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中國農民調查之等待判決
9789868528307
陳桂棣,春桃
發言權
2009年10月05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 規格:平裝 / 496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分
類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同
類
書
推
薦
打GAME闖關玩古文:Login古人世界,Carry語文知識,以遊戲模式解鎖學習新成就!
你不懂其實很有哏的節氣:從小寒到冬至,古典詩詞中的時間美學
域外華人的多音交響: 2022「東南亞社會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論集
殷墟甲骨斷代綜述
中國當代文學史編寫史1949-2019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中國在梁莊
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
誰是新中國
鄧小平改變中國
鄧小平改變中國
最後的貴族(完整版)
內
容
簡
介
『這個時代冠冕堂皇的話太多,真話卻不是卻不是到處可以聽到。』
有媒體稱『中國農民調查』的發表『如雷行天』,有的形容發表後引起的轟動是『石破天驚』。二位作者直言不諱為農民發聲的『中國農民調查』,發行後在輿論及媒體激起了漣漪,沒想到講真話的代價接踵而至---當局喝令書無限期下架、媒體集體噤聲,地方高官控告作者,莫名的麻煩紛至沓來……。
本書是百萬禁書『中國農民調查』作者與中國司法抗爭記實。作者一樣費時三年,寫的一樣地艱苦,一樣沈重。『寫瘋了,寫傻了,寫得不食人間煙火,甚至把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人情世故全拋到了腦後。寫到禁區或寫到雷區,別人肯定會繞過去,我們卻沒有停,還在衝,只管一門心思地往下寫,就像吃了豹子膽… 』
.了解現今中國司法現狀必讀
本書是了解中國司法現狀,清楚中國訟訴流程之最佳途徑,兩位作者以親身遭受權力不當行使之苦,娓娓道來訴訟過程之曲折 。
.窺探中國言論箝制現狀必讀
看了『等待判決』,大家才能了解『中國農民調查』在出版後一個月內遭當局叫停的背後真實原因,更驚人的是就連『等待』的出版也是一波三折,痛苦不已……
本書特色
絕對禁書
『中國農民調查』在中國被禁止印刷宣傳成為禁書!講述禁書發行之後的不公對待的『中國農民調查之等待判決』,鐵定是絕對禁書。絕對不見容於大陸發行。
想一窺中國地方官員問題,想了解中國司法現狀,想知道中國法治真相,想了解中國突飛猛進的經濟背後,九億多農民的真實生活,都能在本書找到真話。
作者簡介
陳桂棣
1942年生,安徽省蚌埠市人,曾當過教師、工人、記者及編輯,現為國家一級作家。1986年從事專業文學寫作。迄今長篇小說、報導文學、散文、電視劇本等作品已有四百萬字之多,代表作有《中國農民調查》、《包公遺骨記》(與妻子春桃合著),以及《悲劇的誕生》、《淮河的警告》等
*1997年以《淮河的警告》獲中國大陸最高文學獎——首屆魯迅文學獎
*2004年以《中國農民調查》(與妻子春桃合作)獲尤利西斯國際報導文學一等獎。
春 桃
1963年生,湖南省醴陵市人,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知名女作家。創作涉足詩歌、散文、小說、電影,其長篇報告文學《民間包公》曾獲《當代》文學獎。
*2004年與陳桂棣一起被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年度「亞洲之星」,2005年二人再次入選美國《時代》雜誌「亞洲英雄」。
目
錄
引言 講真話的代價
第一章 成為被告
1怪事
2 法官找上門
第二章 約見證人
3可驚的農民弟兄
4多了一個證人
第三章 重返現場
5 北京與地方的反差
6記者雲集王營村
7幾個不速之客
第四章 禁書前後
8山雨欲來風滿樓
9中國傳媒的一次集體失語
第五章 交換證據
10法院來個突然襲擊
11『紅頭文件』也成為『證據』
12 陷入四面楚歌
13自救
14再次調整律師
第六章 法庭較量
15旁聽席出現境外記者
16官員證人醜態百出
17審判長有了變化
18張西德咆哮法庭
19兩個農婦長跪不起
20原告成為被告
第七章 暗箱操作
21 縣委書記該有什麼名譽權
22 赴柏林領獎
23 新作被腰斬,住宅遭襲擊
24誰能對中國法律負責
並非尾聲 歷史不可能被完全阻止
序
世界已經悄悄不同
248農學市集召集人 楊 儒 門
農民、農業、農村,在台灣,幾乎到了盡頭。
一個又一個的法案,對整個農業環境的不友善,不外乎辛苦、勞累、成本大、效益低……但是每日三餐桌上的到底又是什麼,終日努力,最低的要求,不就是三餐的溫飽。沒有農民、農業、農村之後,我們要吃什麼?到底有多少人認真去想過?
隔著海峽,中國大陸的農民問題,似乎又漸漸浮出了檯面,畢竟這關係到超過13億人的生活,不認真去看的話,會是無法解決的問題。樂見春桃與桂棣老師透過「中國農民調查三部曲」的《中國農民調查之等待判決》與《中國農民調查之小崗村的故事》兩本新作,提點大家繼續關注、重視。不管是在台灣、中國,或是日本,任何國家,農民、農業、農村仍是穩定社會的力量,當這股力量趨於破碎時,社會的問題就會浮現出來。
拜讀《中國農民調查之等待判決》過程中,每每回想起過往歲月……呵,心中其實沒有多大的起伏。有人說,過去了就好,有人說,年少輕狂,有人說,是年輕不懂事……大多數的人以為我只關了幾個月,所以公共電視訪問完回去做專題時,直接在口白上,打上「關了一年」。自己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是想笑的,很少人知道,也很少人去關心,其實我關了兩年七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時間,一個人有多少個兩年七個月可以去浪費,去留白。但這卻不是我所關心的事情,當一個人做了選擇,就該承受起所有責任,毋需逃避與否認曾經發生過的任何事情,因為時間是不會重來的,向前走的同時,一切也都交給社會去評斷。
所以當有人覺得我眼熟、似曾相識、忌諱說出我之前所做的事或媒体賦予我的外號 ─「白米炸彈客」時,大家都想太多了。「萬般帶不走,只有業隨身」。對我來說,過去的一切,是我,現在的一切,仍是我,並不會因為時間的改變,而有所不同。生命的腳步,在人生的旅程中,就像在沙灘上赤腳走過的足跡,隨著時間的流逝,海水潮來潮去,終將化為一片平坦,但是我們不能說沒有走過……
因為走過,所以《中國農民調查之等待判決》裡面描述庭訊的過程,也讓我回想起當時一幕幕情景。在開庭的時候,法官告訴我,他家是種田時,讓我思考許久;聽到法官認定我是自首,一步出法庭門口,法警那振臂高呼,接著踩到我的拖鞋的那一刻,內心則是平靜的,心情上不會比現在坐在電腦前的我有多少起伏。倒是覺得有趣,為什麼別人的心裡,會比我還要開心?雖然出來之後沒有如關心友人的願望走上教途與演講之路,而是選擇直接幫農友劃出另一條產銷道路:投身進農學市集與消費者直接面對面的溝通,努力地與儒欣、建誠、育民和一大群關心的朋友,一同在觀念上的推廣上,劈荊斬棘地開出一條嶄新道路。路途是遙遠的,也是辛苦的,但一路走來,仍相信這是一條對的路。
走別人不走的路,或許不是最辛苦。相較《中國農民調查之小崗村的故事》裡發起「分田到戶」、歃血為盟的主人翁嚴宏昌,才叫我滿心地佩服。故事的時代背景在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在當時是改革開放還未起步的時候(一個月後的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基本定調)。文化大革命發生在一九六六到一九七六年,中越戰爭發生在一九七九年,當時竟有人膽敢挑戰共產黨的基礎 ─ 無產階級萬歲,吃大鍋飯的年代裡,那真的是砍頭的事,但卻有人敢於此,這就是中國改革第一村的發起人嚴宏昌先生。
每件事都有一種過程,看了《中國農民調查之小崗村的故事》,發現嚴宏昌正是最好的例子:即便無私地奉獻,即便努力的過程中一直遇到朋友親人的阻擾、政府單位的阻擾,但他還是始終勇往直前,為了「眾人的事」而努力。認同,始終是件不容易的事,當我們向前行時,面臨的不會只是做事而已,還包括做人,而做人,才是另一種困境的開始。
也因此,自己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曾再寫文章,原因是實作之後發現「做比說來的重要」,甚至有一段期間,連溝通都有一點的懶。當好奇者、有心人、朋友等人詢問到市集的組成與發展時,都透露出點點的不耐,覺得問那麼多,多數人都只當成滿足好奇心。而沒有進一步的行動,而覺得很氣餒。為什麼大家只喜歡空口白話,而沒有實際的動能。忽然一時之間,有點氣,有點悶,有點苦,無人可以訴說!這種想法卻違背當初成立市集的宗旨「讓生產者與消費者有面對面溝通的機會」。但平心靜氣後,自省,何必,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應因為前一個人的因素,而加諸任何不快於下一個人身上,這是不公平的事。一點通,萬點靈,又恢復原本搞笑的個性,沒什麼,這就是人生!
「我們無法改變世界,只有努力的向前走,當年老坐在搖椅上,在田間的小路旁乘涼時,世界已經悄悄地不同了」。
給台灣讀者的一段話
關於《中國農民調查之等待判決》
《中國農民調查》一書出版後,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是空前的。我們真的沒有想到,僅僅因為講了真話,將中國農民悲苦無奈的生存狀態和中國農村改革艱難的歷史如實寫出,就引起這樣大的震動。更沒想到的是,書的發行不到兩個月時間,對此書的宣傳就突然被「叫停」,並要求各地的書店將這本書立即「下架」。
真話遭到「封殺」,做假便有了市場,於是我們在書中批評到的一位官員,便以損害了他的名譽權為由,把我們告到了他所在城市的法院。
我們同樣沒有想到的是,中國大陸所有的新聞部門都被告知,不准介入到這場官司中,這就意味著,作為「社會公器」的傳媒,也不能再對這一案件進行正常的輿論監督,所有關心我們的讀者也被剝奪了依法享有的知情權。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大陸所有傳媒的一次集體失語。由此,這個本來只是一般意義上的所謂名譽權糾紛案,便迅速演變成了對《中國農民調查》一書及其作者的政治審判。
《中國農民調查之等待判決》,記錄的正是我們自出版了《中國農民調查》之後五年來的坎坷經歷,以及遭遇到的一場荒唐而又惡劣的官司。
原以為,寫我們自己親歷的這場官司,總會比寫《中國農民調查》容易得多,不曾想,卻寫得一樣的艱苦,一樣的沉重,一樣的歷時三年。當然,寫完了之後,也才發現,只有馬克思的一句話,可以道出當時的輕鬆:「我說出來,我拯救了自己的靈魂。」
如果說,《中國農民調查》是在為九億農民講真話,那麼,《中國農民調查之等待判決》則是在為自己伸張正義。這在有著言論自由,有著新聞出版自由的台灣讀者看來,也許有些不可思議,但我們這五年來的經歷,確實是置身其中的民主與法制狀況的一個樣本。
可以說:中國的改革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當今改革的核心問題已不是經濟,而是法治。我們甚至相信:《等待判決》的出版,對推動中國法治的進步是會有意義的。因為故事中的的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有著巨大的體制罅隙需要叩問,有著深刻的教訓值得記取。
陳桂棣
春 桃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4顆星
* 推薦人數:5,共有5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貼近地面的飛行
/ 台灣台北
2009.12.09看貼近地面的飛行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中國農民調查報告之等待判決》~當真相被踐踏在地的時候,我們的心正淌著血
大大的紅字書腰,怵目驚心的壓迫
無言的攫取住你的視線
提出沈重的控訴
等待.判決
等待真相
昭雪
拿掉紅色書腰後,我很喜歡這本書帶給人的感覺。那微厚的紙版以及字跡烙下的厚度,存在但不張狂。就像農民的樸實一般,總是安安靜靜的承受著各式的天災人禍以及不公不義。再苦,不過也就是淡淡的微笑,笑給老天爺看的那種豁達情懷。
順服。
====================================
我想起了【無米樂】這部紀錄片,也想起了每次颱風、水災過後,辛苦收拾殘局的農民。靠天吃飯的他們,似乎習慣了承受苦難和傷痛,默默的承受…
我想起了在八里山上辛苦種作的舅舅,一心一意的專注照料著那片土地和莊稼,有他自己一套的堅持和照顧哲學,赤腳採集竹筍,還深怕把竹林裡的嫩筍給踩壞了的細心呵護神情。
我想起了在越南的農地上,越南姊妹那年年得努力種稻謀生的舅舅。他熱誠的接待我們,驕傲的和我們介紹那放眼望去的一片稻田。他得要借錢買稻苗,努力耕耘、播種、照料、施肥、豐收、還錢的循環…,期待老天爺賞口飯吃。然而那年的稻子卻不知道得了什麼怪病,”中蟲”,一年的辛苦和收獲全毀了。
我想起了他們臉上的風霜和待人和樂的善良。深深的捨不得他們臉上的苦笑。以往他們在農業生產的第一線,就已經是被這個資本主義社會極度剝削的勞動者。
誰在乎公平、正義與人權呢?
什麼時候,開始知道白米飯的香甜和得來不易?
什麼時候,把自己和腳下的土地連上關連?
什麼時候,知道香甜可口的竹筍是怎麼樣的細心照顧和呵護下才能成長的?
什麼時候,知道柚子從長成到裝箱,是經過了什麼樣的勞動程序?
當我們一天的農村體驗是種快樂學習的時候,
農民的勞動人生,那彎曲而謙卑的身影呈現了怎麼樣的生命態度?
====================================
《中國農民調查報告》就像迄今網路仍然被封鎖,真相仍然被隔離,得靠著各種方式透過網路連結傳送出來的西藏事件一樣。不反省、不改變,歷史就會不斷的再重演。
那麼,我們究竟要抱持著何種信念和方向堅持下去呢?對人生同等抱以希望和悲觀,奮力而為…也許,只是願意付出自己心底衡量過的最後代價以及底限吧!
相信內心的真理和守護的價值,有些事,當下一定要去做。
但作者兩人夫妻面對無暇照顧自己年幼小孩的情感需求和渴望,身為父母的他們,仍然是歉疚的。
====================================
法律保護的是會使用法律的人。
一般民眾面對法律及專業術語、權威的複雜性,是挫敗而無力的。當你被牽扯進去的時候,你只能想盡辦法弄懂法律文字它們到底在說些什麼?根本無暇顧及那些條文究竟是如何設計的?立法原意又是什麼?
作者有朋友、律師的資源一樣是摸不著頭緒,難以為自己的清白申冤。就像是先前農民被污衊入罪一樣,弱勢者面對法律的集體封殺,要如何控訴和對抗這個龐大的國家體制與機器?
我想起了【不能沒有你】影片裡的那位弱勢爸爸,他努力而且認真的扶養女兒長大,但某一天,員警跑來敲他家的門就和他說:「你這樣不行,是違法的唷。要趕快帶小孩去報戶口,讓她去學校念書。不然是要開始罰錢。一天就罰好幾百唷。」
瞧員警說的多義正言直和天經地義呀。我已經好心提醒你了,所以你趕快去做吧。
如同法律的救濟程序,公部門也都設計好申訴或訴願的制度和規範了,所以人民就應該照案施行,這是理想狀態。但如果法律的詮釋權是不容挑戰的呢?那麼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簡直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堅持和捍衛著相信的信念和真相,放手一駁。
====================================
不知道,會以為它不存在。
當我們所接觸的訊息是被掌控過和修改過的,我們會以為世界的一切都停留在美好的狀態。
就像我原先以為焚書坑儒、勞改這種壓迫手法,都已經停留在歷史古代了。但卻沒想到法律和媒體集體緘默的現象,仍然在現代發生。但究竟有多少人願意拿自己的性命和前途、職業生涯相挺呢?
作者信任律師,農民信任作者,以為有機會『反映』真話和真相讓上位者知道民情,並非刻意存心反抗。
問題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
這是一本看了心情會沈重,但又會讓人忍不住想要一頁頁續翻下去瞧個詳細的書籍,而且,很難用「好看」或是「不好看」來概括形容。
不如這麼說吧,這本書很值得一讀,雖然它的發生地不在臺灣或是你的某個原鄉,但身於農民被剝削的苦,卻是我們在飲食前得應該好好關注的議題。
它揭示了中國不願真實面對的真相,那片假裝癒合的痂,其實表皮底下正化膿發炎著…世人標榜追求的農村都市化、農業科技化、全球化,有時候反而讓弱勢者被剝削的傷痛延燒的更加徹底。
世界上有很多我們無法想像的事情正在發生,當我們安穩入眠或享受全球化便利的時候,或許世界的另一端宛若翹翹板那頭的跌落谷底。而這在資訊發達的年代,我們是否選擇讓自己看見同時觀注、傾聽那真實的聲音?
也許,當你吃到那一口香甜的米飯的時候,你會更珍惜那入口的美味,同時更憐惜那一片綠油油稻田裡的彎曲而謙卑的身影。
那~心裡頭牽絲的沾黏症狀,終究,也只能私密地,留在各自心底,餘波盪漾…
2.
Scorpian
/ 台灣台北
2009.11.03看Scorpian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好不容易看完這本厚達將近500頁的長篇大作,請容許我從遙遠的時刻說起:
資訊封閉造成的無知
第一個在我腦海閃過的畫面,是我想起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的那幾年,我在看某篇文章時,裡面提到了某位民運領袖說的話,主要是說:兩岸在六四天安門事件前的民主程度相差不多,但六四成了一個重要的分水嶺,之後中國在政治上越趨保守,但台灣則在隔年的野百合學運後,徹底開放……。
我先說明一下,我是六年級前段班的學生,從小的教育是台灣是自由民主中國的燈塔,中國被萬惡的共匪統治,總有一天我們要解救處在水深火熱的大陸同胞。因此當我看到這段文字時,我心裡想:你們明明是共產獨裁國家,憑什麼說民主程度和我們差不多,就算沒有六四,台灣也早就是自由民主國家了!
很多年以後,我才知道自己有多麼無知!真要說的話,或許六四之前中國還比台灣民主。至少,中國共產黨可以容許六四的學生,在天安門廣場聚集到數十萬人之譜,達數個月之久。真發生在那個時空背景的台灣,台灣真能容許這種事情發生嗎?
再換個角度想,如果野百合發生在六四之前,如果野百合學運發生的時候蔣經國仍然在世,會不會發生坦克鎮壓學生的是台灣,而中國反而記取野百合的教訓,讓天安門學運成為民主轉化的關鍵點!
歷史永遠不可能重來,做這些臆測其實都沒有任何意義,但缺乏透明的資訊,就會導致無知的人堅守著自己曾經接受過的既有觀念。就像那個時候的我一樣!
農民處境
我沒先看過?中國農民調查?,雖然這對於看?中國農民調查之等待判決?並不會造成妨礙,因為作者在這本書中多次的重提中國農民調查一書,讓我對整個中國農民調查中的背影也有所了解!不過如果能先看過中國農民調查再來看這本,想必心境會有更大的不同。
農民一直是中國的根本,歷次以來朝代的更迭,幾乎都是由於農民吃不飽飯引發戰亂而引起,即便再最近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標榜著共產主義革命的毛澤東,其實也是靠農民革命起家,而非歐洲共產的工人階級革命。而新中國最引以自豪的一件事則是:讓全中國人都吃飽了!
從鄧小平時代末期,開啟改革開放以來,大概將近30個年頭,中國確實在經濟發展上突飛猛進,國力也極速強大,在世界上頗有取代前蘇聯而與美國鼎足而立的趨勢。但在經濟強大的背後,其實隱藏著經濟發展不均衡的重大危機,這也正是中國共產黨必須緊緊抓著黨、政、軍權不能放手的主因,有黨政軍三權在手,情事都還能掌控,中國娜麼大,就算幾個窮鄉僻壤發生了暴動,只要媒體不報導,人民不流竄,都能鎮壓下來,恰似什麼都沒發生過。
但本書的作者陳桂棣、春桃捅了這個馬蜂窩,他們居然在中國農民調查中,去發掘一個?白廟事件?的真相,又把中國的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徹底揭開,會讓這本書成為中國禁書,應該是早就可以預料得到。因此而遭受到司法的迫害,也應該是早就預想得到的。
司法迫害
這本書起源於作者出版了中國農民調查後,被告上法院,因此重點其實是作者對抗司法的過程。中國傳統上並沒有司法獨立的觀念,因此司法受到政治干擾是無可避免的,這一點,其實兩岸並沒有太大的差距。
台灣唯一可以比較自豪的是:媒體開放。雖然我對台灣的媒體評價頗低,但不可諱言的是:因為有了媒體,政府要一手遮天的難度變得比較高,不像中國,連媒體都被政府操控,一手遮天易如反掌。
本書的作者雖然受到司法不公平的對待,但畢竟作者仍然有能力可以把過程寫成書,記錄下來讓大眾知曉,因此政府部門畢竟仍有所忌憚。同時也印證了一件事,如果要搞,就要搞大,搞大了,就比較沒那麼容易私了。
影響
這本書(又或者說中國農民調查這本書)到底對中國會產生什麼影響?雖然作者提到許多中國農民調查在出版之初受到的重視,但我認為對整個中國的影響,應該微乎其微。
還記得20多年前也曾風靡一時的電視劇河殤系列嗎?當年如何的風彌一時,如今安在?有人還記得嗎?
對於中國人性格,我認為理解的最透徹的還是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一書,?醬缸文化?一詞,足以代表一切!就算這本書沒有受到無情的打壓,沒有成為禁書,我仍然認為對整個中國的農民情勢不會有太的改變。
民主的必要性
我還記得在六四之後,有一本很紅的禁書?黃禍?也在台灣出版了,這是一本很好看的小說先不論,當年我再看黃禍的時候,對於書中吹捧的?逐級遞選制?感到十分的有趣。這不就是民主國家裡面再簡單不過的選舉制度嗎?卻非得搞個?築級遞選制?的新名詞!
當你的權力來自上級,你所需要討好的對象便是你的上級,唯有倒轉過來,讓你的權力基礎來自於下級,這樣你才會開始討好你的下級。也只有這種轉變,才會讓中國農民調查中發生的白廟事件,不再重來。
但本書作者顯然刻意忽視這一個觀點,也或許是作者仍然沒有足夠的膽識來挑戰中國共產黨。
除此之外,通書可以看到作者一直認定的基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仍然是好的政黨,只是少數的地方級幹部胡作非為,欺上瞞下。我認為這是成長背景使然,就像在台灣,仍然有很多人認為中國國民黨是最好的政黨一樣。
但相比之下台灣較好的一點是,經過爭取之後,人民可以選擇支持的政黨,經過選擇,政黨輪替,無論是好是壞,有選擇才有比較,人民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政黨也該為人民的選擇負責。
在這條道路上,中國還有很長久的路要走。
兩岸禁書中的絕對禁書
這是出版社的宣傳用語!我相信在中國,這絕對是一本禁書,但放在台灣,第一:它不會是禁書,第二:書中揭櫫的觀點,我想也不會讓台灣人過於驚訝。
3.
咖啡飛
/ 台灣台南
2009.11.03看咖啡飛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最最樸素的厚紙板書封加上引人注目的鮮紅色書腰,就像是《中國農民調查》和《等待判決》,是農民的遭遇,也是作者出版《中國農民調查》的遭遇。不加任何色彩、最原始的厚紙板書封,是淳樸真誠的農民,也是赤裸裸不加掩飾的真相,或許並不美觀,或許不引人注意,但卻是最真實的。作者揭開了那些看似美好無比的表面假象,透過他們的筆,將事實真相告訴世人,他們的勇氣實在相當令人敬佩。可是,說真話常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尤其在事情與掌權者有所牽扯的情形下。於是,作者被政府官員控告,《中國農民調查》一書被禁,政府下令全國媒體噤聲。《等待判決》的內容,就是作者在出版《中國農民調查》後所遭遇的一連串不平等對待。鮮紅色書封,是農民被壓榨的血淚,也是作者為真話付出的代價。
要說《等待判決》,就不得不先提《中國農民調查》,唯有先了解背景,我們才能真正明白事件為何發生。中國的經濟進步快速,快到大家以為一切都相當美好,卻忽略了農業的辛酸。其實這種事不只發生在中國,台灣也是一樣的。農業是一切的根本,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們總是被眼前的利益所掩蔽,忘了飲水思源。在各行各業都前景美好的時候,唯有農民還如此辛苦,勞心勞力,卻只賺得那麼一點點錢。我們不停的壓榨農業,完全忘了它是根本,如果它倒了,一切也都會倒。《中國農民調查》之所以會在大陸掀起一陣軒然大波,是因為它讓社會大眾看見真相,讓大家發現,我們所以為的一切全是錯的。《中國農民調查》最大的貢獻,在於讓政府了解事實,進而改變農業上的政策。
既然《中國農民調查》是本實實在在的好書,為何還會遭受如此不公不義的對待呢?這全是因為作者的仗義執言,他們在書中全用真名,讓很多政府官員所做的醜事都攤在陽光下。對於會欺壓百姓的惡質官員來說,他們只在意自己,當然無法忍受被自己做的壞事被大家所知。例如控告作者的官員張西德,就是箇中翹楚。再加上,《中國農民調查》提到了相當多政府官員的惡行惡狀,肯定會造成民眾對政府的觀感下降。我想,對政府來說,《中國農民調查》的壞處應該是大於好處。所以,作者才會受到如此多不公對待吧!
作者之所以出版《中國農民調查》,除了為農民發聲之外,也想要證明中國已經逐漸開放,人民擁有的自由也變多了。卻沒想到,他們得到的完全是大大的反證啊!中國經濟進步的如此迅速,政治和司法卻有如龜步,才會有這樣的現象出現。經濟進步太快,造成了過大的貧富差距,而政府卻沒有發現並及時處理,造成農民生活愈來愈苦。可是既得利益者卻永遠看不見,他們只知道自己過得好,沒發現他的得,是由一大群人的犧牲所換來的。而政府可能不知道,也可能明明知道,卻只是視而不見,因為他們也是既得利益者,不願意失去這些利益。
在紅色書腰上,有著大大四個字「絕對禁書」。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說法吧!被列為「禁書」,是一本書最好的宣傳。這是人的劣根性,愈是被禁止的,愈要刻意去做。而且,對於一本禁書,大家肯定會感到好奇。而且,通常會被列為「禁書」,都是因為裡面有政府不希望人民知道的事,而這些事常常是真的。就像《中國農民調查》,裡面全是事實,被禁只因為它會傷害政府的形象。而且,除了書被列入「禁書」外,作者肯定也會被迫害,這也是為何《等待判決》被稱為「絕對禁書」的原因。
『權力使人腐敗,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敗。』這句話我是相當相信的,也常常得到證明。雖然中國已經逐漸開放,但我覺得他們還是集權政府。所以,一但你當了官,手上就握有了很大的權力。而官官相護這種事,更是常見。甚至,連原本該是公正的司法,也有黑手在幕後操弄。更可怕的,連司法也一起腐敗。在這種情形下,人民完全沒有本錢和政府對抗,那真的叫做小蝦米對上大鯨魚,唯一的下場就是輸。他們有權力,可以指鹿為馬,甚至可以讓你含冤而亡。所以,我很慶幸我生活在台灣,或許它仍是不夠好,但至少,它夠民主,所以我們有著很多的自由。
在現代這個社會,資訊如此進步流通,人心卻愈來愈封閉。對別人的防備心愈來愈重,也愈來愈自私自利。於是,我們身旁充斥著愈來愈多的謊言,卻難以聽到一句真話。 『這個時代冠冕堂皇的話太多,真話卻不是卻不是到處可以聽到。』 所以,我相當佩服作者的勇氣。不只是因為他們敢說真話,更因為他們不是為了自己而說真話,他們是為農民發聲。若是關係到自己利益,所以選擇說真話,這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可是,純粹是為他人打抱不平,為他人發出不平之鳴,在現代社會中,有多少人做得到呢?我就沒辦法,當想到可能要付出的代價,我就退縮了。因此,我更加更加的佩服作者了。
PS. 農民們遭受到的慘忍不人道,實在是令人鼻酸,也令人相當氣憤吧!至於到底有多慘忍多不人道,我在此不多說,想看的人就自行看《中國農民調查》吧!
4.
野口文子
/ 台灣台北
2009.11.03看野口文子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4顆星
我讀《中國農民調查之等待判決》
乍見《等待判決》紅底白字的書腰,「絕對禁書」如此聳動的標題隨即映入眼簾,與樸實的書封構成極大對比,像在預告讀者將面對的是一場腥風血雨的話題。我選擇放慢速度閱讀這本費時三年才完成的書,試圖體會作者「等待」的心情,咀嚼至最後一頁,「沉痛」、「失落」都還不足以概括本書對民主自由的衝擊。
「沉默,不會使歷史前進。」
陳桂棣、春桃這對夫妻作家犧牲了與兒子共享天倫的時光,選擇和中國九億農民站在同一陣線,針對「三農」問題進行深度調查,執筆聲援長期被邊緣化的弱勢族群,歷時三年完成《中國農民調查》一書。這本「言人所不敢言」的報導文學猶如一顆引爆彈,意外得到各界熱烈的迴響與關注,書中所提及的「白廟事件」,卻為作者帶來一樁官司和一連串的政治打壓。
《等待判決》一書不只是《中國農民調查》的續曲,對於未曾經歷過白色恐怖或文革時代的年輕人來說,甚至可以稱之為「新一代的官場現形記」,在記錄這起民事訴訟的同時,也將官僚體制下的惡行惡狀公諸於世。更令人感到憤懣、遺憾的,是書中關於作者遭受政治封殺、農民受到粗暴對待、當權者無畏輿論而剝奪新聞自由等種種紀實,並非舊時代的回憶錄,而是發生在早已開放改革三十年的中國大陸,這無疑是在當今民主進程上增添一筆難堪的污點。
本書有許多環環相扣的議題發人深省,其中階級意識難以消弭的問題令我感觸頗深,城鄉之間由於社會資源嚴重失衡,導致「貧者越貧,富者越富」,來自社會底層的農民長期被視為「賤民」,而最有責任改變現狀的黨政官員,卻成了可憎的知識分子,他們率先拋棄了農民,理直氣壯地戕害無辜,又意圖粉飾太平。農民豈能向暴行妥協?大家豈能噤若寒蟬?或許,是價值觀的扭曲讓人漠視了良知。
兩位作者無懼強權,敢於觸碰禁忌話題,肩負為農民代言之責,面對原告張西德濫用公權力箝制司法,處處屈於敵暗我明的絕對劣勢下,仍不忘身為作家的使命感,繼續用筆捍衛人權、爭取尊嚴,身為民主時代的一分子,我不得不感佩他們多年來的堅持。在閱讀本書時,我們不妨重新審視自己對社會的影響力,記取歷史的教訓,讓失序的權力重回正軌,即使伸張正義的信念和挺身而出的勇氣有多麼微不足道,至少曾經於此留下足印。
如果有機會,我最想問兩位作者:「官司至今尚未了結,一本書換來如此大的代價,是否萌生過後悔出版《中國農民調查》的念頭?」這並非質疑的問句,而是想親耳聽到作者發自肺腑的回答,其實答案早已深植在《等待判決》這本書裡了。
這場正義革命尚未劃下休止符,還有待眾人共同參與見證。
「人權」是理想,也是實踐民主的信念。
5.
王鐘銘
/ 台灣台北
2009.11.03看王鐘銘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第一次聽蘇兄提到他們即將出版《中國農民調查》的續集時,我不經大腦地信口開河了幾句,說了一些這本書在賣點和新聞熱度上的不利之處。後來,我和蘇兄各自忙碌,也沒再針對這件事情聊過。
數月過去,我開始陸續接收到《中國農民調查之等待判決》和《中國農民調查之小崗村的故事》的消息,那段對話的記憶重回腦子裡,讓我惴惴不安。我不安的是,當蘇兄在做著正確的事時,我竟然草率地潑了冷水。
「當所有人都說我們不可能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放棄?抱怨?還是證明出來?雖然我們籍籍無名,但在執行夢想這件事情上,我們做得很漂亮。」
當我看到蘇兄把他的噗浪頁面標題改成上頭這句話,我有一種被痛擊的感覺。蘇兄選用魏德聖導演的話,當然不是要寫給我看,但是我太過心虛以致於對號入座地把自己放進了那個「所有人」裡頭。
然而,我的懊悔只是因為認為自己顧及市場卻忽略為所當為,只是因為我認為出版這兩本書是正確而不合時宜的動作。至此我依然認為蘇兄太過理想化,太過天真。
直到我拿到書, 我才算真正改變了想法。
抱著捧場的念頭,我到有河 book 去買這兩本《中國農民調查》續集。隨書附贈了一包米,書和贈品的包裝設計都很搶眼,很有質感。當下我就覺得這本書的出版不是一個過於理想的計畫,而顧及了行銷面的種種考量。
隔天下午,我到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看《最美的時刻》,回程,一搭上捷運我就把《中國農民調查之等待判決》拿出來繼續讀。從中正紀念堂站上車,往淡水方向,運氣很好,還不到台北車站我就有了座位。一坐下來,我整個人就泡進了這本書令人動容的文字中。
當我再次抬起頭的時候,我看到車門上方的字幕顯示下一站將到達雙連站。我心裡嘀咕,怎麼可能才到雙連?我雖然讀得入迷,不知道時間,但是絕對不可能只到雙連站。
再細看,雙連站的下一站是中山站。
我有點迷糊了。怎麼方向反了?
急忙出了捷運車廂,我在月台上發了一下呆,才終於理解到底怎麼回事:我竟然坐到淡水,渾然無覺地又坐回來,只差兩站就回到台北車站。
就這樣匆忙地再度搭上往淡水方向的車子。還沒到家,我已經把書讀完了。
從這個事件,可以知道我是完全錯估這本書。這本書的出版不只是一個理想的實現,不只是傻傻地天真地去做一件該做的事情。作者寫作能力沒有話說,而事件本身更有讓人移不開目光的曲折離奇。它必將有可觀的銷量,不只因為有許多人抱著不可不讀的支持心態,更因為書本身的可讀性。
當我打算捧場而尚未拿到書時,很擔心讀完之後不知道擠不擠得出一些溢美之詞來推薦它。現在我不用擔心了。我只需用拿出簡單的事實來推薦。
《中國農民調查之等待判決》讓我讀得出神:從中正紀念堂站搭上往淡水方向的捷運,坐到淡水,絲毫沒有察覺身邊的人都下了車,換了新的一批人,我坐在同一個位置,捷運又往新店方向開。我一路對身邊的狀況毫無知覺,直到回到雙連站。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中國農民調查之小崗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