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全球熱溼氣候自然通風綠建築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053862
陳海曙
詹氏
2009年3月01日
167.00 元
HK$ 158.6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景觀園藝環境設計
* 規格:平裝 / 228頁 / 19*26cm / 普級 / 部分彩頁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景觀園藝環境設計
分
類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建築與設計類
>
建築設計
同
類
書
推
薦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三版】
建築計畫(3版)
3D圖解建築技術規則(11版)
VR的乘法關係:虛擬實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建築結構系列(II)建築結構系統(二版)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就是愛住木設計的家 550個木手感生活空間設計提案
內
容
簡
介
本書係從順應大自然氣候規律性及環境特性的理念,提出台灣本土綠建築自然通風設計概念、知識、策略、手法,期供具有強烈地域環境共生永續發展使命感之建築工作者與建築學習者參考,朝台灣永續建築發展目標與正確生態節能規劃方向邁進。本書共有十三章,內容包括:全球氣候元素與風系統種類特性及風土差異;找出適合各地本土氣候行星風系及在地環境特色因素,以建立發展台灣綠建築環境共生自然通風策略之基礎;進一步建立溼熱氣候地域風土特色及美學設計手法所需之進階專業知識;順應台灣溼熱氣候及行星風系,所發展出國內優良現代風土特色自然通風建築案例之解析
目
錄
自
序
@章 節能減碳時代的建築思
1-1 順應當地氣候來設計建築
1-2 尋回永續綠建築軌跡與構成要素
1-3 重新建構現代建築通風文化
1-4 現代建築設計應導入正確自然通風概念
1-5 自然通風知識被遺忘出現設計混亂現象
1-6 通風熱效應設計要有大自然風系知識
第二章 氣候元素創造風土及地域特色
2-1 氣候元素的差異與地域風土文化
2-2 西風帶╱地中海型氣候型態與文化
2-3 西風帶╱溫暖濕潤氣候型態與文化
2-4 信風帶╱乾燥氣候型態與文化
2-5 信風帶╱溼熱氣候型態與文化
2-6 信風帶╱複合型氣候型態與文化
2-7 東風帶╱寒冷氣候型態與文化
2-8 工業文明摧毀建築與氣候之連結及風土特色
第三章 建築自然通風基本原理與設計
3-1 建築通風基本原理
3-2 建築位置與風遮(wind shade)關係
3-3 利用自然通風增加建築內部熱散失
3-4 各種通風策略與設計手法
3-5 開窗方位與風力通風
3-6 室外自然風管理規劃
3-7 室內自然通風設計
3-8 溼熱氣候通風設計是複雜過程
第四章 行星風系與溼熱氣候區環境本質
4-1 全球行星風系之分佈
4-2 溼熱氣候區充滿茂盛生命力
4-3 季風行星風系風向會周期性規律改變
4-4 熱帶氣旋颱風及颶風行星風系之狂暴威力
第五章 早期建築順應行星風系通風對策
5-1 全球行星風帶建築通風基本對策
5-2 低緯度行星靜風帶╱溼熱氣候通風
5-3 低緯度行星信風帶╱溼熱氣候通風
5-4 低緯度行星季風帶及颱風帶╱溼熱氣候通風
5-5 中緯度行星季風帶╱乾燥氣候通風
5-6 中緯度行星西風帶╱溫暖氣候通風
5-7 高緯度行星東風帶╱寒冷氣候通風
5-8 濕熱氣候各行星風帶通風對策差異大
第六章 溼熱靜風帶地域共生綠建築通風計畫
6-1 地域自然環境因素解析
6-2 建築自然通風之策略
第七章 溼熱信風無颶風帶地域共生綠建築通風計畫
7-1 地域自然環境因素解析
7-2 建築自然通風之策略
第八章 溼熱季風無颱風帶地域共生綠建築通風計畫
8-1 地域自然環境因素解析
8-2 建築自然通風之策略
第九章 溼熱季風颱風帶地域共生綠建築通風計畫
9-1 地域自然環境因素解析
9-2 建築自然通風之策略
第十章 溼熱信風颶風帶地域共生綠建築通風計畫
10-1 地域自然環境因素解析
10-2 建築自然通風之策略
第十一章 溫暖西風帶地域共生綠建築通風計畫
11-1 地域自然環境因素解析
11-2 建築自然通風之策略
第十二章 溼熱環境共生通風建築風土美學
12-1 從風土追求建築美學
12-2 溼熱靜風帶建築美學風土元素
12-3 溼熱信風帶建築美學風土元素
12-4 溼熱季風、無颶風帶建築美學風土元素
12-5 溼熱信風、颱風帶建築美學風土元素
12-6 溼熱信風、颶風帶建築美學風土元素
12-7 現代風土綠建築通風美學元素
第十三章 台灣自然通風現代建築風土特色
13-1 通風機能類型風土特色元素
13-2 住宅大樓及透天住宅風土特色
13-3 學校教室風土特色
13-4 大空間體育館風土特色
13-5 辦公大樓風土特色
13-6 百貨商場風土特色
13-7 圖書館風土特色
參考文獻
附錄:全球氣候分區及行星風帶主要城市氣候資料
序
top
序
自然通風,本來就是台灣濕熱氣候地區早期建築的基本功能需求,但是在進入現代建築的發展過程中,卻逐漸失傳。現今地球環境惡化已威脅人類生存,全球為扭轉劣勢而須發展永續綠建築,創造自然通風設計乃是重要課題。為此,重新建構現代建築的通風設計策略與手法,就必須先回到全球大尺度風系之脈絡中找尋,才能獲得符合在地需要的通風設計重要秘訣。
數千年來,人類文明的發展與生活習性的形成,必須在充分瞭解並尊重大自然氣候穩定規律性中,方能得到保障。人類所創造的人造居住環境都市或建築物,必須順應大自然氣候的規律性與特性,才能夠獲得舒適、安全、健康、省能、經濟、文化自明之環境空間特色,並得到幸福保障,朝社會永續發展的方向前進。但過去一世紀來,化石能源石油、煤碳的大量使用,造成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卻讓大自然的規律性開始改變,各種災害頻繁,所以節能減碳的通風綠建築應是台灣未來發展之趨勢。
台灣位居溼熱地區,但又是季風律動地區,且颱風頻繁,屬於居住環境氣候條件嚴苛且敏感的地方,大自然氣候的規律性及特性更必須予以重視。任何建築對大地環境的破壞,以及對全球暖化帶來的災害,都將立即造成台灣全國人民生命及財產的重大損失。因此對大自然環境溼熱氣候以及季風規律性、颱風破壞力特性關係完整概念的瞭解,乃是台灣綠建築創造地域環境共生及永續發展特色的最基本條件。
然而,同樣是位屬溼熱氣候地區的自然通風綠建築,卻出現兩種不同之風土特色:一種是高聳屋頂、分散獨立在開闊疏林基地上之特色;而另一種則是低矮屋頂、緊密聚集在密林包圍中基地之特色。一種是須大開口、多開口之外牆立面特色;而另一種則須具小門口、少開口之外牆立面特色。一種是輕薄結構與面材特色;另一種須具厚重結構與面材特色。這兩者之間,總是完全相反的風土特色,常令人困惑與不解。如要真確掌握綠建築風土特色的形成因素與創造技巧,對全球「行星風系」元素的深入瞭解,是不二法門。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