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看見石榴放蕊

看見石榴放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483927
張青蓮
茉莉出版社
2009年6月05日
93.00  元
HK$ 74.4  







* 叢書系列:樂活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5*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樂活


[ 尚未分類 ]









  我書寫,因為我認為,醫學知識怎能弄的大眾一頭霧水呢?我書寫,希望透過淺顯易懂文字,可以幫助人們創造樂活。每一篇的真實故事,透過作者用心的鋪陳,只為了可以讓讀者輕鬆地閱讀,張青蓮要分享她的白衣天使故事,讓你可以享受健康的快樂人生。

本書特色

  這是一個護士的私房筆記從更深更廣的層面,探討臨床、疾病和心靈的故事。作者希望人人將心比心,好比石榴放蕊時,熱切期待並充滿生命力。

作者簡介

張青蓮

  資深護理師,現任職於五星級飯店醫務室。

  多年的加護病房、急診室護理經歷,醫藥、急救及照護經驗。

《BRAVO!快樂高校生》特約作家

  「石榴放蕊」榮獲2008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大?決選入圍。

  個人部落格:「石榴放蕊」blog.yam.com/elinernurse



推薦




第一章 他們的故事
1. 許願樹
2. 未知的實相
3. 母子連心
4. 死亡啟示錄:恩賜一生
5. 孩子是誰的
6. 神要怎麼拜
7. 做錯的事,也許就是有正當的解釋
8. 反轉自殺
9. 最後...想要什麼?
10. 慈悲與寬恕
11. 愛自己本來就不是別人的事
12. 寬恕,同時也是放了自己
13. 護士的眼淚
14. 心跳停止的急救
15. 殞落的青春

第二章 知與識
16. 饅頭傳奇:大驚失「色」
17. 什麼耳朵的毛病會導致頭暈
18. 如何把三聚氫氨排出體外
19. 如何選擇包裝食品
20. 拆解大閘蟹的致癌物
21. 想長高需要拼一下嗎?
22. 誰沒得過腸病毒?!
23. 維他命C天然的最好
24. 維他命丸究竟是不是好東西
25. 維骨力知多少
26. 認識感覺統合
27. 認識墮胎藥RU486
28. 衛生署字號講清楚
29. 鎮靜劑鎮靜什麼

第三章 有感而發
30. 人類是外星人的後裔嗎
31. 他是壞人
32. 只要運動不要藉口
33. 再見小天使
34. 如何當知音
35. 如何優雅的變老
36. 如何釋放憂傷
37. 親子僵局的理解與智慧
38. 恨的轉世劇
39. 病由心造
40. 意念形成,「我思,故我在」
41. 夢與心的符號
42. 憂鬱的人需要的不是藥物,而是關懷
43. 誰促成了孩子的絕望
44. 讓愛沒有傷痕
45. 永不消失的愛
46. 何處歌聲
47. 學習動力來自一個悲慘的故事

第四章 護士小叮嚀
48. 吃素可以,但不可以貧血
49. 好好照顧我們的靈魂之窗
50. 如何有效戰痘
51. 有信心,向六塊肌前進!
52. 要不要嫁給B型肝炎的帶原者
53. 高血壓的恐慌
54. 減談視網膜剝離
55. 想瘦?可以嗎?
56. 蜜蜂螫傷怎麼辦
57. 認識膽固醇
58. 癲癇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誤的認知
59. 只要青春不要懷孕
60. 淺談大腸癌
61. 燙傷時,請不要「冰敷」

後記

top

前言
你的抵抗力準備好了嗎?

  最近流感這個名詞如影隨形,H1N1新流感天天在新聞中喧騰,好不容易終於等到好消息:『墨西哥流感高峰已過』時。

  偏偏世界衛生組織幹事長陳馮富珍又潑下了一盆冷水,他警告大眾:「病毒可能在秋天反撲,第二波疫情,可能極為猛烈。」

  既然是可能那表示純屬「推測」,但是新聞記者卻又重重加了一筆寫著:「他(陳馮富珍)暗示WHO有可能將新流感警戒提高到最高的第六級...第二波疫情將是本世紀最嚴重的疫情...」

  雖然,民眾有知的權利,但是,是不是也能有免於恐懼的方式呢?

  不可否認,這一型流感來勢洶洶,但,其實還是有很多從病中康復的患者,像墨西哥新流感首位患者,一個叫埃德加.赫爾南德茲的四歲男就已經完全康復了。且由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為止,此病的死亡率並沒有高於禽流感,換句話說,大部分的患者,是能康復的。

  如果說免疫機制是靠自然接觸而產生的,那麼每接觸一種病菌,身體的免疫系統就會被啟動一次,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產生抗體」,這是事實。

  可是多數人「能!順利產生抗體!」也是事實。

  雖然有些訊息讓我們失望:醫學上對H1N1新流感尚未有所謂的特效藥,因為目前流感治療上,仍採取症狀治療,所以H1N1新流感病患者若要全癒,主要還是靠本身產生抗體及其免疫力來打敗病毒。

  但可喜的是:若現在H1N1已經造成大流行,那表示,產生抗體的人也已經不在少數了。

  如果我是世界衛生組織幹事長,我會對著大眾說:「病毒可能在秋天反撲…有信心嗎?我們會像多數的痊癒者,必定能夠靠自己產生抵抗力來打敗病毒!」

自序

  我的父親,是一位學校的教務主任,他,是影響我最深的人。

  除了他對我的教養外,他的病也是主因,因為在記憶中,他總是因為肝硬化住院,病情時好時壞,而就在他最病重之時,我對他許下願望:「成為一位護士,好好照顧您!」即使後來他並沒有等我畢業就撒手人寰,但我不曾忘記當時他聽到後的神情...那是動力,鼓舞著我一路走向無悔的護理之路。

  誰都想健康平安,我也是,尤其是在照護病人時,起初我經常懷著「慶幸自己是健康的」心情,然而,當護士越久,就越歷練一種軌跡,往往,在與病人的對話中,找到了線索,在過程中,也同時啟發我內在的覺悟,清晰的發現,當生病時,最需要明白的是「身體的症狀,正在傳達什麼訊息呢?」

  也常有人問我:「你們當護士的,大概對生、老、病、死看多了,都已經麻木了吧?」對於這個問題,我總是慎重否認,因為,每一個生命都不同,轉瞬間事情就過了,有被救起的一刻,神恩普照,也有一個閃神,卻為時已晚。太多的事,讓我一輩子忘不了,太多活生生的實例,讓我震驚的無法言語。還好自己充沛著多情,並沒有虛耗在手中川流的感動,對著生命無常,即使沉默坐望,仍是無限感恩,並且永遠無法麻木。

  把護理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寫出來,也是最近的事,因為當護士的每一天,就每天都有新鮮事,我心裡承載的總是流轉不盡的生命故事,別人的痛、別人的病、別人的故事...慢慢累積,終於一篇一篇,我將它們一一寫在我的部落格「石榴放蕊」中,我的焦點只對準了「一位護士,能給讀者什麼?」。

  就這樣足足寫了三年後,在二○○八年,我的部落格竟然能榮登「全球華文部落格大賽」的決選名單,更有出版社和雜誌社來找我寫書、寫專欄,雖然,這並不是我的生涯規劃,但卻像是上帝賜給我的驚喜連連,在無預設的情境中,並沒有企求任何意義,只深度的開放著,在無限存在最細微之處隨心所寫,所有的紀錄成為我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大致分了四個大項:他們的故事、知與識、有感而發、護士小叮嚀。這四項中我最喜歡的是「他們的故事」,那幾乎是我的回憶錄,有著我護士生涯成長的路,每次寫著的同時,我也同時在釋放,或許是超量的記憶,致使我的腦袋快裝不下了,所以邊寫邊有種盡情與說不出的痛快。

  我始終認為,醫學知識不能高高在上,醫學名詞怎能弄的大眾一頭霧水呢?若不能淺顯易懂,醫學知識不過就是唱高調,並不能實質幫助人群促進健康,也因此,我期許自己寫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很「生活化」,所以我付出了許多心血,或許,它不算是真正的健康指導原則,但每一篇的故事都是真實的,我用心的鋪陳,也時時的更廣泛閱讀,並求證每一個主題。

  雖說這本書是我寫部落格文章所孕育的產品,但不可否認,它真正的價值是讓我藉此上進、求知及欣慰,我確確實實因此而豐盈,在此,除了感謝所有讀者的支持,也感恩不盡,並深深以當一位護士為榮。

推薦序1

  白色巨塔對一般人而言神秘且高不可攀,專業的醫學知識浩翰無涯且仍然充滿疑問;人的生老病死到平常的居家養生,卻都離不開醫學的範疇。本人有幸於醫院服役期間與作者相識,深刻體驗醫院中詳細的分工與專業,當時連醫護人員言談間常用的醫學術語也不容易聽懂,憑著對不懂之處的好奇與發問,才能在幾個月之後,逐漸融入醫療人員的體系中。病人及家屬在醫院內渴望獲得完善治療的心情是可理解的,然而資訊的不對等與大多數人醫學專業知識不足,往往造成內心徬徨無助,盼望醫生或護士給予更多的指點和關懷。資訊發達與公開的今天,是否已經打破白色巨塔的藩籬,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揭開神秘的面紗。

  作者擁有多年的護理經驗、照顧過無數病患,看遍人生百態與悲歡離合,配合作者的生活經驗與對民眾與患者需求的瞭解,以簡單的文字或小故事來述說醫學常識,讓人清楚而深刻的瞭解生活與醫學上的知識。作者整理出長期在醫療領域累積的經驗,以深入淺出、細膩的手法描述情境,娓娓道來病人與家屬的心聲與生命的體認,文章中自然流露出對生命感性的關懷,例如醫院故事裡「死亡啟示錄」中病患「不怕死、恩賜一生」的表白,更道出人生的體認也感動了我。短文最後的「護士小叮嚀」是讀者渴望知道的醫學常識,往往也是我們最常忽略或無知的部份,在小故事的帶領下讓讀者更加深刻瞭解,若能認真身體力行作者關切的叮嚀,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健康又快樂的人生。

  雖然本書內文是作者以護士的角度來撰寫,其間隱含許多人生的道理與智慧,如何讓自己的心靈維持平衡與健康同樣重要,也是我們平日所忽略的養生之道,作者藉由本書中感性的小品文章與理性的叮嚀,潛移默化的提昇自我健康水平,足以顯示本書的可讀性。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鄭明修 

推薦序2
張姐的溫暖叮嚀,點滴是對生命的熱愛

  與張姐結緣,始於《BRAVO!》雜誌創刊之初,當時雜誌的保健常識專欄作者正好從缺,而我們對於這個專欄主筆所設定的標準是:

  一、寫作內容要能從「生活保健常識」,談到「醫療相關知識」。

  二、寫作形式與文字表達,必須清新、活潑,務求能合乎青少年的閱讀胃口。

  老實講,以上這兩個條件說難也不難,要達到前者,隨便找都有一票人選;要達到後者,網路上亂槍也能打到一拖拉庫。難就難在要兩者兼顧,這可就不是尋常人都能辦到的任務啦!

  就在尋尋覓覓之際,發現了張姐的部落格,幾乎是瞬間就被那清新中帶著親切的文字吸引住目光!經過了一番誠心誠意的聯繫溝通後,我真的很高興張姐爽快接受了我們唐突的邀稿請求。不過,我也要偷偷說一句:願意嘗試為一份尚未正式上市的刊物撰稿,很需要點勇氣和膽識。而張姐為人也的確是如此!

  自《BRAVO!》創刊以來,由張姐執筆的「健康鑑定團」,就一直是個好評不斷的專欄。原因無他,主要是內容與主題都能貼近青少年的生活經驗,而張姐的專業建議又是那麼的中肯,更不用說字裡行間那自然流露的親和力了——看著她的文字,總能讓人像是在和鄰家大姊姊閒話家常般的輕鬆,也就不知不覺地把她那有益身心健康的叮嚀與常識,都一骨碌吞下肚囉!

  孔子說要「聽其言,觀其行」,才可判斷一個人。依我的經驗,閱讀一個人的文章,再觀察他的部落格留言與回應,亦足堪認識這個人了。縱然多年來的專業護理經驗,讓張姐看遍了生老病死,但難能可貴的是,她習於付出關懷的溫暖特質卻能始終如一,她的文章正是最佳見證!在這些或親切溫暖、或沉痛悲憫、或發人深省的流暢文字背後,不只是個與眾不同的護士,誠如張姐自己在部落格的自述所言,「護士的經歷,確實豐富了我的人生,而且比別人更加的精彩,我喜歡這份工作,因為它讓我加倍熱愛生命。」

  像張姐這樣一個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的人,會想要藉由出版來實踐並推廣關懷生命的理念,可以說一點也不奇怪!因此,當我聽說她打算把部落格的系列文章集結出書了,並沒有太大的訝異,只想到:「好個慧眼識英雌的出版社!」然而,聽到張姐竟邀請我們《BRAVO!》編輯團隊代為寫書序,可就真的是教人受寵若驚了!生平處女作的書序呢!如此盛情,實是榮幸之至啊!

  在此謹獻上我的祝福,但這祝福不是要獻給張姐或她的書(我相信好書自是不寂寞也不缺祝福的),而是獻給所有閱讀這本書的讀者,祝福你們因為閱讀過張姐的文字,而能更增長自身的保健醫療知識,學會照顧好自己與身邊親人健康的具體方法;同時,也祝福你們在接觸過這些累積多年照護經驗所提煉出的觀點與見解後,能進一步體會生命的可貴,從而更懂得珍惜生命。

《BRAVO!快樂升學雜誌》主編 張嘉慧

推薦序3
與青蓮相遇
在生命中,你願意相信有多少巧合?

  我與青蓮相識的時間不長,平日忙碌、見面的時間更少,但人與人之間巧妙的靈犀相通總會在短暫的相會時光中閃出亮光,讓我們清楚知道我們是隸屬同一頻道裡的人。正是這樣的因緣際會,當發現我們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時候,並沒有太多訝異。這不是巧合,而是理應如此。

  所以當你將這本書從架上取下、翻閱的時候,也不該只是隨手拈來,而是你希望書中該有你要尋找的東西。

  青蓮是一位專業護士,但她不止照護病人的身體狀況,更重要的,她也照護周遭人的心靈。白日料理傷痛、針藥的手,下班之後,她將生活所見、所想的點點滴滴一一記下,將她身為護理人員的專業觀察、諄諄提醒,配合細膩的思維,轉化成許多人可以在她的部落格上學習、分享、交流的小品,也轉化成了今日印成鉛字的散文集。很少有人能有這般的恩典吧!讓提供柴米油鹽的專業工作與滿足個人興趣的喜好作完美的結合,因此見到青蓮、或讀到青蓮的人,看不見她身上曾經經歷的大小病痛、也看不到她生活中曾有的跌跌撞撞,因為這些經歷都已經轉化成了書中許多美好篇章的必要基礎;因為受傷,她知道如何教人癒合。

  二 ΟΟ一年,有一次我到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訪問,與一位年近古稀、在生物系任教的朋友到山丘上的玫瑰園散步。在花園中我們遇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婦人,因產期將近,身材臃腫、動作遲緩。朋友高興地告訴她:此時此刻,肚中嬰兒的腦細胞正以成千累萬的驚人速度快速增加,每分每秒都越變越聰明。婦人聽了好不高興。等婦人走開之後,朋友才告訴我,其實胎兒的腦細胞也在每分每秒當中大量死亡;生命與死亡、成長與衰微、喜悅與憂傷,彼此總是兩相為伴,只是心理上我們不願見到幽微的那一面。我第一次發現:原來醫護人員利用自身專業的知識去安慰別人、激勵別人的力量可以超乎平常;因為信任,我們便得安慰。
所以並非巧合,而是尋找,就得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張瓊惠

推薦序4
護士、部落格與社會學想像
          
  本書作者是一位護士,也是一位部落格作家。更重要的是:她的寫作風格充滿了人文色彩與社會關懷,尤其具有豐富的社會學想像力,確實不失一位社會學家。能夠先拜讀她的文章,並為本書寫推薦序,實在義不容辭且甚感榮幸!

  這本書是作者青蓮在她的「石榴放蕊-天空部落」部落格中所寫的作品,以及她在某雜誌中為青少年健康知識所撰寫的專欄之彙集文章出版而成的書。可以肯定的是:它在部落格中,不僅有很高的點閱率,也深受部落格族朋友的喜愛。當然,茉莉出版社的獨具慧眼與熱情邀約,均是促成本書能夠與讀者見面的重要關鍵。

  為了瞭解社會行為,社會學家必須依賴一種獨特的創造性思考方式,或一種對個人與社會間所存在關係的敏銳觀察能力。社會學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這個名詞,是由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C. Wright Mills, 1916-1962)所創造的。它指涉的正是一種能夠發現個人經歷與歷史脈絡間相互關係的能力,或能找出個人生命與外在形塑個人生命的社會力量間之關聯。社會學想像能使我們超越個人經驗與觀察,進而瞭解較廣泛的公共議題。米爾斯強調:我們個人的逆境或順境均需從更大的公共議題角度來理解或凸顯。倘若我們處於這樣的社會脈絡之外,則無法獲得完整的瞭解。

  無疑的,這是一本兼具知性、理性與感性的書。雖然書中的某些衛生教育與醫療知識議題或許仍然有爭議或辯論的空間,但作者青蓮以護士背景與護理知識提出她的看法與觀點,也不失是醫護領域中的另一種聲音,或是另一種醫療社會學想像的論述。對於讀者而言,這樣的論點應該可以讓人從臨床生命故事的敘述中獲得重要啟示或深刻感動。再者,它也可以提供讀者對於醫療領域有進一步思考與想像的空間。

  對於我來說,本書最吸引人之處在於:它不僅只是一位護士的聲音、部落格網路中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是以一種相當感性或感人的社會學想像筆調來訴說一個醫護人員臨床經驗上的生命故事。譬如說,在<許願樹>一文裡,作者即描述一位8歲小男孩小松到醫院陪伴生病的媽媽。小松告訴作者青蓮說:「可以一邊種樹,一邊許願。等樹長大了,願望就會實現。所以,我送你吃橘子…種子,是要送給你許願用的。」後來,小松的媽媽過世了。他因此問作者說:「為什麼許願樹不靈了?我媽媽沒有等我長大!」青漣心疼的摟著他,進到護理站,拿下那棵小樹,並交到他的手上說:「小松乖!你的樹沒有不靈,你願望放在樹裡,樹會代替媽媽陪你長大!」

  構成社會學想像的關鍵在於:能從局外人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的社會,而不只是以個人經驗與文化偏狹觀念來看待。譬如說,在<護士的眼淚>一文中,作者即感嘆的指出:「無論修法或不修法都一樣改變不了人性,也讓人看懂了金錢的試煉。它不僅彰顯一種看不見的能力,也傳遞出一種訊息:當『為省遺產稅,重症家屬拒拔管』的事發生之同時,我們似乎也能看出這事本身和金錢之間,以及父母的關聯性嗎?當人能愛金錢與坐擁金錢時,誰還會深愛自己的父母?」

  社會學想像的敏銳觀察力能讓我們理解周遭的、個人的與社會的經驗如何與圍繞著並影響我們的那個遙遠的、冰冷的生活世界之關聯。「在加護病房待久了,是否會對生、老、病、死很麻木?」因為太多的人生畫面,在轉瞬間物換星移。因此,對於護士背景的青蓮來說,雖然靜默旁觀,卻感慨萬千。其中,最難忘的是一場<心跳停止的急救>。作者指出:「林伯伯用堅強的生命意志,在生命的最後奮力一搏。那情、那景,至今想起,仍令我激動不已。我知道:那是一份難以割捨的親情,如此牽腸掛肚。『珍惜身邊的人』聽起來雖然是老套,但每次說這個故事時,卻總是我最想說的話。」

  傳統上,醫護關係類似父權制或男性宰制的社會:大部分的醫生是男性,而護士幾乎是女性。一種明顯的可能性是:護理內部存有一種性別位階的再製現象,而男人又往往佔有較重要或優勢的地位。其次,長久以來,醫病關係一直是社會學者感興趣的主題,因為它是最錯綜複雜的社會互動形式之一。顯然的,醫病關係的特性會因病患類型與醫療情境的不同而有差異。儘管醫病關係是互惠的,但卻不是平等的。尤其當它涉及醫療自主與醫療宰制的事實時,情況更是如此。對於這兩個部分,我們期望作者青蓮未來能加以關注,並有知性、理性與感性的文章出現。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專任副教授 葉肅科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