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在工作中,要當別人的好朋友,不要帶著抱怨與不滿上工,因為這會影響工作的效果,也不要變成別人傾吐抱怨的對象。」這話非常地正確,英文有一句話說:「不要咬餵你的那一隻手。」(Don’t bite a hand that feeds you.)在職場倫理上,是不可以一邊拿老闆的薪水,一邊罵老闆的。尤其人真的會讓批評變成不自覺的言語習慣,我父親就不許我們抱怨,他會問:「你有沒有先檢討你自己?」他常用福建話說:「漏氣不會死,沒氣才會死。」(在本書中看到吳作棟總理也講這句話時,覺得好親切,因為父親生在新加坡,這句話是當地華人常說的話。)被人批評時不可以先抱怨,要先檢討自己,人的資源有限,如果把時間和精力花去抱怨了,就不會找到改進的方法。同時,附和別人會使那個人更覺得他的抱怨有理,就會越說越大聲,最後變成理直氣壯、積非成是。所以父親說:「在別人抱怨時不可以附和,因為那是火上加油。我們家的孩子不許做這種事,等他講完後,指出另一條思考的方式,用理性去滅火。」
此外,書中「香水」的故事也很得我心。現在不知有多少人需要這個故事來提醒自己,不要把別人替你做的事當作理所當然(take for granted)。人的大腦對熟悉的訊息便不再處理,以節省資源,所以會有「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的現象。的確,「最先吸引你的香水在你跟她在一起久後就消失,如果你離開一會再回來,那股香味就和原先的一樣強烈。」這是之所以婚姻會有「七年之癢」的原因,香水聞久了就不香了,反而是別人身上不曾聞過的變得有吸引力了;人在一起久了就忘記對方的好處,常常要等到失去了才會想起。有多少人在擁有時,能夠有蔡穎卿的智慧,懂得珍惜當下呢?
我常常想起自己當父母的職責,不只是要讓她們吃飽穿暖、精神愉快,遠處還有一個真正的目標,才是催促我不懈努力的理由——
母親不是讓你倚賴的人,而是使你無需倚賴的人。
A mother is not a person to lean on,
but a person to make leaning unnecessary.