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成就是玩出來的

成就是玩出來的

庫存=2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1576466
蔡宏明、蘇有薇
美商麥格羅•希爾
2009年10月07日
83.00  元
HK$ 70.55  







* 叢書系列:溝通勵志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8*21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溝通勵志


商業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工作哲學















將玩樂帶入工作
玩出你的成功未來!

上班就是要收起玩心,正經八百地處理每件正事嗎?

你錯了!!

  職場上總有種錯誤觀念:工作和玩樂是對立的。如果你能把工作想成是益智遊戲,並不停想出辦法解決難題,你說工作和玩樂有什差別呢?!

  為了研究玩樂與工作如何共存,作者訪談了前專業摔角選手及知名演員 巨石強森、ESPN總裁 喬治.柏登漢默、Google使用者經驗總監 艾琳.奧、暢銷書作家 賽斯.高汀及麥爾坎.葛拉威爾等各界名人,發掘出33種成功的玩法。

從本書出發,按照書中給予的指引, 像是:

.保持孩童時「不知道自己無知」,什麼事情都先做了再說的傻勁,讓任何事都變得有可能
.像小時候一樣,用有限的資源和源源不絕的想像力,創造出「傑作」
.發揮兒時帶領同伴玩樂的領導能力,協同團隊合作,並用來激發團隊最佳潛能
.用童年天真無邪的眼光來看事情,並保持開放的生活態度,才能不停發現新的世界
.把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移植到職場生活中,挖掘那個忘記已久的天性,產出最佳創意

  玩樂並非假裝侷限不存在,而是要在侷限中求發展。你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攫取更多的知識來開啟屬於自己的童心、玩樂和創意,並運用在工作上,讓你玩出生產力,玩出創造力!

書籍使用說明

1.進入www.rrbatwork.com,並將它加入「我的最愛」。
2.在本書的網站首頁,可以看到其右下角有一顆紅球,用滑鼠左鍵按紅球一下。
3.網頁上會出現本書各部份的標誌。
4.將滑鼠移上任何一個標誌,就會出現各部份的名稱,例如,「革新」、「成果」、「團隊合作」、「領導」、和「好奇心」,以及結語。
5.在標誌上按滑鼠左鍵一下,就會出現該部份的內容繪圖和「look」(看著玩)、「read」(讀著玩)、「do」(做著玩)等相關資訊,以及相關的連結網站。
6.拿起本書選擇一章研讀,並照著內容指示上到各相關網站去查看更多資料。

作者簡介

凱文.卡洛(Kevin Carroll)

  對體育的愛好讓他脫離了不幸的環境,因此大力推廣遊戲和體育活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並創辦凱文.卡洛創意促進有限公司(Kevin Carroll Katalyst/LLC),著有《遊戲人生工作規則》(Rules of the Red Rubber Ball)、《如何結合玩樂和工作?!》(What’s Your Red Rubber Ball?!)現專注於演講、寫作和推動社會改革。

譯者簡介

蔡宏明

  政大企管學士,菲律賓亞洲管理學院企管碩士。歷任台泥企劃科長、中法合資的達和環保總管理處長、同宏科技總經理、新纖投資顧問、達輝光電財務長…等。譯作有《財務決勝負》、《策略》、《真相、傳言和胡扯》、《職場成人溝通術》、《人人都要學的熱血激勵術》、《N世代衝撞》…等二十多本。

蘇有薇

  台大中文系畢,魔羯B型女。熱愛文字藝術,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平面設計創意workbook 》、《吻青蛙的理財金鑰》、《純真證人》、《那些人.那些事》、《女生向前走》、《八千米高地平線》、《小辣妹聖經》和《God,別再玩我了》等。



如何邊讀邊玩/ 譯者 蔡宏明
作者


@部 革新

賽斯.高汀(Seth Godin)作者/ 演說家/ 企業家
湯姆.凱利(Tom Kelley)IDEO設計公司總經理
艾蜜莉.克朗佩可(Emily Crumpacker)廚師/ 顧問
瑪優拉.卡特(Majora Carter)南布隆克斯區永續發展組織執行長
詹姆士.麥路金(James McLurkin)機器人工程師
安德魯.左里(Andrew Zolli)未來學家/ Z+ Partners趨勢分析公司創辦人
卡洛斯.羅德里古茲(Carlos“Mare139”Rodriguez)雕刻家/ 塗鴉藝術家

第二部 成果

汀克.哈菲爾德(Tinker Hatfield)耐吉公司「設計與特殊計畫」副總裁
馬可.哈克(Marc Hacker)洛克威爾集團設計師及建築師
雷恩.克里斯汀生(Ryan Christensen)企業家
艾維.蘿絲(Ivy Ross)GAP公司北美區行銷執行副總裁
漢得克.馬莫瑞爾(Hendrik Mamorare)非洲瓦特席蘇魯兒童心臟中心,心臟外科醫師

第三部 團隊合作

艾琳.奧(Irene Au)Google使用者經驗總監
巨石強森(Dwayne“The Rock”Johnson)演員/ 前專業摔角選手
梅爾.楊(Mel Young)遊民世界盃足球賽創辦人
普立默.夏爾(Premal Shah)Kiva總裁
賴瑞.羅森史塔克(Larry Rosenstock)High Tech High創辦人、校長暨基金會執行長
蕾貝嘉.凡.迪克(Rebecca Van Dyck)Wieden+ Kennedy廣告公司前全球帳務主管
提多.藍塔達(Tito Llantada)Ashoka國際組織全球夥伴團隊

第四部 領導

迪拉諾.李維斯(Delano Lewis)商業領袖/ 前美國駐南非大使
喬治.柏登漢默(George Bodenheimer)ESPN總裁
亞維斯塔.阿尤(Awista Ayub)阿富汗青少年體育交換計畫創辦人及主事者
達夫.高曼(Duff Goldman)魅力城市蛋糕公司所有人
葛蘭.杜曼(Glen Tullman)Allscripts總裁
蘇珊.英格布里姬(Susan Engebrecht)Capitol One Auto融資公司,業務、行銷和發展部門集團經理
維琪.菲力浦斯(Vicki Phillips)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教育部門主管

第五部 好奇心

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作家
蘇.夏芙納(Sue Schaffner)女孩射線攝影工作室攝影師
克特.波西(Kurt Perschke)紅球計畫藝術家
安.魏勞比(Ann Willoughby)魏勞比設計集團創辦人及總裁
塔克.越梅斯特(Tucker Viemeister)洛克威爾集團紅工作室創意副總監
瑪莉寶.李伯曼(Maribel Lieberman)瑪莉寶巧克力創辦人
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國際知名作家/著有《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等約30本小說

top

作者序

「工作與玩樂是同義字,只是分別使用於不同的情況而已。」 ─馬克.吐溫( Mark Twain)  

  回想童年,那些被玩樂占據的歲月,時間多到填不滿,唯一的「代辦事項」就是活在當下,玩得開心。即使孩提時代的我們並不了解,但玩樂時間是有生產力的。我們認為具娛樂性的事物,同樣有啟發性。我們稱之為踢足球、跳踢躂舞、打彈珠、玩花式跳繩、堆積木和捉人遊戲的活動,同時也讓我們動腦、計畫、想策略、設計、下決定、創造和冒險。  

  在玩樂中,我們不會避開障礙物,反而主動去尋求刺激和挑戰。我們熱切地想克服無法超越的可能性,例如高度、速度和財富,讓欲望成真。我們運用想像力去攀登聖母峰、參加超級盃、馴服野馬、用硬紙板造房子、經營餐廳。我們自願測試自己,並接受失敗為玩樂過程中的一部分。我們向前跑、跌倒,然後站起來再跑。輸了,只要重新開始。當事情進行得沒有預期中順利時,我們會尋求新的解決之道,直到滿意為止。當我們面對敵人或新挑戰,也許這代表要與對方一決勝負、修好壞掉的玩具,或與朋友扮官兵捉強盜、扮怪物追公主等,我們都會去思考致勝方法、修補故障,或逃離可能的危險。  

  童年活動不是虛度光陰,而是有建設性的,因為我們在過程中增強決心與技巧。玩樂給我們勇氣,逐漸灌輸信心。棋盤遊戲、運動、角色扮演、藝術與工藝、探索、建設等這些玩樂,無疑需要我們從中發明、分析、革新、社會化、計畫與解決問題。  

這些也是職場上,必要的相同技巧。

  那麼,為何玩樂與工作似乎如此對立?身為成年人的我們,為何要把二者歸類成分離的區塊?為何鮮少工作者和公司視玩樂為有生產效率的工作?或許是因為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直被教導二者無法並存。韶光荏苒,我們的遊戲本能逐漸被制式的程序和框架所取代,例如課業、考試,還有安排好的活動,譬如需要我們反覆練習且不一定樂在其中的運動和音樂。  

  進入職場後,我們很有效率的把玩樂放到週末和假期。更糟的是,競爭和截止日期的壓力會進一步扼殺許多直覺本能 ─那些玩樂會激發出來的能力,例如創造力和想像力。成年後我們,把玩樂推向生活邊緣,是多麼令人難過的事。我們忘記玩樂並非全然沒有意義,也具有高度生產力。  

  我們不需要這樣過活。成年人要承擔責任並不表示沒有天真快樂的空間。愉悅和生產力可以共存,我所謂的「幼年天份」(genius of youth,也就是玩樂的本領),也可能發揮在工作中,如此一來,玩樂中最迷人、有趣,甚至最具教育性的面向,就能和員工共存。  

  我聽過這種說法:我們不是長大後就得丟掉玩樂,只是把玩樂改了個名字而已。假如搶旗子遊戲需要解決「如何智取對手」的問題,那麼,我們何不把工作上「如何銷售得比同行多」這個問題視作玩樂的一種形式?畢竟,兩者都以類似的挑戰讓你傷腦筋。  

  我相信,你可以像兒時想玩樂一般樂在工作。其結果將是:工作較開心而非苦差事、獲得職場滿足感、增加員工穩定性,最後,整間公司更有創新力,也更成功。  

  沒錯,邊工作邊玩是可能的,我希望告訴你方法,就以那些已經成功做到這一點的人的真實故事為例吧!

玩樂的價值

玩樂不只為了開心,也是嚴肅的事。  

  研究顯示,玩樂,尤其是不按牌理出牌與自由發揮的遊戲,相對於按表操課的活動(例如上音樂課和練習橄欖球),是人類發展的重要力量。玩樂專家 ─例如全國玩樂協會(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Play)創辦人史都華.布朗( Stuart L. Brown)、幼兒保育教授暨作家薇薇安.裴利(Vivian Gussin Paley),以及耶魯研究科學家桃樂絲.辛格(Dorothy G. Singer)都相信:自發性與幻想式玩樂有助於兒童學習認識世界、調適生活壓力、處理負面情緒,例如恐懼、生氣,甚至憂慮。他們發現角色扮演讓我們對現實生活的狀況有所準備,能夠訓練自己在承受壓力下做決定、領導團隊,以及抽象思考。團體遊戲教我們社會化與合作。玩樂也給我們機會,透過自我評估和反省,更了解自己。根據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家羅勃.賀法( Robert Heffer)的說法,自我評估和反省是關鍵性的發展工具。玩樂也能激發創意。《玩樂、策略與練習》(Play, Policy and Practice)作者,也是教育學博士的艾嘉.克魯門( Edgar Klugman)說:「厲害的假扮者通常較善於想像。」而良好的想像力不會只停留在童年。  

  研究也發現兩種玩樂形式:「鬧著玩」(playful play)和「有效益的玩」(productive play)。鬧著玩,例如跳池塘裡的石頭、滾下山坡直到頭暈目眩,或是假裝彈吉他,純粹是為了好玩。波士頓兒童博物館( Boston Children’s Museum)幼兒計畫副總裁傑瑞.羅賓森( Jeri Robinson)將「鬧著玩」定義為:「沒有大不了結果的勞累。」  

  有效益的玩是有結果的,除了開心外,還有明確的結論和目標。這種玩樂具有特定目的,例如產生實物,像是做出較好的機械,或打網球贏得比賽,而非只為了好玩。雖然兩種形式都教導我們有價值的技巧,但有效益的玩可以輕鬆導入工作中。我相信有效益的玩更可以真正成為「工作」本身。

玩樂是嚴肅的事

  為了研究玩樂與工作如何共存,我訪談了許多有想法的領導者和成功人士,談及自己的玩樂史和現在從事的工作。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兩個世界可以連結在一起,而接下來的故事就闡述了許多他們工作生活中的玩樂元素。讀完本書,你將了解,書中每一個人的童年時代,他們的玩樂並沒有被狹隘地限制定義。事實上,他們享受許多不同的活動、發展各種技巧、累積成兼容並蓄的經驗,除了為了玩而玩之外,還有完全不同的目的,可以運用在日後生活中。耐吉( Nike)首席鞋類設計師讓我們知道,扮牛仔和印第安人與設計運動鞋有共通之處。精品巧克力製作人告訴我們,她小時候製作和販售太妃糖給小學同學的故事。 ESPN體育頻道總裁揭露,加入運動團隊教導他如何當個好老闆。還有一位行銷經紀公司創辦人發現自己十歲時以沙建造城市與五十歲時為客戶建立品牌,兩者之間其實有關聯。  

  我希望,藉由了解他人在玩樂與工作上的連結,你會回溯起自己的童年,用嶄新眼光看待職場生活,並且體認出:工作與玩樂結合的機會早已存在,或來日可待。這很簡單,只要你將小時候讓自己覺得很刺激的主要心智活動(擔任計畫者、組織者、領導者、解決問題者、分析家、作家等)獨立出來,再找方法將這些心態融合到你最近扮演的工作角色裡去就成了。最後,我希望這些故事喚醒你心中的那個孩子,幫助你開創新的職場生活,能隨時聯想到那些可以玩樂的日子。只要記住:想在工作中玩樂,必須願意在玩樂中工作!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