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追逐日光:一位跨國企業總裁的最後禮物(改版) Chasing Daylight: How My Forthcoming Death Transformed My life

追逐日光:一位跨國企業總裁的最後禮物(改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4717702065447
尤金.歐凱利
張琇雲
商周出版
2009年5月08日
73.00  元
HK$ 62.05  







叢書系列:ViewPoint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ViewPoint


文學小說 > 溫馨/療癒小說















  值得一讀再讀、仔細品味的感人故事

  一位坐在世界頂端的企業總裁,為他生命最後的100天,寫下一生中最勇敢的企畫案,並成為他生命中最棒的時光

  ◎商業周刊封面書摘推薦∣紐約時報、經濟人、美國線上、美國今日爭相報導
  ◎上市一周即搶登金石堂、博客來、誠品暢銷書排行榜

  ◎讀者爭相推薦,媒體好評不斷。你絕對不能錯過!

  「夕陽低垂,站在高爾夫球場上有種莫名的感動,對周遭的知覺也變得更為敏銳,好似我們不只是在打高爾夫球,也是在追逐日光,想好好把握住僅剩的光陰。」--尤金.歐凱利

  二○○五年五月下旬,行程永遠排得滿滿、對未來總是充滿計畫的尤金.歐凱利踏進醫生辦公室,得知自己罹患末期腦癌。幾天後,他辭去美國KPMG總裁兼執行長職務,拿出向晚時分在高爾夫球場上追逐日光的精神,將僅剩的生命時日發揮到淋漓盡致。

  他善用職場智能,積極處理自己的臨終大事,包括選擇想要的醫療方式、了結塵緣,以及為自己和親朋好友創造一段永誌不忘的美好時光。他以最清醒的意識來咀嚼這一切。過程中,他歷經生命頓時失控的挫敗,直至放手,終至彼岸。

  《追逐日光》是歐凱利送給世人的最後禮物。全書以令人悸動的親切口吻,寫下他最後的人生篇章;從診斷之日到辭世,前後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記錄了一個熱愛生命、克服死亡恐懼的勇者的生命歷程。

  在一段看似短暫的生命嚴冬,歐凱利卻成功締造了無數個美麗的春天,並留給世人豐富的生命智慧資產。

作者簡介

尤金.歐凱利(Eugene O’Kelly)

  在紐約市出生和長大。一九七二年進入KPMG,擔任助理會計師;多年的積極投入和努力,於二○○二年四月榮登公司總裁的寶座,統領兩萬多名員工。二○○五年五月,診斷出罹患末期腦癌,僅剩三到六個月的生命。二○○五年六月,他告別服務三十多年的工作崗位;在二○○五年九月平靜安詳地離開人世。生前創立「尤金.歐凱利癌症生存者基金會」,為那些需要關懷的癌症患者提供財務上的援助。

譯者簡介

張琇雲

  台灣大學外文系、所畢業,曾任教職、編譯。譯有《想通,就會成功!》、《享受工作好關係》、《怪才的荒誕與憂傷》、《我家小孩教養好》、《慧眼視心靈》等書。



上部

引言

第一章 沂水龍吟
第一回 臥龍出世
第二回 從陽都到隆中

第二章 十年砥礪
第三回 成長的搖籃
第四回 躬耕苦讀
第五回 高歌〈梁父吟
第六回 魚求水,水求魚
第七回 規畫三分

第三章 宏圖初展
第八回 飄搖荊州
第九回 催化荊州
第十回 聯吳抗曹
第十一回 三分荊州
第十二回 五載經營

第四章 霸業雛成
第十三回 天府沃野
第十四回 機不可失
第十五回 重荊輕蜀
第十六回 率軍援蜀
第十七回 跨荊州、益州

第五章 得益失荊
第十八回 益州咽喉
第十九回 兵定漢中
第二十回 息息相關三步棋
第二十一回 痛失荊州

第六章 夢斷夷陵
第二十二回 開國丞相
第二十三回 奪回荊州
第二十四回 天平傾向
第二十五回 兵敗夷陵
第二十六回 得失隆中對
第二十七回 臨危受命

下部

第七章 勵精圖治
第二十八回 修正隆中對
第二十九回 孜孜求治
第三十回 納言任賢
第三十一回 國富民安
第三十二回 政通人和

第八章 南撫夷越
第三十三回 南中歷史
第三十四回 大軍入南中
第三十五回 攻心為上
第三十六回 一舉兩得

第九章 殫精竭智
第三十七回 上表披心
第三十八回 首戰受挫
第三十九回 三載征戰
第四十回 北伐的意義
第四十一回 巨星隕落
第四十二回 退兵風波

第十章 軍事奇才
第四十三回 傑出軍事家
第四十四回 八陣奇思
第四十五回 木牛流馬
第四十六回 武器裝備

第十一章 立身治家
第四十八回 修身養德
第四十九回 嚴儉持家
第四十九回 白璧微瑕

第十二章 源遠流長
第五十回 鐘靈毓秀
第五十一回 諸葛家風
第五十二回 千秋景仰

參考資料
年代表
《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第五》



引言

千百年來,諸葛亮的形象藉由各種傳播媒體走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湖北古隆中、奉節白帝城、成都武侯祠、岐山五丈原、勉縣定軍山……眾多歷史遺跡以自己的存在,向人們默默講述著諸葛亮一生中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故事。

一部《三國演義》,使諸葛亮的大名傳遍神州大地。

  馬連良的傳統京劇《借東風》、《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傾倒了大江南北一代又一代的戲迷,「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那典雅的唱詞,優美的唱腔,傳神的表演,已成為京劇藝術的經典。

《三國演義》連環漫畫,伴隨著幾代人從童年走到少年,從少年走到青年。
《三國演義》電視劇,陪伴著億萬家庭度過豐富多采的夜晚。
《三國演義》的線上遊戲,使得許多青少年如醉如癡。

這一切,使諸葛亮成為一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

  然而我們還是要問:你真正了解和認識諸葛亮嗎?你是通過什麼途徑了解和認識諸葛亮的?這個問題並非唐突,更不多餘,因為一些記載和傳聞,可能會把一般人對諸葛亮的了解引向歧途。

  《仙鑑》中記載了諸葛亮拜師學藝的故事。諸葛亮經司馬徽引見,向靈山酆公玖學習《三才祕籙》、《兵法陣圖》、《孤虛相旺》等書。百日後學成,酆公玖要他以所學輔佐漢室之胄劉備,並告訴他:「羽(關羽)是解梁老龍,飛(張飛)是涿州玄豹,雲(趙雲)乃長山巨蟒,竺(麋竺)乃東海壽麋,其後猶有襄陽鳳雛(龐統),長沙虎母(黃忠),西涼駒子(馬超),天水小龍(姜維),皆子之良佐使也。」又對他說:「南郡武當山上有二十七峰、三十二岩、二十四澗,峰最高者曰天柱、紫霄,二峰間有異人曰北極教主,有琅書、金簡、玉冊、靈符,皆六甲祕文、五行道法,吾子僅習兵陣,不喻神通,終為左道所困。」於是領諸葛亮到武當山拜見北極教主。開始,北極教主只讓諸葛亮擔柴汲水,採黃精度日,過了很久,才教他道術。諸葛亮學成後下山至靈山,酆公玖已北回覆命,再尋北極教主亦不在,只聽得山頭風雷轟轟,如萬千人語,這才體悟是神人指點,自負不凡。

上面記述的是神化了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寫了一段諸葛亮「空城計」的故事。當街亭失守後,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殺來。當時諸葛亮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身邊五千名軍士,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下兩千五百名軍士在城中。文官聽到這個消息,盡皆失色。諸葛亮登城一望,果然塵土衝天,魏兵分兩路往西城殺來。諸葛亮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諸葛亮於是披鶴氅,戴綸巾,引兩小童攜琴一張,在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卻說司馬懿軍哨到城下,見了這般情景,不敢前進,急報司馬懿。司馬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然看見諸葛亮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手邊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側則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名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了大疑,便命後軍做前軍,前軍做後軍,望北山路而退。

上述空城退敵的故事,其實是虛構的,反映的是藝術化的諸葛亮。

在今天的雲南西雙版納,流傳著一則關於諸葛亮帽子的故事。

  諸葛亮南征到傣族地區,聰明的傣族青年岩肯發現諸葛亮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用鵝毛扇敲敲帽子,然後定出奇妙的計策,彷彿帽子裡藏著無窮的智慧。於是,岩肯試探地問:「丞相,能把你頭上的帽子留給我做紀念嗎?」諸葛亮想了想說:「好吧。」他摘下帽子,把幾張小綢子條塞在帽子裡,叮囑道:「以後你們再遇到什麼困難,就在帽子裡拿出綢子條看看,那裡面有戰勝困難的法寶。」

  過了許多年,傣家的人口愈來愈多,大家都擠在江邊又低又矮又潮濕的小草棚裡過日子,天氣漸漸熱起來了,太陽一出,曬得草棚像蒸籠一樣,很多人受不住悶熱病倒了。沒過多久,整個壩子都籠罩上一層可怕的瘴氣,奪走了成百上千傣族人的生命。

  就在這危難的關頭,岩肯忽然想起了諸葛亮臨走時留下的話,他急忙找來那頂帽子,從裡面掏出一條綢條,只見上面寫著:「想命長,水沖涼;草棚矮,住高房。」聰明的岩肯拍拍頭說:「對呀!只有常洗澡才不會生病,住在高房才通風。洗澡倒還容易,可是高房誰也沒有見過,怎樣蓋呢?」他趕快找了九十九位老師傅,商量了九十九天,最後大家商定按照諸葛亮帽子的樣式蓋。因為那帽子是智慧的象徵,住進那樣的高房,傣族人會變得聰明。又過了九十九天,家家都蓋起了和諸葛亮帽子一樣的高房子,人們住進去又通風又涼爽。再加上人人都養成了常洗澡、愛乾淨的好習慣,很快就趕跑了瘴氣,戰勝了病魔。大家在洗澡時還潑水表示歡樂。據說傣族「潑水節」就是從那時開始,一直傳到了今天。

傣家流傳的故事反映的是民間所認同的「人神合一」,完全理想化了的諸葛亮。

  在古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學者眼中,諸葛亮也是「王道」、「霸道」或兩者兼而行之的代表人物。《康熙起居注》記載了康熙十六年(西元一六七七年)四月康熙帝與陳廷敬的一段對話。當時,陳廷敬正給康熙帝講述伊尹輔佐商湯的歷史。當講到「伊尹之在有莘,諸葛亮之在隆中,惟其處而無求,所以出而能任」時,康熙帝問:「諸葛亮可比伊尹否?」陳廷敬答:「此一章書是論人臣出處之正,三代以下,亮之出處最正,所以比之伊尹。」康熙帝又問:「伊尹聖之任者也,以其君為堯舜之君,亮能之否?」陳廷敬說:「先儒謂亮有王佐之才,亮雖不及伊尹,然其學術亦自正大,後世如此等人才誠不易得,但其所遇之時勢不同,所以成功不及伊尹。」(這項資料是學友何齡修先生提供的。)

  康熙帝認為陳廷敬說得很對。唐代名相裴度稱諸葛亮輔蜀漢為:「尚父(呂望)佐周,阿衡(伊尹)佐商,兼齊管、晏,總漢蕭、張。」《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銘》。清雍正帝的弟弟允禮〈沔縣諸葛武侯祠〉詩說:「遭逢魚水自南陽,將相才兼管樂長。」伊尹、呂望被儒家尊為實行仁義「王道」的先驅,管仲、樂毅的治國用兵被認為是功利「霸道」的典型。以諸葛亮與之相比,這是把諸葛亮政治倫理化了。

  北魏崔浩輔佐少數族拓跋氏,統一中原,以正統自居,故以蜀漢為「僭偽」、「邊夷」,因而把諸葛亮比做西漢初年割據南方的趙佗。這是因政治偏見而被貶低了的諸葛亮。

  《全唐詩》卷五六○收錄了唐人薛能的〈籌筆驛〉詩,全詩對諸葛亮幾乎持否定態度。他的詩說:

葛相終宜馬革還,未開天意便開山。
生欺仲達徒增氣,死見王陽合厚顏。
流運有功終是擾,陰符多術得非奸。
當初若欲酬三顧,何不無為似有鰥。

  詩中「王陽」當作「王朗」。大意是說,諸葛亮不明天意便下山幫助劉備,活該戰死。他在世時,把司馬懿逼成那樣也是徒勞,死後還得厚著臉皮去見被他痛斥過的王朗。發明的木牛流馬用於戰爭卻侵擾了百姓,還是一個行奸詐之術的人。他想酬謝劉備三顧茅廬的殷勤之意,就應該像古代的舜那樣無為而治,順其自然。薛能對諸葛亮狂妄的攻擊,輕率的否定,是對諸葛亮的醜化。

  對諸葛亮的神化、藝術化、理想化、政治倫理化、貶低、醜化,都無助於我們對他進行真實的、全面的、深入的了解。

  只有去掉對諸葛亮神化的光環,撩開藝術化的輕紗,走出理想化的幻影,拋開政治倫理化的標準,摒棄貶低、醜化的輕率和狂妄態度,我們才能全面地了解和認識真實的諸葛亮。

  有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千個人的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哈姆雷特是個藝術形象。

  但是,一千個人的心目中不應有一千個諸葛亮,因為諸葛亮是一名實實在在的歷史人物。

  為了給人們真實的諸葛亮,歷代史學家付出了艱苦的勞動。晉人陳壽的《三國志》記錄了大量有關諸葛亮事蹟的真實材料。南朝劉宋人裴松之對《三國志》做了許多有益的補注。此後歷代學者特別是清代的史學家,對三國時代的材料又進行了考證、整理、爬梳、補遺。

  當代史學工作者對諸葛亮的研究更是成就斐然,且不說數量眾多的研究論文,也不說雨後春筍般的實地考察與地下發掘報告,單看那些研究諸葛亮的傳記,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然而,還是有遺憾。

做一個蹩腳的比喻(任何比喻都是蹩腳的):

  對諸葛亮荒誕的神化、浪漫的藝術化、盡善盡美的理想化、陳腐的政治倫理化,都是一幅幅介於似與不似之間、水準高低不等的諸葛亮的畫像;對諸葛亮的真實記載、嚴肅研究,可以視為是一張張諸葛亮的照片。畫像離本人真實距離較遠;照片雖像本人,但仍不是活生生的人。

讓我們來舉例說明。

  對於諸葛亮在隆中的隱居生活,《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毫無疑問,《三國志》這段記載對研究諸葛亮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它是史學工作者藉以認識諸葛亮在荊州生活的重要依據。但不是專研史學工作的一般讀者,會不會有濃厚的興趣呢?若以為文言文會妨礙一般讀者閱讀,我們不妨譯成白話文:「諸葛玄死後,諸葛亮親自在田間耕種,喜歡唱《梁父吟》這首歌。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當時人都不同意這種說法。」

僅此而已。

  照實記錄,枯燥考證,抽象思維,缺乏生動,這樣的諸葛亮研究雖說也是必要的,但容易使一般讀者興味索然。

我們試圖改變這種情況,但如何改變呢?

  這裡涉及史家應當如何撰寫歷史人物傳記的問題,對此,人們雖各有主張,但重要的是實踐。只有具備創新精神的實踐,才能為歷史人物傳記的撰寫闖出一條新路。

  諸葛亮是人,又非普通人,而是做為一位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的人。這是我們寫這部諸葛亮傳的最基本出發點。

  既然是人,就有血有肉,有愛有恨,有言有行,這一切要真實可信。既然不是普通人,描述這一切的同時,還要著力於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事業品格準確性的總體把握。

  為了做到這點,本書採用了大量有關諸葛亮的可靠歷史資料、考古材料以及古今人的研究成果,講述每個歷史事件和結論時,都力求資料詳實可靠,論述嚴謹平實,並進行邏輯推理,以求達到符合歷史真實的目的。

  講述諸葛亮的成長過程和政治軍事業績時,必須深入挖掘其內心深處的思想活動,使他愛恨分明,情真意切,才能表現出真人般的鮮活生動。

  因此,我們不但要介紹他的家族、家庭,也要揭示他的父子情、母子情、叔姪情、兄弟情。

  我們不但要介紹諸葛亮的少年流離生活,也要揭示他那幼小的心靈對社會的種種感受,以及在隆中的隱居生活。

  除此之外,還要介紹諸葛亮輔佐劉備成就霸業的功績,闡述他政治軍事活動所駐足的策略高度,並揭示他重大決策失誤時,所遇到的挫折以及他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還有諸葛亮的高尚情操及優秀品德、他的缺點與不足之處。

  為此,我們在史學理論和方法的原則下,遵循嚴謹和求真創新的同時,依據有關資料從當時的具體情況出發,進行了符合邏輯的推理,適當地探討他的內心活動。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即寫出一部真實可靠的、有血有肉的、有思想高度的——新的諸葛亮傳記。

  梁啟超曾大聲疾呼:「史學者,學問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國民之明鏡也,愛國心之源泉也。」又說:「今日欲提倡民族主義,使我四萬萬同胞立於此優勝劣敗之世界乎?則本國史學一科,實為無老無幼無男無女無智無愚無賢無不肖所皆當從事,視之如渴飲饑食,一刻不容緩者也。」梁啟超《新史學.中國之舊史》梁氏之呼籲,雖時過境遷,但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我們仍應汲取其中精要,即汲取五千年歷史文明的深刻內涵,而且應當突破學術圈,使其步入群眾的文化生活。為此,我們力圖繼承《史記》和《通鑑》的某些優良寫法完成這部傳記,兼顧學術性與可讀性、研究性與普及性、知識性與欣賞性,在撰寫過程中,力求史論結合,深入淺出,史實與文采並重,使廣大讀者不但能夠讀懂,而且還喜歡讀,讓諸葛亮的政治軍事業績、愛國思想和人格魅力啟示和激勵我們。

用這種思路撰寫歷史人物傳記,是一次嘗試,是一次大膽而又謹慎的嘗試。

我們期待著學者的指教。

我們期待著讀者的評判。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推薦人數:2,共有2位網友寫書評。

zhong
/ 台北
2011.01.02看zhong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這本書對於諸葛亮身邊的環境、人物寫的很詳細

可以感覺出作者撰寫上的用心,

不但引經據典,也包含很多史、地背景,讓讀者可以深入了解很多事情。

但我覺得這本書寫的比較不像是一本讓人感到心情澎湃的歷史小說,

比較像是一篇論文...

/ 台灣台北
2010.10.28看忠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小時候大約7.8歲時阿公就跟我講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如關公和張飛如何的比賽來區分誰當老二和老三,關公如何的過五關斬六將,"倒拖刀斬蔡陽"(台語)小小的心靈之中對三國時代中的懞懞懂懂的,一直到年紀稍長時讀了三國演義才明瞭小時候阿公說的故事,而對於其中的許多人物及故事情結想要更加深入的探討,而此書是探討諸葛亮,內容及考證是我目前看的書中最豐富也容易明瞭的,對於想要多瞭解這位傳奇的三國軍師的朋友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