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魔法森林(《秘密花園》第二集,中文版獨家附贈32頁練習本)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看對醫生,做對檢查 ~ 掛錯科,真要命!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01457
廖俊凱
台灣廣廈
2009年9月17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健康萬萬歲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6k(17*22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健康萬萬歲
分
類
醫療保健
>
家庭醫藥保健
同
類
書
推
薦
重訓傷害預防與修復全書:透過物理治療視角,認識肌肉與骨骼功能障礙與疼痛、重建基礎肌力、提升運動表現
這本書能讓你戒菸:1000萬人都說有效的輕鬆戒菸法進階版
【阿毛醫師親簽版】健康快充卡哇醫:一本從「學霸」到「學罷」都能看懂的醫學百科(隨機附贈「卡哇醫團隊」造型書籤夾一款)
健康快充卡哇醫:一本從「學霸」到「學罷」都能看懂的醫學百科(隨機附贈「卡哇醫團隊」造型書籤夾一款)
飲酒不傷肝的學問
內
容
簡
介
「醫生!我真的不舒服,為什麼檢查不出來?」因為,你老是看錯科啦!
第一本完整收錄
認識症狀、看對科別、做對檢查、讀懂報告的全方位就醫指南!
你還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迷思中嗎?
有多少次,你根本就是看錯科,平白浪費許多的時間、金錢與精力。
無奈生病時,有時你要比醫生更聰明!
看完本書,從此告別看錯醫生找錯科別的錯誤輪迴!
「我真的有病,可是為什麼都查不出來?」,因為,你根本就看錯科了!
久咳不癒原來是鼻涕倒流惹的禍?頭暈不一定是貧血,而可能是耳部的疾病所引起。眼睛不適的人找眼科、越吃越瘦的人找腸胃科、心悸的人找心臟科、失眠的人找精神科,但如果以上這些症狀都有的病人,究竟該看哪一科?其實,這些是甲狀腺機能亢進者的症狀。
誰都不願意生病,但當必須就醫時,如果無法立即找到正確的科別就診,不但延誤診斷時機,甚至會危及生命!身為患者的你,也有責任當個聰明的病人,具有正確的醫療觀念,並幫助醫師掌握確實的資訊,以正確判斷病情,做出最佳的診斷與醫療。
本書作者廖俊凱為耕莘醫院任職家庭醫學科與老年醫學科的主治醫師,他將自己行醫多年的經驗,整理出十七種現代人最常見的身體警訊,不但能讓讀者深入瞭解這些警訊背後真正的原因或疾病,並且在做檢查時該看哪些科別,以及如何看懂檢查的報告結果等,都有詳細的說明。此外,還有許多病人平常該具備的健康小知識,與就診前應注意的事項,是一本可以速查症狀、看對科別、讀懂報告、改善健康的實用健康書。
本書特色
一、十七種常見病或症狀完全收錄。
書中包括十七種現代人常見的疾病與症狀,如腰酸背痛、長期疲倦、頭暈等,深入剖析相關的健康知識,找出警訊背後真正的問題,並以圖解與表格方式幫助讀者快速瞭解自己的健康問題。此外,並附有十七大警訊檢查項目速查表、醫院科別症狀總覽以及全國百家健檢中心,精確指引讀者得到最正確的醫療資訊。
二、讓病因及時現形,早發現早治療,避免小病釀成大病!
跑錯科別、看錯醫生的情形時有所聞,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病人在就醫前沒有醫護人員可供諮詢,而是自行判斷該看那一科。看錯科別,不但延誤治療時機,甚至有可能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按照本書詳細說明的指引,就能找出病症的真正原因,進而看對科別,找對醫生,做對檢查。
三、檢查結果輕易判讀,不再被數字搞得暈頭轉向!
醫生判斷病人的病情,除了依靠專業知識和經驗外,更要依靠科學儀器的檢測,才能對病情有更深入的瞭解,進而對症下藥、對症治療。所謂數字會說話,本書同時告訴讀者,哪些病該做哪些檢查,而這些檢查的數據該如何判讀,又透露出那哪些訊息,在面對攸關自身健康的檢查報告時不會再一知半解。
作者簡介
廖俊凱
現 任
耕莘醫院家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旅遊醫學醫學會副秘書長
台灣社區醫學醫學會監事、聯盟理事
台灣整合輔助醫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
學 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
教育部部定講師
經 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住院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山地社會醫療服務隊醫療顧問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講師
台灣家庭醫學會家醫科專科醫師
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專科醫師
專長主治項目
家庭醫學、旅遊醫學、社區醫學、婦女保健、健康檢查、戒菸、體重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疫苗注射等
目
錄
推薦序1 完全就醫指南 陳之凱
推薦序2 當個聰明的病人 謝瀛華
推薦序3 看對科別,有病早治療 應(方方土)輝
推薦序4 健康,才能享受美好的人生 賴儷恩
推薦序5 不要忽略身體的警訊 林志隆
作者序 人生的財富在成功,成功的財富是健康 廖俊凱
聰明看醫生,不讓小病變大病!
警訊1 爆瘦
察覺徵兆
好棒!我突然瘦好多,可是…我是不是生病了?
為什麼會暴瘦?
做對檢查
甲狀腺功能檢查
三碘甲狀腺素(T3)檢查
甲狀腺素(T4)檢查
甲狀腺促進激素(TSH)檢查
腫瘤檢查
甲型胎兒蛋白( AFP )
胃胰臟腫瘤標記( CA 19–9 )
CA 125
癌胚抗原( CEA )
攝護腺特異抗原( PSA )
肝功能檢查
B型肝炎抗原(HBsAg)及抗體(HBsAb)
C型肝炎抗體(HCV)
乳酸去氫(LDH)檢查
警訊2 久咳不癒
察覺徵兆
為什麼會咳個不停?
咳嗽,可能不只是感冒而已
做對檢查
呼吸道 檢查
胸部X光攝影
肺功能檢查
支氣管鏡檢查
胸部電腦斷層掃瞄(Chest CT)
過敏反應 檢查
免疫球蛋白(IgE)
特異性IgE檢查
過敏性皮膚試驗
感染 檢查
C-反應蛋白( CRP )
結核菌素試驗
細菌檢查
痰液細胞學檢查
警訊3 呼吸困難
察覺徵兆
天啊,我喘不過氣來了!
呼吸困難的原因
做對檢查
呼吸道檢測
動脈血氧分析(ABG)
貧血檢測
白血球數( WBC )
血小板( Platelet )
心臟檢測
心臟超音波
冠狀動脈造影
警訊4 胸痛
察覺徵兆
胸痛並不一定是心痛
引發胸痛的原因
做對檢查
呼吸道檢測
胸腔穿刺抽水
肺血管攝影檢查
心臟檢測
心電圖(ECG)
運動心電圖
心肌酵素(酉每) (CPK;CK)
心肌特異型酵素 (CK-MB)
警訊5 胃痛
察覺徵兆
胃痛所產生的症狀
為什麼會胃痛?
做對檢查
上消化道檢測
鋇劑攝影檢查
胃鏡檢查
腹部電腦斷層掃瞄
糞便常規檢查
糞便脂肪檢查
幽門螺旋桿菌檢查
警訊6 便秘、腹瀉
察覺徵兆
便秘、腹瀉,未必只是單純的消化不良!
排便習慣改變了,我有病嗎?
做對檢查
大腸檢查
大腸鋇劑腸道攝影 (Barium Enema)
大腸鏡
直腸指診
糞便潛血
腸胃道 檢查
腹部X光
胰臟 檢查
血清澱粉酵素
警訊7 噁心、嘔吐
察覺徵兆
如何初步判斷病症
病毒感染或潰瘍是主因
做對檢查
腹部檢查
腹部超音波
肝功能 檢測
GOT(AST)(麩草酸轉氨脢)、GPT(ALT)(麩丙酮酸轉氨脢)檢查
γ-GT(γ-麩胺基轉氨脢)檢查
腦部檢查
腦部電腦斷層(Brain CT)
腦血管攝影檢查(Brain Angiography)
腦部核磁共振檢查(Brain MRI)
眼睛檢查
眼壓檢查
眼底斷層掃瞄
警訊8 生理痛
察覺徵兆
生理痛,不是忍耐就好!
從經痛看疾病
做對檢查
女性生殖器檢查
內診
陰道超音波檢查
子宮輸卵管攝影(HSG)
子宮頸抹片檢查
腹腔鏡檢查
細胞學檢查
警訊9 貧血
察覺徵兆
你有貧血嗎?
貧血的三大類原因
做對檢查
血液檢查
紅血球數(RBC Count)
血紅素(Hb)
血比容(Hct)
紅血球指數:平均血球容積(MCV)、平均血球血紅素(MCH)、平均紅血球血紅素濃度(MCHC)
網狀紅血球( Reticulocyte )
紅血球沉降速率( ESR )
骨髓抽吸及切片檢查
警訊10 長期疲倦
察覺徵兆
為什麼總覺得累?
慢性疲勞正在侵蝕你的健康
真的好累,我到底有什麼毛病?
做對檢查
肝功能檢查
鹼性磷酸(酉每)(ALK-P)
腎臟檢查
血尿素氮檢查(BUN)
肌酸酐檢查(Cr)
尿液酸鹼值檢查
尿蛋白檢查
尿潛血
血脂肪檢查
總膽固醇(T-Chol)
低密度脂蛋白(LDL-C)
高密度脂蛋白(HDL-C)
三酸甘油脂(TG)
警訊11 失眠
察覺徵兆
你也是失眠一族嗎?
為什麼會失眠?
做對檢查
身心科檢查
身心症測試
睡眠生理檢查
腦電圖
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
警訊12 抽筋
察覺徵兆
經常性抽筋的原因
常抽筋,究竟為什麼?
做對檢查
甲狀腺荷爾蒙檢查
抑鈣素檢查
骨骼肌肉檢查
肌電圖(EMG)
警訊13 腰酸背痛
察覺徵兆
現代人的文明病
常見的腰酸背痛
做對檢查
全身骨骼攝影檢查
核醫骨骼單光子斷層掃描
核磁共振 檢查(MRI)
脊髓電腦斷層檢查
骨密度檢查(BMD)
警訊14 頻尿
察覺徵兆
我不想再一直跑廁所啦!
揪出頻尿的毛病
做對檢查
腎臟檢查
尿沉渣
靜脈內腎盂攝影術(IVP)
膀胱檢查
膀胱鏡檢查
糖尿病檢查
血糖測試
口服葡萄糖耐受性試驗(OGTT)
胰島素檢測(IRI)
醣化血色素檢測(簡稱HbA1或HbA1c)
警訊15 頭痛
察覺徵兆
你的頭痛是哪一種類型?
頭痛隱藏的危機
做對檢查
腦部檢查
腦波檢查(EEG)
血壓檢查
血壓值檢測
警訊16 暈眩
察覺徵兆
頭暈目眩為哪樁?
隱身於暈眩背後的疾病
做對檢查
神經耳科學檢查
聽力檢查
耳鏡檢查
平衡機能檢查
視力檢查
眼底檢查
警訊17 乳房異常
察覺徵兆
留心乳房異狀
常見的乳房疾病
做對檢查
乳房檢查
乳房觸診
乳房X光攝影
乳房超音波
細針抽取檢查
切片檢查
附 錄
附錄1 有病看對科
附錄2 全國百家健檢中心完全收錄
附錄3 17大症狀主要檢查速查表
序
推薦序1
完全就醫指南
從事醫務工作三十多年的時間,看過無數的病人。其中遇到許多情況,是病人看錯科別。
的確,大醫院對病人而言就像是個迷宮,除非是很明確的症狀或疾病,否則一般人很難正確判斷自己究竟該掛哪一科。如果不確定自己生什麼病,我建議病人可以先掛家醫科,因為家醫科的醫師要必須對每個科別的知識都懂,包括一般內科、外科、婦科、小兒科、皮膚科、耳鼻喉科、泌尿科等,甚至身心科等的簡單疾病,家醫科的醫師也都可以處理。因此家醫科醫師可以說是診療全身各部位常見疾病的專家。不但能提供病人適當的醫療方式,也可轉介至正確的專科,以確保病患的健康得到妥善的照顧。
本書作者廖俊凱在我擔任院長的天主教耕莘醫院任職家庭醫學科與老年醫學科的主治醫師,他將自己行醫多年的經驗,整理出十七種現代人最常見的身體警訊,不但能讓讀者深入瞭解這些警訊背後真正的原因或疾病,並且在做檢查時該看哪些科別,以及如何看懂檢查的報告結果等,都有詳細的說明。這是一本可以速查症狀、看對科別、讀懂報告的實用健康書,故本人樂於為本書作序。
天主教耕莘醫院院長
陳之凱
推薦序2
當個聰明的病人
有病要看醫生,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是,覺得身體不對勁時,又該看哪一科才是正確的科別呢?
跑錯科別、看錯醫生的情形時有所聞,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病人在就醫前沒有醫護人員可供諮詢,而是自行判斷該看那一科。看錯科別,不但延誤治療時機,甚至有可能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
要找出病症的真正原因,必須看對科別,找對醫生。當你不知道該看哪一個時,有個很方便又安全的方法,就是先去看家庭醫學科。一些如感冒之類的小問題,家醫科醫師直接就能治療;如果有其它的症狀,家醫科醫師也會告訴我們該看那個科別。
此外,凡是人都會生病,因此平常大家就應該多讀些與醫藥健康相關的書籍與報導,具備基本的醫學知識。此外,還要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情況,也要注意別自找病因,更別擅自用藥或停藥,以免讓醫師診斷或治療時更顯困難。
本書《作對檢查,看對醫生》作者廖醫師是家醫科的主治醫師,也曾是我的同事。他詳細整理了十七種身體警訊的症狀與徵兆,以及該針對疾病作哪些檢查。而且,在每項警訊裡也有我上述提到的,病人平常該具備的健康知識,與就診前應注意的事項。平常多花些時間關心自己的健康,並隨時留意身體發出的不尋常訊息,才是聰明的病人!
萬芳醫院副院長
謝瀛華
推薦序3
看對科別,有病早治療
在我行醫多年的經驗中常常會碰到病人跟我反應說:「醫生,我看了好幾科才被轉到你這裡,現在我才知道我應該要看哪一科,早知道我就不用浪費這多時間,花這麼多的冤枉錢。」。因此我深深覺得教育一般民眾,對病狀的認知並且知道哪些症狀出現該看哪一科,是非常重要的健康常識教育。
耕莘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廖醫師以他多年在家醫科的經驗,相信也深深感受的讓民眾知道生什麼病該看哪一科的重要性,因此他撰寫了《看對醫生,做對檢查》這本書教育社會大眾,讓民眾可以減少輾轉各科看病的時間,並且避免延誤病情。
除了看對哪科、看對醫生非常重要外,必要的檢驗、檢查也對病情的醫治有非常決定性的關鍵。醫生在判斷病人的病情,除了依靠專業知識和經驗外,更要依靠科學儀器的檢測才能對病情有更深入的瞭解,並且可以對症下藥、對症治療。所謂數字會說話,但是也要做對檢查數字才能告訴你正確的判斷。看對醫生,做對檢查》這本書中同時也告訴讀者,哪些病該做哪些檢查,而這些檢查應該會有哪些數據,這些數據又透露出那哪些訊息,我們應該如何判讀這些檢查。相信讀者在讀完此書後,對疾病的瞭解和醫治上必定能有莫大的助益。
仁康醫院院長
康義勝
推薦序4
健康,才能享受美好的人生
曾經我有個客戶告訴我一件她的看病經驗。這位病人正值花樣年華,但是常常被暈眩所苦,常常會有莫名的頭昏,一旦頭昏起來甚麼事情都無法做,只能躺著休息,內科的醫生說是暈眩症,做了不少相關檢查,也吃了無數的藥,但是也查不出任何真正的病因所在。最後在好友的推薦下看了耳鼻喉科,才查出原因。
相信很多人的反應也跟這位小姐當初聽到的反應一樣,為何頭暈要去看耳鼻喉科,原來,這位小姐是因為鼻中隔彎曲,導致呼吸不順暢、氧氣不夠才會頭昏,在經過矯正手術後,現在她的頭暈問題都沒有了,才可以高高興興的來我這裡做臉部局部的微整型,希望有個更美好的青春歲月。
因此,看對醫生最對檢查真的很重要。現在廖醫師所撰寫的《看對醫生,做對檢查》這本書的出版,正是符合許許多多的一般民眾的需求。當我們的身體產生病痛輕則阻礙正常生活,嚴重則會危害生命,如果可以盡快就醫找對醫生,趕快恢復健康的生活,我們才能盡情享受生命、享受人生。
長美麗緻診所執行長
賴儷恩
推薦序5
不要忽略身體的警訊
很多人知道成人一天應該飲水2公升,但很少人知道正常人一天共約需360 ~ 576公升的氧。
正常人知道自己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但很少人知道自己慣用眼是左眼還是右眼。
跟自己朝夕相處的身體,使用它的時候好像再熟悉也不過,但是出問題的時候,卻又是如此陌生。我相信這樣的說法,每個人都有同感。
所以再怎麼不甘願,在緊要關頭還是要聽醫生的建議。只是現代醫學分工發達,哪些症狀該看什麼醫生,做什麼檢查,相信很多人都一知半解。像食欲不振該看腸胃科還是新陳代謝科?頭痛該掛內科還是神經科?廖俊凱醫師的這本「就醫指南」,無疑是本很實用的生活寶典,把我們常見的身體警訊都做了詳盡的整理,家家戶戶都應該把這本書跟急救箱放在一起。
我們身邊可能都有些年少輕狂的親友或是鐵齒的長輩先進,往往聲稱身體自己會顧、別人管不著,這種論調乍聽之下很有道理,但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說法。因為國民小小的不健康未來可能造成醫藥資源大大的浪費,國民大大的不健康更鐵定會造成社會福利資源大大的負擔,而不健康的根源正是忽視身體的警訊所導致。
筆者與廖醫師共事於台北市有氧健康協會,也趁此機會呼籲政府多了解國際公共衛生的趨勢,針對國人體質與生活習性,結合體育、環保、教育政策,制訂「缺氧防治」計畫,全民一起來抗缺氧、保健康!
台北市有氧健康協會理事長
老虎牙子有氧生活公司總經理
林志隆
作者序
人生的財富在成功,成功的財富是健康
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以及突飛猛進,民眾對於自己健康知識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可從上醫院求助醫師得知,還可以不分時段、不分日夜,隨時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汪洋,一指即得想要的健康資訊。
然而,筆者自負笈醫學院,繼而完成相關嚴謹的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訓練,以及目前擔任天主教耕莘新店總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的主治醫師為民眾服務以來,在親身的門診診斷、病房照護的行醫經驗中發現,雖然民眾獲取健康資訊的管道變得較以往便利,而且資訊的內容既富且廣,但是民眾仍然常常在浩瀚的健康資訊洪流中不知所措或是不知如何取捨,甚至應用了錯誤的資訊而不自知,以致出現「張冠李戴」、「以訛傳訛」的情形;有些民眾更是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時間以致終生遺憾,令人扼腕!
其實,資訊科技的進步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資訊科技有時缺少了「人性」的一面,也就是軟體人性的層面(正確的指引)追不上硬體技術(資訊設備)的速度,致使民眾面對垂手可得的眾多資訊不知如何自處與抉擇。
有鑑於此,筆者結合個人親身面對民眾求診的真實經驗以及本身嚴謹的醫學專業知識的訓練,希望透過文字的傳遞,藉由廣大民眾最易接受的閱讀形式--書籍 --與其充分溝通,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民眾獲取最正確以及最包羅萬象的健康知識內容;以讓民眾能夠正確求醫,進而將身體上的困擾與疾病徹底解決,擁抱健康人生,追求幸福生活。
本書將許多民眾求醫時主述的各項病症中,去蕪存菁,歸納整理出民眾身體常見的十七種健康警訊,藉由深入淺出的文字,詳細完整的解說,希望讓讀者清楚了解當身體向您「訴苦」、發出「抱怨」的信號時,該如何處理。
例如身體出現什麼樣的健康警訊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應該做何種處理?該求助那一門診科別的醫師才正確?而「預防重於治療」,健康檢查項目琳瑯滿目,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檢查,才能讓自己的身體做好正確的防護?還有,市面上各家健康檢查中心林立,爭奇鬥艷,該如何選擇,才不會花了大筆的冤枉錢,卻「賠了夫人又折兵」?此外,有些健康檢查項目的報告數據專業艱澀,如何看得懂與正確解讀?上述內容都是企盼擁有健康身體,享受幸福人生的讀者所應該立即、全面吸收的必備知識。
本書能夠付梓出版,要感謝許多朋友的幫忙,然而由於篇幅有限,在此無法一一列舉。感謝知名醫師,目前擔任萬芳醫院副院長的謝瀛華醫師,他曾是筆者曾經共事的好夥伴,百忙之中展讀本書,並欣然為本書作序,讓本書增色許多;以及耕莘醫院的院長陳之凱、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劉樹泉主任、萬華醫院應(方方土)輝院長、仁康醫院康義勝院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蔡豐洲主任、老虎牙子林志隆總經理、快速捷張仁學總經理、亞恩麗質診所賴儷恩執行長、凱瑞生物科技公司陳志堅總經理等人的大力推薦。
另外,要謝謝養育筆者成長的父母,沒有他們的無私付出,就沒有今日在醫療崗位上為病患貢獻所學、療癒病症的醫師,如果個人現在有一丁點的成就,完全要歸功他們。
本書倉卒成書,難免錯誤疏漏,尚請各界先進與讀者多多指正與包涵,如果讀者能夠從本書中獲得如何緩解病痛、擁有健康的常識,並能正確的面對身體所發出的警訊,進而獲得解決,那是筆者心中深感欣慰之事!
祈願本書成為您闔家翻閱有得的健康生活指引。
廖俊凱
98年8月30日於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