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尋味。光與影:賴雨農的燈光魔法魅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291955
賴雨農 Uno LAI
三采
2009年12月11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創意家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9*23.5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創意家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要讓臥室變得舒服,令人睡的安穩,其實搞定燈光竟是一大關鍵!
浴室或客廳的燈光,究竟該怎麼拿捏,才能創造既實用又浪漫放鬆的氛圍?
把燈隱藏起來就是燈光設計嗎?
每個家都是一個夢想,而光線正扮演著缺之不可的重要性。光線無處不在,但是光與其說是一種視覺,不如說是一種知覺。當我們在說設計燈光,或是設計光線,其實說得就是創造情境;一個好的燈光設計,取決於你在空間裡的感受,而不是測光表上的數字。
每個家都是一個夢想,家,才是最需要浪漫的地方。
現代人追求流行與生活的品味,對於居家空間都有自己的堅持與見解。但是對於空間裡的燈光表現,大多數的人並沒有概念,或是較為正確的觀念,總認為「燈光」只要能照亮就好。而被媒體喻為「燈光詩人」的作者賴雨農,無論是過去的攝影師、劇場燈光師身分,還是建築燈光設計師,都與光影脫離不了關係。因此在書中,除了抒發自己對於光與影的情感與觀察,分享知名作品從無到有的故事。提示著總是依賴燈光生活的人們,重新思索光所扮演的角色,讓生活中充滿美好的溫暖氛圍!因為當燈光點亮的同時,內心感受的幽微情緒變化,才是燈光最大的魔法魅力!!
本書特色
1.光線無處不在,作者想傳達的,是好的燈光設計對於空間,如同珠寶之於服裝,在巧妙的畫龍點睛之下,才能呈現出恰如其分的空間表情。書中所談的其實更凌駕於燈光設計,而是希望帶領讀者如何探索自己的需要與感受,創造好的空間情境。
2.本書作者以多年的燈光設計經驗與觀察,除了精采圖片的展現之外,更將當初設計的創意初衷、發想、與(名)人、業主的互動......,轉化為一篇篇的故事,在感性的口吻之下,透露著「光」、「影」的神奇魔力,藉此傳達出「燈光設計」對於空間、生活的影響,並讓光影決定空間的層次、韻味。
最美的光線,不見得是刻意營造,或是透過精雕細琢而成的;但是好的燈光,絕對可以是被設計出來的。
作者簡介
賴雨農 Uno LAI
Lighting Artist/ Lighting Designer
新生代的建築燈光設計師,被媒體喻為「燈光詩人」,燈光設計作品遍佈中國內地,台灣和美國,類型涵蓋整體商業建築,園區規劃,娛樂建築,連鎖飯店,餐飲,精品,公共藝術品以及商業劇場。以擅長玩味光影和視覺意念遊走於建築,室內和劇場之間,應邀參加過許多的學術單位演講光的藝術,作品和理念備受兩岸三地的媒體青睞。
學歷
建築及劇場燈光設計師,台灣台北藝術大學劇場燈光設計畢業,美國紐約PARSONS設計學院建築燈光設計碩士,國際燈光設計師協會(IALD),以及北美照明協會(IESNA)會員。
作品
吉隆坡/天津/大連/越南/台北 凱悅大飯店
上海世博會特許紀念品專賣旗艦店
上海世博園區SPIN概念餐廳
上海當代美術館ART LAB餐廳
上海復興公園PARK97餐廳
上海MUSE酒吧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建築立面燈光改造(美特斯邦威/旅遊品商廈)
台灣地區LV路易威登店
台北國賓大飯店
台北BELLAVITA購物中心 A3 Bar & Restaurant
台灣台南假日皇冠酒店
中華航空公司台灣桃園總部
可口可樂飲料公司上海媒體中心
瑞安集團重慶天地
重慶上邦戴斯酒店
dr.brandt 微風店
《包法利夫人們》《水滸傳》舞台劇
知名製作人、音樂人住宅
媒體採訪
《Discovery》《旅遊與生活》頻道專訪
《GQ》國際中文版訪問
《Men’s Uno》中國/台灣版人物專訪
《ELLE》國際中文版專訪
《INTERIOR》國際中文版訪問
《M. Style》專訪
《CASA+》生活誌專訪
中國《In Design》人物專訪
台灣《蘋果日報》專訪
《商業周刊》採訪
目
錄
PART I 因為光而有了生命
1.女人的慾望? - 我們都是包法利夫人們
2.男人的面具 -《水滸傳》裡的英雄好漢
PART II 因為光,開始看見
3.要多亮才看得到 |對比| 光的意念
4.眩光正在流行 |焦點| 光的頂點
5.看得到的溫度 |色溫| 光的個性
6.變速打檔車 |場景| 光的神情
7.會亮的都是好燈 |光源| 光的生命
8.省電燈泡不是萬靈丹 |節能| 光的未來
PART III 因為光才有了想像
9. 名牌,燈光 |燈具| 光的姿態
10.簡單是美 |層次| 光的深度
11.點亮一個夢想 |氛圍| 光的記憶
[附錄]
燈光專有名詞
序
推薦序
心照
文 / 林奕華
光,就是戲劇。給我一片空間,沒有光的設置,它變成只有聽卻沒有多少可以「看」的舞台。有了光,戲劇性便自然漫開。有一部叫《凡尼亞在四十二街》的電影,把契訶夫的劇目放在一家老戲院內搬演。演員一律穿現代服裝,只有光是屬於「那個時代」的——沒有電燈,每個人都持洋燭進出、說話。昏黃的光線替每個畫面鍍上名叫「從前」的質感——光,製造了強烈的氛圍,使人一邊看見,同時飄到很遠的想像。
《包法利夫人們》的照明設計很有一點《凡尼亞在四十二街》的味道。因為第一次邂逅雨農的作品,是在樓底很低的劇場裡。他沒有用上多少掛燈,而是用上落地燈、(木台)燈等等。感覺十分私密,戲中角色猶如在觀眾的記憶裡說著話。這令我對當時仍是陌生人的雨農產生了很大的好奇心:在香港,很多曾經與我合作的燈光師大多以很「男性」的觸覺賦予作品氣氛與情調,眼前這齣則更似是一隻小動物或一個小孩在呼吸。當燈光設計變成脈搏的躍動,它的敏感使我很受觸動。後來經過兩齣戲劇的合作,我發覺雨農與我在戲劇上所追求的,同是來自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純淨」——觀眾可以找回失去的「真」嗎?
碰巧《包法利夫人們》與《水滸傳》(兩齣都是雨農當燈光設計師)中都有很多篇幅觸及角色的內心世界,「獨白」的處理使光線充份發揮它在肖像畫裡的功能——光明與晦暗、影子與真人所構成的對比,讓角色的心理變化更形立體與突出。尤其當兩部戲劇指涉的衝突是在現實中漸行漸遠的「兩性」。不論主題是「男人」或「女人」,一幕幕猶如「告罪」的意象呈現眼前,雨農的設計像沿途的路燈,引領觀眾進入內省的歷程。若問雨農的燈光為何充滿靈性,由他親自撰寫的這本文集應該會給大家更滿意的答案——畢竟,與光「對話」是他的專長,也是他的天賦。
作者序
關上燈好嗎?
或許你的印象還停留在燈光設計是關乎怎麼開燈。我倒認為,關燈才是燈光設計。
我也常在想,光線無處不在,但是光與其說是一種視覺,不如說是一種知覺。我們在說設計燈光,或是設計光線,其實說的就是創造情境;當然設計的背後我可以說出很多的數據和技術理論;但是真正到最後,是不是好的燈光設計,是取決於你在空間裡的感受,而不是測光表上的數字。
很多人認識的我,還是一個攝影師的身分,去了紐約過了幾個冬天,朋友問起才知道我念起燈光設計而不是攝影。來找過我的朋友,都曾笑過我在紐約其實過著是貧窮貴公子生活,在高調地說著紐約工作種種浮華的背後,實際是用超市和中國菜外賣拼湊出異地辛酸。幾年後回到台北,老朋友們紛紛要習慣我「燈光設計師」的新頭銜,還聽我不厭其煩地解釋燈光設計到底在做什麼。我也有那麼一陣子對於我的頭銜無所適從,不知道應該是攝影師,劇場燈光設計師,室內設計師,還是應該說自己是建築燈光設計。
劇場、攝影、空間。與其說我人生轉換了跑道,最後做起燈光設計,不如說,我執握著另一隻更能發揮的畫筆,可以完整描繪心中最美麗的光影。而這樣一層層養分的積累,從攝影給予我對光的敏銳感,到從戲劇裡懂得抓住微妙情緒起伏,都在現在的燈光設計工作上能駕輕就熟。後來想通了,其實我就是一個創造空間的工作,而我的專長也是在不同的空間裡,去營造不同的氣氛和情緒,所以我是一個玩光線的人,而我不想說我只是一個燈光設計師。就像這本書,我們談的都是光和情緒,但是不見得是談如何去做燈光設計。
不過早就發現自己終究走上設計這條路,是因為常忍不住想控制身邊每項細節,追求最完美畫面,例如電腦的桌面字體、膠帶台的擺放角度、放煮好泡麵的碗,就連看過的事物,無論光影、建築、走過的人,甚至城市的角落和時間,都烙印成照片那樣一張張存留在我腦海,強迫自己用影像進行思考。於是漸漸地,隨我從平面攝影跨進空間燈光設計,我漸漸感受到空間不像照片那麼單純,就像有位前老闆建議我:不妨把室內六個立面當成六張照片去想。我發現空間裡,除了看見之外,是需要走進去感受的,這裡頭所存有的原始巨大內涵,對我來說是項全新挑戰,也激勵我應該把單純看見的影像感動延展至整個空間。
而創造燈光對我來說,絕對是件很浪漫的事。我常常認為「最吸引人的設計,是沒有設計」,同時我也認為「最棒的燈光設計,就是沒有燈」。畢竟天光正是最好的燈光設計師,其無孔不入、無所不在的光源,除了穿透空間,帶有溫度和感染力,著實更具心靈療效。就像我們總不情願面對日落後的寂寞,想擒住對白日世界的依戀,於是一點一滴建立對人造光源的依賴。直到現在,我們或多或少都對停電夜晚不知所措。每一個簡單的開關動作背後,早就承載整座城市的豐富情緒,甚至融化高遠處看著夜景情人們的心,畢竟當燈光點亮的同時,應該不是看見、被看到這麼簡單,內在感受到的幽微情緒變化,才是燈光最大魔法魅力。
正如一位有名的主廚跟我說:「會做的不是師父,會吃的才是師父。」設計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凝聚我們對生活的想像,以及自己想要在生活中所展現的姿態。身為設計師,販賣設計的創意誘惑,正是來自生活裡與一些莫名現實的角力激盪。即便生活畫面片段裡的對白,也能造就所謂的設計,因此生活無處不是設計,設計說穿了,就是我們想要的生活方式而已。像私底下的我,很容易被電影情節感動的亂七八糟,城市一角美麗晚霞也會讓我悸動不已,即使從彩排就看到會背的舞台劇,我還是甘願在劇場裡當名忠實觀眾一再被感動,對我來說,我的設計就是我的生活,我沒有創造一個幻覺烏托邦,我希望能複製所有的美好和感動,然後邀請大家一起生活在裡面。
這兩年來,花了許多時間在飛機上,機場進機場出的,有些朋友羨慕我可以到處跑,我倒只享受一個人在空中沒法接電話的清幽時光,任意想東想西,想起建築、室內或偶而參與過的一齣戲裡,燈光雖然一向只居配角,但這麼一個缺之不可的稱職配角,卻給我如此多機會,接觸眾多不同的故事和場景,當我在照亮他們夢想同時,也成就了我自己。
從看見到創造,享受到複製,光線絕對有她美妙和無法取代的位置,燈光甚至足以決定整體室內的品味。每晚當你切亮開關,電流擊閃那些鎢絲和燈泡的同時。你,想看見什麼?
雨農,2008 八里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