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上海故事:上海美術館館藏作品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201017
李磊
台北市立美術館
2009年10月01日
200.00 元
HK$ 180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文化藝術
* 規格:平裝 / 113頁 / 16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化藝術
分
類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文化/藝術
>
藝術欣賞
同
類
書
推
薦
傳藝季刊第143期(111/12):奔跑吧!傳藝
拾鱗:廢棄魚鱗×生質材料×工藝新用
木工基本機具操作工具書
循絲:臺灣蠶絲材料工藝探索
藝脈相傳:林瑞華陶藝創作展
內
容
簡
介
臺北和上海的距離一度曾經顯得非常遙遠,但即使在相隔最遙遠的時代背景下,還是有近在呎尺的地方,張愛玲寫的上海是這一代台灣人所耳熟能詳的魅惑之地,臺北也有“小上海”之稱。潘玉良、林風眠這些「海派」畫家的作品,台灣市井也能認得出來。文學和藝術之於全人類,永遠是沒有距離的。上海與臺北兩座城市的交流,區別其他城市的不同之處,在於兩者都有著關於上海三四十年代的文化記憶,正因如此,上海美術館籌劃“上海故事——上海美術館館藏作品展”時,就立足於對“海派”文化發展的研究,尤其是對近幾十年來所謂“後海派”藝術的梳理,期望呈現給臺北觀眾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藝術現象,講述上海這座城市所孕育出的特有的文化性格和文化故事。曾幾何時,臺北人看上海,居然可以是零距離,而且一眼看盡六十年風華。 “海派”藝術起源於19世紀中葉,以上海為活動中心,吸納並且引領著江、浙、皖乃至更大地區的藝術力量,其畫家陣容之浩大,繪畫風格之紛繁,以及得時代變革風氣之先的顯赫聲勢和深遠影響,均超過了此前所有的地方畫派。後期海派繪畫正值20世紀政治鼎革之際,新文化運動使得海派繪畫不僅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而且其所指範圍具有很大的遊移和模糊性。本次展覽從多元化的“後海派”出發,不僅上承“海派”繪畫特性,而且呈現出全球化格局下以上海為活動中心的藝術變遷,其繪畫主張、風格到傳播、價值,隨著時代需求而更加講求當代性、個體性和實驗性。期間所涉及的既有長三角地區本土性創作人,又有旅居海內外的江、浙、滬籍藝術家,或是從世界各地彙聚此地的藝術家;從輩分上來看,既有林風眠、顏文樑、劉海粟、潘玉良、關良、陸儼少、朱屺瞻、謝稚柳等,又有後續者程十發、劉旦宅、沈柔堅、賀慕群、俞雲階、林曦明等,更有當代活躍於畫壇的中堅人物潘公凱、盧輔聖、陳丹青、王劼音、施大畏、仇德樹等。他們的藝術觀念和表達方式不斷受到上海這個特殊地域文化的影響與重塑,似乎正逐步形成一個更大範圍,更具包容性、多元性、獨特性、實驗性的當代“海派”。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