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不想說》(I Hadn’t Meant to Tell You This)是本安靜而誠懇的小說。而本書從一九九四年出版以降,讀者的反應卻讓作者賈桂琳.伍德生(Jacqueline Woodson)怎麼也安靜不起來。首先,她接到來自美國各地的小讀者來信,不斷詢問書中主角梅笠(Marie)和蕾娜(Lena)的黑白友誼何去何從,她們的近況如何等後續性問題,讓伍德生不得不把蕾娜的故事獨立出來,提筆寫出《Lena》(一九九八年出版),以饗欲罷不能的讀者。
再來,是來自各地獎項的肯定,讓伍德生更確立自己「說出弱勢者的故事」的創作方向。兒童文學評論家麥可.卡特(Michael Cart)也在他重要的美國青少年小說史論述《From Romance to Realism》(一九九六年)中,稱許伍德生,「將可能演變成新聞報導般的平板故事,巧手變換成藝術性與文學性可觀而深具震撼力的小說。」然而,到底是什麼樣的故事,讓這本短小輕薄的小書,悄悄地在小讀者群、評論界,以及伍德生自己的生命中,引起這麼大的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