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心境開闊的秘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404214
月星
菁品文化
2009年9月02日
67.00 元
HK$ 53.6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成長勵志
* 規格:平裝 / 17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成長勵志
分
類
宗教命理
>
佛教
>
生活佛法
同
類
書
推
薦
宗門屑語:四十年習佛錄影之一
參禪與念佛修法:月溪法師文集(4)
快樂自在:如何無憂無懼過生活
自我的幻滅與重生:一個人的修行筆記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內
容
簡
介
本書特色
茫茫世界,每個人都費盡了心思,尋找自己的一片天地,這片天地不必太大,但是一定要清淨,就像泉水那般透明。在外面已經夠累了,回到這片天地好好放鬆,看看藍天深邃、白雲悠悠、小鳥啾啾、綠樹蔥蔥……
不要做生活的高人,不要做生活的神人。生活就是平平凡凡,快快樂樂地做個凡夫俗子,追求你想要的,放棄你想拋棄的。遇到快樂我們就好好享受生活的美好,遇到挫折我們就平心靜氣地應對。快樂生活的秘密就是自然,痛苦不可避免,何不快快樂樂接受?
目
錄
木 魚
◎木魚梆梆催人醒
1.人無志不立
2.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3.人應該做自己的主人
4.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5.歪打也能正著
6.謙虛使人進步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摔破師父的鹽罈
9.有理不在聲高
10.有志不在年高
11.身教重於言教
12.氣貫長虹展雄才
13.說自己該說的話
14.駑馬十架,功在不捨
菩 提
◎菩提樹下念心經
15.夢想可以成真
16.難得糊塗
17.一日三省自身
18.追求內在之道
19.進得去,出得來
20.平平安安就是福
21.知之為知之
22.做真正的自己
23.真實做人,輕鬆生活
24.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
25.給心靈一點空間
26.沒有遺憾地死去
27.身正不怕影子斜
28.大丈夫率性而為
29.泥濘留痕
30.橫看成嶺側成峰
31.擦亮我們的「心眼」
32.無邊的慾望
33.心如明鏡台
34.認識你自己
35.最大的寶藏
36.別讓自己閑下來
37.讓自己有顆快樂的心
38.燦爛依舊的太陽
舍 利
◎苦修千年度百姓
39.成佛的秘密
40.讓生命貼近本質
41.天堂地獄皆在心
42.各有各的難處
43.無色的珠子更珍貴
44.心境開闊的秘密
45.最珍貴的莫過於當下
46.永保一顆不敗的心
47.成熟就意味著容納
48.苦難是一筆財富
49.像小丑那樣坦誠
50.生氣是自己找的
51.多為別人著想
52.珍惜手頭的每一秒鐘
53.走好生命的每一步
54.雲在青天水在瓶
55.咬定青山不放鬆
56.真理就在身邊
57.善惡乃一念之間
58.堅強地活著
59.活著真幸福
60.把事情做圓滿
61.讓生命充滿陽光
62.大丈夫審時而動
序
前言
兒時,佛常常在耳邊,聽某位居士說佛緣、念佛經。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那麼神秘,是那麼遙遠,因此,那時的佛是常常飄在耳朵邊的……
少時,佛常常在嘴邊,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失戀了,誇大著自己的痛苦,自我陶醉於這種境界中,那時嘴上不停地嚷著:“我要出家,我看透了這個世界。”……
老時,佛常住我們的心裡,經歷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我們開始冷靜地看著外面的世界,我們開始在內心深處尋找自己的一方聖土,這也許是我們年老後,能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理由……
佛在不斷滲透著我們的心靈,我們時時沐浴在佛的樂觀、佛的智慧、佛的大度之中。
一個朋友告訴我,有一次細雨濛濛的秋天,隻身來到了八大處,剛剛登上山頂的時候,遠處傳來了悠悠的佛教之音,忽遠忽近。此時,此地,此景,音樂顯得空靈剔透。朋友說,那時他真正體會到佛說的那種忘我的境界了。
閑來無事,總愛聽《大悲咒》、《惜緣》……舒緩的節奏,悠悠的絲竹,輕盈的嗓音,不帶塵世的一點污染,不帶世俗的一點污穢,它們總能喚起內心深處的佛音、佛念。
如果這算得上佛緣的話,那我是非常幸運的。
茫茫世界,每個人都費盡了心思,尋找自己的一片天地,這片天地不必太大,但是一定要清淨,就像泉水那般透明。在外面已經夠累了,回到這片天地好好放鬆,看看藍天深邃、白雲悠悠、小鳥啾啾、綠樹蔥蔥……
匆匆,時光已逝。留下無盡的沉思讓後人來填補,留下無盡的傳說任憑後人來評論。
晨鐘暮鼓,木魚誦經,香火嫋嫋,佛門幽幽……
是為序。
月星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