創作。
在沒有文字的時代,人可以藉由圖像來表達,某個角度來說,這是人類最基本,也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因此我希望找一些朋友,甚至更多,不分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都能共同去作一件簡單的事,那就是畫自畫像。畫自畫像有什麼意義嗎?有什麼難的?
我要求的是,不看鏡子、不看照片,然後去畫一張自畫像,是的,唯一能參考的就是你的心,至於用什麼筆、紙張大小和種類,都無所謂,我只要求這兩個規則,來畫出一張自畫像。
「我不會畫畫呀。」
絕大數的朋友都這樣回答我,但是這個動作本身不需要技巧,因為線條就可以表達一個人,技術再好,若欠缺神韻和靈魂,那也只是一種做作的手段,在學理上,也有所謂的視覺心理學和符號學,甚至利用這張自畫像,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真實的內在與自我,我們選擇的紙張、工具,加上我在訪談對方背景的過程中,都可以得到解答,然而一張自畫像的訊息很多,但是最重要的部分:
在這張畫中,到底記得多少自己的感覺和樣子?
到底記不記得自己是誰?
也因此在畫完之後,我選擇用攝影來作記錄,用攝影來作比對,我相信這項創作不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創作欲,而是希望引起每個人自我的反省和研究,從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來進行,或許也可以說,是所有人的創作,也說不定。
因此,我希望能用平實不造作的方式,來拍出、記錄我們與自畫像的對比。
哲學有一部分意義,就是學會提出問題,讓我們對自己提出問題,讓這個攝影創作,能給更多人去對內心提問題,讓我們更貼近真實一點,這樣有沒有好處,老實說,我不能肯定;但相信,當可以去多觀照一下自我,多思考一秒,讓自己更真實,那會是一件快樂的事。
活著不一定要成就大事,但是絕對不能忘記自己還活著。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