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燃燒的愛情:梵谷的生死與愛戀

燃燒的愛情:梵谷的生死與愛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35137
謝雅文、楊彝安、譚家瑜、又蘭達
聯經出版公司
2009年12月04日
117.00  元
HK$ 99.45  







* 規格:平裝 / 304頁 / 21*14.8cm / 普級 / 部分彩頁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尚未分類 ]









沒有愛,人生不值得活!
世人因他的瘋狂而清醒,愛情是他最忠貞的信仰
躁鬱的天才文生.梵谷,沉睡百年的死亡之謎

此刻我感覺比去年更加平靜,腦中的喧騰與憂慮也已獲得緩解。
事實上,我總是深信,回顧過往的一切能讓我擁有眼下的平靜。
但我現在,似乎擁有太多平靜了。

  這是文生.梵谷寫給母親的最後一封信。
  一八九○年的文生.梵谷,人生走到最美好的一年。
  歷經與許多女子的愛戀,跟好友兼精神導師高更的絕裂,
  梵谷成功擺脫幽暗的精神病院,來到風光燦亮的法國小鎮奧維。

  知己般的醫生嘉舍、最忠實的弟弟西奧,還有與弟妹喬安娜的相知相惜,滿滿的愛把梵谷創作的質與量雙雙帶上高峰。

  但午後一聲槍響,一切突然畫下句點,梵谷之死成為謎團。
  他的一生因藝術放光,也因藝術燃燒殆盡。

  透過檢閱文生.梵谷的親筆書信,澄清過往關於梵谷之死的諸多猜想與論斷。

  信件字裡行間所流露的真性情,不僅僅表達了梵谷對愛情的希求渴盼與失落,更為他漸入癡狂的黑暗旅途注入一絲光亮 ---這些書信暗藏了梵谷選擇在一個美好夏日的午後,以槍聲擾亂盤旋高空歌唱的雲雀,關於他死亡之謎的解答。

  ※隨書收錄14頁梵谷畫作以及梵谷家族照片※

  我無法離愛而生,離開女人而活。
  文生.梵谷 Vincent van Gogh 傳奇的一生

  1853年 / 3月30日出生於荷蘭的津德爾特,以一年前同天出生不幸胎死腹中哥哥的名字命名為文生。

  1857年 / 弟弟西奧出生。文生一直到死前都與這個弟弟維持緊密的兄弟情誼。

  1869年 / 在畫廊古匹爾公司海牙分行擔任雇員,與年輕的經理戴斯提格及其家人建立深厚友誼。

  1873年 / 晉升至古匹爾公司倫敦分行任業務員,前途一片光明。向房東女兒尤金妮.羅瓦耶示愛遭拒,性格丕變,經常繃著一張臉與畫廊的顧客爭論。

  1875年 / 調派到巴黎分行任職,公司高層希望他的態度能有所好轉。和英國的同事哈利.葛拉威爾建立深厚的友誼。

  1876年 / 終因好辯性格與個人宗教狂熱遭古匹爾公司解職,隨後轉往英國,在拉姆斯蓋特某所男校以無給職方式授課,接著轉往艾沃斯某間學校教授宗教學。

  1877年 / 在荷蘭多德勒克的書店工作。因批評顧客選書不當,以及對宗教狂熱到幾近瘋狂而遭解職,後轉往阿姆斯特丹研讀神學。

  1878年 / 在神學考試中名落孫山,至比利時伯雷那琪礦區任教會工作。

  1879年 / 因個人乖張的行為和被控煽動工人爭取權益,而遭教會解職。

  1880年 / 開始創作素描與油畫,常在灰黑的大石頭上創作。後轉往布魯塞爾研讀藝術課程。

  1881年 / 回埃頓與父母同住並繼續作畫。在此期間,愛上他的嫡表姊凱,向其示愛但遭拒,轉向另一個不知名的妓女身上尋求慰藉。

  1882年 / 搬到海牙,與窮苦、有孕在身、嗜酒的妓女西嬿相識。

  1883年 / 結束和西嬿的關係,遷居德倫特省。接著搬至努恩再度與父母同住。

  1885年 / 創作著名的〈食薯者〉。和瑪嘉麗塔.貝潔曼(瑪歌)發生關係,瑪歌後以自殺終結生命。之後,文生莫名地被指控為年輕女子絲媞恩(〈食薯者〉左邊數來第二人的模特兒)私生子的父親。同時間他的父親過世,文生離開努恩。

  1886年 / 在安特衛普上藝術課程,因在藝術觀上與老師產生嚴重分歧而退學,隨後搬到巴黎,與弟弟西奧在蒙馬特同住,繼續其藝術上的專業訓練。與當時最大宗的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畫家為友,特別是與高更的往來。在印象派的浸濡底下,文生畫作的色彩變得亮眼許多。

  1888年 / 和高更一起搬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兩人不斷地為了藝術的手法大起爭執;12月23日,高更在盛怒之下甩門離去,文生則以剃刀威脅他,接著便割下自己的耳朵,並將那只耳朵帶到當地妓院,在某名妓女面前展示。此時的文生,精神已徹底崩潰。

  1889年 / 進入聖瑞米的聖保羅精神病院,高更的離去帶給他的精神創傷仍隱隱作痛。西奧告知文生自己的妻子喬有了身孕;若是個男孩,就以「文生」命名。

  1890年 / 不顧醫生的反對,前往巴黎探訪喬和新生的姪兒。爾後遷居奧維並獲得嘉舍醫生的悉心照料。後因愛上醫生的女兒與嘉舍醫生有所衝突,加上認為自己是西奧的一大重擔,7月27日傍晚,文生在奧維的麥田邊自盡。7月30日拂曉前與世長辭,得年37歲。

作者簡介

戴瑞克.菲爾 Derek Fell

  作家、自然攝影藝術家,出生於英國,在英國受教育。曾任休斯柏瑞報系(Shrewsbury Chronicle)記者、公關公司業務經理等職,爾後遷居美國。

  在美國最大郵購種子公司博琵種子(Burpee Seeds)任編目經理期間,菲爾編輯一套龐大的植物和花園攝影全集,並在世界各地出版,園藝專題文章見諸《建築文摘》(Architectural Digest),著有《雷諾瓦花園》(Renoir’s Garden)、《印象派花園》(The Impressionist Garden)、《莫內花園之謎》(Secret’s of Monet’s Garden)、《梵谷花園》(Van Gogh’s Gardens)、《塞尚花園》(Cezanne’s Garden)。掛曆作品《莫內花園》(Monet’s Garden)、海報〈莫內的橋〉(Monet’s Bridge)被選入吉維尼(Giverny)莫內博物館展售。菲爾曾任美國福特總統的白宮園藝顧問,並在史密森尼博物館(Smithsonian Institution)、巴恩斯基金會(Barnes Foundation)與費城美術館(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教授印象派畫課程。

  菲爾的著作、掛曆作品超過百項。他和妻子卡洛琳育有三名子女,現居賓州巴克斯郡(Bucks County)的塞得瑞吉農莊(Cedaridge Farm)。

譯者簡介

謝雅文

  英國愛丁堡大學翻譯所、國立清華大學外語系語言組、文藻外語學院英文系畢業。熱愛閱讀,愛情文藝、奇幻歷險、勵志療癒、貓狗寵物有關的書全都來者不拒,非文學小說類也興趣多多。近期譯作有《美麗的小錯誤》、《宿主》等。

譚家瑜

  台灣大學歷史系、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新聞系畢業,曾任職於《天下》、《遠見》雜誌,現為專職譯者兼《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特約翻譯。譯作包括《醫院裡的哲學家》、《心態,決定幸福》等數十本。

楊彝安

  台灣大學政治系學士,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目前為專職口筆譯員與大專講師。譯作有《機器人咬人》、《莫妮卡的芒果雨》、《未來一百年大預測》(合譯)等書。

又蘭達

  夢想有天能到西藏阿里找尋夢裡的天堂,隱居九寨溝,來自台東卑南南王村的孩子。個性極端矛盾,喜歡閱讀,寫點東西;迷戀中國藝術繪畫,耳朵偏好英搖金屬龐克;在不同人身上找尋生命的靈感,對身為中華兒女感到十分自傲。



第一章 替代品孩童
第二章 明盔亮甲的騎士
第三章 誣告
第四章 蒙馬特:異鄉歡愉
第五章 高度期待
第六章 陷入瘋狂
第七章 親愛的弟妹
第八章 致命的一擊
終 章 文生的勝利

說明
後記
附錄 文生.梵谷生平年表





一個懂得愛人與被愛的女人,永不衰老。
──給西奧的信,一八七四年七月三十一日,文生寫於倫敦的住所

  一八九○年夏天,距離酷熱的巴黎只有一小時火車車程的河畔小鎮奧維吹拂著輕柔微風;彎彎垂柳遮蔽豔陽,鋪著鵝卵石的街道顯得特別涼爽宜人。船屋搭建的酒館面倚河畔而立,戴著硬草帽的男人和穿著長白薄紗洋裝的女人在清透如鏡的河面上慵懶地划著船。山脊的一側草木繁茂,農家古意雅緻的茅草農舍與那些巴黎來的有錢人的新穎、設計師風格渡假別墅,形成強烈對比,都鐸式木製建築加上鑲著橘橙色波形瓦的屋頂是當時的主流。

  這裡是孕育印象派先驅查爾斯.杜比尼(Charles Daubigny)、奧諾雷.杜米埃(Honore Daumier)和卡米耶.柯洛(Camille Corot)等畫家的地方,他們在這裡完成那些浪漫絕美的風景畫作。印象派之父卡密爾.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就住在附近一處蘋果園;年輕氣盛的保羅.塞尚(Paul Cezanne)也曾棲居於此,在畢沙羅門下求教;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亦從此處遷居至北方的吉凡尼(Giverny),並在那裡構築了他的花園別居。

  在如此地靈人傑的藝術家天堂,農民們則習慣舉著獵槍保護自己的田地,防止虎視眈眈的鴉群伺機潛行,一聲槍響是引不起多大驚恐的。此外,狩獵小動物也是當地居民時興的娛樂。

  午後的那一聲槍響,劃破泛著麥田琥珀色澤的天空,沒有人會多加理會。也不會有人注意有名負傷的男人正踽踽獨行、步履蹣跚地走下山,穿越一條窄巷,朝著他位於大街上的旅店房間方向走著。

  這個男子是時年三十七歲的文生.梵谷。一顆子彈射穿他的胃壁,他正緩緩走向死神的懷抱,臉上卻掛著一抹微笑。房東亞瑟.拉弗(Arthur Ravoux)沿著斑斑血跡直通樓上,這才發現蜷縮成一團的文生,拉弗立刻召集他的醫生與弟弟前來幫忙。一個偉大藝術家的生命,即將在創意才情最璀璨奔放、將被世人肯定其藝術價值的前夕,戛然劃下了休止符。

  但令人百思不解的是,這一切是因為什麼?是什麼原因促使一個生命的周遭充滿吸引力、又對自己創作的進展與身心狀態終於感到心滿意足的男人,選在此時一槍轟掉自己的生命?這個謎團經過了一世紀仍然無解。此時此刻,藉由審視在文生風起雲湧的生命軌跡,以及幾位女性與他的情愛糾葛,或許得以揭開其死亡之謎的神祕面紗。

  大多數人對於文生.梵谷的既定印象就是名才華洋溢、飽受精神疾病侵擾終至割耳的藝術家;也就就是個瘋癲的傻子罷了,我們不禁這樣猜想。文生的一生的確充滿矛盾,所以時至今日,藝術史學者、神學家和心理學家仍不斷地探索他謎魅的天賦才情──他那傳奇交織、奇詭特異的兒女情愛和高度精神痛楚的戲劇人生。

  一八五三年三月三十日,文生出生於荷蘭南方的小村子---津德爾特(Groot Zundert)。此時的歐洲正歷經巨大變革,在法國被稱之為「美好的時代」(Belle Epoque),文化與經濟發展生氣勃勃的黃金年代。最新發明的蒸汽機使得船隻擺脫了風的支配;鐵路的延展大幅地縮短陸上交通的時間;電燈普及至家家戶戶,大城市眼見所及盡是雄偉華美的旅館、百貨公司與寬闊的林蔭大道。致富的成功機率滿地皆是,從歐洲到北美,工業革命催生了一批富裕的中產階級,有大把的時間與金錢可揮霍。但勞動階級依然貧苦,超時工作換取的微薄薪資僅能餬口,隨時可能沒了收入的恐懼與不安籠罩著這群人。

  文生出生在中產階級家庭,雙親都是荷蘭人,身為長子的他底下有三個妹妹、兩個弟弟。然而他並非家中第一個出生的孩子,前頭有個哥哥胎死腹中。文生的父親西奧多洛斯(Theodorus)是喀爾文教派的牧師。面臨父親嚴格且獨裁的管教方式,一頭紅髮、臉上滿是雀斑的小文生總是無法適應,經常繃著一張臉,自尊心低落的小文生變得易怒,經常低著頭,行為乖異地四處遊走。據他的一名家庭傭僕描述,年幼的文生是個冷漠且不懂禮教的孩子,氣質與老成的男人無異。透過親戚的媒介,文生獲得了第一份工作,在叔父位於海牙的畫廊擔任銷售員,接著被調去倫敦分公司擔任專員,成績斐然。直到他愛上了房東的女兒尤金妮.羅瓦耶(Eugenie Loyer)但是被拒,便辭去了畫廊的工作。文生稍後得知尤金妮已祕密和前房客訂婚的事實,「他想盡一切辦法阻撓這場婚事」,文生的弟媳喬安娜寫道,「然而他並未成功」。這段情愛糾葛開啟了爾後一連串災難性感情紛擾的扉頁,無形中文生原已低微的自我認同更是日益殘損。「這段『初戀』所帶來的悲苦使得他性格丕變,」喬安娜在回憶錄裡寫道:「他回家過節時身形消瘦,總是沉默不語,心情沮喪,自此變得更加虔誠向神。」

  被尤金妮拒絕的一年後,文生在一封寄給藝術家友人安森.梵.哈巴(Anthon van Rappard)的信裡寫道:「至今我仍然懷抱著這份痛楚而活著,它已深深烙印在我身上,無法痊癒。隨著光陰流逝,這苦痛的深度依然與第一天無異。」

  在他的一生中,文生持續大量寫信給三位女性,分別是:最小的妹妹薇兒、弟媳喬安娜,與他的母親安娜。值得注意的是,文生不僅僅稱他三個妹妹和弟媳為「姐妹」,對結識的娼妓同樣也以「姐妹」稱之,似乎想從她們身上找出與自己藝術家刻苦本質的相似之處。

  關於文生與他弟弟西奧兄弟情誼的描寫多到數不清。西奧對哥哥文生長達十年之久的強力經濟支持,讓文生得以專心致力於他的藝術工作。的確,這些諸多關於他與弟弟西奧的記載有助於我們了解文生這個人,像是他以努力不懈期望獲得眾人對其藝術成就的肯定;然而,他與眾多女性的情愛糾葛,卻沒有被專注看待。這著實讓人驚訝,這些情愛關係與他書信中提及關於她們的故事,對於釐清尚未解開的文生.梵谷之謎絕對有所助益。

  在他絕美懾人的人物與風景畫之中,有些閃耀著絕倫光采,有些則暈染上一抹寡鬱的哀調;文生豐沛情感的廣度與深度在他的作品裡顯而易見,滿溢著熾烈色調的油彩,以猛烈的潑灑曲線塗抹入畫,強烈的性格躍然紙上。有意識或者潛意識地,屬於文生獨一無二的個人色彩蘊含在這些帆布油彩裡頭,無論從精神與心理層面來看,都是極為強烈果敢的表述。在他自殘前幾天完成的最後畫作之一〈麥田群鴉〉(Wheat Field with Crows)當中,沉重暗黑的烏雲似乎反映了文生內心滿溢的抑鬱沉痛,那群烏鴉彷彿預示著他的死亡紀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