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心如野馬:轉化煩惱的修心七要

心如野馬:轉化煩惱的修心七要
9789868480995
鄭振煌
台灣明名文化
2009年10月14日
93.00  元
HK$ 79.05  






* 叢書系列:探索.三部曲
* 規格:平裝 / 215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探索.三部曲


宗教命理 > 佛教 > 藏傳佛教















在西方世界的花童世代裡,第一位令學生撼動入心而駐留法印的仁波切,
以此書詳解口傳千年的大乘修心法決,你可以只照著書上所說的去修,
它就是那麼有力量又讓人安心!

  修心七要訣的法本自從西元十世紀阿底峽尊者入藏開始傳揚,經歷代聖者口傳、文字記載,一直是大乘菩薩道行者入門的重要實修經典,為歷代祖師共同推崇並實證;如今,丘揚創巴仁波切以切喀瓦格西講述的口訣法本、蔣貢康楚的論釋為參考重新講解,猶如甘露醍醐,讓現代學佛人變得更開放、平和而有智慧。

  丘揚創巴仁波切強調口傳要訣的重要性,我們應在日常生活當中,自然地憶起適合當下處境的口訣,研習其意涵、且能記憶默誦。本書中珍貴難得的修心口訣歷經千年而不衰,將能時時引導人們,找到解脫煩惱的鑰匙。

作者簡介

丘揚創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 , 1940 ~ 1987)

  是藏傳佛教在西方講經弘法的第一人。創巴仁波切成長於西藏,接受了正統的藏密噶舉派佛法養成,二十歲時率僧人翻越喜馬拉雅山流亡至印度,其後輾轉前往西方,1967年與阿貢仁波切在蘇格蘭創立第一所藏傳佛教海外靜修中心—三昧耶林;創巴仁波切的佛學素養高深且熟諳西方思維,為藏傳佛教弘揚海外奠下堅實的基礎。

  傳統的藏傳佛法道統著重經典傳承的準確與學術性,使得渴慕求道的西方人備感艱難;而創巴仁波切首度突破了這一堵文化高牆。他認為佛法是精神與世俗的合一,以獨特的方式向西方追隨者闡釋佛法及禪修之道。創巴仁波切講論佛理不拘形式,從心所欲地將抽象的理念運用在每個錯綜複雜的生命經驗,也因而在西方掀起一股藏密修行風潮,追求心靈解放的的花童世代(flower children generation)深受創巴仁波切的行誼吸引,視其為精神導師。

  創巴仁波切由世界屋脊遷徙到大洋彼岸,一生正如他的第一本英文著作《動中修行》(Meditation In Action)—修行是他畢生前進的方向與志業,著作包括《香巴拉:勇士之聖道》(Shambhala: The Sacred Path of the Warrior)、《突破修行之物質觀念》(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自由的迷思》(The Myth of Freedom)和《心如野馬:轉化煩惱的修心七要》(Training the Mind and Cultivating Loving-Kindness)《藏密度亡經》(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心道法師序 
佩瑪.丘卓法師序 
關於作者 
編輯致謝 
編者前言 
引言 

第1要 修前行:修法的基礎
1. 首先修前行 

第2要 修正行:發菩提心
〔勝義和世俗菩提心〕 
〔勝義菩提心口訣〕 
2. 視諸法如夢幻 
3. 觀修無生覺性 
4. 以空性超脫妄想 
5. 安住在阿賴耶本性 
6. 下座後修行虛幻之子 
〔世俗菩提心口訣〕 
7. 施、受二法交換修,循著呼吸來修持 
8. 三境三毒三善根 
9. 一切皆以口訣修行 
10. 從自身開始修行施受法

第3要 轉惡緣成菩提道
〔第三要和忍辱波羅密〕 
11. 惡業滿世間時,惡緣變覺道 
12. 眾咎皆歸一 
13. 思眾皆有恩 
14. 幻相觀為四身,空性為無上保護 
15. 殊勝的方便四行 
16. 不管遇見什麼,都加進修行裡 

第4要 使一生的修持發揮大功效
〔第四要和精進波羅密〕
17. 總攝口訣心要,歸納為五力 
18. 大乘往生法,五力重威儀 

第5要 修心的評估
〔第五要和禪定波羅密〕 
19. 諸法皆是對治我執 
20. 能不愧對自己 
21. 恆持歡喜心修行 
22. 散亂時仍能住在菩提道 

第6要 修心誡
〔第六要和智慧波羅密〕 
23. 恆守三原則:守二戒、不狂放、修忍辱 
24. 修心須安住本位 
25. 不說他人之失 
26. 不想他人之過 
27. 先清淨最大煩惱 
28. 斷卻一切果求 
29. 捨棄我執之毒 
30. 莫冤冤相報 
31. 不惡口 
32. 不伺機報復 
33. 不傷人 
34. 不推諉卸責 
35. 不爭先 
36. 不另有所圖 
37. 調伏身心,合乎正法
38. 勿從他人苦中求己身快樂 

第7要 修心的準則
〔第七要和下座後的修持〕 
39. 諸善奉行 
40. 諸惡莫作 
41. 早晚皆反省 
42. 處貧、富皆應忍耐
43. 持守二戒 
44. 斷除三難 
45. 取三主要因:良師、身心如法、因緣俱足 
46. 恆守修心教法 
47. 身、口、意三門時時行善 
48. 沒有分別心,徹底修行 
49. 對敵人修慈悲心 
50. 不求只在順緣中生 
51. 今生如實修行 
52. 勿顛倒夢想 
53. 堅固不動搖 
54. 應全心修持 
55. 觀察煩惱本身,直到根除 
56. 莫自怨自憐 
57. 行隨喜讚嘆 
58. 不輕易表現喜怒 
59. 不求他人讚賞 

結頌 
附錄:〔菩薩律儀四十六輕戒〕 
詞彙表 



推薦序1

  創巴仁波切是近代一位令人尊崇的上師,他的事蹟至今為世人所津津樂道,尤其在歐美國家還流傳著許多他敏捷、俐落、活潑的教化故事,都是生動的公案。

  修心七要訣的法本自從公元十世紀阿底峽尊者入藏開始傳揚,經歷代聖者口傳、文字記載,一直是大乘菩薩道行者至為重要的實修入門,為歷代祖師共同推崇並實證;如今,創巴仁波切再以切喀瓦格西講述的口訣法本、蔣貢康著的論釋為參考重新講解,猶如甘露醍醐,仁波切不時旁徵博引,加上現代人的思考角度,透過準確、幽默而動人的比喻,畫龍點睛,令人回味!

  修心,是日常生活二六時中起心動念、行住坐臥之間的落實,從出離心、慈心、悲心、菩提心、空性的轉化,一步一步都是腳下臨門功夫,能由修行證量的大師來為我們開化點出修心七要中的「穴竅」,實在是現代學佛人的福氣。我們禮敬一切傳承聖教的歷代祖師,也讚嘆所有的護教傳法的緣起,感恩這樣珍貴難得的修心口訣歷千年而發揚,時時能夠引導迷惑的人們,找到解脫煩惱的鑰匙!

心道法師
靈鷲山無生道場開山和尚
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

推薦序2

  我覺得非常榮幸和喜悅,能為丘揚創巴仁波切這本令人讚嘆的法本《心如野馬:轉化煩惱修心7要》作序。這是《當野馬遇見馴師:修心與慈觀》的新版本。

  自從一九八一年以來,書中的五十九句口訣就成為我個人修行、對學生教授的基本重點。這些年來,我幾乎每天都細細思量創巴仁波切對這些口訣的講釋。我可以說,這些口訣改變了我的生命,絕無誇張。

  我修行的方法是:不斷深入探索創巴仁波切對弟子們的講釋。將五十九句口訣做成一疊卡片,每天清晨像洗牌一樣抽取一張,閱讀創巴仁波切針對該句口訣的講釋,有時也在卡片背面寫些心得。接下來的一整天,我都會盡我所能的遵從口訣行動。有時候,我整天都忘了口訣,直到晚上回房才想起;然而,通常在煩惱生起時,早上讀的口訣或其他口訣會自然地出現心底,給我當頭棒喝。這些口訣使我更有遠見,而且我對於口訣的運用愈來愈有自信,抗拒心減少、洞察力增加了。在我的生命中,口訣修行一直幫助我轉換覺悟道上的心境。即使是最艱困的環境,也變得調順多了。即使陷入困境,這些難題會變成老師,教我變得更開放、更柔軟、更有智慧。

  重點是:我瞭解了遇上的困難,再應用口訣,人們都很會提升自己的抗拒心、激起我執與陳年壞習慣。對我而言,思量修心口訣可以遮斷這些負面想法,給我全新的能量。我對修心教法以及上師丘揚創巴仁波切的感激之情永無止境。他提點我如此深廣卻簡單的法教,還鼓勵我修行。正如仁波切在引言中所說的那句:「你可以只照著書上所說的去修,是多麼有力量、多麼讓人安心啊!」

  這篇序是我對修心口訣的共鳴,我非常希望其他人試一試這個修心法,我確信每個人都會像我一樣獲益甚多。希望你從現在開始,也成為修心的幸運兒。

佩瑪.丘卓



  在大乘傳統中,我們對自己溫和,就會對他人生起友善的感覺。這個友善或悲心的藏文是「nyingje」,字面的意思是「高尚的心」。我們發願和一切有情眾生結緣,但是實際開展這項願望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很多訓練。

  成為大乘行者最基本的的障礙,是對他人和自己都不夠慈悲。這個問題可以透過實際的「修心」來處理。這種「心的訓練」給我們一條路、一種方法,來雕磨自己粗野、不修邊幅、生澀和有稜有角的作風,成為良好的大乘行者。無明、愚蠢的大乘弟子有時候以為必須往自己臉上貼金,想當個領導人物;我們有個法門可以克服這個問題,那就是修習謙卑,這跟修心有關。

  大乘的基本見地,是努力利他、創造利他的因緣。因此,你發願把自己奉獻給他人。一旦如此,你就會了解他人重於自己。因為大乘的利他見地、人們發願奉獻、人們實際發現他人更為重要—三個因素加起來,人們就會修持大乘的修心法門。

  小乘佛教的修法,基本上是「馴伏」此心。我們對治各種不正念,會鉅細靡遺、念念分明、言行如法。當我們因為修止(正念)和觀(覺照),能夠以完全馴伏的心聽法時,就會完整地了解佛法。之後,對於如何以馴伏的心和他人互動,也開始有全面性的了解。

  大乘談「修」心比較多。修心是馴伏的下一步,心已經馴伏了,所以可以訓練了。換言之,我們因為修行小乘佛法,已經能夠馴伏自心。心馴伏後,可以進一步「用」心。這就像古時候捕捉野母牛的故事。捉到野母牛,把牠馴伏好之後,會發現牠對主人百依百順。事實上,牠喜歡被馴伏,成為人類家庭的一部分。然而之前並不是這樣的,野母牛在被馴伏以前是狂野兇猛的。

  修心的西藏音是「lojong」,「lo」的意思是心智、心、能知,「jong」的意思是訓練或處理。修心教法包括大乘的幾個修法步驟或要點,修心的基本訓練是七重地清理自心。

  本書以噶當派的基礎法本《修心七要根本法本》和姜貢康著大師的論釋為基礎,可以說是邁向開悟的基本過程。換言之,它是大乘之道,是大眾所走的公路,一條寬廣的道路,格外地寬廣,格外地通暢。因此,論釋的標題是《邁向開悟的基礎道》。

  正文以阿底峽尊者的修心教法為基礎,出自藏傳佛教的噶當派。噶當派大約創立於瑪爾巴和密勒日巴的時代,那時西藏的僧院制度已經落地生根。噶舉派教徒從密勒日巴和噶當派上師的弟子岡波巴得到這些大乘佛教修心正法的教授。噶當派又分為觀行派和理行派。我們這裡講的內容是跟噶當派的觀行傳統有關。格魯派擅長辯證法,所以他們用偏哲學的方式了解噶當傳統。

  對我們來說,「噶當」這個詞的意義很有趣。「噶」意指下令,如同將領振奮士氣的演說或是國王對大臣的命令。也可以說是上帝的話或福音,如同基督教傳統所說的太初有道(福音)。福音是根本、神聖的命令,是開天闢地以來首先發出的音聲。在這裡「噶」的意思是絕對真理,若從人的觀點而言,則是實際可行的意思。「當」是口傳教授、個人教授,也就是教我們如何適當地掌握生命的指南。因此,「噶」和「當」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所有的命令或信息,都是實際、可力行的口傳教授。對觀行的學生來說,是實際力行的基礎。這是噶當的本意。

  這裡介紹的口訣非常簡單,沒有特別的哲學成分,完全符合噶舉派某位大師所認為的「老祖母的指點」。當老祖母說「這就是我以前經常去摘玉米、拔野菜的地方」時,通常會用手指頭指給你看,而不是寫在紙上或靠地圖說明。口訣修行是老祖母的方法。

  我個人研讀了很多佛教哲理,所以當姜貢康著首次建議我研讀《邁向開悟的基礎道》時,我鬆了一口氣,因為佛教是那麼簡單,讓你能實際力行和修持。你可以只照著書上所說的去修,是多麼有力量、多麼讓人安心啊!我到現在還有那種單純的感覺。《邁向開悟的基礎道》那麼殊勝、直接,讓我不知要用什麼樣的言語形容才好。它有點草根味,但閱讀這種文字非常能撫慰人心,這就是姜貢康著大師的特色之一,他可以完全轉換語調,好像是另外一位作者。他會依主題的不同而轉變寫作的方式,而他對讀者的認知也會轉換。

  姜貢康著大師的噶當口訣論釋,是我出家修行之初研讀的最佳書籍之一。那時我因為這本書,覺得將成為單純的小沙彌,覺得將學習這些法門而成為良好的小佛教徒和觀行者,這一絲欣喜延續至今。儘管我一生起起落落,又與體制不合,我仍然覺得自己基本上是單純、浪漫的佛教徒,對老師和教法至心信受。

  以上所說只是滄海一粟。每一次你閱讀這本書,都會再度肯定它的內涵,讓一切都變得非常簡單和直接。這讓我的心情非常快樂,而且每晚睡得很好。

  我在介紹此教法時,都是直接了當斬斷成見和破除自我;但同時,你永遠不能忘記大乘佛教始終有柔軟的虔敬和單純。這點很重要,我無意誇大,但是我確實非常讚嘆姜貢康著大師和他討論此教法的方式。




其 他 著 作
1. 藏密度亡經:中陰聞教大解脫
2. 聖道修行
3. 西藏生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