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體育的愛好讓他脫離了不幸的環境,因此大力推廣遊戲和體育活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並創辦凱文.卡洛創意促進有限公司(Kevin Carroll Katalyst/LLC),著有《遊戲人生工作規則》(Rules of the Red Rubber Ball)、《如何結合玩樂和工作?!》(What’s Your Red Rubber Ball?!)現專注於演講、寫作和推動社會改革。
研究顯示,玩樂,尤其是不按牌理出牌與自由發揮的遊戲,相對於按表操課的活動(例如上音樂課和練習橄欖球),是人類發展的重要力量。玩樂專家 ─例如全國玩樂協會(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Play)創辦人史都華.布朗( Stuart L. Brown)、幼兒保育教授暨作家薇薇安.裴利(Vivian Gussin Paley),以及耶魯研究科學家桃樂絲.辛格(Dorothy G. Singer)都相信:自發性與幻想式玩樂有助於兒童學習認識世界、調適生活壓力、處理負面情緒,例如恐懼、生氣,甚至憂慮。他們發現角色扮演讓我們對現實生活的狀況有所準備,能夠訓練自己在承受壓力下做決定、領導團隊,以及抽象思考。團體遊戲教我們社會化與合作。玩樂也給我們機會,透過自我評估和反省,更了解自己。根據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家羅勃.賀法( Robert Heffer)的說法,自我評估和反省是關鍵性的發展工具。玩樂也能激發創意。《玩樂、策略與練習》(Play, Policy and Practice)作者,也是教育學博士的艾嘉.克魯門( Edgar Klugman)說:「厲害的假扮者通常較善於想像。」而良好的想像力不會只停留在童年。
研究也發現兩種玩樂形式:「鬧著玩」(playful play)和「有效益的玩」(productive play)。鬧著玩,例如跳池塘裡的石頭、滾下山坡直到頭暈目眩,或是假裝彈吉他,純粹是為了好玩。波士頓兒童博物館( Boston Children’s Museum)幼兒計畫副總裁傑瑞.羅賓森( Jeri Robinson)將「鬧著玩」定義為:「沒有大不了結果的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