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愛上萊特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858741
莊靖
漫遊者文化
2009年6月02日
120.00 元
HK$ 102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小說
* 規格:平裝 / 43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小說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這是一部羅曼史,一段建築大師的傳奇軼事,
也是一個女人耗盡靈魂,捍衛自由與愛情的動人故事!
是否在看似幸福的關係背後,總隱藏了某些不為人知的缺憾,與等待填補的失落?
當聰慧知性的梅瑪遇到才氣縱橫的建築師萊特,
原本安定平穩的生活,再也無法滿足彼此追求靈魂伴侶的渴望。
這段震驚了當時社會的戀情,也永遠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然而,就在他們為了追求真愛而克服重重阻礙後,厄運卻無情地降臨到她身上……
作者簡介
南西.霍蘭
身兼作家和記者二職,作品見諸報章雜誌。她和擔任攝影師的丈夫凱文與兩個兒子住在華盛頓州普吉灣的島上。《愛上萊特》是她的第一本小說。她的網站:www.lovingfrank.com。
譯者簡介
莊靖
台大外文系畢,印地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譯有《奧黛麗˙赫本:一個優雅的靈魂》、《看藝術學思考》、《血型拼圖》 等書。
序
編輯室報告
二十世紀天才建築師萊特與其靈魂伴侶梅瑪
短暫卻永恆、激情又令人心痛的愛情故事
一九○三年,梅瑪和她先生艾德溫.錢尼委託同樣居住在橡園的鄰居,建築師法蘭克.洛伊德.萊特為他們設計新居,在興建期間,梅瑪和法蘭克雖然各自都已婚且育有子女,兩人之間依舊產生了強烈的情愫,開始了一段不見容於當時社會的婚外情。
《愛上萊特》即以此故事為本的虛構作品,以才華洋溢但行事作風引人非議的建築師法蘭克.萊特和其戀人梅瑪.錢尼的戀愛故事為主軸,用獨特的女性視角,娓娓道出女人面對愛情選擇的迷惘,追求人格自由的內心衝突,以及困於家庭道德與子女親情之間的掙扎。
本書是作者南西.霍蘭初試啼聲之作,甫出版即高踞暢銷榜,且獲得專門獎勵以美國歷史為書寫主題的庫柏獎,更成為讀書會熱烈討論的話題書籍。霍蘭久居的橡樹園,昔日曾是萊特工作室與故居,在地緣關係下,她對這段不被祝福的戀情產生興趣,於是花了七年時間蒐集資料,參考舊報紙、橡樹園居民的回憶錄、萊特在自傳中的簡短敘述,以及梅瑪與當時瑞典女性主義作家艾倫.凱的通信。不但盡力拼湊出她的生命細節,也從另一個面向讓讀者看見了萊特對建築的信念與堅持。如果你曾經為《麥迪遜之橋》中的女主角的抉擇感到欷噓,《愛上萊特》將會帶給你更多深思。
推薦序
愛、毀滅與昇華
文/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創意系系主任)
我與萊特相遇(神交)的關係,是一條漫長、曲折,卻相當有趣的過程。
幾乎一入大學,萊特的人與作品,就出現在我的眼前。當時的我,對於所謂的「草原式建築」,一知也半解,對於萊特的歷史定位何在,也猶疑未明。畢竟,現代建築史的光環,依舊還是環繞著歐陸核心的「包浩斯」諸神,與其他繼之而起的大師,譬如科比意(Le Corbusier,1887~1965)與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 ~ 1969)等人。美國建築師在當代的位置,恐怕是到了戰後六○年代路易.康(Luis Kahn,1901~1974)的出現,才巔危危逐漸確立起來的。
但我從八○年代赴賓州費城的賓大唸書起,與畢業後搬至芝加哥工作,乃至於再遷至亞利桑納州鳳凰城的幾年經歷,卻奇異地與萊特的生涯過程不斷遭逢。賓州的落水山莊自然不用說了,芝加哥的各樣作品與鄰郊橡樹園的豐富建築群,以及北邊威斯康辛州的零散作品,到西南部亞利桑納州沙漠裡的獨特建築,看過的不在少數。
同時間,對於萊特建築背後所蘊含的意義,也如剝洋蔥般的一一開啟,譬如他的建築(尤其是住宅)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那種近乎東方(無神)的宇宙共生觀念,他對於「家」核心價值的空間反應,他和諧也具韻律的建築美學,他使用材料時的質樸與尊重態度,都一再地反映出來他某種既現代、其實又具有神話般古典的精神與氣質。
萊特絕對是個神奇的經典人物,譬如他的農家背景,他到芝加哥找工作前、甚至還沒見過一盞燈,他近乎學徒般半自學的建築路途,他不斷纏身的各樣醜聞惡事,以及他讓人瞠目咋舌的「二枚腰」生涯能力,繽繽紛紛有如走馬燈,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恰與路易.康一樣,萊特是現代與古典同時共身的建築人,是現代文明承傳與轉折時的重要中介者,二人同是二○世紀最重要的美國建築師,與現代建築史上極重要、依舊被過度忽略的大師級人物。
這是從建築面向看望的萊特。在閱讀南西.霍蘭以萊特前半生為本,所寫的小說《愛上萊特》時,讓我意外深入到另個面向的萊特,以及更重要的,看見了那個與他深深愛戀、願意相互拋家棄子,一起置事業於不顧的梅瑪。
這段故事精彩也迷人,南西.霍蘭的書寫,越到後段越是感人,尤其當讀到書末那場浩劫般的大火時,我的眼淚幾乎奪眶而出。我與作者一樣,對這對戀人的人生,有著深切的感動、同情與尊敬!
而南西.霍蘭這樣書寫的態度,恰如她所說的終於「使角色真的活了起來」,也成功使這本書脫離紀實的傳記書寫,而能獨立地以小說的文學位置去看待。書中的核心人物與情節,自然是萊特與梅瑪,這對寧可亡命也要偕老的浪漫戀人,兩人以同樣高貴也孤寂的心靈,一起對抗世界與共建夢境,點滴過程讀來辛酸也痛心。
關於萊特的生平,坊間敘述已然有許多,而且褒貶交加。美國年輕人幾乎必讀的小說《Fountain Head》,書中那個恃才傲物的建築師男主角,據說也是以萊特為影射對象;另外,譬如前幾年在台灣出版的傳記書《萊特:美國建築界的永恆傳奇》,作者對萊特品德的撻伐,激烈得令人震撼,書封面甚至直接以小標寫著:「傲慢的大師、高級的騙子、奢侈的窮人、不貞的丈夫」,幾乎像是一本道德的起訴書了。
這書的作者似乎有時也顯得迷惑,會用讚嘆、驚訝與憤怒交混的語氣來形容萊特:「……他是個質疑傳統概念的天才,也是個準備戰鬥、卻為世人誤解的孤獨者,他更是個與一般人格格不入的夢幻十字軍戰士,他打著『以真實對抗世界』的旗幟,裡面只有一個主角和一本劇本,簡直可與黃金時段、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電視劇相媲美。」
真是有趣的說法!
萊特畢竟是個謎樣的人物,就算是各方鑑照,也難以清楚見出他真實的內在形貌,這部分的揣測與爭議,恐怕還會持續下去,也不必太去在意。畢竟,萊特在本質上,可能並不相信這個外在世界,他的掩藏與包裹自己,或都只是回應這事實;而他還願意真正相信的世間物,也許就僅是建築與他所摯愛的梅瑪了。
因此於我,閱讀萊特必須始於他的所愛(也就是建築與他所摯愛的梅瑪),因為此時的他,才是真實無循躲的。萊特的建築當然絕對真實也完整,力道紮實且內裡蘊藏著關愛、仁慈與和諧,絕對難以個人的道德行為等等,來作否定;此外,閱讀萊特的另一個關鍵處,就是那個一直被當成不重要配角的梅瑪了。
梅瑪的悲劇故事,熟悉萊特生平的人,大約都聽說過。但是,她的角色一直被視為背景、加以模糊化,以無價值的方式看待,基本上,論者還是把她當成一個婦德不良的女人,完全沒有給予她被世界正視的機會。南西.霍蘭的這本小說,卻是幾乎讓梅瑪以第一人稱的敘述者位置來說故事,因此也讓我們可以深刻地進入她的內在世界,並透過她的目光,展現出萊特的面容形貌。
固然這是本紀實與虛構交雜的小說,但透過作者因同情而得的敏感探觸力,某個程度上,我個人會尊敬其內容的可信度。基本上,南西.霍蘭是深深地愛著梅瑪這個人物,也因此愛屋及烏(或與梅瑪同心)地愛著難測的萊特。
這是本對愛情有著高度尊敬與浪漫懷思的書,也是本精彩好看的小說,作者藉著與逝去人物的對語,陳述出她對人生的理念與憧憬。但這樣的認同與投射,大半是以女性角色的互換與理解為中心,小說依舊留下對萊特某些未明的疑問,不但懸而未決,甚至某個程度上,萊特反而似乎被蓄意勾勒成了一個完美的理想戀人,是個人人期待──有過人才華、浪漫、可以為愛犧牲一切,那種早已遠逝中世紀騎士般的人物。
或說,這本小說的重要處,還是有價值地呈現了梅瑪這位女性的歷史人物。她這樣地以更完整面向出現來,不僅讓我們見到一個精彩的女性,也讓我們透過她的存在,更真切地感覺到萊特的血肉溫度。雖然,作者自己也同樣具有的浪漫情懷,可能不覺間賦予了萊特與梅瑪,某種過度完美的形象,並淡化他們在現實中的醜陋與不堪,但這就有如羅密歐與茱麗葉之所以純真無瑕,目的不在於揭發現實與角色的不完整,而更在於彰顯作家自身的價值信仰,是可以理解的。
萊特是個建築師,但他更是一個人,這是很重要的認知。在讚揚萊特、並加以神話其建築成就時,有時我們反會蓄意消弭他的真實血肉部分,尤其他作為一個如此充滿爭議性的人物。但我覺得這完全是不必要的,即令是背德的人,也絕對可以與神聖優美的作品共存,更何況道德的目光與檢驗標準,從來是更值得被時光與歷史懷疑。
閱讀這本《愛上萊特》,絕對是個愉快的經驗,尤其越到後段越精彩。雖然這書選擇以大火的悲劇場景作為結局,沒能夠繼續寫下去萊特後段也同樣精彩的人生,但這反而更真切地顯示出來,作者心中真正惦記與懸念的人物,其實就是死於火災、充滿勇氣與獨立人格的梅瑪,而非已是建築明星的萊特,這由書名就可稍微嗅聞出來。
我個人很高興能藉著閱讀這本書,更清晰感知到梅瑪的生命,因為即令沒有萊特的映襯,梅瑪的故事也令人感動,此外這小說也幫我補上了建築歷史拼圖的一個空白版塊,就是萊特神奇離走歐陸、生涯頓挫時,他的心理思考與生命處境究竟為何?他如何能在這樣的災難發生後,又東山再起,以新風格系列作品震驚建築界?他面對自我與世界時的自負與毅力,教人印象深刻!
也因此,這書既是同時回答也重啟我對萊特的思維,對這個總愛肩著披風、像名神祕術士的萊特先生,我反而有著更多的揣想與嚮往了!
作者後記
南西.霍蘭 Nancy Horan
《愛上萊特》是情節有所本的虛構作品,以才華洋溢但行事作風引人非議的建築師法蘭克.洛伊德.萊特和其客戶梅瑪.布斯威克.錢尼的戀愛故事為主軸。一九 ○三年,梅瑪和她先生艾德溫.錢尼委請萊特為他們在伊利諾州橡樹園市東大道的家設計房子。本書刻畫的就是由一九○七至一九一四年,萊特/錢尼愛情正熾的期間。
萊特一生對建築寫了許多著作,也寫過一本自傳。學者發表了成百上千的書本文章,記錄了萊特的生平,探究他的作品,但對於萊特和梅瑪之間的關係,資料卻很少。為這位建築師立傳的諸多作家都惋惜兩人之間沒有留下多少書信。因為沒有梅瑪的私人資料,因此我由舊報紙、橡園村民的回憶錄、人口普查報告、她住過地方的歷史、二十世紀初期女性角色的書籍,和萊特在自傳中對她的簡短敘述,盡力拼湊出她生命的細節。因此在開始這個工作兩年之後,我發現了梅瑪寫給愛倫.凱(她曾翻譯這位瑞典女性主義者的作品)的十封信,可以想見這教我多麼興奮。這是梅瑪自己的聲音!雖然這些信的內容主要在談翻譯,但也有一些地方可以看到梅瑪敞開了心懷,向她視為導師的這名女性透露她內心真正的情感。這些書信提供的細節,讓我對梅瑪其人和她與萊特戀愛時的生活有更清楚的瞭解。
歷史小說家可以用許多方法來處理他的主題。本書中,我盡力貼近史實,不只是因為我寫的是真實人物生活的真實事件,也因為我覺得關於他們故事的史實紀錄非常精彩動人。然而歷史和事實之間還是有鴻溝存在。我把關於萊特生活的詳細紀錄,和梅瑪信中所提,及其他紀錄的生活重疊在一起,檢視當時他們所處時地的社會思想和事件,整合梅瑪所翻譯和法蘭克所寫的文章,這七年間他們角色與經驗的畫面終於浮現,這樣的架構讓我得到供我揮灑的舞台,可以想像梅瑪和法蘭克之間的關係,創作出事件和角色。
梅瑪是知識分子、是母親、是女性主義者,也是翻譯。在她與萊特的戀情鬧得滿城風雨如火如荼之際,她譯了愛倫.凱以瑞典文寫的文章《方舟下的水雷──易卜生與女性》。愛倫.凱在文中分析了易卜生所創造的女性角色,這位劇作家一八七九年的劇本《玩偶之家》震撼了戲劇界,因為女主角娜拉寧可放棄婚姻,而不願再被丈夫當成唯命是從的玩偶。愛倫.凱寫道,這位劇作家歡喜地刻畫他的女性角色破繭而出的時刻,她們深感受周遭環境所限,最後卻反抗掙扎,追尋自由。(「我滿懷欣喜,把水雷放在方舟之下。」易卜生寫道。)
「全心全意渴望、全心全意去愛,是的,還有全心全意逾越一切規範的,往往都是女人。」愛倫.凱寫道,「幾乎沒有例外的,打破樊籠或方舟,或玩偶之家的,都是女人。而(易卜生)認為,她只要沒有障礙,就能在比男人更堅定的本能引領之下,找到她正確的路。在易卜生看來,再沒有比全心奉獻給理想更崇高的道德法則。」愛倫.凱接著寫道,在易卜生的觀念中,個人偉大的證據在於「能夠挺身而出的力量,能夠依每一個獨特的案例,作他自己的選擇;重新寫下他自己的法則、選擇他自己的犧牲、經歷他自己的危險、爭取他自己的自由、甘冒他自己的毀滅、掌握他自己的快樂。」
我相信梅瑪在讀到這些句子的瑞典原文時,一定反覆思索推敲,而且必然在把它譯為如上文字之時,融入了她自己的人生體驗。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3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瑪莉
/ 台灣台北
2009.06.02看瑪莉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3顆星
這是一部羅曼史,一段建築大師的傳奇軼事,
也是一個女人耗盡靈魂,捍衛自由與愛情的動人故事!•••《節自網路書介》
光是看到以上簡短的書介文字
不難想像又是一段為了追逐愛情的動人故事
其實,時下書寫婚外情的小說並不在少數
能夠把所謂被視為對愛情不忠的婚外情
寫得如歌如泣者卻不在於多數
印象中最為經典的
應該就屬於若干年前的那本『麥迪遜之橋』
是因為得不到的總是最美
還是那傳統的道德觀念使然
其實我還蠻惋惜書中主角『梅瑪』
所錯失的一段可能幸福美滿的婚姻
然而,撇開道德觀念的約束不談
她勇於追求自由與愛情的故事
卻是有著相當程度另人動容的感動
這本書訴說的是一則真人真事的故事
也算是一部建築史
在女權與女性主義的關點上也多做著墨
有時候真的免不了想想
女人吶,終其一生求得到底是什麼
道德、親情、愛情
這之間的比重佔有多少
還真是因人而異、各取所需的吧
其實以我個人資質淺薄的眼光來看
我倒有點覺得這本書真可當做『麥迪遜之橋』的比較版
就是有點那種『如果••然後呢•••』的味道存在
在『麥迪遜之橋』故事結束之後
如果當初芬西絲卡所做的決定不是留下
那麼,這本『愛上萊特』或許也能做為另一種選擇的借鏡
然而相較之下又不免感嘆
至少『愛上萊特』的梅瑪勇敢的跨出去了
她得到她所要的答案、得到她所想的愛情與自由
儘管說也因此失去了生命中的許多東西
卻也免於滔滔的思念與對自由愛情的臆測
其實,諸如此類的議題一直都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
這不像是站立在天平的兩端極力保持平衡就能了事
我免不了要思考起人們常說的那句『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我想,這句話還是有其道理的
只不過我給予了另一種新的詮釋
人是否該要學習選己所愛、愛己所選
一旦進入了婚姻的殿堂就該阻斷其他愛情的可能與想望
婚姻不應該成為愛情的墳墓
愛己所選,也是可以為兩個人的婚姻創造出另一種型式的愛情來的
然而,這一切又怎能是說說就做得到
如此簡單明瞭的事情呢
我想,愛上萊特這本書
也提供了許多發人省思的議題在其中
一個真人實事的故事
由一個不相關的第三者來道出敘述
南西•霍蘭這樣的筆觸與寫法
也真是教人覺得中庸不失偏頗的了
我個人私心是覺得還算不錯看的一本小說•••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