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轉個念,跨越撞牆期:SOS!你可以自助助人!

轉個念,跨越撞牆期:SOS!你可以自助助人!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480403
陳柏勻
大好書屋
2009年11月03日
60.00  元
HK$ 51  







* 叢書系列:生命樹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3*19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生命樹


[ 尚未分類 ]









  舊書改版(原書:我好想死/唐莊)

  動不動就想自殺的人其實他們在面臨最後關頭時,
  都還強烈掙扎於「我好想死」和「幫我止痛,我好想重新活一次」兩種情緒之間。

  作者以當精神科醫生超過二十五年的經驗和臨床案例,說明當人的想法陷入「撞牆期」時,常常會有自殺的念頭,事實上,他們是被「只剩自殺一條路」這種心理性視野狹隘逼到死角。面對這些人,我們得要做的是,不要輕易認同所謂「人有自我的決定權」,應該想辦法把他們拉回「生」的這一邊。當自殺意圖高的人,或是實際有自殺未遂經歷的人,我們都會接收到他們竭力發出的絕望求救。有些人可以一次就跨過危機。但絕大部分的情況都會是,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危急狀況總是一再重複,有時甚至演變成自殺未遂者(他個人)的人生模式。儘管如此,還是有一個叫做「樂觀主義式的治療法」,讓事人想要活下去的心會戰勝死亡的念頭。

  的確,有很多案例是不管怎麼努力,仍舊無法打消當事人尋死的念頭。而且,這些案例中的當事人,通常不是因為心理方面的疾病發作才突然一心尋死,而是他們的人生有大半輩子都活在否定自我價值的狀態中。現實世界的確有這種不幸的人。美國洛杉磯自殺防治中心的精神科主任醫師羅伯.李特曼博士(Robert Litman)曾說過一段話:

  「事實上,有人的確是絕望到想死的地步。像越戰生還的美國大兵,有人曾經歷過很悲慘的遭遇。有不少人為了止住心中的痛楚,必須靠禁藥或是酗酒。加上若沒有朋友和親人的感情聯繫,在社會上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存在價值。他們也試過好幾次的自殺。這個社會上的確就是有這樣的一群人,我們沒理由忽略遺忘這群人。或許,我們今天盡最大的力氣,結果只是把他們想死的念頭延後了幾天、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但是我們就是不能放棄,再怎麼樣也要把這些人留在人世,只要活著,他們或多或少就能重新思考活下來這件事。人生有很多事,做錯一次還可以挽回,甚至做錯了還能從中獲取經驗。可是,自殺就不一樣了,一旦付諸行動,很可能就無法挽回了。」

本書特色

  這樣看,人生不一樣!
  1.生命,永遠是無價且值得珍惜的,應該要發光發熱,上天交付生命在我們手中,如何珍惜它,如何使用它,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轉個彎,看見希望的所在……
  2.許多人遭遇撞牆期時,都會往死胡同鑽,最後,只能想到死,然而任何事都有可能重新來過,只有死,一但付諸行動就很可能挽回不了,相信只要轉個念,並學會求救,大家都可以跨越生命的撞牆期。
  3.由精神專家研究自殺未遂者的案例,彙集人生不同面貌的撞牆期,以了解自殺者的心理,並適時伸出援手。

作者簡介

高橋祥友(Yoshimoto Takahasi)

  一九五三年生於日本東京。金澤大學醫學部畢業,精神科醫師。醫學博士。曾任職於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山梨醫科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東京都精神醫學綜合研究所,現為防衛醫科大學校防衛醫學研究中心行動科學研究部門教授。著作多達數十本,茲列舉如下:
  .《醫療人員應知的自殺風險管理》(『醫療者□知□□□□□□自殺□□□□□□□□□□』、醫學書院)
  .《自殺的危險》(『自殺□危機』、金剛出版)
  .《青少年的自殺預防手冊》(『青少年□□□□自殺予防□□□□□』、金剛出版)
  .《集體自殺》(『群□自殺』、中央公論新社)
  .《中年期與心理的危機》(『中年期□□□□□危機』、日本放送出版協會)
  .《老年期與心理的危機》(『老年期□□□□□危機』、日本評論社)
  .《老年期憂鬱症》(『老年期□□病』、日本評論社)
  .《生與死的鐘擺》(『生□死□振□子』、日本評論社)
  .《自殺、還有被留下來的人》(『自殺、□□□□□□□人□』、新興醫學出版社)
  .《自殺的心理學》(『自殺□心理□』、講談社)
  .《看出自殺訊號》(『自殺□□□□□□□□□』、講談社)
  .《請輕鬆前往精神科看診》(『□□□□□□精神科□』、講談社)

譯者簡介

陳柏勻

  有點失準的天秤座。眷戀都市的台北人。淡江大學日文系畢業。
  興趣總是增生,加上莫名的偏執性,導致生活空間總是花樣繁多,只好一直嚮往極簡風格。
  收集透明系的物品,癖愛空白筆記本。喜歡的作家是新井一二三 吉本芭娜娜 村上龍等。
  偏愛的音樂是搖滾樂 最近也開始聽輕音樂。最近喜歡的一句話是『不幸的高潮,幸福的低潮』。
  希望透過翻譯,聆聽不同的想法,傳達不同的聲音。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與自殺者相會
    自殺未遂者高達三十萬人次/案例一、遭受虐待的十四歲少女
    「因為我不乖才會被打」/案例二、憂鬱症的四十二歲男性
    失眠、食慾不振、無法專注/案例三、老年憂鬱症的四十八歲男性
    「死」不僅只是當事人的問題/案例四、記憶全失的二十六歲女性
    取「憶」代「命」/孤魂的悲鳴
第二章 自殺未遂的真相
    「我不信」的態度其實是否定事實/自殺未遂的實際人數/男女比率差距/自殺的手段/案例五、喪夫後的七十歲女性
    一句「我好想死」當中所隱藏的SOS/自殺未遂後的心境/死亡恐懼的消退/與酒精的關係
    自殺高危險因子的人的心理剖析/怎樣的個性會招來自殺危機/起因並非只有「校園欺負」和「公司裁員」
第三章 家庭病理的浮現
    家庭背景衍生的自殺未遂/「犧牲品似的孩子」/「代罪羔羊」/「跨越世代的家庭病理」/治療整個家庭
    電影「凡夫俗子」/案例六、對於大哥的死亡感到自責的九歲男童
    「死掉的人要是可以換成我就好了」
第四章  死亡的後遺症
    「命是我自己的」就可以自殺嗎?/襲擊遺族的各種情緒
    驚愕/恍惚失神/自我感消失/加油添醋的記憶/否認、扭曲事實/自責/抑鬱不安/追尋已故者的身影/疑惑/憤怒/「他」責傾向/救贖感/正當化、合理化/追究起因/人言可畏/二度精神創傷/隱瞞/忌日效應、紀念日效應遺孤的心境
第五章 精神科醫生能做些什麼呢?
    排山倒海的絕望感/九成的自殺者患有「心病」/憂鬱症與自殺的關係/多加留意倍增的飲酒量
    不幸,自殺未遂成真的話…/危機不會一次就善罷甘休/扶持當事人自立/認知療法
    精神療法的目標/無時無刻的伴隨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