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維繫傳統文化命脈:員林興賢書院與吟社

維繫傳統文化命脈:員林興賢書院與吟社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773032
張瑞和
晨星
2009年12月11日
100.00  元
HK$ 85  







* 叢書系列:彰化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彰化學叢書


社會科學 > 教育 > 其他









  漢學衰微久矣!有或興之,輒或阻之,使無人焉,不畏艱難,而勤率之,將終於凘滅矣。

  今日者,殘燈如豆,曙光一線,存亡繼絕,不可謂非諸君子之力,亦不可謂非吾員林之幸。──黃溥造

  彰化縣儒學建立於雍正四年(1726),為推展地方教育的前哨站,而「興賢書院」草創於嘉慶十二年(1807),到光緒廿一年(1895)割讓為止,共八十八年。隨著彰化科舉士人的增加,地方書院亦發揮實際的教育作用。

  「興賢吟社」於大正十三年(1924)創立於興賢書院,最主要的創立者是黃溥造,努力延續書院傳播漢文化的功能,並擔負起文化抗日的責任。

  「興賢吟社」歷經了日治時期、戰後時期、九二一震後重建等種種難關,始終屹立不搖,它集合了所有人的力量,更代表台灣一個很重要的精神象徵。

  本書收錄了許多「興賢書院與吟社」相關的歷史背景和重要詩人傳略,也完整收錄「興賢書院、吟社」年表,是了解彰化儒學、書院發展的重要書籍。

作者簡介

張瑞和

  現任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研究員、文向教育基金會永靖服務處委員。

  曾任彰化縣永靖鄉福興、永靖國小教師、台中師院、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所畢業。

  榮獲樹人獎、教育部社會人文著作優良獎、師鐸獎、台中師院傑出校友獎、「彰化縣文化局文學諮詢委員」、台灣史蹟研究徵文「林衡道文獻紀念獎」第一名、台灣省獎勵教育人士著作優良獎。

  著有:《永靖鄉土資料研究集》、《永靖杏壇懷舊──老照片專輯二》、《詹作舟全集》、《徐見賢詩集》、《2004彰化縣福佬客文化節手冊》等。



叢書



自序

上篇─興賢書院

發展背景

第一章 員林地區的開發與產業
一、早期開發
二、行政區域
三、人口結構變化
四、產業

第二章 員林地區的傳統教育
一、府縣儒學
二、社學
三、義學
四、民學
(一)、日治初期總督府檔案員林地區書房
(二)、日治中末期員林地區的書房
(三)、近代員林地區影響深遠的兩大書房

清領時期

第三章 書院的成立與發展
一、嘉慶十二年(1807)讀書人的初創
二、道光初年曾拔萃捐建
三、邱海講學,文風大振
四、光緒七年(1881)邱萃英等發起改築書院

第四章 學產田與師資課士
一、書院名下的學產田
二、學產田的獲得
三、院(山)長與師資
四、課士──獎勵莘莘學子

第五章 書院相關文社
一、步雲社──賴繩武、黃超英等創立的文社
二、謙謙社──倉頡聖人供奉,邱萃英首事
三、復韓社—興賢書院與永安宮韓昌黎夫子供奉奉祀
四、仰眉社──邱萃英為首事的文社

日治時期

第六章 學產田成公園
一、配合政策補助公學校經費
二、提供集會場所
三、學產田免費提供為公園用地
四、學產田租用為員林公園

第七章 日治時期興賢書院管理人
一、大村賴家──賴繩武、賴紹羲、賴咸熙、賴維種
二、員林張家──張清華、張清標
三、埔心黃家──黃耀南、黃獅保
四、永靖陳家──陳捷鰲
五、社頭蕭家──蕭載福、蕭汝鍊

第八章 員林地區五大家族
一、員林地區五大家族
(一)大村賴家──兄弟同榜武舉人
(二)埔心黃家──彰化末代武舉人
(三)永靖陳家──餘三館
(四)員林張家
(五)社頭蕭家
二、五大家族發起重修清水巖寺

戰後書院

第九章 戰後衰弊
一、主權更迭
二、景觀雜亂

第十章 九二一震毀與重建
一、九二一災後重建
二、興賢書院重建落成

第十一章 重建後的古蹟文化園區
一、現代的文昌祭及成年禮活動
二、舉辦「興賢書院研習活動」
三、以文昌帝君教化,淨化人心

下篇─興賢吟社

發展背景

第一章 彰化縣詩社概況
一、台灣地區詩社發展
二、彰化地區詩社概況

日治時期

第二章 興賢吟社創立
一、詩社正式成立前
(一)黃溥造於書院設帳(1920)
(二)先賢籌備(1923)
二、詩社正式成立
(一)誕生背景
(二)幫助創社的先賢
(三)詩社命名
(四)創社宗旨

第三章 日治時期文昌祭與中部詩會一、以日治報紙報導為例<
br>二、《詩報》刊載中部詩會

第四章 日治時期重要詩人傳略
1.蕭如松
2.陳占明 
3.張廬山 
4.林天爵 
5.陳元亨
6.林永盛 
7.黃溥造 
8.徐見賢 
9.詹作舟
10.張和鳴
11.林糊 
12.莊柳垣 
13.徐元勳 
14.蕭文樵
15.許蘊山 
16.劉德安 
17.陳常諦 
18.黃鏡
19.林桂枝 
20.賴劍門 
21.高泰山 
22.王桂木
23.江朝富
24.林玉華 
25.黃庚申 
26.張連發

第五章 戰爭時期的因應-蘭齋徵詩
一、日治末期蘭齋徵詩
二、戰後初期蘭齋徵詩

戰後復社

第六章 戰後復社
一、未復社前詩壇
二、興賢復社,黃溥造首任社長
三、詹作舟社長時期
四、賴劍門社長時期

第七章 戰後重要詩人傳略
1.施秋谷 
2.洪錫佛 
3.何策強 
4.丁酉山 
5.胡允中
6.張侯光 
7.蔡茂林 
8.陳木川 
9.黃山藻
10.黃有燈
11.謝爐 
12.洪光亮

八○年代立案

第八章 彰化國學研究會立案與發展
一、參與彰化縣詩學研究會的創立
二、陳木川以「彰化縣國學研究會」立案,並任理事長
三、次級組織──員林遊吟會
四、社址東移後的彰化國學研究會發展
(一)吳五龍理事長時期
(二)呂碧銓理事長時期
(三)吳春景理事長時期

第九章 彰化縣興賢吟社立案與發展
一、陳木川理事長時期
二、吳喚騰理事長時期
三、劉政黨理事長時期

結論

第十章 發展特色與對員林地區影響
一、發展特色
二、對員林地區的影響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
興賢書院、吟社年表

top

自序

  彰化縣是一個文學發達的地方,無論是新文學或舊文學,都有傲人的成果,且居全島領導地位。新文學方面:日治時期在異族高壓統治下,產生了如謝春木、賴和、楊守愚、陳虛谷、王白淵等一批新文學作家。其中,賴和被譽為「臺灣現代文學之父」與「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詩人」。而賴和與楊守愚、陳虛谷等人,則是新舊文學兼長的文學作家。

  舊文學方面:鹿港是文化古都,二林有儒林之稱,都有販夫走卒都能吟詩作對之說,以形容該地文風之盛。其實何止二地,彰化縣有很多舊文學興盛之處,如北斗、田中、員林等處,也不容忽視。而且,戰後主要的漢詩壇平台─詩學雜誌發行,五十年來多由彰化人肩負起重責。自民國三十七年(1948),施梅樵於彰化北斗,在螺溪吟社協助下成立《臺灣詩學》雜誌。民國四十二年(1953)起,洪寶昆、王友芬創《詩文之友》(後改稱《中國詩文之友》),直至民國八十二年(1993),王友芬逝世停刊,四十年之久。民國八十三(1994)年,彰化市吳錦順創刊《臺灣擊(金本)詩雙月刊》,停刊後,民國八十八年(1999),花壇楊龍潭、張麗美伉儷創刊《中華詩壇》接棒。至今,成為現今漢詩壇的主要切磋琢磨,互通消息的平台。

  其實,學界研究一般都只注意到縣儒學所在的彰化,及「一府二鹿三艋舺」的鹿港,對南彰化相對就忽略了。由於臺灣日治時期史料取得日益方便,讓以前的研究疏忽處,漸漸因學界的研究與論文的發表,如拼圖般,漸漸拼湊得更完整。

  臺灣三大詩社──台北瀛社(成立於1909年)、台南南社(成立於1906年)、台中櫟社(成立於1902年)。其中,櫟社更是鹿港人多有參與,且大村賴紹堯(1871 ~ 1917)曾任社長。但與這三大詩社同時的,彰化縣還有田中蘭社創立於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北斗螺溪吟社創立於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這二個詩社,在被人忽略的南彰化,但幾乎與臺灣三大詩社同一時期創立,令人訝異。

  而且,戰後主要的漢詩壇平台──詩學雜誌發行,五十年來多由彰化人肩負起重責。自民國三十七年(1948),施梅樵於彰化北斗,在螺溪吟社協助下發行《臺灣詩學》雜誌。民國四十二年(1953)起,洪寶昆、王友芬創《詩文之友》(後改稱《中國詩文之友》),直至民國八十二年(1993),王友芬逝世停刊。民國八十三(1994)年彰化市吳錦順創刊《臺灣擊(金本)詩雙月刊》,停刊後,民國八十八年(1999),花壇楊龍潭、張麗美伉儷創刊《中華詩壇》至今,成為現在漢詩壇的主要互通消息的平台。可見彰化縣在漢詩壇的地位。

  員林興賢吟社,除了一般對其創社年代認知錯誤外,對詩社歷史所知亦有限。往往好奇的探問:七、八○年代,臺灣的漢詩社,已因人才青黃不接而紛紛歇社,何獨興賢吟社不然?反而,如一塊大磁鐵,吸引縣內乃至外縣市的漢詩同好加入,而壯大成為兩個縣級社團。

  員林興賢吟社成立於興賢書院。書院乃清代課士及祭祀之地,但因日本據台,功能盡失。在日治中期,日本籠絡島民,推行同化政策,實施「內地延長主義」。大正十三年(1924)創立的興賢吟社,卻在此時努力延續書院傳播漢文化的功能,並擔負起文化抗日的責任。

  興賢吟社最主要的創立者是黃溥造。他是興賢書院聘請設立「蘭齋」塾學的漢文教師,以書院為基地創立吟社,並興復原有的文昌祭,邀請台中州詩壇前輩舉行聯吟大會以建立人脈,成為日治時期興賢課題詞宗來源。社員作品集結為《興賢吟社百期詩集》,為興賢吟社立下十年出版一次總集的典範。縱然日治戰爭時期及戰後,政治、社會還沒納入常軌的惡劣環境中,詩社無法活動,但黃溥造居於老師怕學生荒廢課業,獨自舉辦「蘭齋課題」前後各三年。培育學生漢詩的精進,也聯繫起「蘭齋師門」深厚感情。這批學生維繫著興賢命脈到九○年代。而黃溥造的風範,仍繼續成為現今漢詩社前進的指針。

  本書原本是筆者就讀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所,民國九十六年六月碩士論文《員林興賢吟社研究》,由施懿琳教授辛勤指導,及口考官林葉連、吳進安、周益忠教授的指導。前漢學所所長鄭定國教授提供早期詩學雜誌相關資料,以供查閱,幫助頗大,皆無限感謝。

  其實,我早於民國七十七年即在吳錦順老師主辦彰化詩學研究會的一週研習。參加興賢吟社,已立案的彰化國學研究會。當時,參加彰化詩學研究協會吳錦順老師辦理的一週漢詩研習,漢詩習作課程指導老師之一是陳木川理事長。由其引薦加加彰化縣國學研究會,當時同社有高泰山、施秋谷、黃庚申、黃有燈、林文龍等。但因怠惰而疏於親近請益。近繼續參加彰化縣興賢吟社的復社,並擔任理事。本論文資料蒐集,得力於社友協助,如自家人寫自家事。再次感謝當年寫論文時提供各種資料、接受訪問及協助者。

  蒙彰化師範大學林明德副校長及康原老師的不嫌棄,將本書納入「彰化學叢書」,甚感榮幸。經過修改撰成《員林地區傳統文化搖籃-興賢書院與吟社》。由原學識性論文變成一般通俗書籍。內容增減頗多。尤以增加書院內容,補充近現代書院詩社資料。減少詩社內容,但因迫於原論文篇幅太過冗長,刪除一些某些章節,如:「興賢吟社組織與運作」、「興賢吟社社員的分析」、「興賢社社員與時代脈動」、「興賢吟社的文學活動」、「詩作歌詠的主題」、「跨社聯誼的文學活動--聯吟會」等。並將繁複的註解簡化,以方便大眾閱讀。

張瑞和著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