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社工員的故事

社工員的故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525070
李晏甄、林立
群學
2009年5月04日
93.00  元
HK$ 83.7  







* 叢書系列:SW 社會服務系列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SW 社會服務系列


社會科學 > 社會工作









向社工員致敬!

  「這本書不是有關社會工作理論知識的介紹,也不是有關社會工作知能技巧的指導,這本書是有關於34位美國人選擇社會工作當作一生志業的生涯故事,這34位來自不同社工領域的社工員敘說著他們平實真誠而不平凡的生命故事,每一個故事一再重複著他們對於專業使命的終身承諾、對於弱勢案主的接納同理、對於社工實務的睿智實踐。」──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鄭麗珍教授

  本書讓我們再度發現故事的重要,沒有故事,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想像這是一場社工員的飯局,社工員們談論著各自的故事,不一定離奇,但充盈的盡是生命的光影。我們知道許多社工員的專業竅門,然而卻很難一窺社工員在專業與生活之間永無歇止的掙扎。從社工員的生活當中,我們能學到什麼?從社工員陳述自己及他人的故事中,我們認識到生命的奧妙。縱然許多案主的故事悲慘又淒楚,但這都是關於人生課題的故事。這些故事提供了現實的對照,讓我們從這個獨特的參考架構,反觀自己的生命。這是社工員的自我療癒之旅,在述說與聆聽故事當中,我們的生命也一同得到昇華。

本書特色

  在一次與朋友的聚會中,有機會與一位從事社會工作的朋友聊到工作的景況,他似乎無奈、似乎忿忿不平地述說在工作中所見識到的景況──公平與不公平、照顧與忽視、快樂與難過。在聆聽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這一群默默為冷漠商業社會付出的專業工作者,他們的熱情長時間地麻痺、耗損,然而社會卻對他們充滿著錯誤的印象以及賦予過多的期待,社工員的制度本身又有許多問題存在,導致社工員缺乏療癒的管道。雖然受傷,社工員們卻又不願意放棄這份志業,於是在惡性循環當中不斷地耗損自己。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美國似乎已經注意到這樣的傾向,而開始重視社工員本身自我療癒的課程,他們讓社工員在輕鬆的環境下述說自己的故事,讓他們藉著講述與傾聽的過程中重新發現自己從事這份專業的動機與感動,讓他們在被耗損磨蝕的狀態中重新甦醒過來,有力地迎向更多的挑戰。我們期待這本書能刺激台灣出現更多的思考,並有一天能出版屬於這塊土地的社工員的故事。

作者簡介

Craig Winston LeCroy 博士

  亞利桑納州立大學土桑分校社會工作教授。開授社會工作實務課程長達十五年。著作範圍廣泛,包括兒童精神健康、預防工作、社交技能訓練、青少年治療、方案評估。總共出版了六本書。

譯者簡介

李晏甄

  臺灣大學社會工作系畢業,現就讀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林立

  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畢業,現為軟體工程師


導讀─向社工員致敬 /鄭麗珍 (台大社工系教授、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譯者序 /林立
致謝辭


章 社會工作是一門藝術
第二章 邁向有意義的人生
第三章 對正義的熱情
第四章 個人使命感
第五章 追求同理心
第六章 連結社區
第七章 療傷之旅
第八章 永不失去願景

延伸閱讀

top

導讀

向社工員致敬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鄭麗珍教授

  這本書不是有關社會工作理論知識的介紹,也不是有關社會工作知能技巧的指導,這本書是有關於34位美國人選擇社會工作當作一生志業的生涯故事,這34位來自不同社工領域的社工員敘說著他們平實真誠而不平凡的生命故事,每一個故事一再重複著他們對於專業使命的終身承諾、對於弱勢案主的接納同理、對於社工實務的睿智實踐,讀起來令人相當動容,也很有學習。

  每一個人選擇某一種工作作為生涯抉擇,都會有其個別的理由和生命的脈絡的軌跡。在我成長的時代,聯考的成績和分發的機制決定了我上哪個大學,哪個科系,也從哪裡開始,我才從老師的教學和大學的生活中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涯」。在大學畢業後,我從很幸運地回到我曾經實習的兒童福利機構工作,開啟了我11年的社工員生涯。在這段工作期間,和我生命經驗交會過的貧困家庭數以百計,他們當中有的是單親家庭、有的是雙親家庭、有的是隔代教養家庭,承蒙他們的信任和交託,我得以分享了他們生命中的順暢與喜悅,也得以和他們討論他們生命中的困頓與傷感,我簡單而平凡的生命經驗因為他們真誠的分享而豐富深刻,我童稚而不成熟的專業自我因為他們無私的教導而更加堅定,我因而深信生命的真諦其實是從實踐中體會的。

  我在美國唸書的時候,我的一個美國同學推薦我去看一本有關介紹美國社工員先賢的故事書,我因而有閱讀到幾位經常出現在社會工作教科書中的美國有名社工員的生涯故事,例如出生伊利諾州政治世家而後從事社區改革工作的Jane Addams女士,從事慈善組織會社(COS)工作而後創建個案工作方法模式的Mary Richmond女士,讓我有機會從他們所在的時代去認識這些社工先賢創建社工專業的生活脈絡,他們不再只是教科書的巨擘偉人,更是一個個令人鼓舞的凡人了。然而,從本書所收錄的34位社工員故事來看,他們並非美國社工界的知名學者,也不是千挑萬選的社工員楷模,只是一群來自不同的社工領域、服務不同的案主族群的平凡社工員,但他們每一個人敘說有關於自己投入社工員這個一生志業的生涯抉擇軌跡卻相當精彩而人本,字裡行間透露著這些社工員對於社會工作專業使命的承諾執著、對於美好社會信念價值的堅信不移,更重要是這些社工員的生涯故事蘊含著Phillip Dybicz(2004)教授所謂的社工實務智慧(practice wisdom),敘說著社工員如何將其對人的信念價值、所學的社會工作知識轉化成為社會工作實務的經驗,提供有興趣的讀者許多有關社會工作實際操作的想像空間。

  和本書的作者Craig Winston LeCroy教授一樣,我也是在大學的社會工作學系裡負責教授社工實務課程的老師,也是經常絞盡腦汁的思考如何才能讓一群莘莘學子認識社會工作專業、學習如何做社會工作、最後終於立定社會工作的志向。在教授的過程中,我可以指定學生閱讀無數有關社會工作知識、社會工作知能的教科書,和他們作討論和辯證,也藉由期中考和期末考的測試,確定他們記住多少這些教科書裡的社會工作資訊,但這些作法充其量只發揮了我授業解惑的「經師」功能而已,學生真的認識了社工員的樣貌了嗎?學生真的認同了社工員的志業了嗎?學生真的知道如何作社會工作了嗎?為了協助學生對於社會工作實務的知行合一有所體會,我邀請單親媽媽、單親爸爸和他們的社工員到課堂上來分享他們心靈交會的生命經驗,我也邀請曾經露宿街頭的遊民街友和他們的社工員來課堂上分享他們相互鬥智的改變歷程,直到此刻,我終於看到學生的眼睛發亮、身體前傾、發言犀利,他們生命裡的某一部份似乎開始蠢蠢欲動、開始活絡起來,藉由這兩位社工員的「人師」表率,學生似乎開始入門社會工作了。而這本書一口氣收錄了34位社工員的生涯故事,比起我所邀請的兩組「人師」的交流經驗更加豐富多元、更多啟發激勵,應該是一本很好的社會工作實務教材。

  當然,應該會有一些社工朋友們會說,本書這34位社工員的生涯故事是發生在美國的社會脈絡下,和我們的社工員所處的環境不盡然相同,他們的經驗不一定適用在我們身上的。但是,這些社工員所說的故事並不是要去批判他們所處社會福利環境的好壞,也不是去驗證某套社會工作模型的可行性,他們只是想要分享一種生命體現的經驗、一種實現自我的心理歷程,這應該是無國界的普世人性價值吧!例如他們敘說著自己從這份工作的實踐過程中獲得再次的重生機會(A Healing Journey)、獲得助人熱情的滿足感(In Pursuit of Compassion)、追求社會正義的實現(A Personal Mission),這些故事有順境、也有困頓,有成就,也有挫折,卻仍堅持與不懈,是一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生命體現。例如他們敘說著自己從事這份工作與不同案主交會的心得,有如實現自我的活力感受(The Art of Doing Social Work)、有如走過充實心靈的人生旅程(A Meaningful Path)、有如展開神聖傳教的使命本質(A Personal Mission)、有如社會改革的探底測試(Keeping the Vision Alive),這些故事有美麗的人性,也有醜陋的人性,有純真的一面,也有暴力的一面,卻仍懂得欣賞和省思,是一種Maslow所謂「實現自我」的境界。

  總而言之,我個人覺得這是一本相當不錯的書,我願意推薦給我的社工學生、我的社工同僚、我的好朋友、想要認識社工的一般人來閱讀,這裡面沒有艱深的理論,也沒有難懂得社工專有名詞,希望每一個讀者都能夠從這34位社工員的生涯故事中找到自己的生涯定位或人生方向。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