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醫教父的養生智慧 (隨書附贈央視養生講座DVD)

中醫教父的養生智慧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01396
樊正倫
台灣廣廈
2009年6月18日
93.00  元
HK$ 79.05  







* 叢書系列:漢方經典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6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漢方經典


醫療保健 > 中醫 > 總論









【老祖宗傳承的養生智慧,讓你在日常生活中好用又驚奇!】
吃綠豆湯可以治療腸胃炎? 春秋兩季是懷孕最好的時節?
有肝病的人脾氣特別壞? 中老年人多吃花生、腰果可補腎氣?
沒錯,這些都是中醫教父樊正倫將數千年的中醫養生大法,
濃縮成最自然、最生活化的健康智慧,
照著本書勤養生,快樂、健康又長壽!

  現代人對養生越來越重視,但不少人卻存在著錯誤的健康觀念。過份依賴醫生、依賴藥物,甚至把維他命、保健食品當成食物猛吃,這些都是常見的「養生障礙」。

  中醫對於疾病,有全然不同於西醫的看法。兩者的相異之處在於:西醫在治病,中醫在治人。西醫用抗生素、用手術刀消滅細菌病毒,卻忽略了導致病菌的人體內環境的失衡。中醫不殺死病菌,為什麼還能治病?因為中醫從沒想殺死誰,它所要改變的,是人類在疾病狀態下的不平衡。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幾千年來用的中藥到現在仍然有效。這是中醫治病的一種理念,而養生也是同樣的道理。

  從中醫角度看養生,不在於你吃多少保健品、藥物,也不是天天找醫生看病,而是要把自己放到自然界這個特定的環境中來養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只要是人,就有生老病死的過程,如果順應這個自然規律就可以頤養天年。

  具有四十多年中醫臨床與研究經驗的中醫教父樊正倫,在本書中提出順時養生、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情致調暢、勞逸適度、慎用醫藥等既簡單又實用的養生法。以下是樊大醫所提出養生智慧的精華節錄。

【要訣一】順四時??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遲早要生命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夏天唯恐冷氣開得不大,就怕屋子不涼快;冬天唯恐暖氣開得不熱,怕在屋裡凍著。其實,這些都違背了天地四時運行的基本規律。

【要訣二】節飲食??養生食為先

  年輕時,你身體裡的血液就像清水一樣,能夠把營養帶到全身的每一個角落。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在飲食上不加以注意,每天膏粱厚味,暴飲暴食,血液就會逐漸變成像黃河水那樣混濁,各種垃圾都堆積在體內,各種病症也會找上門來。飲食是用來養命的,我們不能圖一時享受,而付出健康和生命的代價。

【要訣三】調情志??好心情也是藥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話叫做「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人的心情處在一種非常平靜的狀態時,不受各種情緒的影響,氣血就會正常的運行;反之,當情緒出現異常時,就會讓氣血產生逆亂,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要訣四】慎醫藥??小心!是藥三分毒!

  西藥化學性的毒副作用很明顯,而中藥的毒是相對的。中藥是來糾正人體的不平衡狀態,但如果吃了藥反而讓身體不平衡,就是「毒」了。人參好,但看用在什麼人參上,內裡虛弱的人吃了有很強的補氣作用,但火力旺盛的年輕人吃了,那肯定流鼻血。

  本書隨書附贈樊正倫於中央電視台主講之中醫養生講座DVD光碟,內容為書中菁華之節錄,全長近兩小時。樊醫師以生活化的語言,帶領大家進入數千年的中醫養生寶庫,讓讀者猶如大醫親臨身邊,教你如何養生。

本書特色

一、順應自然,就是中醫的養生大法。

  人是天地的產物,養生首先就要先遵從天地自然的法則,也就是跟隨四季變化與一天中不同的時辰,做好調養身心的工作。例如春天要補肝血、夏天要滋養心氣、秋天要潤肺、冬天補氣血。而一天就如同一個小四季,像是子午覺一定要睡,子時(中午11點到1點)和午時(晚上11點到1點)就相當於冬至和夏至,這時睡覺有利於陰氣與陽氣的生長。,

二、生活處處有中醫,健康養生很簡單。

  中醫是門從生活出發的醫學,而且十分科學,只要懂得基本的道理,人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中醫的養生法。

  1. 「蔬」菜有疏通氣血的作用;「葷」字下面是一個「暈」字,表示吃得越多越糊塗。

  2. 中醫治病是用藥性之偏來糾正人體之偏,其實我們吃的食物也有它的偏性。像是寒性的胃潰瘍,持續吃一年的烤饅頭片,病就會好了。因為小麥粉是溫性的,在?面放點鹼,再發起來,就很容易消化。將它烤糊,就更溫了,溫胃就會散寒。

  3. 老人的脾胃會變弱,因此飲食要軟一點、少一點、溫一點,尤其晚上不能吃太多,否則容易引發心臟病。最好是一天吃兩頓飯,有助於食物的消化。

  4. 當你氣極時,一定要哭出來。因為生氣時肝氣特別旺,一哭肺氣就上來,肺屬金,肝屬木,金剋木,肺氣一通肝氣就調達了。如果只氣一半,肝氣沒下來,不但氣鬱積著,還容易生病。

三、中醫教父40年經驗傳承,最佳中醫養生入門。

  中醫多半讓人覺得艱澀難懂,有距離感。本書作者樊正倫有40年以上的臨床與研究經驗,不但治癒過上萬名病患,更博覽眾多中醫典籍,有「中醫教父」的美譽。本書是樊醫師從傳統的中醫觀點出發,以深入淺出而生活化的文字,將浩瀚的中醫知識濃縮歸納成簡單易學的養生大法,讓人在閱讀時有如大師親臨指導。

作者簡介

樊正倫

  知名中醫學家,1982年獲得醫學碩士學位,曾任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古籍編輯室主任,現任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平心堂中醫門診部法定負責人。

  從事中醫藥臨床與研究40年,始終堅持中醫臨床診療,具有高尚的醫德和醫風,在多種疑難病症的預防和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療效,獲得廣大患者的高度評價。此外,多年來廣泛涉獵和研讀歷代中醫典籍,具有深厚中醫文化及理論修養。作為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主要創辦人和古籍編輯室主任,致力於弘揚和傳承中醫藥文化與中醫藥學術,先後主持編輯《明清中醫名著叢刊》、《明清名醫全書大成》、《(明清中醫臨證小叢書》等古典中醫學著作。

  樊醫師是北京王府井大街上「平心堂」中超高人氣的專家之一,來此處門診的病人不乏商業鉅子、政府要員、影視巨星、駐華使節等,掛號的病人早已排到了半年之後。他治癒的糖尿病患者、器官移植產生排斥反應患者等重症病人,讓西醫與還外媒體嘖嘖稱奇。香港首富李嘉誠曾親自邀請樊醫師為自己診病;知名記者兼中醫書籍作者中原,更讚譽其為「中醫教父」。

  近幾年樊醫師應邀在諸多知名網站、大學開辦中醫講座。2006年獲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2008年春節黃金時段在中央電視台推出「中醫養生」系列講座,反應熱烈,造成轟動。

經歷
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北京平心堂中醫門診部法定負責人
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中醫健康權威顧問
中華醫學會健康大講堂中醫專家
《北京晚報》健康快車節目資深中醫顧問
榮獲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



推薦序一 照護身心靈的最佳入門書 沈建忠
推薦序二 跟老祖宗學習養生之道 江裕陽
推薦序三 看大醫說養生 張曉彤

第一章 和大自然和諧共存才是養生之道
瞭解中醫,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
中藥不殺病菌,為什麼還能治病?
養生首先要遵從天地自然的法則

第二章. 人的養生要符合時空運轉規律??順四時
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遲早要生病
人如落葉樹,遵從四季的變化規律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起居生活和情志調節要隨四季而變
夏至和冬至是最值得注意的節氣
最有道理的養生俚語
樊醫生教你養生之道

第三章. 水穀精氣是後天生存之本??節飲食
後天的水穀精氣是人的生存之本
筷子和刀叉反映了中西飲食習慣的不同
膏粱厚味會導致糖尿病等富貴病
最適合中國人體質的飲食結構
五穀的生命力是我們生命力量的來源
口味反映身體的需要
慎重食用非當季蔬菜
一方水土產一方物,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要想小兒安,常帶三分飢和寒
瞭解男八女七的生命週期,適當調節飲食
老年人最好吃兩頓飯
別讓飲食侵蝕你的健康
樊醫生教你養生之道

第四章 勤動腦體不動心??調情志
七情和五臟聯繫緊密
糖尿病和癌症的發生也和情志有關
心主神明,思維是心腦結合的產物
調情志養生要「勤動腦體不動心」
春天不要老想收成,秋天要趕緊收穫
青春期和更年期更要注意情志調養
三十五到四十二歲的女性要特別注意情志問題
樊醫生教你養生之道

第五章 是藥三分毒??慎醫藥
養生不是濫吃藥
「醫」「藥」背後的千年啞謎
中藥用在不需要的人的身上就是毒
西醫在治病,中醫在治人
二十歲以下、五十歲以上,用藥需特別當心
別把藥當成飯吃
關小元氣的閥門,善待身體
樊醫生教你養生之道

第六章 常見疾病的中醫調理法則
找對根源,治療高血壓更有效
老年人就該養腎精,活血通絡,預防骨骼退化
這樣做,確保孩子的健康
三七是預防和治療「三高」的妙藥
樊醫生教你養生之道



推薦序一

照護身心靈的最佳入門書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壽命的延長,台灣也已進入老年化的社會,但這些銀髮族身體上慢性疾病纏身,包括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失眠、憂鬱症、關節炎、癌症等慢性病一堆,就是一般的年輕人也常見失眠、胃潰瘍、月經失調、痛經、焦慮、憂鬱症等,這些都可歸結到社會壓力太大,進一步影響到人體的新陳代謝,導致慢性疾病相當多,這些在過去傳統的中國社會是未曾出現的。

  一般人認為老年才要養生,但在目睹樊正倫醫師著作《中醫教父養生的智慧》,書中提到小兒養身強調「要想小兒安,常帶三分飢和寒」,老年養身在吃的方面要「最好吃兩頓飯」,第三章的主題為「水穀精氣是後天生存之本」,包括第五章「是藥三分毒」,強調「中藥用在不需要的人的身上就是毒」,以上觀點告訴我們大部分的病是從口中吃進的。在第一章「和大自然和諧共存才是養生之道」和第二章「人的養生要符合時空運轉規律」,以及養生要「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種天人合一的養生觀念乃固有傳統文化的一部份,可謂對忙碌的社會提供最佳良藥,而且不花錢、沒有副作用。

  此外,人類疾病除先天之外,若無法長壽,人自為之,關鍵在於不懂得修養身心靈。若要入門,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長庚大學中醫系教授兼系主任 沈建忠

推薦序二

跟老祖宗學習養生之道

  中醫的哲學觀是「天人合一」、「順應自然」。古聖先賢體悟到四時節氣的變化,均影響到人體健康,故將人體視為大宇宙中的小宇宙,一切生活作息,均順應自然,調息養生。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有一段對話:黃帝問歧伯說,上古時代的真人均百歲以上,為什麼今時之人,大都未老先衰,很難健康長壽?歧伯回答:「上古真人,順應自然,依道而生,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恬淡虛無,所以能安享天年。而今時之人,起居無節,物慾太多,以酒為漿,以妄為常,所以難以健康長壽。」現今外在環境壓力大,現代人比古人更需要養生保健。

  台灣教育體系中,因長期欠缺有系統的中醫衛教,實用的中醫養生知識,一向為廣大民眾所歡迎。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推出《中醫教父的養生智慧》一書,內容豐富、實用,對讀者日常生活的養生保健,應有所助益。身為中醫界的一分子,很樂意為推廣中醫的養生智慧,略盡綿薄之力,故本人樂於為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針灸科主任 江裕陽

推薦序三

看大醫說養生

  樊正倫教授講中醫文化與養生,已經講了七、八年了。大課堂講,小聚會講,在北京講,到外地講,已不下數十次,但他一直不願聲張。這次是為了迎接北京奧運,要為綠色奧運添上一筆中國傳統文化的亮色,才應媒體的多次要求,講了兩次。

  其實中醫歷來主張「上工治未病」。古來人們把醫生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工」就是高明的醫生,「未病」是指尚未形成或剛剛萌發的疾病。「治未病」實際上是中國古來一直堅持的預防為主的養生原則。傳說我國古代名醫扁鵲有兩位兄長,大哥醫術最高,善治未病;二哥醫術次之,善治小病;惟扁鵲醫術較差,只能診治重病,故扁鵲享有起死回生的聲譽,成了名醫。可見中醫養生不是什麼標新立異的新說,而實實在在是我們老祖宗的家傳。

  樊教授之所以注重反覆講解中醫養生,概因當今社會上,保健養主的錯誤太多。在許多人的觀念中,總以為西方的東西科學性強,可以把諸多概念剖析得甚為詳盡。但卻不大了解我們的老祖宗把人放在大自然中,放在人類社會中,放在整體、運動、變化和相互關聯中,去觀察總結人的生命過程。

  所以這本書不是在炫耀醫術,也不是尋醫問藥指南,而是講養生之理,講養生之道。能從根本道理上明白中醫是怎麼養生、怎麼治病,就一定會對自身如何保健、如何求醫有一個徹悟。讓更多的人明白這個道理,就會讓更多的人走上健康長壽之路。

  樊教授出生於書香世家,成長於紅旗之下,曾經是學校裡名列前茅的優秀學生,也曾經在廣闊天地受到艱苦磨練。他以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功底、孜孜不倦的刻苦精神和長期反覆探索的臨床實踐,走上了治病救人的大醫之路。

  能把深奧艱澀的中醫之理,講得如此明晰透徹,又如此生動通俗是很不容易的。這源於樊教授的厚積薄發,更源於他不計個人名利,只為造福社會的精誠醫德。他能不顧自身傷痛,堅持出診;他能傾心帶徒,毫無保留;當他面對疑難頑癥,一時拿不準時,他不會顧及臉面,敷衍塞責,而是坦誠相告,再行探索;他鄭重叮囑平心堂中醫門診部的工作人員︰「治好了的可以不告訴我,但沒治好的一定要告訴我」。正因為他坦坦蕩蕩做人,瀟瀟灑灑做事,正因為他把誠字貫通始終,他的演講才令人信服,才有了強烈的感染力。

  我願為之寫序,也願為之證明,這本書中沒有一句不是樊教授所講。讀者大可放心購閱。

  是為序。

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   張曉彤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