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藍調〉原載於二○○六年《小說寶石》八月號,主題一如篇名,這是一篇吸血鬼(Vampires)小說。人類對黑暗、死亡的恐懼,以及「血即生命」的傳統信仰,自古以來,世界各地都曾經流傳過吸血惡靈的傳說,再加上歐洲歷史上殘虐無道的統治者——瓦拉幾亞公國(Wallachia)的弗拉德三世(Vlad III)與匈牙利王國(Kingdom of Hungary)的巴托里伯爵夫人(Elizabeth Bathory),兩名惡名昭彰之人的出現,成為吸血鬼小說的重要創作資產。
十八世紀初期,開始出現提及吸血鬼傳說的詩文;到了十九世紀,英國詩人拜倫(George Byron)的主治醫師兼友人約翰.波里多利(John William Polidori),完成了第一篇吸血鬼小說的短篇故事〈吸血魔〉(The Vampyre,一八一九),建立了吸血鬼故事的基本模式,也引領一股吸血鬼小說的創作風潮。
詹姆士.萊默(James Malcolm Rymer)、湯瑪斯.普雷斯特(Thomas Peckett Prest)等人所共同發表的長篇小說《吸血族瓦涅爵士》(Varney the Vampire,一八四七),是維多利亞時代吸血鬼小說的創作里程。吸血鬼的典型特徵,例如吸血獠牙、擁有催眠人類的能力,皆出自於此。
另一位知名的恐怖小說家雪利登.拉芬努(Sheridan Le Fanu),則發表了以女性吸血鬼為主角的《卡蜜拉》(Carmilla,一八七二)。在他筆下,吸血鬼具備高雅氣質與美貌,以棺材為床,致命傷在心臟。這已經涵蓋現代讀者所熟知的大部分特徵。
十九世紀開始,人狼傳說開始成為小說素材,早期的重要作品包括喬治.W.M.雷諾德斯(George W. M. Reynolds)的《狼人華格納》(Wagner the Wehr-Wolf,一八五七),描寫一名老人為了尋找失蹤的孫女,將靈魂出賣給惡魔以換取青春,然而,他也同時遭受詛咒,每逢滿月就會化身為人狼,並且失去理智,變成殘暴、嗜血的怪物;而羅伯特.路易斯.史帝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化身博士》(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一八八六)裡,儘管並未出現人狼,但卻觸及「人狼傳說」創作的核心議題:人類對「變身」的慾望與恐懼。
到了二十世紀,以人狼為主題的電影《倫敦狼人》(Werewolf of London,一九三五),則建立了這類故事的另一個悲劇性議題——人狼在變身以後,仍然保留人性,但卻受制於野獸的原始本能,而被迫殺害自己最愛的人。
《祕神界》是由怪奇小說家朝松健編纂,分為「歷史篇」與「現代篇」,其主題是遵循「克蘇魯神話」(Cthulhu Mythos)的設定,全部由日本作家所撰寫的恐怖小說短篇合輯。「克蘇魯神話」是由美國恐怖小說家霍華.菲力普.洛夫克萊夫特(H. P. Lovecraft)所創造的虛構世界觀,以曾經在上古時代統治過地球、現已沉眠海底的「舊日支配者」為神話的核心,一旦人類企圖探尋它們,就會遭到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