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半瓶齋詮注:吳式太極拳37式健身和技擊作用

半瓶齋詮注:吳式太極拳37式健身和技擊作用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574686766
趙琴
大展
2009年4月01日
73.00  元
HK$ 62.05  






ISBN:9789574686766
  • 叢書系列:武術特輯
  • 規格:平裝 / 185頁 / 16k菊
    武術特輯


  • 生活風格 > 運動/戶外活動 > 武術/拳術 > 太極拳

















    作者簡介


    趙琴


      1926年出生於北京市,滿族,正白旗,覺羅氏。1937年日寇佔領北京,他不願過亡國奴生活,流亡南下,就讀於大西北的六盤山右的國立十中。抗戰期間,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了安置來自淪陷區的流亡學生,設立了西南聯合大學和西北聯合大學,同時還設立了22所流亡中學,即國立一中到國立二十二中。當時校舍非常簡陋,多利用當地的廟宇和祠堂,生活非常清苦。


      新中國成立後,他在工廠當了一名機械工人,並函授自學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專攻金屬切削專業,能夠熟練操作各型車床、銑床、刨床、磨床,成為一名八級技工。


      1958年獨自設計製造出空壓機、曲軸專用機床以及大型電機錠子專用機床。


      1962年調入技術科,編制了86千瓦直流電機全部工藝,並設計了工裝設備。


      1966年「文革」期間,屢受批鬥,並被逐出技術科,當了搬運工,從事重體力勞動。


      1978年調回工藝技術科。1984年作為主要設計者研製645型旅遊客車獲得成功,並投入批量生產。


      1985年退休。


      1986年,受聘參與中國第一台食品速凍機的設計研製工作,負責機械傳動部分的設計及整機製作工藝。


      1978年,參加太極拳輔導站的太極拳學習,後成為崇文區代表隊成員之一,先後獲得兩屆北京市太極拳團體冠軍。


      1980年起,從王培生老師學習吳式太極拳,先後掌握了37式吳式太極拳、83式老架、太極刀、太極劍、太極推手、乾坤戊己功等等。隨老師習拳8年後,於1988年正式拜師入門。


      1989年,協助師兄李和生接辦東方武學館並擔任授課工作。1990年到江蘇淮陰市,辦班傳授吳式37式太極拳等;同年又前往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等地開班教學。1991-1993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辦班傳授吳式37式太極拳及老架83式太極拳。


      2004年被聘為杭州市吳山太極拳協會專家顧問。


      2005年被聘為北京大興鳴生亮武學研究會高級顧問。


      2006年被聘為第五屆北京市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名譽會長。


      在王老師同意下,先後收有海內外弟子多人;小松琦已也(日本)、今雄爾(日本)、朴鐘學(韓國)、朴鐘球(韓國)、黃立新(南開大學博士生)、陳友元(南開大學本科生)、王同元(技師)、俞克賢(公務員)。







    篇首語
    第一章 太極拳基本哲理淺論
    第二章 太極拳三十七式動作詮注
    第一節 太極拳三十七式動作名稱
    第二節 太極拳三十七式動作詮注
    附錄一 太極拳站樁
    附錄二 太極拳與易經







      在北城元大都花園,總能見到一位教練吳式太極拳的儒雅老者,一年四季從不間斷。他鶴髮童顏,神采奕奕,授拳傳藝。他以精闢的理論闡釋論述傳統拳術練、體、用方法之精義;用嚴謹系列的訓練方法和準則,無私地教誨學子;用啟悟式的口傳心授教練方法,使學子們做到「明理知法,按法修煉,層層遞進,藝境昇華,井然有序,招法能以形鑒真,層層藝境分明」。他就是八十有一的太極拳名師趙琴(芹)先生。


      趙芹是太極宗師王培生20世紀80年代初的入室弟子。在1999年第9期《精武》雜誌的吳式太極拳專輯上發表了《太極拳與易經》的論文,反響強烈,並被海外武術雜誌轉載。他生平酷愛體育運動,晚年則以習拳練武為樂,是崇文區太極拳代表隊隊員。為追求傳統太極拳真諦,專心習研吳式太極拳。拜師前後,曾8次自費參加老師在省內外辦的輔導班,習練太極拳三十七式,並在老師上大課時主動與老師接拳餵招試法,體會攻防之術,「取法為上,得知呼中」。近幾年添齊音像設備,研磨武術前輩名人拳術,不斷地使自身內外器官同一意嚮往道而歸於樸,使習拳齊同如一而歸於「道」境。


      在「半瓶齋」?,趙琴與「黃金搭檔」(老伴)「看經文、讀文史、會拳友,試法過招」,他們不僅有「以文觀法」之智慧,更擅長「以形鑒真」之才能。在三十七式原著總綱的基礎上,結合「三導」「三多」(易導、生理導、經絡導;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大視野地闡發述明,完善三十七式「言猶未盡」之處。詮注三十七式也是師兄弟和習練者的傳承需求。「半瓶齋」主人翁做到「常後而不先,常應而不倡」,予人之所思,授人之所想的求實治學美德。修煉者如能從中讀懂、讀通而又得其要旨,就會步入「長生有道,護身有術」的武術境界。


    一書在手,終身受益。


    張偉


      筆名半瓶齋者,源於老北京俚語「並瓶子醋」也,意即對某項知識不甚了了、一知半解的諷語。我取此筆名,貌似謙虛,實際上還是有些自我誇張,引兩事為證。


      第一件,我的師爺楊禹廷老先生(吳式太極拳宗師)在晚年曾講:「培生(即王培生老先生,是楊師爺門下的掌門大弟子)僅得了我前半生的東西,我後半生的東西沒給他,他也夠用了。」


      第二件,我的老師王培生老先生(吳式太極拳大師,太極五虎之一,武林中之高手),他老人家在晚年曾說:「李和聲(我們的大師兄)得了我百分之二十的東西……」


      以上兩番話,我這名不見經傳的、習拳不足三十載的後進入室弟子,能得前輩的技藝多少?充其量,僅一瓶子底兒而已。


      由王培生老師編寫、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太極拳的健身和技擊作用》一書(正體字版,大展出版社出版),比較深入地介紹了太極拳的一些內涵,但還是言猶未盡,有所保留。


      保守、不外傳,甚至傳子不傳女等落後觀念,是武林界,甚至是中國人的一個陋習,以致將一些民族瑰寶、絕技認作奇貨可居,最後帶進棺材、火葬場了事,成為千古憾事,令人痛心。


      當然,在舊社會有「教會徒弟、餓死師父」之一說,老前輩的苦衷,我們可以理解,但畢竟時代不同了,我們這一代人,就應改此陋習。但是不然,今天有比我年紀還輕的人,稍有點名氣,也還抓住這陋習不放,就令人費解了。我為人愚魯。司馬遷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寫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願以一得之見,奉獻給太極拳的同好者。


      我從1980年起,二十餘年來,從未在王培生老師面前吃過小灶、口傳心授過,只是不斷追隨參加老師的開班授拳聽大課。把老師的授課總綱歸結為三點:


      一是東方易學陰陽哲理;二是西方生理學的交互神經的對應點;三是內經的經絡穴位。


      我把這三點結合起來,不斷深入解析、規範。對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的一百七十八動,動動進行了詮釋。這?沒有誇誇其談,沒有故弄玄虛,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反覆進行實踐得來的論述,但不是結論,結論尚待我這拋磚引玉之舉,引起同門同好的共鳴,共同切磋,不斷修正,使太極拳這一民族瑰寶發揚光大,不要使太極拳誤入太極體操、太極舞蹈的歧途中去。


      我今年已83歲,名利對我都是身外之物,是為序。


    半瓶齋主 趙 琴


    於無聲處聽驚雷(代序) 張全亮


      趙琴先生詮釋「太極拳健身和技擊作用」的大作,即將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囑我作序。我看了此書,聯想太極拳的特點和趙芹先生數十年研摩太極拳的精神和成果,忽然有了「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感悟。


      《太極拳論》云:「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學練太極拳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但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難就難在對陰陽哲理的徹悟和應用。學練太極拳的主要功夫是研究陰陽的變化規律,並能運用這個規律指導自己的練拳、技擊乃至做人、做事。實踐證明,徹悟陰陽尚屬不易,運用陰陽之理正確指導自己的拳技和人生實踐則更難。


      拳論曰:「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陰陽之理是練太極拳者終生要苦學、深究、窮取的學問和功夫。古人之所以說「窮畢生之精力,難盡其奧妙」,其原因也正在於此。


      拳論云:「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太極拳是一種輕柔、緩慢的運動,須經多年默默無聲地苦練研摩,才能步入上乘。不能性急,不能眼饞,不能見異思遷,不能淺嘗輒止,更不能一曝十寒。要按傳統的規範要求,一招一式、中規中矩地練習。


      太極拳有「十年不出門」之說,這雖然有點誇張,但卻說出了太極拳的不同尋常的特點和成功的秘訣,即練得慢,見效(主要指技擊方面)也慢。而正是由於這「慢」字,決定了太極拳是一個厚積薄發的特殊拳種,不能按一般拳種看待。


      太極拳的健身作用可以說又快又好,這是社會公認的。但為什麼達到使用(技擊)效果卻比較慢呢?這是因為學練太極拳好比建大廈。因為樓層高,跨度大,結構複雜,要經得起時間、地震、風雨等各種自然力的考驗,必須有深厚、堅實的基礎。所以在起步階段、施工進度較蓋一般平房或多層樓房要慢得多,往往開工好長時間,還出不了地皮,看不出眉目。但一旦基礎打好,出了地皮,大樓就會一層層拔地而起,就會越來越壯觀。


      建樓分基礎、主體、裝修三大工程;學練太極拳也分著熟、懂勁、神明三部功夫。


      著熟就是盤架子,打基礎,是練知己的初級功夫。這個階段需要風雨無阻、朝夕不停、反反覆覆地按傳統的規範要求,把太極拳套路練熟、練好,把每個動作都練得中正、鬆穩、圓合。


      所謂中正,就是在行拳過程中,能做到招招式式不偏不倚、中正安舒。即前進、後退,左顧、右盼的立身或平移運動時,頭頂之百會穴與負重之腳的湧泉穴、鼻尖與負重之腳的大趾、尾??骨與負重之腳的足跟都要上下垂直相對;在做前俯或仰視動作時,要上下呼應,有球形運動之意念,保持球形中心半徑不變。


      所謂鬆穩,就是在行拳過程中,能做到招招式式保持周身關節的鬆拉狀態,保持全身肌肉與骨骼之間、皮膚與肌肉之間的鬆離意識,且運動起來不搖不晃、不顛不浮、不急不躁,立如生根,坐如乘轎,行如流水,勢如山岳。


      所謂圓合,就是在行拳過程中,時時式式都要做到有清醒的關節運動意識。要把自己的身體比作一部裝有萬向輪的機器,圓轉自如,無微不利,全身上下內外無缺陷、無凹凸、無斷續、無滯點,舉手投足、前進後退、左顧右盼都要做到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的外三合;做到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內三合和頭融天、腳融地、胸融空的天、地、人的大三合。


      所謂懂勁,就是練習推手,鍛鍊聽勁、問勁、發勁,研究實戰技法。這是鍛鍊沾連黏隨、引進落空、化打拿發等技巧的提高階段,這一段主要是練知彼的功夫。透過雙人或多人的推手、技擊實戰練習,從而提高大腦皮質的反應能力、皮膚的反射能力、全身的整合能力和捨己從人的親和能力。要練得遇敵進犯能沉靜、靈活、暢達。


      所謂沉靜,就是與人交手時能自然地重心下移,沉實不浮,使對方感到如推高山,如擊大樹,如涉深水,無能為力。遇敵進攻,不急不躁,不驚不慌,不輕不怯。縱遇山崩、地裂、虎撲、蛇纏而能冷靜、清醒,從容不迫,胸有成竹。進退、攻防,身如江河,腳若漩渦,手似漂凌(江河中流動的冰塊),動中寓靜,靜中寓動。


      所謂靈活,就是應物自然,周身處處有活力,有生氣,有眼睛,有靈氣,不死板,無呆滯,能洞察秋毫,旋轉自如,應隨萬變。與人交手,周身處處如陷阱,踏之則陷;周身處處如翻板,按之則翻;周身處處如彈簧,擊之則反;周身處處如軸承、如電門,推之則轉、觸之則擊。敵力著我身,讓其感覺如一把珍珠落玉盤,靜則傾,動則翻。


      所謂暢達,就是在與人交手時,要有神充天地、勢滿寰宇的氣勢。進則由腳而腿、而腰、而肩、而肘、而手,完整一氣,如氣蒸騰;退則由手而肘、而肩、而腰、而膝、而足,節節貫穿,如水洇沙。發力要氣貫四梢(髮為血之梢、舌為肉之梢、齒為骨之梢、甲為筋之梢),意入彼骨,力達天穹。擊打要知矢赴的,如風似電,如浪驚天。


      神明是太極拳的最高階段,它要求做到空無、神妙、如雲、似水。


      所謂空無,就是無形無象,全身空透;無我無他,無思無慮,無招無勢,其小無內,其大無外,來力無著,天人合一。


      所謂神妙,就是隨心所欲。化打神奇如夢幻想,妙手一運一太極。


      所謂如雲,就是上如行雲,隨風成形,讓人無法觸摸。


      所謂似水,就是下如流水,隨境而變,讓人無法依靠,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的極高境界。


      太極拳在技擊方面見效緩慢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太極拳化、打、拿、發全都要求後發制人,捨己從人,先化後打,化淨再打,合力擊發。不許主動攻擊人,不准以力欺人,寧輸其力,不輸其理。其謀略是引進落空、落井下石、助人為樂,用意不用力,全憑心意用功夫。


      太極拳是頭腦功夫;是哲理性拳術;是不傷自己、不傷別人、不傷和氣的文明高尚的拳術;是富含多種文化、科學知識的文化拳術;是有理、有力、有節,以德服人、以藝取勝的大智大勇的拳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對方犯我,我以高超的技藝和奇妙的戰術,使對方感到無能為力,無所作為,受擊而無怨、跌翻而自責。太極拳不但不主動攻擊他人,還要求在受到他人攻擊時不反抗、不還擊、不報復,而是順勢調身,使對方敗於自己的慣性。對方失敗,不但對我無怨無怒,且感到心服口服,驚奇不解。還會使雙方都產生一種有益的思索。可以說,太極拳是一種促進人類文明進化的、共建和諧社會的在最高層次上把修身養生防身融為一體的文化體系。要掌握它談何容易!與你打我一拳我還你一腳、你用力我反抗的一般技擊術怎能相提並論?與一般常人對技擊格鬥的認識怎能相合?


      要掌握這種高深而又奧妙的技術,必須學會順天性抑本性。天性是先天自然之規律,本性是父母基因和後天人文環境的影響所形成的內部因素。人生下來從吃奶開始就練使勁。成年以後,無論做什麼工作、幹什麼事業和做什麼動作都必然要努氣用力、爭強鬥勇。要把這種習慣徹底改掉,養成遇事不怒氣、不用力,學會用對方之勁,使對方之力,合對方之意,助對方之勢,那是很不容易的。須經過多年反覆磨鍊,明悟其理,熟練其技,才能實現這個返還。


      這就好比一種舊的習慣勢力,改了很難,改了有時還易復發。處處順天性難,抑本性更難。受父母基因影響,有的孩子天生頑皮、好鬥,有的天性怯弱、綿順。順天性抑本性要經過長期的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才能有所改變。這是一項很費時、費神的工程。


      太極拳在技擊方面見效慢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學方法尚不科學,需要改進。可以把練和用緊密結合。現在教太極拳的老師多半只教練,不講每式的用法。再就是講用法時,只講推手,不講擊打,好像太極拳的技擊就是推手。其實太極拳技擊和其他拳術的技擊一樣,富含點、打、拿、發、摔等各種技擊方法。其中的發是各種擊打技術中最高難的一種。但是如果只練推手,忽視其他擊打方法的練習,那就會走偏,就會在快速多變的技擊實戰中處於呆滯、受擊的被動地位。應該練得能打能發,宜打則打,宜發則發,打中有發,發中有打,靈活多變,順其自然,心想勢成,才能體現出太極拳的技擊精華。


      把話題拉回來。趙琴先生1926年出生於北京,滿族,正白旗,覺羅氏。學生時期曾參加過遠征軍,赴印、緬戰場抗日,負過重傷,九死一生。「文革」期間挨過批鬥,受過很多磨難。新中國成立後,他在工廠當技工,做機械加工工作。由於他刻苦鑽研,因而能熟練操作各型車床、銑床、刨床、磨床等。後他又自學成才,成了一名機械工藝設計師,參與設計、製造了645型旅遊客車、中國第一台食品速凍機等,受到有關部門的表揚和獎勵。多年苦難生活的磨鍊,使他練就了一種堅韌不拔的性格。


      2005年他患了腦部帶狀?疹,頭痛難忍,晝夜難眠,多方治療無效,至今尚未徹底痊癒。一位80歲的老人,患如此重病,仍堅持到公園教拳、研究推手技藝、著書立說,其毅力可謂驚人,其精神堪稱楷模。正是這種良好的性格,使他鍾愛太極拳,三十年如一日不停步、不回頭,實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突破。多年的金屬加工和機械工藝設計工作,使他養成了幹事細緻認真、一絲不苟、重視過程、重視規範的工作作風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這種良好的作風與精神,恰與吳式太極拳在體、用上所嚴格要求的中正安舒、規範合度、緩慢輕柔、鬆靜不浮、圓潤細緻、如水洇沙、節節貫穿等拳術運動特點極相吻合。他以加工精密機件的細緻入微的精神和方法來研練太極拳,對太極拳的每招每式的運動軌跡、方向、意念都研究得極為深細。他把王培生老師的吳式太極拳37式,一招一式都拿出來,刻苦研練,反覆玩味,深刻體悟,廣泛交流。把王老書上寫的、課堂上講的、示範時聯想發揮的,都一一記錄,在實踐中反覆證實並得出自己的結論。他忠於傳統,又善於獨立思考,所以他對吳式太極拳在練用上的體會是極為深刻的,他講太極拳的練與用,往往語出驚人。


      趙琴先生對太極拳拳理的認識和實用技法研究已臻上乘,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今天他把經過三十年苦練、深悟的心血結晶《半瓶齋詮注〈太極拳的健身和技擊作用〉》貢獻出來,實是太極拳界的一大幸事,為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特別是推手愛好者提供了一把打開太極拳神秘殿堂的鑰匙,對推動太極拳運動的深入發展是一大貢獻。認真閱讀這本佳作,有如撥雲見日,會使你看到太極拳的廬山真面目,會使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其 他 著 作
    1. 太極拳授課實錄(附DVD)
    2. 李抱忱:餘音嘹亮尚飄空
    3. 精妙閱讀技巧
    4. 音樂隨筆(平)
    5. 音樂隨筆(平)
    6. 音樂隨筆(平)
    7. 音樂伴我遊(精)
    8. 音樂伴我遊(精)
    9. 音樂伴我遊(平)
    10. 音樂伴我遊(平)
    11. 音樂伴我遊(精)
    12. 音樂伴我遊(平)
    13. 音樂伴我遊(精)
    14. 音樂伴我遊(平)
    15. 音樂伴我遊(平)
    16. 音樂伴我遊(平)
    17. 音樂與我(平)
    18. 音樂與我(精)
    19. 音樂與我(精)
    20. 音樂與我(平)
    21. 音樂與我(平)
    22. 音樂與我(平)
    23. 音樂隨筆(精)
    24. 音樂隨筆(精)
    25. 音樂隨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