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沉默的十月

沉默的十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745676
蘇瑩文
寶瓶文化
2009年4月20日
100.00  元
HK$ 85  







* 叢書系列:Island
* 規格:平裝 / 304頁 / 20.8*14.8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Island


[ 尚未分類 ]









最靠近彼此的那一刻,也是我們對愛情最盲目的時候!

★丹麥最擅長描寫愛情與婚姻的重量級作家!已譯介超過二十國語言!
★郝譽翔專文導讀!

如果沒有欺騙,沒有背叛,那麼,是什麼讓我們不愛了?

那是個沉默的十月的早晨,雅絲翠不說一句話,轉身離開了我們的世界。
至今我還記得我們的相遇。

  自從那一夜,雅絲翠跨進我的計程車後座之後,命運就註定我們相愛。那時,我剛脫離一段令我瘋狂失智的愛情,茫然迷失了人生方向。而雅絲翠,她就像一道溫暖而堅強的曙光,闖進我的世界,照亮我、拯救我。

  要是沒有雅絲翠,我不會甘於成為一個投身婚姻的男人,知道日子在瑣碎事務與孩子變化間是多麼幸福安逸。雅絲翠和我分享著這一切,我們成了最瞭解彼此的人,擁有無可比擬的默契。

但現在我卻猜不出雅絲翠的離開。

  她無言離去,沒有一字一句,唯一留下的線索,只有她信用卡的刷卡記錄。我追索她的軌跡,發現她朝著葡萄牙的里斯本而去,那段,我們多年之前曾經踏上的愛情旅程。難道,這就是雅絲翠想給我的答案嗎?……

  愛情與婚姻,是男女關係最難解的兩個課題,而龔達爾正是擅長敘寫此類題材的名家。他以敏銳而熟練的敘事手法、優美的文句詞藻,深入刻畫兩性之間幽微糾結的心理層面。《沉默的十月》讀來濃烈醇厚,字裡行間凝聚的情緒與張力,令人心跳隱隱加速地搏動與顫抖;跟著主角悠遠縝密的思緒,讀者彷彿也潛入了人物內心的深層世界,一同體會百轉千折的情感變換。

本書特色

◎入圍2002Impac文學獎!已譯介超過二十國語言!
◎亞馬遜網路書店★★★★★好評!
◎《INK印刻生活文學誌》2009年3月號「國際文壇」單元專文介紹!
◎郝譽翔專文導讀!

作者簡介

最擅長書寫愛情、婚姻,被譽為「文學界的柏格曼」的丹麥重量級作家 楊.克里斯提安.龔達爾(Jens Christian Gr?ndahl)

  1959年生於哥本哈根,丹麥當今最重要的作家,在歐洲文壇享有盛名。他在26歲出版第一本小說,作品類型豐富,涵蓋劇作、散文及十一本小說。龔達爾的作品多在描繪現代婚姻生活的難題,呈現夫妻關係常會面臨的迷惑與失落;在充滿哲思的感情剖析中,隨處可見驚人的視野。他筆下的世界是如此平靜,卻滿溢令人動容的生命風采,也因此,歐洲文評更讚譽他為「文學界的柏格曼」。

  龔達爾曾多次入圍「都柏林IMPAC」、「梅迪西翻譯書」、「費米娜翻譯書」等重要的國際文學獎,也獲得過「大使文學獎」、「金桂冠文學獎」等多項歐洲文學大獎。《沉默的十月》是龔達爾跨入英語書市的第一本小說,也讓他躋身為國際文壇名家。就如法國《世界報》書評所言:「龔達爾捕捉了生命的中心!」他的作品也將是我們細讀人生不可缺的指引。



導讀

徘徊在生命的光線與暗影之間
──《沉默的十月》

【作家】郝譽翔

  《沉默的十月》吸引讀者一直看下去的,並不是說書人的「欲知後事如何」,反倒是作者那極度敏銳、細膩,帶了一點北歐特有的柏格曼式的冷冽憂鬱,卻又抒情的觀察力。他以平靜的口吻,娓娓道來一段又一段平凡人生之中的悲歡離合,看似波瀾不驚,但又流洩出生命本質上必然存在的苦楚,而緊緊地抓住了每個人的心。

  在小說中,作者化成了主角「我」——一位中年的藝術評論家,當他談到傑克梅帝(Giacometti)的作品時,說道:傑克梅帝雕塑的人物一直在抗拒注視者的目光,彷彿是擺盪在「存在」與「消失」的臨界點上,而這也正是傑克梅帝作品中最動人也是最神祕的力量。透過談論傑克梅帝,作者其實是在巧妙地揭示出這個世界的本質,「存在」與「消失」彷彿是緊緊黏附在一起、旋生旋滅的兩面。因此外表上一成不變的日常瑣事,穩固踏實,事實上卻是一顆被吹得過度膨脹的氣球,輕飄飄,單薄、空洞、脆弱,隨時都有可能在下一秒間就爆破消失。

  於是整部《沉默的十月》哲思意味相當濃厚,但它卻不艱澀,而是充滿了這種「在」或是「不在」的懸疑與痛苦之感,就如同「我」在描述妻子雅翠絲時所說的:「她站在我面前,卻不存在,她看著我的方式,彷彿我是個無形的軀體,似乎她只是獨自一人,而我不過是個想法。」作者以文字細細剖析了這種所謂「經得起日曬雨淋,耐得過日常瑣事的,中產階級的樸實快樂」,但到頭來,這其中卻是充斥了太多的矯情、怠惰、壓抑和刻意的遺忘,而虛無輕盈的人生本相,也因此真實赤裸地教人心驚。

  小說耐人咀嚼之處,還在於作者相當高明地運用了現代藝術的概念,而將之投射在我們的現實人生裡。主角「我」帶領我們用欣賞繪畫的角度,隔著一段客觀的距離,以局外人眼光去觀察人生,目睹突如其來的某個動作,帶入光線,造成明暗光影的瞬間更動,而累積成為一生之中點點滴滴奧妙的變化。故整本小說就在「我」的喃喃自語和回憶之中開展,然而悲哀的是,回顧起來,人生再如何壯烈的愛與恨,竟也只不過是化成了馬賽克拼圖之中的一小片罷了,被淹沒在每分每秒的汪洋裡,無足輕重。

然而《沉默的十月》並不消極。

  我最喜歡的,還是作者寫出了孤獨與安靜的力量,寫出隔著這樣一段觀看的「安全的距離」,我們坐著,延伸自己的思緒,遊走在塞滿了各式各樣物體的世界之中。就像小說中的男女主角正分別進行著兩趟旅行:「我」的紐約之旅,和妻子雅翠絲的葡萄牙之旅,而他們也各自攜帶著昔日的記憶,以及未曾啟齒的祕密。就在單人旅行的異國風景之中,他們才彷彿清楚地見到了對方,以及自己生命中巨大的暗影。在那裡,我們也將會看見另外一個自己,正孤零零地坐著,做白日夢,或是置身在一幅靜物畫作中。在那裡,我們終於得以和久違的自己重逢,獲得最後的和平。《沉默的十月》細細刻鏤出了這種平凡的哀傷和領悟,微妙的眷戀和孤獨。就如同作者所言:「就像我這個人,與飄浮在外界的人、事、物總是有一段距離,我彷彿局外人,一心想要抹滅這段距離,想要敞開心扉,讓外界的光線和人們的視線落到躲在暗處的這個陌生人身上,但是光線和視線永遠不夠深遠,無法照亮最陰暗的角落,營造出這個角落的男人,正是我自己。」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2,共有2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黃蟲
/ 台灣台北
2009.11.29看黃蟲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十月時候讀龔達爾《沉默的十月》


妻子跟我說丹麥小說《沉默的十月》。她指給我看書封上的文案:「如果沒有欺騙,沒有背叛,那麼,是什麼讓我們不愛了?」顯然,寫文案的傢伙很清楚什麼可以打動人內心的標靶。尤其是女人。這行短短的句子其實點出了一件許多男女都不想面對的真實:如果真的只是不愛了,我們該怎麼辦?我們無法立即承認一段感情之所以失敗沒有任何原因。至少可能是第三者,也可能是相處了幾年卻突然想到彼此不適合,或者只是難以忍受對方襪子和內褲混在一起洗。一段感情如果維持在兩個人的低度開發和經營時,通常很容易處理;要是這感情發展到需要兩個家庭、兩掛交遊圈介入時,事情開始會變得複雜,要是再有另一個家庭加進來,那就是既複雜又痛苦。然後兩個人的感情變得太龐大,兩個人都長出了太多延伸的觸手和感官,同時會令人感到麻木和敏感。妻子說,這部小說的厲害之處在於作者完全不打算說故事,至少不是傳統意義那種順著時間軸、有頭有尾有中腰的那種故事。我說這有什麼,現代小說,不要說是在台灣,看不出還有哪個地方的小說家有必要說一個順著時間發展還必須有個結論的故事。妻子說,不是不是,她的意思不是這樣。她是要說:「這個小說家居然完全靠抒情寫了整整三百頁。三百頁。你可以想像這樣的小說嗎?」我的確有點難以想像。她把書推過來要我讀看看,我也沒拒絕。



花了幾個晚上把小說讀完,我想這部小說對男性讀者而言會更有點刺到心裡的感覺。很真實的那種刺痛感。有點像是看到玫瑰花開得鮮豔,無意識一把用手抓向鼻子想聞得更透卻沒注意莖枝上佈滿荊棘,就這麼不小心給刺了一下。不見血,但會感覺到痛,還覺得自己有點愚蠢。我想這部小說帶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整本書也不是妻子說的不重情節,事實上情節蠻通俗,只不過敘事者反反覆覆在說些永遠說不清的假設和可能性。我試著把故事簡短到最簡單:一個中年藝評家的妻子在某個早上離開,沒說要去哪也沒說去多久,他們一雙子女都長大在外過他們的生活,於是整個家裡只剩下藝評家獨自一人。他開始反思過去的夫妻生活和家庭生活到底發生些什麼,一點一點試圖拼湊他和妻子之間,或說他與他生命中的女人們之間的聯繫到底是什麼。大部分時候他都想不出來,有太多無可名狀的感受在他內心徘徊,他又不能克制地來回揣想許多往事和假設。小說讀完,我轉頭看著正在閱讀另一本書的妻子,內心也湧起某些類似這本小說主角的困惑。認真說起來,我的確不知道這個坐在我身邊,靠著沙發倚著燈光讀書的女人,為什麼會決定跟我一起生活。當然了,我可以說出自己身上的某些吸引人的部分,也可以條列那些項目,但真的,認真要說起來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我又要跟她一起生活。



真要探究起來,這本小說的情節其實並不如書封文案所寫的那樣沒有欺騙和背叛,裡頭還是可以找到最俗濫的那種丈夫對妻子不忠,只是這件事似乎沒影響到小說主角的夫妻相處。他只是從一個不知為何離開的妻子身影開始,逐漸發現自己對相處十多年的伴侶並不真正瞭解。但又有誰可以真的瞭解他的伴侶?我看著妻子的側臉這麼想。



「怎麼?」妻子眼角餘光發現我在瞟她。

「沒。這本妳喜歡?」我拿著《沉默的十月》隨意翻閱,目光向著她。

「也不是說喜歡。」她有點遲疑,想了一秒鐘回答。

「不然?」

「比較像是『喔,原來中年男人會想這些問題啊!』那種感覺。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本小說告訴我的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無解狀態。」

「怎麼說?」我有點不太懂她說的是什麼。

「喏,裡面的藝評家不是在年輕時候開計程車遇到他後來的妻子帶著小孩?對他們兩個來說,他們都是各自在生命的轉折點上遇見的第一個異性。這裡就是偶然性。」

「是沒錯,這種情節連續劇都很喜歡演。但必然性又是怎麼回事?」

「必然性就是……我應該想個比較好的說法,不過暫時可以說正是那個相遇的偶然造成了他們在一起的必然。」

「我有點聽不懂。」

「因為相遇這件事對他們都太特殊了,可能因為這樣使他們相信也許湊在一起又有何不可?是偶然逼使他們走向必然。」

「我得確定我有聽懂妳的話:妳的意思是妳之所以成為我的太太是來自我的不小心?」妻子笑了出來。

「可以這麼說。不過也是因為你有努力。」

「那麼,我的努力到底是種偶然還是必然?」

「這就要問你囉。看你是追所有女生都這麼努力還是只有追我才這麼努力。」

「我想我追所有女生都很努力。不過對妳尤其努力。」妻子又乾笑一聲。

「好吧,反正我覺得偶然性和必然性很難切割。我們很難說為什麼不選這個要選那個,但總之選擇之後都要帶點人為的堅持,事情才會有後來的發展吧。」妻子看來很認真思考過似的說。

「那,喜歡這部小說嗎?」妻子問。

「嗯哼。」我試著不置可否地答腔。

「看來還算喜歡。至少有沾上喜歡的邊吧。」她把頭轉回她的書上。



有時候我常感覺自己並不清楚妻子怎麼看待一本書或一篇小說。我只曉得她並不是需要讀完書得到甲結論或乙體悟的那種讀者。書裡的事在她看來似乎有時是一則新聞,有時是一首歌曲,或者一個畫面。她在繼續讀著她的書時,突然想起什麼地跟我說:「喔,對了,那小說我最喜歡的是描述妻子早晨離開家時的場景。我好像可以看見那個妻子複雜卻沉默的眼神,還有那個她轉身離去留下的空盪感。有點微涼的靜默和傷感。」



我想我應該算贊同她的感覺。
2.
nephofeline
/ 台灣台北
2009.08.27看nephofeline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當歲數與經歷成長到一個程度,當生活的週遭包括自己不斷上演著各式各樣的故事,我們再也不需要書本或戲劇來教導我們關於愛情或婚姻。看著影像看著文字聽著別人的故事,我們都在認識與學習愛情不同的面貌,即使其實它本來就只有一個樣子。我們的期望我們的私心我們的不安我們的各種情緒裝飾了它,所以它更加美麗也更為傷人,它擁有了無比的魔力把我們帶向天堂也推入地獄。

我在各種情境中慢慢咀嚼這本書,家中睡前的床上、上班途中的列車廂裡、人來人往的速食店中、往北海道準備起飛的班機上、十勝平原配著生啤酒的和室桌旁。吸引我的,並不是半帶恐嚇過於煽動的書標(最靠近彼此的那一刻,也是我們對愛情最盲目的時候!),而是作者擅長描繪生活景物與心情風景的美妙文筆。

書中主角是一位藝術評論家,以第一人稱自言自語地描述心中對妻子雅絲翠不告而別的各種推測,累積起來的嗡嗡雜音,竟然也成了一趟探索自我內在的旅程。大量形容詞與名詞的組合,隨手拈來的段落都像一幅用文字敘述的畫作,與其說是"小說",我常有欣賞繪畫而非閱讀文字的錯覺。第一人稱的寫作方式、反覆如作夢般地與自我對話,腦中如迴旋曲般的碎唸,身在生活裡思緒卻抽離在他方的精神狀態...等等,因為頻率太過相近,我常被捕捉到書中沉溺,然後一會兒又掙扎著離開終止這種情緒。這也是為什麼不過三百頁的小說,我卻用了近二個月才讀完。

這本書沒有驚人的情節,甚至沒有意外的結局,簡言之不過就是一位個性稍微自負又帶陰鬱特質的中年男子,擁有較強的藝術感受能力、事業小有成就、兒女已長大離巢、妻子卻在此刻離家出走,這個中年男子於是走向自我懷疑並回憶檢討起幾段情感歷程,推敲著命運的安排與事件發生的軌跡,縝密如蛛絲般的想法與細節的注重,一度讓我認為作者應該是位女性作家。與其他同類小說不同的是,這裡並不讚頌愛情也不會利用愛情來告訴你世界多美好;這裡的愛情不是帥哥吸血鬼愛上凡人女孩那樣地叫少女們癡狂,也不是情人總是會突然旅行到別的時空留待妻子總是朝朝暮暮地想望;這裡的愛情像是白開水一樣,就像我們所經歷的,許多碎細的幸福點綴在日復一日的平凡中,有什麼在其中醞釀,有些什麼在平淡裡面改變,有些什麼生成了,有些什麼逝去了。

至於沉默,對我來說永遠代表著更多。它可能是一片富足的空白,也可能是一段理不清對話。沉默不是沒有想法不是沒有情緒,它是一種選擇。它可能是和情人相擁著看電影時最好的交流,它也可能是聆賞著一段曲目感動不能自己;它或許也是封閉自我時面對世界的姿態,它甚至是無聲但最傷人最有力的話語。書中主角臆測著妻子沉默後面的涵義,只是他不曉得,即便解釋了,說明了,那些出口的文字,也不一定是真的。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